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147|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老子其人其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5-29 18: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但是关于“老子”这个称号的来源,注解中的解释我觉得还是可以接受的。注解说,“老子”是李耳的号,而不是名字,是当时人对他的一种尊称。我们都知道,“子”这个字在古代是“先生”的意思,只有有身份、受人尊敬的人才会得到“子”这种称呼,比如百家争鸣时的孔子、墨子、韩非子等等。因为李耳曾经被应征入伍,在南北征战鞍马劳顿中度过了四十三年的时光,直到被周宣王任命为“历人”,才得以脱下戎装,参加编修工作。在当时生存的条件下,人们的寿命本来就普遍不长,基本上是不到六十岁就会去世,就像诗中说的“人生七十古来稀”,更何况李耳还被迫在军队中服役颠簸了那么多年,直到晚年才被周宣王发现,这儿还有一人才呢。谁敢说那个时候李耳不老,而且还是一位知识渊博、晓彻天地的大学者,人们尊敬地称他一声“老子”也是理所当然的。不然孔子也不会大老远的去向他请教“礼”,回来还向自己的弟子们感叹老子是“像龙一样的人”。

  但是你可能又问了,怎么老子那么厉害,怎么他就能写出这么深奥玄妙的篇章呢?其实也不难解释。我们前面说了,老子是“周守藏室之史”。什么是“守藏室”呢?在我看来,周朝的守藏室就相当于咱们现在的国家图书馆、国家档案馆和国家博物馆的一个集合。因为当时的人们不可能像现在似的分得那么清楚,所以周朝守藏室里存放着大量的书籍、皇室档案、历史存档、国家大事记录、各国进贡之物等等等等。这些都成为了老子极其珍贵的学习资料,是一般人连想都不敢想的优越条件。再有就是,因为老子的职业的关系,在当时所接触的人,也定不是一般人,也是受过高等教育有着高素质的学者。在日常的交往与交谈中,潜移默化地感染着老子,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近学者者估计你想没知识都不可能。再加上老子天资聪颖,禀赋甚高,生性逍遥无欲,能看破人生,写下如此宏篇,想也不足为奇了。

  再说说《道德经》的成书。老子生于春秋晚期,其时周王室逐渐衰微,诸侯做大,各个诸侯国之间经常因为争夺领土而大动干戈,导致民不聊生,黎民不安。再加上老子身处周室,看到了很多周朝内部的腐败、奢靡与混乱,怒其不争,终于辞去职务,跨青牛,过函谷,西出流沙,不知所踪。

  然而就在老子快要走到函谷关的时候,守关的人叫尹喜,有一天尹喜登上城墙巡视,忽然发现从东边飘过来一片云彩。尹喜望气一观,云彩呈紫色,飘飘渺渺,他就断定肯定会有圣人来到这里,于是就在关上等着,不多时就看见老子骑着青牛飘然而来。

  尹喜早就耳闻老子的渊博,就把老子接到客馆,说:“您的知识那么渊博高深,如果不给后人留下点什么就太可惜了,我请求您把您一生所学的精华写一点出来吧!”老子说:“不不不,古人云圣人不作,我虽然不是圣人,但是我愿意效仿圣人,所以我不想写。”尹喜说:“那好吧,我尊重您的意愿,但是您也要尊重我的意愿,您不写就从我这拿不到护照,就别想出关。”

  老子一看,没办法,写吧!于是用了几天的时间,写下了洋洋洒洒五千余言,内容分为《道经》和《德经》两部分,后来再经过后世学者们仔细分为了八十一章,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道德经》,也称为《老子》了。

  当然了,上面的对话都是我的想象。其实尹喜也是当时的大学者,他也写过一本很有名的书《关尹子》,大家如果有兴趣可以自己去找一找。虽然老子一直坚持“圣人不述”,《道德经》中也有言“多言数穷,不如守中”,但是在我看来在当时之世,像老子这样的人肯定是曲高和寡,一直没有发现能和自己意气相投之人,所谓“士为知己者死”,老子看到尹喜那么尊重自己,也会惺惺惜惺惺,最终写下这一本奇书也不足为奇。

  传说尹喜看过《道德经》后非常高兴,辞去官职,与老子一同出函谷,入西域,适意自然,参悟人生宇宙去了。而老子也终于成为了我们心中的一缕谜烟......




2#
发表于 2013-5-31 14:10 | 只看该作者
对老子其人其书的陈述颇为详尽明了,可见对老子的喜爱。欢迎新朋友!
3#
发表于 2013-6-4 05:21 | 只看该作者
文章很详尽
4#
发表于 2016-2-28 17:43 | 只看该作者
老子其人其节其作,做了全面而详尽的陈述,感谢作者分享。
5#
发表于 2016-3-4 09:50 | 只看该作者
中国人对孔夫子了解多,对老子了解较少。这两位学者的观点理念相差甚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4-23 23:53 , Processed in 0.066858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