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661|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115.【金秋】两个人的一个世界(随笔)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11-10 17:34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袁达清 于 2017-11-20 12:46 编辑

 《两个人的一个世界》
                                                                                                      ——在秋日关于文史的情话

  1958年1月,一个客人坐在一家居民户里看着《杭州日报》,照片已经模糊不清了,那时的衣裳宽大肥硕,软塌塌的,却总是穿在身上让人安心的、放心的、贴心的暖,像那些棉絮要把贮存的阳光,捂住,到寒冷的北风呼啸着时,到遥遥暗夜阴冷无助时,到伤心欲绝不能自已时,才一丝一缕的释放散发出来,温暖身心。
  
  这间屋子没有刻意的更新布置,起码从感官上如此。但很整洁,这是对人的一种尊重。毛巾整齐的凉挂着,因为是黑白照片,左侧那插在瓶子里的花,看不出什么颜色,从它旺盛挺拔的姿态可以看得出,应该是杭州一带极其普通的花,那里生活的任何一个人,都能在不经意间就能呼出它的名字,那种清香大概在多年之后还能回味的出,就像一个熟悉的老朋友,在不在身边已经不是那么重要,重要的是一想起来,一定是那个睿智,晴朗的样子。
  
  身旁的那个男孩子,到现在至少有六十多岁,丝毫没有紧张窘迫的神态,不经意间地和客人交谈着,他的裤子上有补丁,上衣的背面说不准也有,弄不好还会吃不饱饭。但这丝毫没有对他产生什么不良影响,头发整齐,面容清秀,只有手是粗糙的,指甲里一定还有点污秽等什么东西。可眉目间流露出的快乐与自然是发自内心的,客人平铺报纸,和他说着什么,又像是自言自语,但这并不妨碍他们之间的交流。在大人和孩子,在伟人和平凡百姓的两个世界里面重合,而且其乐融融,神情自若,毫无违意。
  
  头上方有一盏电灯,应该是这个家里面最昂贵的电器。南方有佳木,那古木方桌、藤椅、框镜、橱柜,做工应该更精细,更能体现一个时代、一种行业的一种工匠精神,而较老旧的东西,已成为文物,作为一个时代的活化石存在着,展示着一种真善美的理念。
  
  其实,客人是有任务的。在去杭州机场的途中临时决定到这个地方来的,1958年,建国还不到十年的时间,有许多国家大事需要去做,也有许多的小事让他放心不下,他的去管,所以才出其不意的管了一下当地的卫生情况。解放前,这里垃圾成堆,污水存积,蚊蝇滋生,疾病流行。民国35年(1946年),一次麻疹流行病,病死许多小孩,居民宋玉英先后育有8个孩子,现实里只长大了3个。
  
  而这次造访的42、56、61三个院门,诞生了一个陈列馆,自1988年开始,世界卫生组织先后3次考察访问,涌现出了60多个一等模范单位,杭州市与青岛市一起,成为了全国闻名的卫生先进城市。
  
  在访谈中,客人安蔼随和,对青少年儿童给予了厚望。我们已经成为这个国家的主人,家园是自己的,我们能建设好自己的国家,劳动人民最美成为了这个年代的主旋律。奢华服饰,糜烂生活成为一种敌害,汗水成为最美的花朵,在中国这块峥嵘大地上绽放。
  
  那时,真的山清水秀,民心淳朴?又是什么,改变了这个世界的模样?这答案需要在历史时间的长河中追溯,寻找。
  
  这位客人,就是毛泽东。唤醒了中国,震惊了世界。


注:照片拍摄于1958年1月5日,照片中毛主席视察杭州市小营巷,在一居民家中看《杭州日报》
,身边站着的是居民家中的一孩子



图片1.png (459.29 KB, 下载次数: 198)

图片1.png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2#
 楼主| 发表于 2017-11-10 17:36 | 只看该作者
没编辑好,请管理员老师帮忙,谢谢
3#
发表于 2017-11-10 17:46 | 只看该作者
两个人的一个世界,再现伟人风彩,朴实无华,却催人泪下。亲爱的老人家,犹似邻居大爹大妈,开国领袖,亲和憨厚,国人想念您呀

拜读学习了,好,喜欢,点赞

朋友,拜托版主帮重排时,将图片挪置文题上面如何?或更醒目一些
4#
发表于 2017-11-10 17:52 | 只看该作者
1958年1月5日,在作者一生中注定是个不同寻常的日子。因为这一天,与一位神秘客人亲切温馨的会面,改变了一个街区一座城市的环境面貌,更是影响作者人生的里程碑,因为这位客人就是伟大领袖毛主席。作品构思布局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层次脉络清晰,文笔语言平实舒畅,情景交融倍感温馨,因此赋予了作品特殊的历史、社会等价值,主题立意寓意暗合时潮积极正能量,读后令人久久回味。好作品!
感谢赐稿参赛,辛苦、致敬!
5#
 楼主| 发表于 2017-11-10 18:26 | 只看该作者
言默然 发表于 2017-11-10 17:46
两个人的一个世界,再现伟人风彩,朴实无华,却催人泪下。亲爱的老人家,犹似邻居大爹大妈,开国 ...

老师你好,谢谢你的支持,照片文字是用倒叙的手法写的,最后点的主要人物,图片放在文上,感觉就没有了悬念感。阅读完文字或看着图片阅读,比较好理解,或是多少有些回味,个见,再次谢谢言默然老师意见及支持了!
6#
 楼主| 发表于 2017-11-10 18:28 | 只看该作者
戏笑九宫 发表于 2017-11-10 17:52
1958年1月5日,在作者一生中注定是个不同寻常的日子。因为这一天,与一位神秘客人亲切温馨的会面,改变了一 ...

感谢戏笑九宫老师阅读、排版、评议,还给做了副标题,由衷感谢!!!
7#
发表于 2017-11-12 21:31 | 只看该作者
拜读,文章叙述了毛泽东主席的朴素作风和关心人民群众的史事,不错。“他的去管”是不是应为“他得去管”?
8#
发表于 2017-11-19 14:39 | 只看该作者
像那些棉絮要把贮存的阳光,捂住,——这个基本句式有问题。中间不应该出现逗号的。
9#
发表于 2017-11-19 14:41 | 只看该作者
他的去管,——得去管吧?
10#
发表于 2017-11-19 14:48 | 只看该作者
如果从看图写文的角度,这篇文章观察仔细,想像丰富合情理。后面部分的补充说明,揭示文章主题的写法起了更加温暖明亮的效果。
11#
发表于 2017-11-22 19:32 | 只看该作者
这篇文写得洗练,语言内敛沉静,却不乏力度与厚度。尤其最后一句,有点睛之感。
期待更多佳作!
12#
发表于 2017-11-23 11:23 | 只看该作者
通过一张照片的解读能读出这么深的意味,不容易。写得流畅自如,背景处理得不错。大概读者想了解的还有照片背后的故事,这一节文字有点简化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5-18 00:41 , Processed in 0.055719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