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680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名相赵普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8-11 10: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名相赵普
   纷纷五代,干戈扰攘,群雄逐鹿。后周显德三年(公元956年),周世宗柴荣御驾亲征南唐,禁军统帅殿前都虞侯赵匡胤率部助战。周军渡过淮水后,在滁州清流山遇到了南唐官兵的猛烈狙击。滁州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地处要冲,地势显要,环城皆山,易守难攻。柴荣急令赵匡胤不惜代价强攻滁州。赵匡胤指挥数千精兵,与南唐守将皇甫晖所部在清流山下激战,南唐守军凭借有利地形,以逸待劳,奋勇还击,首战赵匡胤失利,损兵折将。
  就在一筹莫展之际,赵匡胤得知附近有一塾师,胸有韬略,似通兵法。赵匡胤连忙更换戎装,前往塾师庐舍拜访。塾师深为来防者礼贤下士的诚意所感动,于是促膝相谈,推心置腹,秉烛达旦,大有相见恨晚之意,赵匡胤方问破敌之策,塾师从容道:“愚有一计或可助兄长转败为胜,在那清流山背后,有条崎岖小路通往山顶,因坡陡林密,荆棘丛生,向来很少有人涉足。皇甫晖自恃险阻,必然无备。倘仁兄所部能沿此路潜行奇袭州城,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夺取滁州当如探囊取物了。”赵匡胤闻计如茅塞顿开,拜伏于地谢塾师奇策,并力邀塾师出山鼎力相助。塾师有张良之谋,今日已知遭逢明主,慨然相许作引路人。当偷袭的周兵如神兵天降,在清流山巅出现时,南唐守军大惊失色,周兵一举攻克滁州,生擒守将皇甫晖。为滁州大捷定计引路的塾师,正是北宋开国名相赵普。赵普从此成为赵匡胤须臾难离的座上客,赵匡胤对其言听计从。赵匡胤破滁州后,欲斩盗百余名,赵普怀疑其中有无辜者,请求审讯。结果,其中十之八九都是被诬良为盗的。赵匡胤深服赵普行事有先见之明,且处事周密持重。不久,赵匡胤之父染病不起,赵普朝夕进献药饵,服侍其饮食起居,赵父甚是感动,把赵普视为同宗。赵匡胤也认为他忠智两全,视其如手足,使其不离左右。
  滁州大捷后,赵匡胤因军功卓著而位至统辖禁军的殿前都检点,赵匡胤手握重兵,所谋者大,更有足智多谋的赵普出谋划策,但周世宗柴荣是有作为的明君,赵匡胤谋不敢发。959年,周世宗北征途中染病而逝,年仅七岁的儿子柴宗训继位。面对孤儿寡母,赵普一计定乾坤,为赵匡胤图谋,秘密进行政变活动。
  960年正月初一,正当后周群臣欢庆新春佳节之时,北方忽奏战报,言辽军与北汉合兵南下,后周的执政大臣不辨真伪,仓促决定派赵匡胤率兵出征。在十里旌旗掩映下,一群预谋“黄袍加身”的幽灵,乘机混进了禁军北征的行列,赵普、赵光义左右随行。当晚,大军屯驻陈桥驿。赵普和赵光义先派人煽动军心,将士三五成群,低声絮语:“主上幼弱,不能亲政。我辈出死力破敌,谁能知晓?不如先立点检赵匡胤为天子,然后北征。”入夜,平日深得赵匡胤器重的一些高级将领,不约而同云集赵普帐内,力陈军心思变,要拥立赵匡胤为帝。一切都在赵普掌握之中,赵普欲擒故纵,故意说:“殿前都检点忠于圣上,矢志不移,倘知尔等谋逆,必不轻饶。”众将皆曰:“今已定议,殿前都检点假若不从,我辈甘愿受叛逆之罪。”赵普仍不放心,进而试探道:“今外寇压境,当先奋勇杀敌,拥立大事待凯旋之日再行计议如何?”众将奋臂曰:“不可!我辈亟待入京策立殿前都检点为帝,而后挥师北上,破贼出塞。如悖我辈之意,六军也休想前进一步。”赵普见时机成熟,顺水推舟对赵光义说:“事到如今,你我也只好顺应天命了。”至此二人才将预谋已久的大计和盘托出,同时一方面派快骑入京密约石守信、王审琦等人做好应变准备,另一方面部署诸将,于次日黎明披甲执兵环立赵匡胤帐前,声称:“诸军无主,愿奉太尉为天子!”赵匡胤佯装惊愕,翻身而起,众人破门而入,一拥而上,把事先准备好的黄袍披在赵匡胤的身上,然后下拜,山呼万岁。由于赵普部署周密,军纪严明,又有石守信等里应外合,赵匡胤兵不血刃回师京城夺帝位。这时,紫禁城里正举行早朝,陈桥兵变的消息突然传来,少主群臣惊骇失色,举手无措。宰相范质悲叹道:“仓促遣将,吾辈之罪也!”赵匡胤巧借“禅让”之名,取得帝位,赵匡胤本人就是幕后的指挥者,而策划者和组织者即为赵普。
  北宋建立时,北方有强大的辽国、地处太原的北汉,南方还分布着南唐、吴越、后蜀、南汉等割据政权。原后周义成军节度使李筠拒不接受宋授予的中书令的职位,甚至勾结北汉兴兵反宋,赵普力主太祖亲征,自己随同前往,将李筠剿灭。不久,原后周淮南节度使李重进扣押宋使,也起兵反宋。太祖遣石守信等征讨,久战不克。赵普考虑到以原后周的将士攻打原后周的贵戚(李重进为后周太祖郭威之甥),势难速下,便要求太祖亲临征讨,果然一战大克。两李的诛灭,使初创的宋政权得以稳固。
  赵匡胤通过兵变夺取政权,总是忧虑部将也会上行下效,因此常辗转反侧,夜不能寐。有一天,赵匡胤问赵普:“自唐末以来,短短几十年,帝王先后换了八姓,天下还是战火频仍,生灵涂炭,原因何在?我欲偃旗息鼓,为苍生求长治久安之计,出路何在?”赵普答道:“天下所以如此,只因藩镇割据,拥兵自重,君弱臣强。”接着提出了“削夺其权,制其钱粮,收其精兵”等三大方略,随后特别提醒赵匡胤要当机立断,首先解除慕容延钊、韩令坤、石守信、王审琦等禁军主要将领的兵权。但是,赵匡胤对这些曾经的患难兄弟优柔寡断,不忍下手,这些人对他“黄袍加身”均有汗马功劳,因此他自信地对赵普说:“他们绝对不会背叛朕,这点卿不必忧虑。”赵普深知赵匡胤深陷皇权与私交矛盾的旋涡无力自拔的心情,进一步规劝道:“臣也确信他们不会背叛陛下,然而据臣观察,石守信等并非能统驭部下的将才,极易受部下胁迫,一旦部下有人作孽,恐怕到时他们也将身不由己,任人摆布了。”赵匡胤如大梦初醒,于是依计而行,杯酒释兵权,分割宰相职权,以文臣代武职、收厢兵之骁勇者为禁军,将地方钱粮大部输送中央。赵普提出的这套裁抑武臣、重用文官的方略,对加强中央集权和防止地方割据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从而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但这也同时降低了军队、财政等的效率,因此两宋虽官员众多、军队庞大,但三百多年间一直处于被动挨打的积贫积弱的局面,最终玉碎在蒙古铁蹄之下。赵普此谋有功于赵氏,无益于社稷,可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乾德二年(964),太祖任赵普为相。一个大雪夜,赵普正要更衣就寝,忽听门外响起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来人竟是微服出访的当朝皇帝赵匡胤和其胞弟赵光义!太祖呼赵普的妻子为嫂,君臣之间一团和气。太祖曰:“连日辗转反侧,通宵达旦,彻夜难眠。试看今日域中,一榻之外,皆他人天下,故前来求卿谋一良策。”赵普说:“陛下畛域似嫌狭小。倘若扩展疆土,南征北伐,今正当其时。愿闻陛下宏图大志。”太祖曰:“吾欲先取北汉。”赵普闻言,沉默良久说:“此道非臣所知也。”太祖问其故,赵普说:“北汉虽鄙微,但却是我大宋西北两面的天然屏障,如果将其一举攻克,大宋势必两面受敌。不如姑且容其苟安于契丹卵翼之下以制耶律,待我平定江南诸国再灭北汉未迟。况且北汉乃弹丸之地,到时插翅难逃。”这套“先南后北”的战略方针,太祖十分赞赏。宋太祖一方面派将士驻守北方和西北各州,以防御辽国和北汉,解除后顾之忧;同时遣主力向南方进军,经过数十年征战,统一南方。979年,北宋又挥师北上,灭掉北汉,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割据的局面。
  赵普为相,既忠且智,又敢于犯颜直谏。他对于应该坚持的意见,每每表现出异常的刚毅和果决。一次,赵普荐举某人为官,太祖不许;明日再奏,仍不许;第三日又奏,太祖大怒,撕碎奏章,掷于地上。赵普镇定自若,默默地跪在地上,把撕碎的奏章一一拾起,回家粘补好。第四天,又奏上。太祖感悟自已有失,就任用了他举荐的人,后来此人果然很称职。又一次,赵普把几位按章应当升迁的臣僚的情况写成公牍,呈太祖批阅。太祖一向厌恶这几个人,不予批准。赵普再三请命,太祖不悦,冷冷地说:“朕偏不准,看你有何办法。”赵普义正词严地质问:“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古今通道也。且刑赏者,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也,岂得以喜怒专之?”太祖大怒,拂袖而去。赵普紧跟至寝宫前门,恭立等候,久久不去。太祖无奈,只得应允。又,天雄节度使符彦卿是后周遗老,其两女相继为周世宗的皇后,第六女又许嫁赵光义,于是权倾一方。太祖几次欲使符彦卿主持军务,赵普屡屡谏阻,认为符氏名势过盛,不可再授军权。963年,太祖又欲起用符彦卿,赵普启奏太祖说,符彦卿之事,仍请“陛下深思利害,勿复后悔”。太祖反问:“卿苦疑彦卿,为何也?朕待彦卿至厚,彦卿能负朕邪?”赵普见太祖固执己见,不由得顶撞说:“陛下何以能负周世宗?”这话虽短,却力抵千钧,又尖刻,又辛辣,太祖听后,像被雷击中一般,顿时清醒许多,此事遂告终止。宋太祖知赵普忠心耿耿,于是“事无大小,悉咨决焉”,对赵普格外尊宠。但后来在赵普家中发现吴越王钱俶送的大批金子,便对赵普说:“钱俶大概认为国家大事全由卿决断,才送金子给卿吧。”其后又发现赵普私运木材扩建府第,且其子违反宰辅大臣间不得通婚的禁令娶了枢密使李崇矩之女,太祖感到赵普对他构成了威胁,心中不悦,赵普渐渐失去了太祖的宠信,这是赵普为相之失。
  太平兴国年间,赵普第二次出任宰相,朝中有人不服其才学,讥讽他平生所学仅一部“儿童之书”《论语》罢了。宋太宗召问究竟,赵普说:“臣平生所知,诚不出此。昔以其半辅太祖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赵普此说甚为风趣。实事求是地说,赵普原不是饱学之士,更不是空头理论家和道学家,个性深沉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刚毅果敢,无人能匹。史载:“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论语》二十篇也。”活学活用,晚年读书益勤,长于审时度势,多谋善断,不仅是北宋的开国元勋,也是封建社会中的守成良辅,尤其是在北宋奠基立业方面深谋远虑,可以说是谋略家中的上上者。
  奇计袭滁州,出山便有不凡之作;策划陈桥兵变,因大势而行;献计杯酒释兵权,找准唐末至五代藩镇割据之乱源;定先北后南总方针,终结束诸侯争乱局面。此中有奇谋,有雄韬伟略,不愧北宋第一谋臣也。而四荐良才,是为铮臣;“半部论语治天下”,说得何等坦荡,做得何等豁达,岂是死守教条的腐儒能有的机智和胸襟,又不愧为北宋第一名相。赵普有所失,但瑕不掩瑜。
  992年,为北宋的建立和国家的统一殚精竭虑的赵普去世,宋太宗赵光义听说后,对近臣说,赵普能断大事,尽忠为国,是一位难得的社稷之臣。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4-26 02:49 , Processed in 0.048486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