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9445|回复: 9

[原创] 永不磨灭的记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2-21 10: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永不磨灭的记忆


           敬爱的邓小平同志生前说过一句名言: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为了这个爱,他曾经在江西的那一座小院和一条小路上,想自己过去走过的路,想以后将要走的路,当他再一次复出时,一个农村改革大潮,便在他的巨手一挥之下,波澜壮阔地向前奔涌着。


            1979年,安徽凤阳小岗村18户农民,曾经因为要包干种田,竟至于冒坐牢之罪,暗地里盟誓按印,率先在全省搞起了土地包干到户,邓小平视察安徽时,了解了这一情况,他站在黄山之巅对当时的安徽省委书记万里说:不要拘泥于形式,要千方百计,先让农民富起来!小平同志的这句话,宣布了一个新时期的到来,从此风从黄山来,雷起江淮地,安徽省土地包产到户由点到面,逐步推开。

             我当时在县委办公室政策调研科工作,常年在农村社队搞调查研究,深知农民的要求和愿望,那时候由于长期以来实行“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大呼隆”、“大锅饭”式的集体生产劳动,农民种田没有自主权,连兴点自留地也要“割资本主义尾巴”,大家巴望能够把土地分到各家各户去耕种。但是,广大农村干部只敢想不敢做,这是因为安徽60年曾经推行过责任田,后来被冠以“三自一包”罪名,当作走资本主义道路,进行了批判。这次重提土地包产到户,广大干部,包括县委一班人也是将信将疑,心有余悸。当时东至县属于安庆地区,县委书记张伏生同志是个政治敏锐、作风踏实、工作谨慎的人,他根据地委指示,先行选择青山公社和洋湖公社迭山大队进行试点,先搞几统几分,尔后再搞分田到户,还安排我们政研科的几个同志跟踪调查总结,科长何方正同志负责青山公社跟踪调查,我负责迭山大队跟踪调查,经过一段时间的试点,我们分别写出了调查报告,当他看到我写的迭山大队推行包产到户显现出十大好处的调查报告时,高兴地拍拍我的肩膀说:“小王,写得不错。”就在这时,凤阳大包干的典型经验已在全省全面推开,我记得当时关于大包干有一句顺口溜叫:“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转弯,上交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其余都是自己的。”农民们为分田到户欢呼雀跃,凤阳花鼓戏唱道:“山也欢呼水也笑,花鼓声声歌如潮,党的政策威力大,农村一派新面貌。”在这种形势下,我们东至县农村也全面推开了青山、迭山包产到户的做法,农村到处是丈量土地、登记造册、签订责任书、分田、分地、分农具、分耕牛。到了81年又开展了林业“三定”,划分责任山、自留山,农民真正松了绑,劳动生产积极性像火山一样迸发起来。为了解除农民怕政策多变的后顾之忧,中央连续五年发了一号文件,专门就农村改革问题作出一系列规定,十五届三中全会,党中央郑重宣布土地承包延长30年不变,使农民吃了一颗长效定心丸。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农民依赖土地,土地为农民带来了自足富裕的希冀。从此庄稼人再也不要为一日三餐发愁了,腰包也渐渐鼓胀起来。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行后,随着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乡镇企业又异军突起,出现了一批“离土不离乡”的农民,一大批男女青年还涌进城市,一股声势浩大的“农民打工潮”又在中华大地涌起,这些打工的农民将自己承包的土地,租赁、转包给留守农村种田的农民,土地开始集中成片地向种田能手转移,有的种田大户经营成百上千亩土地,建立了家庭农场。全新的农民已从青纱帐走向了大市场,时代造就了一大批有胆识、有文化、有科学头脑、有经济实力、有农机农技技术,而且市场经济信息十分灵通的新型农民。农民和土地正在经历一场艰难的蜕变和考验,他们被感动着、震荡着,传统的农业文明也就是在这感动与震荡之中,开始向现代的工业科技文明过渡。而今,一些乡镇,楼房林立、鳞次栉比、工厂冒烟、机器轰鸣、小超市小吃部比比皆是;一些农村街道也变得整洁亮丽,房屋排列有序、绿树成荫、花团锦簇、宽阔的公路通到了村头路口,货车、小汽车络绎不绝,来往如梭,过去贫穷落后的农村开始走向城市化,一个个繁荣富裕的乡村集镇似天上的繁星落到了人间。

           历史上无论是伟人还是英雄,在他们身后留下的,无非是两样东西:一是文字,二是口碑。口碑存于民间,流传更加久远。前不久,我在池州大百货商场里,有幸遇上了一位过去我熟悉的年愈八旬的老党员、老农民,他精神矍铄、健步如飞、声音响若洪钟。他背个帆布包,在针织品柜台前挑选为孙儿结婚用的床上用品,他一会要选这样,一会又要选那样,女营业员有些不耐烦,嘟哝了一句:“你看这个乡巴佬,挑三拣四的。”那位老农民眼睛一瞪,把历来所受城里人的怨气都倾泻出来:“我乡巴佬怎么啦?多亏邓小平的富民政策,我现在也有钱了。比文化,我有两个孙儿上大学,还有一个出国留洋;要比家产,你有农场、有工厂吗?今天你神气,说不定哪一天你下了岗,还要到我那里去打工呢!”在场的城里人听了老农一席话,瞠目结舌,为之愕然,他们仔细一想,这位农民讲的还真有些道理,当今江苏的华西村,不就是未来农村的一个缩影吗?

         一个普通的农民,用自己朴素的语言,细说着邓小平推行改革开放政策带来的好处,这就是口碑,口碑是无价的,它代表着全国亿万人民的心声。邓小平一生都是为着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操劳,他为祖国和人民立下的“大功、大言、大德”,中国人民永远都不会忘记。


[ 本帖最后由 茅舍 于 2008-12-21 11:02 编辑 ]
发表于 2008-12-21 13:35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普通的农民,用自己朴素的语言,细说着邓小平推行改革开放政策带来的好处,这就是口碑,口碑是无价的,它代表着全国亿万人民的心声。邓小平一生都是为着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操劳,他为祖国和人民立下的“大功、大言、大德”,中国人民永远都不会忘记。
发表于 2008-12-21 14:01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精华鼓励!
发表于 2008-12-21 14:04 | 显示全部楼层
改革有一些负面问题,但是成绩是显而易见的,看看现在的中国和北朝鲜人生活差距就知道了,这是不容质疑的。
发表于 2008-12-25 19:13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具体的事例阐述自己的观点。这样的文章有说服力。好!
发表于 2008-12-26 16:35 | 显示全部楼层
祝贺您的文章获得计酬!

欢迎常来!谢谢!
发表于 2009-3-4 10:59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普通的农民,用自己朴素的语言,细说着邓小平推行改革开放政策带来的好处,”我接触的大多数农民有这样朴素的求实精神。也有未觉醒者,愚民政策毕竟是2000多年啊,血迹犹在,唤醒人民的任务艰巨啊。
发表于 2009-3-4 11:57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普通的农民,用自己朴素的语言,细说着邓小平推行改革开放政策带来的好处,这就是口碑,口碑是无价的,它代表着全国亿万人民的心声。
发表于 2009-3-4 13:2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敬一兵 于 2009-3-4 11:57 发表
一个普通的农民,用自己朴素的语言,细说着邓小平推行改革开放政策带来的好处,这就是口碑,口碑是无价的,它代表着全国亿万人民的心声。



敬老,来做客了?
发表于 2013-6-2 16:46 | 显示全部楼层
口碑是无价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4-16 16:02 , Processed in 0.058105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