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554|回复: 1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连云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3-4 20: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

  大洋网讯 石宝寨是长江上著名的风景名胜,石宝寨下的石宝镇随着库区水位上升将全部淹没。在浩浩江水漫过石宝镇老街之前,古镇已成为平地,而从上个世纪末开始兴建的新镇让古镇的人们过上了新的生活。新华社记者杨磊摄(数码传真照片)

  当我看到这条消息的时候,自然就想到了这个生我养我的地方。现在,石宝老镇已经淹没在江水之下,关于老镇以及老镇上那个连云街随着江水只能留在记忆在屏底。

                  二

  不知多少年了,只知道那个时候我还很小,小得连鼻涕还在横着擦。有一天,我正在睡觉,只感到外边闹嚷嚷的。有许多人在喊,王鞋匠死了。我也顾不得再睡了,匆匆忙忙地穿上衣服就往外跑。

  当时的连云街很多人都蜂拥奔跑过来。一双双穿着拖鞋的脚陆续奔凑过来,朝我家门前的那个古槐树围过来。这棵古槐树的历史谁也说不清楚,它是镇里的重点保护对象。树的树干显得有些枯萎,有的中间甚至成了空洞,上部的原树冠早已枯死,本已岌岌可危,而大的枝丫又形成了新的巨冠。它们长得伟岸挺拔,硕大树身躯葳蕤成巨柱,蔚为壮观,经千年之造化,受日月之精华,赋予灵性和神气,显示着力拔千钧的壮士雄风。岁月的风雨,把这株古槐雕琢成一个从不同角度观赏皆成景的奇特形象。就是这棵树,见证了石宝镇的历史,目睹着这里人民的劳作。

  当时,我见到丁爷爷和连云街里的几个人把王鞋匠吃力地扶在那辆三轮车上。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王鞋匠姓王,具体的名字我也不太清楚,至于镇里人也不太了解。他不知来自何处,只知道他在镇里另外一条街上租了一间很便宜的小屋,平时都到我们这条连云街修鞋、擦鞋。前几天,丁爷爷把自己的一双鞋让王鞋匠修理,那天天气快黑天了,王鞋匠说拿回家去修。自从那天走后,王鞋匠一连二天就没来过。大家都感到很奇怪,他为什么不出摊呢?丁爷爷就与黄拐子出门散步到王鞋匠的住处转了转,当时把他们吓了一大跳,只见王鞋匠手中还拿着丁爷爷的那双鞋,半躺在床上。任凭怎么叫喊,就是叫不醒。后来他们才撬开房门进屋,丁爷爷把手放在王鞋匠的嘴边,最后对大家说:人死了。同时也向当地派出所报了案。

  大家知道他没有另外的人,就找街上的人用王鞋匠平时出摊的三轮车把他拉到了他平时出摊的那棵古槐树下。也就有了前面提到的那一幕。

  王鞋匠的身体僵了,几个男人折腾了半天也没能把他弄直,只好就让他弯着睡在草席上。草席是开食店的黄拐子让女儿黄芬从家里拿来的。王鞋匠生前最喜欢到黄拐子的店里吃饭,这些年来没少给他送钱。刚收拾好,警车就到了,车停下来警笛还响着。尖锐的警笛声不仅把连云街上的居民全吸引过来了,周围几条街巷的人也寻着声音聚来了。都知道一定出大事,否则警车不会钻进连云街这样的小巷子的。

  几个警察跳下车来,问了问身边几个知情者。说知情者,其实也不知道什么。就是黄拐子平时与他聊得多点。因为王鞋匠喜欢到他的店里吃饭。其它也没什么。丁爷爷等如实地向警察述说了经过。一位警察作好了笔录后,并照了照相。就把王鞋匠用车拉走了。因为大家不知该把他送到哪个地方,只好由警察先收着。警察们同意了,他们也要作进一步的调查。

                 三

  提到连云街,就不能不提到石宝寨。它位于长江北岸玉印山上,为12层塔形楼阁,高56米,全系木质结构。每层三方四角,逐层内收,依山取势,设计精巧,宛若仙山琼阁,被誉为世界八大建筑奇迹之一。 

  据史书记载,石宝寨始建于明万历年间,明末谭宏起义,因此为寨,“石宝寨”名由此而来。从江边的山脚下到山顶高60米,人们可以从寨楼迂回而上,直达顶部。各层之间都有一条迂回曲折的转梯相通,每层都有神像和纪念培修亭楼的碑。游人盘旋而上,登临古刹-“兰若殿”。古刹正殿供古代巴国将军曼子塑像;厢房内有忠县文物和名人的书法石刻;石宝寨是我国仅存的几座高层木结构建筑中,惟一的一座穿斗式木结构建筑。

  连云街一条窄窄的巷子,青石板铺成的道路歪歪扭扭地伸进幽深的前方。正是直通石宝寨的必经之道,远远看去,仿若是通向云端,因此而得名。自从我记事以来,到这里旅游观光的人络绎不绝。特别是许多外国人也慕名而来。更不用说本国的一些富商以及有雅兴的人。连云街的房屋都是木质房,与这个古建筑一脉相承。据说许多人都想重新建房,当地有关部门不允许,说如果这样就会破坏古建筑的整体风格。连云街里有许多大大小小的店铺,卖色彩多姿的草帽、拐杖、服饰店以及食店,甚至有许多人从沙滩上找回五颜六色的三峡石,放在脸盆里,一看清澈见底,这些都是来旅游参观者最青睐的东西。柜台后面往往是床铺和厨房。每天拆合的店铺板门打开时,炊烟的香味就从煤球炉里飘摇而出。

  偶尔从一些大人嘴里得知,几十年前,甚至更早,连云街有不少外地来的女人,表面上是对客人开的招待所,同时也悄悄搞性服务。在那个时候就叫她们妓女。那时侯长江上还是人拉的船只,有游人,也有一些专门来找乐的。有找乐的就有为所找的人服务的。因为这里有江上明珠石宝寨,所以这里生意也很兴隆。逐渐就聚集了外地和当地的女人,开招待所,为那些有所需求的人提供方便。就这样,生意越做越大,名声就跟着来了,都知道石宝寨,也知道有个连云街。还听人说,有不少外乡人,为了生计,慕名而来。当然,现在的连云街不允许这种事情存在了,上面有明确规定,不准用身体挣钱了,而且那种行当也出不了大门。但还是有,只要这世上花肠子的男人还有,这种事就绝不了种。

  王鞋匠是哪里人,大家也不清楚。难道他也是为了这里的女人才来到这里的吗?大家都有所疑问。当我把这个想法说出来后,身边的丁爷爷大声嚷了我一通,他是一个本分的人,一个只会修鞋的老头,怎么会做出这种事?

  是的,关于王鞋匠,连云街上的人谁也不敢说对他十分了解。他只说很少的话,关于他自己的更少。丁爷爷和黄拐子算是知道的多的了,因为丁爷爷是开一家纪念品店,黄拐子开的是食店,正好与那棵古槐树对着。而王鞋匠的鞋摊就在树底下。丁爷爷和黄拐子伸头就能看到王鞋匠,想摆龙门阵的时候就拉开嗓门摆起来。再说他们也不可能是天天忙碌,有时客人少的时候,就互相摆起来,不过,他们摆的龙门阵也无非是今天卖的什么,哪个顾客进来的时候是什么表情,以及天气之类。那个时候信息也比较闭塞,不象现在有电视普及,记得当时全镇无一台电视机。也不可能摆电视里的事情。现在王鞋匠死后,丁爷爷和黄拐子都感叹,王鞋匠孤身一人,连个家人都没有,是哪里的人住在哪儿也不清楚,回去的路都不好走啊。他们知道的也不过这么点。

                    四

  下午二点多的时候,警车又呜呜地开到了那棵古槐树底下。围观的人们又多起来了。此时,几名警察把王鞋匠的尸体抬了下来。这时,不知谁把他盖了一层白布。

  警察一下车,就说,这里谁叫黄芬。

  这时,黄拐子出来了,说,我的女儿叫黄芬。

  她在吗?

  有什么事吗?

  此时,警察拿出一张纸,就,这是从死者身上搜出的一份遗嘱。说完便念了起来:“我叫王大丰,自幼修鞋,大家叫我王鞋匠。我怕我随时死后,无人知道我的情况,我愿意将一生仅存的五千元整送给石宝镇连云街食店里黄拐子之女儿黄芬,现已将款额存到了她的名下,请发现此遗嘱者代为转达。王鞋匠很感激。”

  王鞋匠的死因是正常死亡。现把他的尸体运回来就是想把他交给黄芬。他们说,已经把王鞋匠的身世仔细地调查过了,没有什么重大发现,只知道他是外地人,但几十年都住在离连云街不远的一间小屋里,其他的就没了。是的,大家都知道他是一个人落魄地活着的鞋匠,每天来连云街修鞋。按照风俗,死去的人应该有人接管,要有儿孙后辈来为他扶灵。所以警察就来问黄家,是否愿意操办王鞋匠的葬礼,因为王鞋匠把黄芬定为了自己的遗产继承人。这是能够找到的唯一与王鞋匠有点关系的人。

  此时,黄芬出来了。一看到警察,本身就有点恐慌。

  你是叫黄芬吧?

  对,我叫。

  刚才我也把这份遗嘱念了,你有什么要说的吗?

  我怎么会呢?不,他怎么会呢?黄芬吞吞吐吐也说不清楚。

  我们想把他交给你们,让你们代安葬他。

  不行,我们不能安葬他,我不是他的亲人。

  但现在惟一与他有关系的就是你黄芬。并且他已经把钱存在你的门下。

  当时,对于五千元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为何王鞋匠把钱偏偏存在黄芬名下,真是搞不明白。无非是平时天天来小店吃饭,有情于我?黄拐子百思不得其解。

  “找不到亲人了。王鞋匠的葬礼只能托付给你了。”警察再一次地说。

  其时,黄拐子也不是真的不想操办王鞋匠的丧事,也许是王鞋匠平时常常照顾自己的生意,再说也留了五千元钱,正说明他对自己一家有感情。人死了,不能对他无情无意。但他只觉得怕街里的人胡言,害怕大家说是想得他的那五千元钱。

  “我?我与他有什么关系?我过我的日子,他修他的鞋,”黄拐子说。“我凭什么要为一个陌生人操办葬礼?”

  王鞋匠一直蒙着白布躺在古槐树边,警察已经想办法把他弄直了。周围挤满了人,堵住狭窄的青石路。大家指点着王鞋匠的尸体和黄拐子的食店七嘴八舌,原本不相干的两件事要是扯到一起就很有意思了。

  这个王鞋匠也有意思,死了就死了吧,还牵涉到黄拐子。

  得钱的事,多好。

  不能白拿钱呀,五千元不少了。那个王鞋匠,还存了这么一笔钱。

  大家不要乱喳喳了。此时,黄拐子有点听不下去了。突然没人吭声了。大家都知道黄拐子是拉不下来脸为一个修鞋的操持葬礼,这是做儿孙的干的事。祖宗定下的规矩,说不清楚。现在连云街乃至整个小城都在议论这件稀奇古怪的事,为什么会是他黄家呢?谁会把那么一大笔钱送给与自己毫不相关的人呢。

  丁爷爷没说话,丁爷爷是这里大事小事的主要参与者。哪家有什么红白喜事,几乎他都是主要策划者。其他人就更不敢说了。这话不好说,都在小镇里过日子,谁都想正大光明、清清白白地过下去。那五千块钱的确让人都眼馋,但是躺在担架上的王鞋匠又让他们不敢轻举妄动。

  过了好久,几个警察互相商量了一下。他们没办法了,准备把王鞋匠重新抬上车,拉回去公事公办,当成无主的孤魂火化了事。车门哐啷关上了。就在这时候,我们看到黄婆从后屋里面急匆匆地走出来。

  黄婆牵住黄芬的手,来到警车前。“黄拐子,把王鞋匠留下。”

  “妈,你说什么?”

  “把王鞋匠留下。”

  “不行啊,妈。”

  “留下!”黄婆一下子泪流满面。“把王鞋匠留下!”

  谁能想到黄婆会说出这样的话呢。我们都呆了,眼睛被迫瞪大。”

  此时,刚才还有点犹豫不绝的黄拐子也只好照办。

  警察再把王鞋匠的尸体抬下来,向黄拐子一家人说了声谢谢后,开着车就走了。

  此后,黄拐子一家人就开始操办王鞋匠的葬礼。黄芬作为王鞋匠的惟一继承人,毫无疑问,在黄婆的吩咐下,尽量把王鞋匠的葬礼搞得比较隆重些。因为黄家在连云街也是比较富裕的家庭,再说有那五千元的存款在里面,还有黄家也是比较重面子的人。黄芬也是有儿子的中年妇女了,从小是一个听父母话的孩子。自已的父母双双健在,可偏偏第一次为不是自己父母的王鞋匠作孝,自己作梦都没想到。

  葬礼那天整个连云街上的人都去了,我在家里父母的带领下也去了。灵堂设在黄拐子家边的古槐树边。四周都是用木棒支撑起来的棚子,正中央挂着一幅巨大的黑白画像,王鞋匠就在高处对着每一个来到的人微笑。他的笑可与以前的大不一样,整个气氛比较肃穆,让人身上有一股凉意。画像后边就是王鞋匠的棺材。记得那个时候,镇里还没实行火葬,大都是用棺材入土。黄芬以及她的对象、儿子就跪在灵堂前,胳臂上戴着一块黑纱。黄拐子、黄婆则在一边招呼前来吊唁的人,脸上的表情很僵硬。

                五

  葬礼在后来的一段时间里一直都是连云街的谈资,茶余饭后都会说起。王鞋匠死也值了,他的五千块钱没看错人。然后就说起黄婆,没想到平常不动声色的黄婆在那个时候竟能挺身而出,而且她的决定不容置疑。

  后来连云街里的人议论最多的是黄婆。

  那一次,我放学回家,正准备到家里时,在门口就听见街里丁奶奶在我家与我奶奶摆龙忙阵。

  你说当初黄婆来到连云街时就是一个不一般的女人。这是丁奶奶的声音。

  我奶奶接话说,这么多年了,人也老了。

  是啊,几十年了,黄芬都这么大了。

  我不免好奇,忍不住追问她们:“黄婆婆从哪里来的?”

  丁奶奶说,大人的事,小孩子不要多嘴。接着她们又摆开了。从她们的言语中得知,当年黄婆人长得比较漂亮,是连云街上很难找到这样的女人。那天傍晚她来到连云街,身上的衣服旧是旧了点,还是好看。

  丁奶奶当时把她收留下来,黄婆很利索,人也聪明。丁奶奶觉得她心眼好,就当作亲妹妹,之后又给她找了一间房子,让她在这里做生意。黄拐子其实年轻时不拐,在一次车祸中受了伤。眼看年龄大了仍没找到对象,后来就把他们搓和在一起结了婚。黄婆很能干,结婚后她主要操持办起了连云街的食店。由于经营有方,生意很兴隆。

  也就是这次,我第一次从大人的嘴里对黄婆了解了许多,知道黄婆能干,年轻时漂亮。大概三个月以后,我放学回家,经过黄拐子家门口时,就听到黄芬在店里大吵大闹。隐隐听到黄芬的意思是说有人怀疑她不是黄拐子的亲女儿。这一会,丁奶奶过来了,她走上前去,对正哭着的黄芬说,好闺女,不要乱说呀,这种事不能胡言的。

  黄婆坐在一张凳子上,手拿一条白毛巾,眼泪流进了嘴里,一点声音都没有。黄芬刚坐在斜对面的椅子上,抱着头,手指不停地抓挠。丁奶奶递给黄芬一条手巾,黄芬接过了,拿在手里。丁奶奶说:“闺女你都多大了,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心里就没个数吗?”
黄芬把她的脑袋露出来,鼻涕眼泪挂了一脸。“你们知道外面的人怎么议论我?说我是修鞋匠的女儿,还说我是,说什么的都有。我在外面还怎么做人!”说完她又呜呜地哭起来。

  “爹妈的话你不信,倒去相信别人的谣言!别人说你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说你是从石缝砸出来的你也信?别人随口说过了就完事了,你倒捡来当宝贝了。”

 后来,丁奶奶把我赶出门去,说小孩子不要听大人说话。之后,我就不清楚了。

  没过几天,听说黄婆病了,并且病得不轻,住进医院了。
我随奶奶来到了医院。 “好点儿了吗?”奶奶说,在她的病床边上坐下。

  “姐,”黄婆握住我奶奶的手,眼泪流出来。“这辈子我就没明白过。先前还不觉得,现在知道了,有些事必须要弄明白。王鞋匠死了以后我才明白过来。”

  “别说这些伤心伤神的事了。养病要紧。”

  “我得说说,老姐姐,我心里憋啊。老王就在老榆树下看了我半辈子,我一句话没说。”

  “黄芬真是老王的孩子?”

  黄婆茫然地望着天花板,半天才说:“让我再想想。”过了好一会,她才说。“与黄拐子结婚后,二年没生孩子。当时觉得是我不好,我自己心里的苦,向谁说呀。每次生活的时候黄拐子那玩意根本硬不起来。”说到这里,黄婆有点不好意思。

  过了好久,黄婆才又开口,有一次,黄拐子出去购货,王鞋匠进屋找水喝,那天生意格外不好,我们就关门……之后,我就有了孩子,我也不知道这个孩子究竟是谁的,但我自与他有过一次后,就有了孩子。”

  那就应是老王的孩子。

  黄婆点了点头。然后一脸的茫然。

  “过去了就再想了。老王也死了。”

  “就是因为老王死了我才要想明白。过去我以为不思不想就能过一辈子的,现在不一样了。黄拐子是个好人,一辈子没亏待过我。黄芬也没错,她应该知道,可是我就是没有勇气说出来。”
老妹子,想开点。奶奶也只能这样劝劝。

  我再看黄婆时,只见她老泪纵横。

  听说那几天,黄芬也到医院看过黄婆,并且也不再追问自己的身份。也不知为何,黄婆的病也很快好了,并出了医院。

  回到家里,黄拐子听到这些风言风语后,倒也是有点想不通。俗话说,无风不起浪,那黄婆一定是与这个修鞋匠有关系。自己的事,也比较清楚。难道自己的女人与这个人有过暖昧关系,难道自己的女儿不是亲生?种种猜疑萦绕心头。

  听说那次黄拐子又与黄婆说起此事,并出手打了黄婆,那是他们结婚以来第一次出手打黄婆。黄婆没有还手,只是一个劲地哭。
后来,黄婆从连云街跑了出来,朝江边方向去了。黄拐子也没有去追。

  第二天,有人从江边打捞起一具尸体,不是别人,正是黄婆。

  当连云街的人们蜂拥到江边时,看到的除了黄婆那具尸体,还有滔滔江水向东流……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2#
发表于 2005-3-4 21:02 | 只看该作者
 王鞋匠的死,引出了一个离奇的故事。原来黄芬是王鞋匠的女儿。黄婆因为说出了实情,受到了黄拐子的歧视,黄婆也跳江自尽了。小说很耐读。
3#
发表于 2005-3-5 00:09 | 只看该作者
  小街上的故事,写得挺有滋味。
4#
发表于 2005-3-5 10:48 | 只看该作者
终止生命的最好办法是死亡,如果连死亡都不怕的话,为什么不选择面对呢?
为黄婆的命运而叹
5#
发表于 2005-3-6 08:48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蓝色的小木屋 发表
 王鞋匠的死,引出了一个离奇的故事。原来黄芬是王鞋匠的女儿。黄婆因为说出了实情,受到了黄拐子的歧视,黄婆也跳江自尽了。小说很耐读。


同感,好小说!
6#
 楼主| 发表于 2005-3-6 09:39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蓝色的小木屋 发表
 王鞋匠的死,引出了一个离奇的故事。原来黄芬是王鞋匠的女儿。黄婆因为说出了实情,受到了黄拐子的歧视,黄婆也跳江自尽了。小说很耐读。

从你的点评中,看出你对拙作的关注度。谢谢蓝色斑的关注。问你好。
7#
 楼主| 发表于 2005-3-6 09:40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马克 发表
  小街上的故事,写得挺有滋味。

马斑一语似春风暖人心,谢谢你的鼓励。
8#
发表于 2005-3-6 14:38 | 只看该作者
图文并茂,故事引人,语言清新,好作品!
9#
发表于 2005-3-7 08:45 | 只看该作者

好文

引人入胜!
10#
发表于 2005-3-7 10:27 | 只看该作者
故事曲折,耐读,好小说!
11#
发表于 2005-3-7 11:50 | 只看该作者
老镇的传说,老镇人的命运,读后,让我们不能忘怀,也难以忘怀!好小说!
12#
 楼主| 发表于 2005-3-7 18:23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雷公子 发表
图文并茂,故事引人,语言清新,好作品!
问好公子。
13#
 楼主| 发表于 2005-3-7 18:2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好文

最初由 鲁晓敏 发表
引人入胜!
谢谢你。
14#
 楼主| 发表于 2005-3-7 18:48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南岸 发表
故事曲折,耐读,好小说!

谢谢你的鼓励,问好。
15#
发表于 2005-3-7 19:51 | 只看该作者
  头一次读朋友的作品,故事引人入胜。这也并不止是一个简单的故事,而是一类女性的悲剧。让人心痛!其实,也不能就说是黄婆的错,毕竟有先决条件,这可能是一个时代乃至社会的悲哀!只是,黄婆最后的选择是错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5-2 08:41 , Processed in 0.057615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