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846|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秋窗风雨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10-5 10: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秋窗风雨夕
  多年不曾做梦,一梦还是红楼。依稀已经是很遥远的事了,回忆起来,那些情景又恍如就在昨天。在那些清寂悠长的夜晚,那些风声雨声的夜晚,那些月明星稀的夜晚,总是独自在房间里捧读一本红楼,有时借着月光,有时临听雨声。就那样平静地走进红楼梦,以一个外来者的眼目看着那个富贵家族的世态百相,兴衰沉浮。又激动地闯入大观园,以一个亲历者的心情感受红楼女子春花秋月、悲欢离合的人生。反反复复地在梦里追寻,又在梦外失落,常常是泪流满面,心绪难平。那是多年前的情怀,这些年阅尽沉浮世事,沧桑尽知,再读红楼,又会读出怎样的滋味?怎样的情肠?
  在这风清露白的清秋时节,还是从一段秋梦开始,从林黛玉的《秋窗风雨夕》开始。黛玉这个绝代风华的悲情女子,主宰了红楼的命运,也主宰了金陵十二钗的命运。她的葬花填词,菊诗夺魁,秋夜感怀,焚稿断痴等生动的情节将红楼之梦浸润得柔肠百结,风情万种。这样一个有着咏絮才情的女子,用至真、至美、至性的情怀演绎了其洁净又纷芜的一生。直到情缘断却,眼泪还尽,无梦可做的时候,才彻底地离开大观园,那处清冷的潇湘馆,红尘的牢笼。用一生的风华换取一段缥缈不可得情缘,留给读者的,只会是一声美丽的叹息。而这一段秋窗秋夜秋雨的感怀,就是她生命中那行将沉没又反复忆起的往事。
  这个秋天是林黛玉生命中第几个秋天我是不知道的,只是知道这个秋天的夜晚有风有雨,还有黛玉那无法释怀的愁怨。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在她的眼中,每一个日子都是风刀霜剑,都是凄风苦雨,年年岁岁的消磨令她的心更加的薄凉。这个夜晚,林黛玉病卧潇湘馆,独自听着淅沥的雨声,寂寥而又漫长。这个情境我在书中读过几回,第一回只是为她感伤叹惋,这样一个美好的女子在病中伤怀实在令人疼惜。第二回读得入情入境,仿佛自己也身临其境,遭遇风雨来袭,频添落寞。之后几回想必也是随着不同心境生出不同的感怀。多年以后的今日,我又回到了初次的心境,依然是对她叹惋,叹惋中更多的是怜惜,怜惜她多愁的心,多病的身,怜惜她寄人篱下的凄苦。想来人生竟然就像一场轮回,往往会从简单到繁复再回到简单,回首一生,兜兜转转的往返,最终又回到原地,多少有些可笑,可笑中又带着无奈。那些以为多么深沉的解读,原来都只是肤浅的表象。不如揭去岁月里那些粉饰的色彩,还给生命一份如初的纯真。就如同林黛玉,爱憎分明,爱要爱得铭心,伤也要伤得刻骨。无须虚伪的掩饰,无须假意的迎合,旁人认为是无病呻吟也好,认为是做作矫情也罢,与自己何干,与林黛玉又何干。林黛玉就是林黛玉,任由多少锐利尖刻的语言去批判,她还是林黛玉,是红楼梦中不可缺少的人物,是大观园里最绝美的风景,是金陵十二钗中最有风骨的女子。
  林黛玉病了,在这秋夜之前,她就病了,一病就是多年,一病就没有再好过。秋风打落了那些摇遥欲坠的秋叶,秋雨浸染了潇湘馆的青竹。黛林临着秋窗,在灯下倦懒地翻看《乐府杂稿》,见有《秋闺怨》、《别离怨》等词,不觉心有所感,诗心顿起,遂成《代别离》一首,拟《春江花月夜》之格,乃名其词曰《秋窗风雨夕》。“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助秋风雨来何速!惊破秋窗秋梦绿。抱得秋情不忍眠,自向秋屏移泪烛。泪烛摇摇爇短檠,牵愁照恨动离情。谁家秋院无风入?何处秋窗无雨声?罗衾不奈秋风力,残漏声催秋雨急。连宵脉脉复飕飕,灯前似伴离人泣。寒烟小院转萧条,疏竹虚窗时滴沥。不知风雨几时休,已教泪洒窗纱湿。”人说,字如其人,诗如其心,她的人是消沉的,她的心是悲凉的,这样风雨飘摇的夜晚,令她孤独惆怅,她所感怀的是自己凄凉的身世,是渺茫虚无的未来,是那不知缘浅缘深的情感,是惶惶不可终日的今朝,是被蛊惑的命运,是前生的诅咒。一切似乎早已注定,在这风雨寒凉的秋夜,她仿佛预知到自己的年华行将逝去,梦幻如摇曳的灯影,在秋风中破碎,发出碰撞的声响。
  那一夜的潇湘馆弥漫着浓浓的秋意,仅是一首二十句的诗,却含藏了十五个秋字。那漫天飞散的秋意铺天盖地的卷来,沉沉地压在一个病弱少女的心中,她美好的梦幻,古典的情怀,以及对人世最后一丝眷恋,最后的一抹温暖,都被这萧疏的秋景惊碎,只留下伶仃的秋叶,寂寞地回首曾经的明媚鲜艳。这样的情景心境,也许很多的人都无法深刻的体会,至少那些生在富贵之家,衣食无忧的人不能,那些乐观爽朗,积极生活的人不能,那些庸庸碌碌,沉湎世俗的人不能。纵然也曾遭遇过这样的情境,也有失意苦闷,也有伤秋悲秋,却终究不能体会其间刻骨的悲凉。惟有林黛玉的别样性情,林黛玉的绝世才华,林黛玉的人生际遇,才能如此深刻地沉浸在这场凄泠的秋境里。这样的诗意情愫,莫说是深切的体会,就连真正读懂的也未必能有几人。
  于是有了像贾宝玉这样的知音,于是有了那凄凉背后的短暂相聚。黛玉吟罢搁笔之际,贾宝玉来了,他是披着蓑衣戴着斗笠来的,在这昏暗的风雨之夜,宝玉的到来足以见得他对黛玉的百般挂牵。安寝之前,他放心不下潇湘馆病弱的林妹妹,那个让他魂牵梦萦,虽近在咫尺却又远若天涯的女子,是传统的封建礼教束缚了他炽热的情感,是世俗的烦琐规矩羁绊了他的心,是那一座富丽堂皇的高墙阻隔了他的梦。于是,他在有情无情之间彷徨,他在爱与痴之间纠缠。他与黛玉在昨日种种,今朝扰扰与明日茫茫的光阴里演绎出一曲悲金悼玉的红楼梦。在这风雨乍起的秋夜,他也心绪难安,所以他去了潇湘馆,哪怕只是去看一眼林黛玉,那短暂的相视胜却万语千言。有一段细节也许是作者为这秋夜添一抹温暖的色彩,黛玉见宝玉披蓑衣戴斗笠笑他是哪儿来的渔翁,后又说漏了嘴,把自己比作是画儿上画的和戏上扮的渔婆。渔翁与渔婆本是一对夫妻,这不经意的话语,让宝玉与黛玉亲近了许多。然而,只是随意的闲谈,却又暗隐了几个不吉之字,“画儿上画的”、“戏上扮的”,一切都是这么虚无飘渺,没有真实的存在,那般的亲爱也只是在画上与戏中才可见得,现实中依旧是红尘万丈。那由希望至失落所牵引出的万千悲绪,难以言表。
  只是简单的几笔描写,宝玉在桌案上拿起黛玉刚写的诗句,读后不禁叫好,便让黛玉夺去在灯上烧毁。黛玉这阕《秋窗风雨夕》也就宝玉一人读过了,这短暂的阅读却足以让他回味一生。如同他临走之前,黛玉送给他一盏玻璃绣球灯,点亮他回去的路,也温暖他的心。记得看电视剧时,宝玉被关在大牢之中,当时衣衫褴褛,身无长物,惟有这盏玻璃绣球灯陪伴他消度着那难捱的日子。然而,这原本残缺的梦还是彻底破碎了,当一切灰飞烟灭时,宝玉也彻底地勘破生死,远离红尘,出家为僧。至于那以后的岁月是否还会怀念曾经的奢华与情感就不得而知了,人非草木,说这话有点差强人意,那些得道高僧,也是经历沉浮世事后醒悟超脱的。我们所能看到的只是今天,今天的情感,今天的愁烦,今天的风雨与今天的暖意。千古知音难寻,黛玉为宝玉流尽了一生的血泪,竹叶上那斑斑泪渍,诗稿中那点点血痕,以醒目的光亮刺痛读者的眼睛,夺人心魄。
  这不是一个平凡的秋夜,在黛玉写下《秋窗风雨夕》之前,曾与大观园中另一个绝代女子有过一番真切情深的谈话。这个女子便是薛宝钗,她与林黛玉这种似近非近、似远非远的情谊费人思量。那日,宝钗来探望病中的黛玉,因为燕窝引发了她们的真情实感。黛玉对宝钗诉说了肺腑之言:“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极好的,然我最是个多心的人,只当你心里藏奸。从前日你说看杂书不好,又劝我那些好话,竟大感激你。往日竟是我错了,实在误到如今。细细算来,我母亲去世的早,又无姊妹兄弟,我长了今年十五岁,竟没一个人象你前日的话教导我……”这般坦然真切的话,说出来是需要勇气,需要情感的。这就是林黛玉,她本性天然,至情至性,这样的一段话,让原本疏远的两个女子一下子亲近了许多,这一对出众的女子本该成为闺中至友的,曹雪芹用他温润的笔墨给酷冷无情的现实又添了一抹温馨。于是有了宝钗贴心的安慰,有了雨夜里送燕窝的情义。尽管燕窝不是宝钗亲自送来,但其间的暖意仍让黛玉感动。倘若这晚没有下雨,宝钗来访,两个人在灯下细说知心话,就不会有黛玉的《秋窗风雨夕》,也不会有这般秋意无尽的愁怨。想来世事皆有定数,是命运牵引作者的笔将红楼梦一步步走向那注定的结局,用深深浅浅,曲折婉转的情节将故事描刻得淋漓尽致,百味俱全。
  一场秋风秋雨洗尽了人间的色彩,萧疏的又岂是大观园中那小小的潇湘馆,整个贾府也沦陷在一个漫长的秋季中,面临着凋零与腐朽的结局。“说什么天上夭桃盛,云中杏蕊多;到头来,谁把秋捱过。”是的,面对朝代的更迭、人生的离合、四季的往返、明月的盈亏,谁又能把秋天捱过?谁又能让富贵绮丽永不衰落,谁又能让千年大厦永不倒塌?盛极必衰,贾府从鼎盛走向衰亡是一个必然的结局,而大观园中的女子成了悲剧人物的葬礼,也不是一种偶然了。无论是必然还是偶然,万物只是遵循它们的规律。等待来年,那些凋零的万物不又是回归到翠绿的春天吗?这样想来,也就释然了。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2#
 楼主| 发表于 2008-10-5 10:2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4 22:24 编辑

以前读红楼,也写过很多的笔记,终究是零零散散,难以成文。这些年平静下来,重读红楼,又是另一番味道,于是决定再次品味红楼,用浅薄的笔墨记下行走的痕迹。希望在这里能结识更多喜欢红楼的朋友,将这部古典巨著一起细细解读,也给曹雪芹版面增添一缕色彩。

3#
发表于 2008-10-6 11:5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4 22:24 编辑

多年不曾做梦,一梦还是红楼。
呵呵,秋水是许久不来红楼,一来便要好久吧。很高兴能看到你的文章,上回你说要静心读书,原来是在读红楼,还读得这么透彻,又这般释然。
期待你下一篇作品,问好秋水!

4#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0 17:5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4 22:25 编辑

谢谢落梅斑竹还记得我,许久未来,论坛里新增了好多高手。近来读落梅斑竹的文章甚是喜欢,你的文笔太好了,你的古诗词,散文,小说写的都很好。我在百度搜索你在中央电视台发的诗歌散文很喜欢,尤其是那篇〈西湖四韵〉我反复看了好几遍,文章极美,画面和音乐也很美,真是一篇绝配的音乐散文诗歌。赞赏你,向你学习哦~

5#
发表于 2008-10-10 19:1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4 22:25 编辑

文如其人,
一样的洒脱漂亮,
精华。。

6#
发表于 2008-10-11 21:5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4 22:25 编辑

感谢秋水的赞赏,落梅惭愧,还要向你多学习。
继续期待你的好文章!

7#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2 09:0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4 22:25 编辑

多谢小云斑竹的鼓励,问好!

8#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2 09:0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4 22:25 编辑
最初由 落梅 发表
感谢秋水的赞赏,落梅惭愧,还要向你多学习。
继续期待你的好文章!

落梅谦虚了,你的文采我很欣赏。惠山古镇已修建了,不知你是否去了?日后有机会,我们同游寄畅园,一起品茗话红楼。

9#
发表于 2008-10-12 19:4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4 22:25 编辑

这是宝黛爱情中幸福的一刻,
至善至美,再读。。

10#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6 17:2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4 22:25 编辑
最初由 凌云昕 发表
这是宝黛爱情中幸福的一刻,
至善至美,再读。。

非常感谢版主的再次阅读,给了秋水莫大的鼓励!

11#
发表于 2019-2-16 14:29 | 只看该作者
根植心间的宝黛
梦萦春秋的情怀

美文欣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4-20 12:42 , Processed in 0.054644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