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945|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拜谒杜甫草堂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1-25 16: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拜谒杜甫草堂

  前几日,应朋友之约到成都重庆去游玩,在成都,我主要到过杜甫草堂、都江堰、乐山和峨眉山。在我的心目之中,杜甫草堂应该是这一行的重点。因为在历史上,我最敬重最喜欢的诗人就是杜甫了。


  杜甫到成都是一路避饥逃荒而来的。那时的杜甫才四十八岁,和现在的我同龄,但是“奈何迫物累,一岁四行役”的他,已经是白发蔽耳,瘦骨嶙峋了。也可以说杜甫是走投无路才到成都的,也多亏了朋友们的支助。这之中最重要的就是在蜀中做司马的表弟王十五和剑南节度使严武。


  杜甫的一生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安史之乱之前和安史之乱之中以及南到蜀湘。而南到蜀湘又分为成都草堂、东川、夔州和荆湘四段,其中在成都草堂的一段生活可以说是最为安定的。


  三间茅屋,一席可以暂居的安定之地,流离颠簸半生的杜甫已经非常满意了。同行的朋友看过杜甫的草堂之后说:“不错,不错,两室一厅,有专门的厨房和书房,门前溪竹屋后林塘,得此一住,一生足矣!”朋友只是看到了秀色美景,实则是他不知道杜甫心中的凄苦与悲凉。“欲填沟壑惟疏放,自笑狂父老更狂”的杜甫,到过成都武侯祠以后,写下了悲壮遒劲的千古名句:“出师未捷生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那才是他真正的心声。而“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那才是他真正的生活,还有《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所写的“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都是生活真实的写照


  草堂是好,风景也十分美丽,杜甫自己就分别写道:“风含翠筿(竹)娟娟净, 雨裛红蕖冉冉香。”(《狂夫》),“杨柳枝枝弱,枇杷树树香”(《田舍》),“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江村》),“细动微风燕,轻摇逐浪鸥”(《江涨》),“渔人网集澄谭下,估客船随返照来”(《野老》)。由此可见,这座坐落在浣花溪畔的草堂,是杜甫非常喜欢的居所。


  但是,杜甫在这里写下的最著名的诗篇还是《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茅屋故居旁,一块大石上刻印着《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原文。默念着那些坚硬瘦削的文字,身不由己就会坠入一种历史的情境,王朝的兴衰,命运的多舛,身心的挣扎,不渝的执着,伴随着诗人的吟哦缓缓而来,又如烟似岚般逝去。在秋风的肆虐中,杜甫苦苦的挣扎着,一颗破碎的心伤痕累累,人的遭际、苦难、不幸、艰辛、失意、落魄,已然算不上悲苦,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的动荡,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两脚如麻未断绝”的寒心,虽然直刺心底,但他所想到得却"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忧患、仁慈至此,不禁让人肃然起敬。浪漫的诗人激情奔泻,他在倾诉着,多年来的压抑,在这一刻完完全全的释放了。这不是豪言壮语,这其实是对现实无情的鞭笞,当然,诗人的伟大和高尚也体现在这里。头顶上阴霾沉沉,生活中磨难重重,彻夜的寒风让瘦骨嶙峋诗人揪心与焦灼,民族的危亡更让她不安。在之后他写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我们知道国事一直是他最大的心病,忽闻喜讯,杜甫万分兴奋,他放笔写道:“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这首被称为杜甫平生第一快诗的作品,势如潮涌,波涛澎湃,一气呵成,绝无一点做作,难怪清代学者浦起龙所著的《读杜心解》说:“其疾如飞,……生平第一快诗”。想起了过去的离乱让他不由得泪下,不由得伤痛,仓促间由悲转喜,一口气连用六个地名,让人丝毫也不觉得堆砌。诗人很快从悲喜交加中镇定下来,看看妻子、看看孩子,这该是纵酒的时候了,这该是还乡的时候了,恍惚中诗人已飞越千里,回到了故乡。



  现在的杜甫草堂,是一座规模宏大的纪念馆,如若杜甫能够看到现在的奢华,他一定会心痛的。这里有文物景点游览区(草堂旧址)、有园林景点游览区(梅园)和服务区(草堂寺)。草堂旧址内,照壁、正门、大廨、诗史堂、柴门、工部祠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两旁配以对称的回廊与其它附属建筑,其间有流水萦回,小桥勾连,竹树掩映,显得既庄严肃穆、古朴典雅而又幽深静谧、秀丽清朗。真正的草堂偏居一隅,只是点缀而已。原以为草堂不过是浣花溪畔匆匆搭就的几间茅屋,及至深入,才发现格局宏大,主体建筑包括大廨、诗史堂,工部祠和柴门,其间亭台楼阁林立,古楠翠竹掩映,小桥溪水环绕、整个建筑古朴典雅,幽深肃静,这座占地300余亩,规模宏的祠宇园林透露出浓浓的文化色彩。诗史堂是杜甫草堂纪念性祠宇的中心建筑。内有杜甫塑像,有历代名人题写的楹联、匾额。工部祠内供奉有杜甫画像,并有曾经寓居蜀地的诗人陆游、黄庭坚陪祀。工部祠东侧是少陵草堂碑亭,象征着杜甫的茅屋,"少陵"本为地名,汉宣帝墓称"杜陵",宣帝皇后墓因规模小于帝陵所以称:"少陵"。杜甫曾在这里住过较长时间,在诗中曾自称 "杜陵野老""少陵野客",也就称他为"杜少陵"了。



  我在朱德撰写的对联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 前拍了一张留影,清癯的诗人忧郁的目光里,满写着忧国忧民。我也在杜诗书法木刻廊前也拍了一张留影。但是,我最喜欢的还是花径和翠竹掩映下的夹道红墙,还有诗人的草堂。我在草堂之前留恋多时,想象着诗人每天从这里出入,深居简出的诗人,也出游、也访友,只是他的生活接触面不广,和邻人也无深交,以致自己说:“渐喜交友绝,幽居不用名”,当然他也偶尔卖药换钱,这只是出于无奈。

  在杜甫的铜像前,我本想祭奠一下这位我心目之中最为敬仰的伟大诗人,只是也无杯酒也无花,我只能对着铜像三鞠躬。同行的美女在一旁笑我有点迂腐有点痴,只是她们不知道一代“诗圣”杜甫在我心目中的位置。或许是她们根本就不知道杜甫是何许人也,现在的孩子们,读书太少,对传统文化和历史没有很好的了解,这是一种悲哀。俗人不识诗圣,笑我痴若愚人,遐想千年慨叹,非寒士不知其中苦乐,酸甜自在心中。

  再鞠躬,诗人依然,精神千古!!








[ 本帖最后由 一丁 于 2010-11-25 17:19 编辑 ]

DSC_0366.jpg (207.17 KB, 下载次数: 155)

DSC_0366.jpg

DSC_0410.JPG (586.49 KB, 下载次数: 168)

DSC_0410.JPG

DSC_0463.JPG (501.3 KB, 下载次数: 175)

DSC_0463.JPG

DSC_0395.JPG (293.94 KB, 下载次数: 162)

DSC_0395.JPG

DSC_0463.JPG (501.3 KB, 下载次数: 184)

DSC_0463.JPG

DSC_0395.JPG (293.94 KB, 下载次数: 158)

DSC_0395.JPG
2#
发表于 2010-11-25 17:00 | 只看该作者
怀想千年,感叹深刻,谁为愚痴,留待笔墨。好文。赞一个。
3#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5 17:13 | 只看该作者
求助:多贴上去的附件如何删除?

[ 本帖最后由 一丁 于 2010-11-25 17:16 编辑 ]
4#
发表于 2010-11-25 20:23 | 只看该作者
当年草堂穷困潦倒,今日诗作流传千古。感慨之余,他永远是我们敬重的伟大诗人,因为他留下了一笔永存的精神财富。感谢朋友引领我们去草堂拜谒了这伟大诗人。另,我发现,你文章后面传上去的附件我看不到呢,无法删除其中的图片,问好。
5#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6 09:0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kkxl的狼 于 2010-11-25 17:00 发表
怀想千年,感叹深刻,谁为愚痴,留待笔墨。好文。赞一个。


谢谢朋友的关注,也向你问好!!
6#
发表于 2010-11-26 09:36 | 只看该作者
随着一丁的拜谒  杜甫的一生徐徐展开  在行云流水般的文字里 我们再次走进这位著名的诗人  走进这几间草堂 走进诗人忧国忧民的内心  亦走进一丁对于现实孩子们对传统文化和历史没有很好的了解的忧思~~
7#
发表于 2010-11-26 12:48 | 只看该作者
拜读文友新作!
随文友细腻流畅的叙写走进杜甫草堂,对诗人内心世界的了解更近一步。
确实,对于古人留下的丰厚文化遗产我们关注,传承和发扬的还不够!
问好!
8#
发表于 2010-12-5 12:56 | 只看该作者
文字功底深厚,一种对祖国传统文化的敬仰之情溢于字里行间
9#
发表于 2018-5-23 17:25 | 只看该作者
可以不知道杜甫的出生地,也可以不知道他仙逝在何处,独草堂在人们心中有着最重要的份量。他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尽显生活的苦难。如今的草堂早已不见昔日草堂的影子,唯有他的精神存于人们心中。愿得广厦千万间,如果杜甫泉下有知,现在的他应该最安慰的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4-26 22:48 , Processed in 0.056455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