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704|回复: 2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文境浑厚 再现人生 ——中财论坛春夜听雨2016年9月—11月综评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12-8 15: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王克楠 于 2016-12-8 15:06 编辑

                                                          文境浑厚  再现人生
  
                                                                       ——中财论坛春夜听雨2016年9月—11月综评
  
                                                                           文/王克楠
  
  中财论坛是一个好地方,屈指算来,笔者到这里好几年了,刚开始还因中财有一点稿酬而惊奇,时间长了,就认识了大量的文友,发现他们不仅为这里有一点稿酬,更有着文学上的交流和提高。可以说,这里的许多作者是国内有一定知名度的,有的知名作家也曾经在中财留下了足迹。
  
  散文进门容易,提高自己和写出精品,非常难。从去年开始,笔者在中财春夜听雨发文较少,但是一直关注文友们的散文,每每看到文友们的散文路子越来越宽,越来越和花花草草保持距离,散文逐渐进入心灵,心中就高兴。纵观中财论坛春夜听雨2016年9月—11月的散文,作者们所选的素材逐渐进入了文化散文,关注百姓民生,我感到了浑厚和温暖,下面分层次进行综评。
  
                                                                   关注历史,开掘文化散文的内涵
  
  说起文化散文,很多人的目光投向了历史,其实,现在和将来都可以囊入“文化散文”,何为文化?文化的定义很多,许多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都下过定义,人类学的鼻祖泰勒认为:“文化是复杂的整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它作为社会一分子所习得的任何才能与习惯,是人类为使自己适应其环境和改善其生活方式的努力的总成绩。”按照这个思路,笔者读了的于文华《佛前一簇花》,其内容涉及人生和宗教,确实是有文化。作者把读者带进了并不太出名的天梯山石窟,这个石窟不太出名,其佛教却是国人所熟悉的,“以雕塑为代表的物质文化逐渐靠近了佛教艺术,从而一举突破了物质本有的功利性目的”,雕塑是具有物质性的,因为雕塑的是佛像,物质性和精神性就有机地结合了。作者写的是游记,但无形中把物质的精神内涵揭示得很清晰,“从物质文化衍化而来的雕塑艺术,在中国为佛教的宣传起到了推波助澜之功效,是那些日日夜夜,经历寂寞,饱受困苦的历代工匠所始料未及的。”文化的沉淀很厚。剑鸿写了《走进鲁迅》,其实鲁迅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他不仅仅是“思想家,文学家,战士”,还是中华文化的继承者和开掘者,剑鸿在这篇散文里展示道,“行走在人群中的个体,无论是呐喊,还是彷徨,都只意味着一种印证存在的方式。生命之火在燃烧,求乞者、希望、雪、死火、好的故事、颓败线的震动、失掉的好地狱,苍蝇与战士、飞舞的青春、僵坠的蝴蝶、暗中的花、渺茫的笑、爱的翔舞……就会一齐纷呈。”鲁迅文化是融化到中华母体的文化,是民族自救的文化,就像《义勇军进行曲》所吟诵的,“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民族的危险不仅来自外敌的侵略,更是来自民族的道德滑坡,诚信消失,金钱至上。
  
  荒村一叟的《隋炀帝陵前怀古思今》是写隋炀帝的。荒村一叟对这位帝王被文人们的丑化,进行了实事求是的更正,“总体上他的功大于过,他是一个文武双全战功卓著的一代帝王。他21岁率51万大军南下灭陈,在位的14年间,又三次亲征辽东(高丽,今朝鲜),两巡张掖,使西部小国臣服中华,开辟了丝绸之路。为国家的统一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荒村一叟还引发了历史教科书猫腻的那一面,“历史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女孩儿,隋史是唐人写的,一个将其取而代之的胜利者怎么能为他说多少好话。联想到,国民党败退台湾后,那些曾经浴血抗战的民族英雄们,大都被斥之为“消极抗战”“逃跑将军”,直到现在才恢复了历史的本来面目。可见得,成王败寇,古今中外慨莫能免。”令人深思。日尧月的《秦人的那段辛酸创业史之二》写的是秦人历史,力争表现“在周王朝建立之后的200余年漫长的时间中,既是秦人在陇山之西坚韧不屈,受尽折磨,历经八九代人繁衍不息的生存史,磨难史。”说起战国时代的秦国和秦始皇,一般的读者总会感到残暴,岂不知这便是历史发展的真实轨迹,一个民族打败另一个民族(或者诸侯国),需要的就是铁和血!春秋战国的各个诸侯国,其实都有一个艰难发展历程,楚国是,赵国是,燕国和齐国也是,尤其是楚国,经历了一个和秦国发展相似的历史,可是,秦国国君代代明君,而楚国国君在楚怀王之后,历尽昏庸,焉能不败?秦人是成功者,人们一般不会不太关注成功者在成功之前经历了怎样的磨难,其实,任何强者或者超强者,在成功之前均要经历磨难的。
  
  写历史文化散文,可以钻进去写,也可以钻出来写,只有能写出历史的启迪,就是好散文,运涛涛的《王莽岭上好风光》显然是站出来的,没有过多地纠缠于历史上的王莽,而是借一座山岭说话,这道山岭在山西省叫王莽岭,而在河南省叫云台山。这座山岭无论叫什么名字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意义”。一篇散文写出来,总是要有点意义的,没有意义,就是无病呻吟,不仅作者不爱看,即使作者本人也觉得无聊。运涛涛的《王莽岭上好风光》避实就虚,写的是“景区”的现代意义。时代在发现,很多地理环境本来是无人搭理的,但是因为有了经济驱动——旅游——就有了开发价值。因此,文化就有玩的滋味,王莽山的开发,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的,“在景区门外排队,看到左边是黑白的围棋棋子雕塑,名副其实的“定石”,每枚直径有一尺多,景区与围棋莫非有什么渊源?”如此观察,王莽岭的旅游卖点在何处?并不在历史上的王莽,而在地质公园,“距今二千四百万年的新生代以来地壳强烈隆升,新构造活动明显,在风化剥蚀、河流侵蚀作用下,形成了区内现今独特的峡谷、奇峰、峭壁、怪石、瀑布等岩溶峰丛地貌景观。”王莽岭本身是物质现象,并不包含历史典故,但是作者却有丰富的想象力,想象到了历史名人李白,还有愚公移山,刘秀跳,当然也有关于王莽的神话…….景区的开放,引来了很多伪文化,景区为了招引游人,人为地编造了很多神话(不知是不是一种腐败?),这样的做法是否正确,只能交给历史去评价了。刘彦林的《向蚂蚁致敬》乍看像是说明文,仔细读来,却丝丝入扣:从蚂蚁没有恐高症写起,到蚂蚁不停地迁徙到更舒适的地方,再到蚂蚁们相信合作大于个体,“它们围着馍渣走了一圈后,聚在一起碰碰触角,像是在商量搬运的对策,然后齐合围上来,拖的拖,推的推,扛的扛——馍馍渣终于动起来了!”
  
  漠北雪莲的《历史天空下的守望者》记叙了一个叫做八卦营的村庄,“她接纳过羌胡的狂野,容忍过匈奴的彪悍和桀骜不驯。她见证了两千多年来,中原王朝经略河西走廊,戍兵屯守,沟通丝路,民族融合的大转折,大场景。”漠北雪莲的这个开头气势磅礴,因为这个开头非常具有“矛盾性”,格杀与和谐本来是格格不入的,但在特殊的历史区间和地点,可以“意外”地可以抵达和谐。八卦营这个地方,西汉的大将军霍去病肯定是去过的,汉武帝为了汉朝的平安,必须以武力去抑制武力,因此“霍去病站在台上面威风凛凛,指挥千军万马的那种势如破竹的豪迈与气概。”河西走廊这个地方,谁来过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结果,结果是读者都知道的——和平。和平到来了,和平是牺牲(死人)来做代价的,一如我们说的,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汉朝那是还没有革命先烈,但有死亡的将士,“直直岭、碑碑山、簸箕洼、鹿沟山、乱疙瘩,洞子山,是将士们的白骨隆起的山包,在冰草台、圈沟、白肚子坡安放着他们不散的阴魂。”漠北雪莲并没有对历史做简单的抒情,而是详细地写了张骞通西域联络大月氏共同抗击匈奴,写了霍去病袭击匈奴城,抓获匈奴浑邪王的儿子并俘获浑邪王的相国、都尉……历史是有由历史细节组成的,古今均是。通过这些细节,读者可以读出雄浑,也可以读出无奈。和平需要战争,活着需要死亡,这样的悖论自古至今存在。历史需要感叹,文学也需要感叹,很多时候,由于感叹而出现了文学,比如刘邦的《大风歌》,比如屈原的离骚等,漠北雪莲在这篇散文里也对历史的造化进行了感叹,既感叹那些死去的各个民族的将士,感叹八卦营这样水草丰茂的地方在现代竟然难于温饱(需要扶贫),也感叹人类生存的不易,除了要抗争自然,更要不停地用征战的方式保存自我。这篇散文的最后显然是一个有亮点的尾巴,其实,对一篇散文来说,只要感叹到位,已经难得可贵,至于如何摆脱贫困,是另外的话题了。
  
                                                                           提出问题的勇气和关注
  
  人生有很多问题,不同的人在各自不同的生活领域都在解决问题。对写作者来说,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好像不是散文的事情,但是,写作者可以在散文里广泛关注百姓人生,关注现代条件下文明的走向以及心灵家园的存在。打开中财散文栏目,这样的散文比比皆是,虽然有的散文表述得不够深刻,却已经能够使得读者感受到作者的拳拳之心了。
  
  文珺的《谁的村庄不沦丧》关注的就是村庄里的村庄人员外出“走失”问题。文珺是从热爱村庄的角度写的,其实,许多青年离开村庄,是为了更好地生活(物质生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没有比较好的物质生活,奢谈精神生活,好像不太靠谱。在文珺的笔下,写了打工外出的村民,写了在打工中出事故死亡的;写了自然死亡的村民,也写了因为交通事故死亡的村民,更为触目惊心的是写了全村性的癌症爆发,“也从那一年起,村子里的男人,开始一个一个离开人世。我们武威那个地方,不知为什么,成了全国癌症的高发区,而我们黄羊镇,更成了武威地区的癌症高发地。”为什么好端端的村庄会有那么多的人得癌症,文珺不是医疗专家,无法得出答案,但知道结果,亲眼看到疾病给这个村庄带来毁灭性的变化……散文的结尾处,很有鲁迅小说里的氛围“十月一,麻腐包子送寒衣,村子里的人,将要给故去的亲人们上坟烧纸钱。可以想象,在这寒冷的日子里,各家的女人们,提着纸钱去坟头上烧纸的凄凉情景,而之前,女人们是不容许进祖坟的。在这里,我也要给亲人们烧一些纸钱,但不知,有谁给我日趋沦丧的村子烧一张纸呢?”然而,这不是小说,是真实存在的民生,值得有关人员高度关注和采取补助措施的时候了,毕竟人们还是需要活在地球上,文珺笔下的村庄是那个村庄村民的根,百姓们不可能移居到火星上,还要在自己的村庄居住。gt_wxz《城市化进程中的豆芽》是从细小处写工业化的,细小到———豆芽。豆芽是由豆子发芽孽生的,但豆子毕竟是种子,种子萌发到一定程度,会从胚轴下方或幼茎基部生出不定根,也就是须根。可是,因为美化豆芽的形象,就有人在其中添加无根剂(无根剂的主要成分是6-苄基腺嘌呤),因此,gt_wxz在文中呼吁该有人来管管了,是该农业部管,还是卫生部管,不能再扯皮了,更不能忽悠百姓,一会儿说有毒,一会说没有毒性。
  
  关注民生的散文,还有红秋叶的《拾荒者之八——幸福》正是这样的作品,写了一对拾荒者,住在被拆迁前的平房里,丈夫是强壮的拾荒者,妻子曾经做过卖身的“工作”,得了精神方面的疾病,“男人没有文化,没有能力做一些体面的,收入更多一些的工作。女人有时不得不为了生计独自外出挣钱,随时都有走失的危险。”红秋叶有意识强调两位拾荒者的短暂幸福,为了得到一只可以烹调出好味道的鸡而幸福,为了在暂时居住平房里挂两幅捡来的“福”字而幸福……但是他们的贫苦的生活,不得不让人深思。红秋叶写了拾荒者,另一位作者宇の航写了拾矿者,“拾矿者是根据拾荒者起的,拾荒者一无所有,揣着破旧的口袋,到处流荡。名字看起来特别的诗意,但是斑斑驳驳,影影绰绰,脸上写得都是无奈。”这个村庄的土地很少,只有这一座老矿山,农民就来拾矿,以求改善生活。
  
  飘雪ss的短文《男人确实影响了女人的幸福》虽然短,却提出了男人和女人的幸福问题,男人和女人都渴望幸福,但是幸福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需要一个说不清道不明的——缘分。作者举例了张爱玲和胡兰成的爱情,深为张爱玲鸣不平,其实,让张爱玲本人发言,是不是自己很不幸,那倒不一定。飘雪ss还提出了“女汉子”问题,“现代生活中女汉子不少,不过她们也不是一天练成的,因为背后没有依靠,只能自己在生活里横冲直闯。”虽然飘雪ss的观点未必妥善,但独立女性要想获得婚姻幸福,确实很难——是一个众所周知的社会问题(很多的女博士生恋爱结婚难)。贾平凹先生尚未给中财投稿,但是文华转来了他的《如何让作品的境界越写越广大》,谈的是如何写好散文的问题——这是一个老问题,也是一个新问题,因为时间在走动,写作人和读散文的人都在变化,都在刻上“时代”印记,所以写好的散文的事情需要经常思考,思考出真知。写散文的时候,文笔是顺溜一些,还是艰涩一些好,太顺溜就一览无余,还是“艰涩”一点的好。散文的幽默和贫嘴是两回事,你读读林语堂的散文,满纸幽默,找不到一点贫嘴的气息——这和一个人的气质有关,和一个人对“人”理解的程度有关。散文常常拒绝强势,人办事的时候,为了达到一定的效果,常常选择强势,而写散文不可,你太强了,真理就难于抵达你的空间,因为你的心智都被堵住了。散文拒绝动不动上下五千年,纵横十万里,对一个人来说,你无法生活上下五千年,也无法纵横十万里,刘亮程写的最好的,还是北疆的他那个汉族村庄;有点野心并且实现了的莫言,始终琢磨他的那个山东省的高密东北乡,琢磨着把全世界的事情编到他的那个高密东北乡,确实是一个聪明人。一个人的口号喊得最响,写出的作品一定最臭。散文出除了要观察人的幸福生活,还要观察人的不幸福;除了观察吃得饱,还要观察人的心灵是否变态,等你看到了人的“病态”,就真的快出传世之作了。散文最忌讳开工厂,写了一个成功的,后面就跟孪生起来,双胞胎,三胞胎,四胞胎……其实,写作的事情就是一个人不断地和自己较劲,一个人写作的一生,就是自我折磨的一生,当一个人感到各个方面都舒服了,那就意味着文学生命即将结束了。散文可以运用小小的技术性虚构,但内心要瞄准实实在在的人生,不要给人开药方子,也不要自诩是灵魂工程师,摆好自己的位置,就是一个普通人,才可以更多地理解普通人。散文还是要讲究节奏和入题的,节奏不可太快,也不能太慢,入题要有眼光,找一个最适合你的审美眼光的入口角度,不然的话,你永远躺在写作大师脚丫子的下面。散文,散文关注现实,不仅是当下的现实,还有未来二三十年的“现实”,贾平凹先生说是“前瞻性”,做到这一点很难,而且很不愉快,因为很可能感到悲凉。散文的高境界是“看山还是山”,从表面看看,文本似乎太实在,尽是一些大实话,不太像散文,其实是高境界的散文。一个人写出高质量的散文,不是本人可以决定的,你仅仅是一块海绵,你吸收了什么,才能有什么表达的欲望,否则,即使是最好的题材甚至素材给了你,你也会弄得一团糟;还有,伟大的散文家和时代之间还有微妙的关系,一个人长期站在时代的最前沿,未必写出好东西,倒是深藏在水下面的作家,会做到出笔不凡,引导着文学进步,至少为其他作家的写作提供借鉴。
  
                                                                   关注百姓民生,再现生活真实
  
  中财论坛的大部分散文是直面人生,摒弃了花花草草的小资情调。文学体裁里,用小说来表现人生可以直接从容地刻画人物,揭示人物命运。散文可以写人物,但写人物不是散文的强项,写起来有一定难度,但总有些作者喜欢用散文写人物,而且力透纸背。比如朱竹先生写的《衡阳少年》即是历史真实,写了一位14岁的孩子参军,上了战场,“大哥十八岁那年报名参军,二哥十六岁那年参军入伍,老三十四岁,即本文所要写的衡阳少年,也跟着一支抗日队伍出发了!”这个孩子成了小战士,参加了令敌人闻风丧胆的衡阳保卫战,在战场上,与敌人拼刺刀,担任通讯员,勇敢得很,这就是历史的真实,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一个14岁的孩子也拿枪去敌人血拼!
  
  何足道哉的《渐渐苍凉》虽然是写意的,但最内核的东西依然是人生,“院子里也不见一个人影。坡下也是一个院落,三间正房,几间厢房,很破旧。一院子的荒草,萋萋萧萧。只有正房门前栽种着一丛叫不上名字的花儿,显出有人居住的气息。”这篇散文因为整体写意,更令人想到生命的枯荣,秋景秋韵也有作者对生活对人生的理解与思考,是一篇沉甸甸的散文。于文华《敦煌的一双眼睛》是写实的,但在写实中呈现了一种民族精神。我们平时说的民族精神,不是某一个领导人的精神,而是含在大众之中,其中就有那些为了文化古迹的存在而做出努力的人们。于文华在这篇散文叙述了张大千对莫高窟做出的贡献(得益于于右任的理解,成立专门机构敦煌研究院),“不惜背上巨额债务,顶住流言蜚语的攻击,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凭着惊人毅力和对艺术的迷恋,完成了一次对人类艺术的发掘和传播具有深远意义的工程:为敦煌莫高窟洞窟编号至309号。”还有常书鸿为文物付出的牺牲,要奋斗就会牺牲,问题在于有人甘愿牺牲,有人宁愿平庸,“常书鸿克服妻子出走,经费不足,人员缺少,条件艰苦等多种困难——将他的后半生都献给了莫高窟。”此文还客观地评价了王道士,王道士这个人物,在余秋雨的散文里大致上是中国的罪人,可是,文华不这样认为,评价历史人物要放在历史的时间和空间,“凭心而论,好心好意,农民出身,对藏经洞文物所知不多的王道士,不是倒卖文物的跳梁小丑,不是贪婪自私的莫高窟千古罪人,而是那个风雨飘摇晚清政府的替罪羊。”历史的真实和生活的真实,一旦到了眼前,会让人感到不习惯,因为我们的思维习惯于惯性思维和概念化思维,好的就一切都好,不好的就一切都不好,所谓“辩证法”,在大多数时候成为摆设。
  
  朱竹先生的《朱老爷子》是呈现历史真实的,文中朱老爷子确实是大户人家,但老爷子是特殊的,“老爷子老太太下边有四个儿子,娶了四房儿媳妇,竞相生了十一个孙子,外加一个孙女。这样,每人平均拥有的土地也就不多,解放后成分仅划了上中农。有人说是老爷子和四个儿子强大的生殖繁衍能力,使全家免遭地主之难”,这样的写法虽然有一点黑色幽默,但是毕竟呈现了土改运动的真实,还有给地主干活的长工待遇怎样呢?是不是高玉宝写的“半夜鸡叫”呢?朱竹先生写到“老爷子和干活的吃白米白面细饭,妇女们以及外边求学归来的儿孙们吃粗米粗面粗饭。”所以,生活的真实和图片上的宣传是不一样的。至于划成分,“朱姓人家糟老头子相比,其糟糠之妻仅生了一个弱不禁风的干巴小儿,不曾娶妻,自然无后,三口之家拥有土地不足上中农的一半,既不雇长工,也无骡马车,连头小毛驴也没有,但却划成地主。”成了地主又怎样?成了地主就成了敌人,就要进地狱…….中华民族本来不是一个好斗的民族,但是后来变得好斗了,不仅和外敌斗,还要和天斗,和地斗,更令人难受和匪夷所思地是进行窝里斗,对立面众多,人人自危……真实的东西虽然让人难于接受,可是我们走出“好斗惯性”也是必须的,不改变,就无法保证长治久安也。
  
  文珺的《郎木寺》就写的比较坦然,因为她到了“离天空近的地方”,只见“走在街上的人,都迈着悠闲的步子,好像一到了这里,世上的一切都远去了似得,即使最匆忙的人,也会停下脚步,望一望无比纯净的天空,或在街的某一个角落里发一会呆。”生活的慢节奏,对于那些整体疲于奔命的人来说,确实是一种幸福。日尧月的《寻觅大地湾的埙音》虽然不是写人生的,是写文化的,“埙音,最初源于我国古代先民在获取猎物时,把那些有孔抑或身中空虚的石头在投向猎物时,发出的自然声响。之后先民便产生制作埙的念想,在今后不断的生活实践中,埙便产生了。”人生是生活画面,文化是心灵溪流,二者之间息息相关。
  
  由于篇幅的限制,虽然我读了中财论坛大量的散文,依然不能一一提名评点,希望文友们理解。我的散文评论,有一点小的知名度,尤其是今年为《山东文学》《牡丹》等文学期刊写了综评以后,自己就想为中财论坛散文栏目做点事情。我上网不多,文学论坛经常上的只有中财论坛和新散文观察论坛,时间久了,就把论坛也作为了精神家园。看到朋友们写的有了进步,从心里感到高兴,并愿意就自己对散文文本的理解,和大家一起讨论,一起攀登新的高峰。马上就是新年和春节了,祝朋友们新年愉快,在新的一年攀登散文的新高峰。
  
                                                                                                                 2016年12月于西山书院



  
  
2#
 楼主| 发表于 2016-12-8 15:07 | 只看该作者
由于篇幅的限制,虽然我读了中财论坛大量的散文,依然不能一一提名评点,希望文友们理解
3#
发表于 2016-12-9 10:06 | 只看该作者
巡礼范式的评论,考验作者的阅读视野,修养积淀,眼光敏锐等方面的水准和高度,尤其是是否有独到的欣赏视觉的精细剖析和洞察,审视,归位和发现,才能为阅读提供一份客观和深刻的导引和启示。如果能和阅读者的心境和体验相符合,就会带来更多的认同和快乐。欣赏,体会,问好。
4#
发表于 2016-12-9 15:53 | 只看该作者
读的仔细,评的中肯,很有分量,对中财散文写作具有促进作用。
谢谢老师赐稿。
5#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1 09:31 | 只看该作者
何足道哉 发表于 2016-12-9 15:53
读的仔细,评的中肯,很有分量,对中财散文写作具有促进作用。
谢谢老师赐稿。

兄弟客气了,为中财做点事情是应该的(虽然很辛苦)。
6#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1 09:32 | 只看该作者
万里山水 发表于 2016-12-9 10:06
巡礼范式的评论,考验作者的阅读视野,修养积淀,眼光敏锐等方面的水准和高度,尤其是是否有独到的欣赏视觉 ...

您解读得这样具体,克楠非常感动。
7#
发表于 2016-12-11 09:47 | 只看该作者
写得很厚重,可见您读了大量散文,并认真分析,受益
8#
发表于 2016-12-11 09:55 | 只看该作者
拜读学习了,感动克楠老师的敬业、专业、悉心、诚恳!
9#
发表于 2016-12-11 15:33 | 只看该作者
这样的综合评论非一般人能所为,我这个年纪的人就写不了——得有修养有理论素养有立论的高度与角度有敏锐的观察与捕捉,还的有灵感,还得有精力!笔者望尘莫及!中财需要这样的评论,难能可贵啊!
10#
发表于 2016-12-11 18:06 | 只看该作者
赞,感佩!
11#
发表于 2016-12-12 09:18 | 只看该作者
王老师对论坛作品阅读的如此细致和深入,很让人敬佩!
12#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2 09:35 | 只看该作者
刘彦林 发表于 2016-12-12 09:18
王老师对论坛作品阅读的如此细致和深入,很让人敬佩!

感谢刘老师在解读。
13#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2 09:35 | 只看该作者

您客气了
14#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2 09:36 | 只看该作者
朱竹 发表于 2016-12-11 15:33
这样的综合评论非一般人能所为,我这个年纪的人就写不了——得有修养有理论素养有立论的高度与角度有敏锐的 ...

谢谢朱竹老师表扬,我继续努力,计划为您写个评论
15#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2 09:37 | 只看该作者
言默然 发表于 2016-12-11 09:55
拜读学习了,感动克楠老师的敬业、专业、悉心、诚恳!

不要客气,一起努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5-5 22:49 , Processed in 0.053772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