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7807|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管仲乐毅传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9-2 09: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1、管仲
  他生活在春秋时候,是安徽颖上人。春秋初期齐国政治家、军事谋略家。年少的时候,与鲍叔牙交往,家里穷,常常骗取鲍叔牙的财务,但是人家很宽容,对这样的小伎俩从来不提。后来,这对好朋友分别有了自己的追求,管仲侍奉齐国二公子纠,鲍叔牙侍奉齐国三公子小白(后来的齐桓公)
  齐君无知被雍林人袭杀,国家无主。公子纠、小白都从异地赛跑般赶往都城继位,谁走的快,谁就是齐国之主。双方都日夜兼程,两路人马在路上相遇,发生了激战,管仲用箭射中了小白的皮带钩子,小白假装被射中要害,用装死迷惑对手。管仲与公子纠中计,以为除去了心腹大患,国君的宝座虚位以待。等他们慢条斯理地走到都城,发现小白已经先到了,被立为国君,这是公元前685年,小白就是齐桓公。
  于是,争夺政权的激战开始,最终,公子纠被杀,管仲被囚。此时,鲍叔牙极力向桓公推荐管仲之才:如果您治理齐国,有我足矣,想称霸天下,非管仲不行。桓公听从了鲍叔牙的建议,以很隆重的礼节仪式命他做大夫,主持政务。
  齐桓公开始了走向霸业的路。
  齐国在东海一隅,管仲积极发展工商业,赚取钱财,因为他知道这个道理: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只有让老百姓吃饱穿暖,才能考虑礼节、荣辱教化的施行。反之,国家就会乱了次序,离灭亡也就不远了。有了这样的指导思想,管仲的政令平易又容易实行,处理事情上擅长以祸化福、转败为胜,重视衡量法度的轻重,审慎权衡事情,顺合人们的心愿。发展军事,补助贫穷,奖励贤人,老百姓都很高兴,以使国家富足,军力强大。这为桓公称霸做了物质上的准备。
  桓公三年(公元前682年),齐讨伐鲁国,鲁国眼看支持不住了,鲁君请求割地求和。在谈判过程中,刚要订立盟约,鲁人曹沫拿匕首劫持桓公,要求桓公放弃侵略自鲁国的土地,桓公被迫应允。于是,曹沫放下匕首,面朝北面站到了臣子的位置上。危险解除了,桓公非常气愤,想杀掉曹沫反悔。管仲说话了:劫持时候答应的事情,现在贪图小利把他杀了,只逞一时之快,在诸侯间却丧失了信用,也失去了天下的声援,这不可以。桓公采纳了管仲的想法,履行了诺言,归还了鲁国的土地。天下诸侯听见了这件事情,都觉得齐国可以信任。七年,诸侯与桓公在甄(今山东汉阳)会盟,由此开始了他的霸业。
  过了二十多年,齐桓公因为生蔡姬的气,率领军队攻打蔡国,管仲以楚国不把箐茅献给周室为借口,以使天子祭祀用的祭品欠缺,建议桓公伐楚。终于迫使楚国答应继续向周天子纳赋,齐国的军队才撤退。经过此战,齐国的在诸侯间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公元前651年,齐桓公集合诸侯在葵丘会盟,走到了霸业的顶峰。连周天子都派人送来祭品,并让桓公接受赏赐的时候不用下拜。志得意满的桓公想答应,管仲保持着清醒的头脑,说:“不可以。”于是桓公下拜接受了祭品。此时,齐桓公也很圣明,听从了管仲的建议,臣遇明主,将遇良才,各得其所。
  当时周室衰微,会盟的国家中,不是发生内乱,就是地处偏远,中原地方只有齐国是诸侯之主,几次组织会盟,匡正天下。桓公更加骄傲想去泰山祭天、封禅,表圣德。谁劝都不听。最后管仲声称封祭要用远方的奇珍异宝,桓公才作罢。
  后来,齐派管仲帮助周王室平定叛乱,周想用上卿的礼仪接待他,管仲磕头致谢:我仅仅是诸侯的大夫,怎么敢当呢?如此退让了三次,才勉强用下卿的礼数见了天子。
  桓公四十一年(公元前644年),管仲病重,桓公问谁能作相,管仲说桓公亲信的几个大臣,处理事情,违背人的常情,他们都不能作相。可是,管仲死后,桓公不听他的忠告。齐国的好日子也结束了——大臣专权,发生内乱,一代霸主——齐桓公去世后,为争太子,桓公的儿子们自相残杀,无人替他收尸……
  齐桓公不听管仲的话,后果这么快就应验了。管仲的可贵,就在于他能够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审时度势,不俞距,遵守君臣之礼,忠心耿耿辅佐齐桓公,讲究策略,懂得更聪明地舍弃,以求更大的成功。
  这是为臣者的典范,难怪能得到诸葛亮的欣赏。只是他们的君主到了后期,没有更好听从与执行他们的建议,刘备亡于白帝城,也成了悲情英雄。
  参考《齐太公世家》、《管晏列传》
  2、乐毅
  乐毅是战国后期的军事家,先祖乐羊是魏文侯手下的将领,因为立有战功,被封在灵寿。他的后代子孙就定居在这里。中山复国后,又被赵武灵王所灭,乐毅也就成了赵国人。
  他很贤能,喜好军事,赵国发生沙丘之乱后,便到了魏国。此时,燕昭王被齐国打的大败,立志报仇,招徕天下贤才。乐毅作为魏国的使臣出使燕国时,燕王厚待他,乐毅谦虚礼让之后,终于答应做燕国的臣子,被封为亚卿。
  当时,齐国相当强悍,各诸侯国都想对齐臣服。燕昭王就此局面问计乐毅。乐毅说:齐国强大,地广人多,凭借自己的力量很难攻破它,最好联合赵国、楚国、魏国一起行动。昭王采纳了乐毅的建议,派遣他去联合赵国,又遣使去连络楚、魏。各国正为齐国的强势所苦,便纷纷响应燕国的提议。燕国倾全国之兵,派乐毅为上将军。赵国把相印也交给他。这样,乐毅就总领赵、楚、魏、韩、燕诸国的军队败齐君于济西。各国诸侯收兵回国,唯独燕军在乐毅的带领下追击不舍,掠取了齐国大量的珍宝、财物。燕昭王十分高兴,亲自劳军,把昌国地方封给乐毅,称“昌国君”。乐毅继续在齐国奋战,五年间,攻下齐国七十多个城池,划为燕国的郡县,只有莒合、即墨两城尚为归附。
  这时,燕昭王去世了,燕惠王继位。他当太子的时候跟乐毅不合。齐国田单得到这个消息后,就去燕国施行了反间计,散布乐毅想在齐地自立为王。燕惠王本来就怀疑乐毅,现在又中了计,就派另一名叫骑劫的将领去接替乐毅,并让他回国。乐毅深知阵前换将,用意不善,唯恐被杀,就向西逃走,投降了赵国。赵国以观津之地封乐毅,号称望诸君。赵国这样尊崇乐毅,也在警告燕、齐,使他们不敢轻举妄动。齐国田单后来与骑劫作战,打败燕军,乘胜追击,完全收复齐国失去的土地。
  面对这样的惨败,燕惠王很后悔自己的做法。又怨恨乐毅归降了赵国,又担心赵国任用乐毅,趁燕国新败前来讨伐。于是,就派人拿了一封书信去责怪乐毅。信的大意是,我派骑劫去接替你,是担心你长年在野外作战,怕你太辛苦,招你回来休息,并商量国事,可是你怎么能听信传言,以为跟我不合,就抛弃了燕国而跑到赵国去呢?你这么做,怎么能够报答先王对您的知遇之恩呢?
  乐毅接到了燕惠王的这封信,也回了一封信。他首先为自己来到赵国的做法解释,是怕回国被杀,而陷惠王于不义。然后回忆了在昭王时候的经历,战功及所受到的赏赐和荣誉。并给燕昭王以高度的评价。然后笔锋一转,以伍子胥在吴国的遭遇为例,说明他不能及早看出吴国两位君主的不同度量,以至于被投入江中,冤魂还不散,他不能步其后尘。
  乐毅接着说:保存了生命,成全了伐齐的攻击,用以表彰先王的心迹,这是我的上上策。现在有人猜测我要帮助赵国攻打燕国,侥幸地获得个人私利,这是我在道义上不敢做的事情。我听说古时候的君子,和人断交了,决不说对方的坏话,忠臣不得已离开他的国家,也不为自己的名誉辩白,我虽然无才、无德,但却是接受君子的教诲而奉行的。
  这封信,充分体现了乐毅的智慧和说话艺术。他为燕惠王做足了脸面,始终不忘先王的知遇之恩,并且不卑不亢地说出了自己真正的想法。
  燕王从信中得知,乐毅不能助赵伐燕,也就放了心,便封乐毅之子乐闲为昌国君。而乐毅又在燕、赵间通好,被两国任为客卿,最后死在了赵国。
  乐毅这一生,知道适时进退,保存了功业,奉行君子之道,避免了个人的悲剧,能够善始善终。难怪诸葛亮很欣赏他。这是历史上多少名将、忠臣想做而没有做到啊!
  参考《乐毅列传》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2#
 楼主| 发表于 2008-9-2 09:4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4:14 编辑

假期里,女儿读《三国演义》,读到诸葛亮在隆中隐居的时候,常自比管仲、乐毅。她便好奇的地问我,管仲乐毅是谁?能跟诸葛亮有一比的,也是社稷之臣吧?于是,我写此文。跟朋友们探讨学习。

3#
发表于 2008-9-2 19:5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4:14 编辑

读历史确实是一件很有趣而又享受的事情!
易中天的品三国,我全看了。现在有时间的时候就读《历代皇帝传》和《历代皇后传》,感觉有味道!
小龙女对管仲乐毅列传,自然温故知新,自成一家,很好!

4#
 楼主| 发表于 2008-9-4 08:0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4:14 编辑

谢谢一楠斑斑的鼓励,钦佩您的学习精神。
我现在读书倒随意了,经书,历史,散文,兴趣所致,都看了一点。

5#
发表于 2008-10-11 11:2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4:14 编辑

"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尝闻也"是二十年前读的了,诚如版主所言作为政治家,是一个讲策略的人,是很现实但又有长远眼光的谋略家.乐毅之善始善终亦在情理之中.
君子交绝,不出恶声.
善哉斯言
问好

6#
发表于 2008-11-5 21:1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4:14 编辑

妹妹不愧是学历史的


7#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1 19:1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4:14 编辑

"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尝闻也"是二十年前读的了,诚如版主所言作为政治家,是一个讲策略的人,是很现实但又有长远眼光的谋略家.乐毅之善始善终亦在情理之中.
君子交绝,不出恶声.
善哉斯言
问好 [/quote]
谢谢您的阅读,一个成功的人,必定是一个好修养的人

8#
发表于 2009-3-18 18:1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4:14 编辑

学习来了!

9#
发表于 2009-3-24 11:0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4:14 编辑

我一直赞叹管鲍之交。好文共瓽,问好小龙女老师!

10#
发表于 2009-4-6 17:18 | 只看该作者

很敬佩龙女的识见和博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4:14 编辑

  齐桓公不听管仲的话,后果这么快就应验了。管仲的可贵,就在于他能够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审时度势,不俞距,遵守君臣之礼,忠心耿耿辅佐齐桓公,讲究策略,懂得更聪明地舍弃,以求更大的成功。
  这是为臣者的典范,难怪能得到诸葛亮的欣赏。只是他们的君主到了后期,没有更好听从与执行他们的建议,刘备亡于白帝城,也成了悲情英雄。
乐毅这一生,知道适时进退,保存了功业,奉行君子之道,避免了个人的悲剧,能够善始善终。难怪诸葛亮很欣赏他。这是历史上多少名将、忠臣想做而没有做到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4-26 13:24 , Processed in 0.052019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