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644|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赤壁的倒影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5-14 11: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黄州自古就不属于大都市的范畴,即使在现代,它也只能算是个二三线城市。在古代,如果有官员被贬谪至此,基本可以算是流放。
苏轼,青年中举,早年间仕途顺利,家境颇殷实,书香门第,父亲在朝为官。这样优越的条件足矣羡煞旁人。如果不出意外,苏轼的人生必将大富大贵,登阁为相。
如果没有“熙宁变法”如果没有“乌台诗案”。
曾经的文坛巨擘灰头土脸,风尘仆仆,马车上的铎铃声静止在黄州。这一年是宋神宗元丰三年,他四十四岁,半世的耕耘化为乌有,此前漫漫四十余年中,苏轼得到了什么?失去了什么?呵呵,他只知道,目前自己连一块住处都没有。
南方,在北方人的眼中是财富的象征;北方人在南人的眼中却是回归的梦想。
在心中矛盾交织,结穗千绪的情况下,苏轼登上了飘向赤壁的小舟,在那个孤独的秋夜,在那个“托遗响与悲风”的情怀之下,他发出了千古绝唱。
旁人似乎无法体察苏轼心中的情怀,当时尚且如此,更何况千年之后的今天?长江之水依旧滚滚东逝,赤壁遗址仍然稳扎在黄州的山头。曾经那个孤独的中年人却不复存在,但他留下的《赤壁赋》仍然脍炙人口。轰轰烈烈的英雄美人过去了,轰轰烈烈的成功和失败也过去了,只有前任的艺术作品是不朽的。
我们常说:“一棵树的倒影比它本身更加美丽。”如果将苏轼比作一棵树,那么他在黄州时期留下的诗词歌赋便是倒影。在千百年后的今天,我们毒气《赤壁赋》放佛能看到一个喜欢飘邈的身影,醉卧浮槎。正是这样的额眼光,我们才发觉了事物本身的美,才从现实的世界中跳出来,以“无所为而为”的精神欣赏苏轼在黄州寓居的本身的形象。正是有了时光的过滤提出了当年其他因素的干扰,我们才能站在一定的距离之外,窥见苏轼的非凡心境,才能领略到清新淡雅的美感。
历史如同这样的事例很多。如白居易的《琵琶行》如曹操的《短歌行》,如一坛坛陈年老酒,失去了它原本的辣性,只留下了淡淡的醇香。
如此说来,我们倒应庆幸苏轼拥有一个转折跌宕的人生。正是人生路上的挫折使中国历史上少了一个恃才傲物的纨绔公子,多了一位豁达超然的诗人,少了一个蝇营狗苟的府吏,多了一位博大精深的哲学家。
朱光潜说:“悠悠的过去只是一片漆黑的天空,我们所以还能认识出来这漆黑的天空者,全赖思想家和艺术家所散步的几点星光。”睡也是这些星子中较为山药的一颗,越过前年的云雾,照亮中华文化的长河。

2#
发表于 2017-5-14 17:04 | 只看该作者
北方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但现在曾经的蛮夷之地的人远比北方人聪明,是不是与一批又一批被贬谪的人的教化有关呢?如果是,那么被贬谪的人应该比当政者更聪明。
3#
发表于 2017-5-14 19:28 |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17-5-14 20:40 | 只看该作者
正是人生路上的挫折使中国历史上少了一个恃才傲物的纨绔公子,多了一位豁达超然的诗人,少了一个蝇营狗苟的府吏,多了一位博大精深的哲学家。
赞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4-19 20:35 , Processed in 0.051851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