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494|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贴] 创新 不要流于形式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5-28 06: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创新 不要流于形式(金台论道)刘阳《 人民日报 》( 2010年05月28日   19 版)


  上海世博会开幕以来,各个国家馆的国家日活动接连不断,来自各个地区的文化演出,作为最具生命力和感染力的民族文化符号,也备受观众瞩目。但在5月19日,出席德国国家馆活动的德国总统霍斯特·克勒和夫人却点名要观看重庆川剧院的川剧《灰阑记》。
  说起来,《灰阑记》的剧本本身,就颇具传奇色彩。几十年前,德国戏剧家布莱希特以中国元代杂剧家李行道的《灰阑记》为故事原本,并结合了圣经中所罗门王断子案的故事情节,创作了探讨法律、正义与所有权的经典名剧《高加索灰阑记》。2008年,重庆川剧院则在《高加索灰阑记》的基础上,将故事进行了二度中国化的加工和创新——古代中国的某诸侯国,兵变突发,郡王夫人逃走时竟忘了带走小公子,丫头杜鹃救了孩子并为孩子付出了许多心血。三年后,一场夺子之战在郡王夫人和杜鹃之间展开,审判官沙四大设下灰阑之计七断争子案。
  事实上,川剧《灰阑记》也是历时三年的德中友好合作活动“德中同行”的内容之一。活动主办方之一德国歌德学院两年前拿着布莱希特《高加索灰阑记》的剧本找到重庆川剧院的时候,就提出要排一个广场版的川剧《灰阑记》。德方表示,之所以特别强调“广场”概念,就是要让传统的中国戏曲走出豪华的现代剧院,真正回到滋养它的老百姓中间。为了适应广场演出,重庆川剧院将原本能演三四个小时的剧本压缩成50分钟的演出。
  为了满足德国国家馆日活动时间的安排,重庆川剧院不得不再次将演出压缩到仅仅20分钟。这次改编,让任何一个对中国戏曲稍有了解的人都捏了一把汗——如此短的时间,怎么能把一个千回百转的故事说清楚?怎么能将人物的内心曲直都表现得淋漓尽致?
  5月19日晚上,当水袖云鬓、川腔蜀韵出现在夜晚的上海红坊,包括德国总统在内的近2000位宾朋都为之惊艳。演出结束后,德国总统迫不及待地走上舞台,邀请主演沈铁梅带着《灰阑记》到柏林演出。谁曾想到,一直被视作边缘化的地方戏曲,竟然如此光鲜地登上了世博舞台,成为了西方国家国家馆日活动的主角,并受到中外观众如此高的礼遇?
  近些年来,关于传统地方戏曲的生存状况的担忧不绝于耳。毋庸置疑,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日益丰富,对于越来越多的观众尤其是年轻人来说,戏曲悠弹慢唱的表现方式,已经与人们的审美需求产生了距离感。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一些戏曲院团和作品也在戏曲表现方式的创新和改变上作出了不少探索和尝试。然而,一些大刀阔斧的所谓改革往往流于形式,被视作戏曲根本的写意性、假定性和虚拟性丢失之后,夸张写实的舞美,骄奢华美的服装则取而代之,结果非但没有得到年轻观众的青睐,也让更多的戏迷票友连连失望。对自我特色和个性的坚守,是任何一种艺术形式区别于其他艺术形式的根本,也是其得以传承发展的基础。当戏曲的活态传承已经成为共识的时候,戏曲现代化表达的过程中,需要坚守的是什么,需要割舍的是什么,越来越成为一个棘手的问题,也越来越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从这个角度上,川剧《灰阑记》的这次尝试,应该说为传统戏曲的创新趟出了一条新路——让生于民间的艺术回到民间,在故事节奏上寻求与当代观众审美习惯的共鸣,在表现手段上坚守戏曲审美的核心,既与时俱进,又坚持自我,这或许是传统戏曲在未来发展中的一种选择。
<INPUT style="DISPLAY: none" type=checkbox value=0 name=titlecheckbox sourceid="SourcePh">
2#
发表于 2010-5-28 07:59 | 只看该作者
让生于民间的艺术回到民间,在故事节奏上寻求与当代观众审美习惯的共鸣,在表现手段上坚守戏曲审美的核心,既与时俱进,又坚持自我,这或许是传统戏曲在未来发展中的一种选择。分享学习!
3#
发表于 2010-5-28 09:10 | 只看该作者
学习
分享
4#
发表于 2010-5-31 07:52 | 只看该作者
再次提读。
5#
发表于 2010-6-4 07:40 | 只看该作者
让生于民间的艺术回到民间,在故事节奏上寻求与当代观众审美习惯的共鸣,在表现手段上坚守戏曲审美的核心,既与时俱进,又坚持自我,这或许是传统戏曲在未来发展中的一种选择。
6#
发表于 2010-6-9 08:21 | 只看该作者
对自我特色和个性的坚守,是任何一种艺术形式区别于其他艺术形式的根本,也是其得以传承发展的基础。
7#
发表于 2010-7-21 07:53 | 只看该作者
被视作戏曲根本的写意性、假定性和虚拟性丢失之后,夸张写实的舞美,骄奢华美的服装则取而代之,结果非但没有得到年轻观众的青睐,也让更多的戏迷票友连连失望。不仅戏剧,文学也是这样。
8#
发表于 2010-8-4 10:10 | 只看该作者
再次学习
9#
发表于 2010-8-25 10:26 | 只看该作者
欣赏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5-21 17:12 , Processed in 0.051889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