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14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德里达,与庄子的一点比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3-1-6 11: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对文字的热爱最初是来源于追求理想中的美好。我曾经就那么热烈的在文字中追求自己的理想。它们包括对自我的认识,对世界的第一次思考,对思想曾经的脉络初次的惊讶,对异域和内省的本地思绪的沉默。然而在一段时间狂热的分析与阅读后,我忽然感觉到一种梗塞。也许他来源于曾经没有注意的一个大师的隐约的诅咒。
  “后现代”思想的代表人物德里达说文字是那么的明确和详细,看上去非常的美观和有条理,是像法律条文一样对我们散发着莫大的魅力。可是呢?他选择的却是什么呢?是事实而不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文字。我想他说的肯定不是多感官的认识的问题。当然可以给他加上这样一条尾巴。我觉得还可以得出:远离当时的现场,我们谁都不应该那么肯定历史。
  谁能够理解作为解构主义大师的悲伤,但是个人的悲伤有多少相同?我们没有比较。我们无法用语言准确地描述。德里达他说自己为德曼黯然神伤,我却一再地在阅读中痛苦,为什么世界上就是像海子当初为诗歌殉葬前写下的:我们在容易腐朽的车轮上镌刻下多少的诗歌。我们在历史的文库里留下了多少的不必要。都说是文字是表达最好的方式。因为我们最容易思考和成长的地方,就是在书籍里,可是我们遗忘了另外的语言,遗忘了那真正的表达,被周围的谎言用坚固与固定的形式欺骗。难道这就是德里达要把结构给予解构的原因?
  他说:特别是通过亚里士多德和康德等人,纵观从柏拉图到胡塞尔或梅洛.庞蒂的思路,触摸甚至先于视觉构建了重要的感觉,这种具有绝对优先性的感觉(我称之为触觉中心主义,它经常不为人知或被曲解)组织起对所有哲学、甚至自称非直观的哲学和圣经话语共同的一种直观主义。
  这就是他对文字那个漫长历史的迷宫的考证和悲伤的怀疑。我当然不能够肯定。我猜测他的心思本身就是从他的文字出发。我没有机会去交流。交流在言语的世界里,这显然就是讽刺。中国的古代哲学是什么样子?我不会相信那些单纯的文本,那些狭窄的语录能够表达。说到这里我疑心自己有些不可知论了,但是我们确实是在有生之年那么的无知和傲慢。我们最以为自豪的文艺和自然科学不过是来自我们的经验与逻辑的世界。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生之叹没有那么简单。在其他的大师们言简意赅的时候,他极尽语言的魅力和力量。《红楼梦》里曹雪芹借助一个怀着春心的尼姑说:文章还是庄子的好。文章的确是庄子第一。比喻、诡辩、幻想,蝴蝶是(客体)与自己(主体)混淆了还是一个物化的纯粹冒险?人能够体验到别的境界吗?我想有时候能。那么,他用了最精妙的比喻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这个道理(或者是无数道理或者根本没有道理),是否意味着他的不彻底的怀疑——对这个我们行走和渴望表达的世界。然而这还是仅仅是变相的表面。喜笑颜开,或痛哭流涕,对于庄子这两种表情并无分别。但对于我们却有分别,他的遗留使我们多了无数个不同的或伪的庄子。因为他的说话并不可靠。

  但谁的说话可靠。一个词汇背后有无数幽灵。一个马克思在世界各国有无数解说。我们选择了一种而不感觉到谬误,等发现后必然悲伤。在这样命运的情况下,庄子和其他说的简单的大师没有区别。  

  而说到德里达,中国人肯定还会扯到佛经的一则说法,关于“悟”。如来是什么,如实道来。把自己知道的都老实说出来。而如来说那么多,释迦的知音却是微笑一下的弟子。而不是千言万语。其实我们那里是通过悟而悟,明明是依靠文字来悟,却在事实上否认了无言之悟。顿悟也好,漫长思考悟也好。反正都是有意识有思维的。我们即使不表达为语言,我们思维的概念仍然是语言。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4-20 02:54 , Processed in 0.051270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