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923|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近因效应与力求创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4-10 17: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近因效应与力求创新

  “最近或最后的印象对人的认知有强烈的影响。”,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洛钦斯这句话,成为现代管理的又一条经典定律——近因效应。

  前面我们对首因效应的第一印象有了初步了解,再来看近因效应的最近印象和最后印象,不难理解,在人们众多的印象里,最为突出的印象,不过三种特殊印象:即第一、最近和最后的印象。

  人们对任何同一事物的认知,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第一印象将随之被最近、最后的印象而改写。这是因为人的认识离不开它的背景,当背景改变之后,原背景下的印象势必发生变化。同一个事物放在不同背景和不同时间去观察肯定会有迥然不同的效果。一个产品,给你第一印象时也许是美好的,但时过境迁,背景一变,你则可能感觉是欠佳的,就像一件衣服在超市晚上的节能灯下看是可心的,买回来白天一穿,咦,有点不对了。同样一台韩国电脑,你对它第一印象也许是不错的,但后来用了日本电脑,就会觉得韩国货逊色一些,你去了美国,再尝试了开山鼻祖的电脑科技,原有的那个韩国货第一印象则可能再次被颠覆,这就是背景的作用。十年前奔四机已算时髦,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完美的,而今电脑硬盘达几百G,CPU双核,奔四机就是最差的淘汰物。同理,其他商品的第一印象也会随着时间和背景的改变而改变。人们更多的会参考最近和最后背景下同类产品而改变原来的第一印象。最近的印象,是与时俱进的印象,也是最真实最标准的印象。

  这个时代和社会是光怪陆离的,企业在一日千里的高速发展,人们对商品的认知,只有最近的印象才是决定购物取向的印象。任何商品,也只能以现在的品质以及受到顾客欢迎的程度作为衡量的标准。过去曾经不可一世老牌产品,如果不创新,未能与新形势保持同步,都可能成为一页翻过去的老黄历被淘汰,更无法代表现在和将来。企业产品的优劣,只能与当前与日俱新的市场相比较。但在很多时候,顾客也难免受到成见的束缚,尤其缺少新市场信息的时候,老牌产品的印象常常左右人们的购物心理,难以接受新开发的优良产品。学习近因效应,有利于帮助人们树立一种与时俱进的观念。“最近或最后的印象对人的认知有强烈的影响。”,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洛钦斯所阐释的是人们认知世界的一般规律,也可作人们认知、选择、消费新产品的某种暗示。学习近因效应,还能为新生企业提供公平竞争、后来居上的自信和勇气,让他们充分意识到,第一印象完全是可以改变的,顾客群和市场份额的拥有也是可以改变的,以优质的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可以升级一个企业在市场中所占的地位比重,落后的企业将可能追赶上先进的企业。只要抛弃自卑和沮丧,付出努力和奋斗,顾客最后的美好印象、最高的荣誉也将可能落在后来者的头上。

  最后的印象往往会被视为过程的总结,大众的目光更多的锁定在你给他们的最后印象。最后,其实是一个未知的永无止境的概念。一个企业的寿命没有终结,“最后”鹿死谁手就无法结论。最后,代表着将来,它公平的向所有的企业招手,谁能够成为顾客眼中最后印象的佼佼者,近因效应恰恰给各家企业的平等竞争提供了理论上的安慰。

  人们平时说的企业要敢于创新,按照近因效应来解释,其实就是给顾客创造一个新的最近印象,这种最近印象“对人的认知有强烈的影响”,将可能改善顾客对自己公司的印象,提高顾客的支持率。如果不懂创新,因循守旧,顾客就很难对你产生关注,顾客心目中对你的公司印象将永远是陈旧的,产生不了近因效应。

  所以,产品要创新,包装要创新,服务也要创新,一个产品从里到外,从售前到售后都有创新的必要,要让你的产品能够给人耳目一新之感,你的产品才能够改写顾客眼里的最近或者最后的印象,从而产生强烈的影响,激活市场,去创造利润。

  创新一词,有个基本含义,一般说要有旧的基础,没有旧也就无所谓新。另辟蹊径的那种创造,算不算创新?严格意义上说,这要算发明。虽然也可以算创新范畴,但更贴切的说应该算是发明。因为,任何新发明的新产品,很难说它具有最近印象和最后印象,却具有第一印象的冲击力,它是新诞生的,独立的。而我们说的创新通常是指,革新,在原有的基础上修改,更新。它需要漫长的时间,却可以在循序渐进中潜移默化的逐步臻于完善。

  较之于原有基础上的创新,发明创造作为一种另辟蹊径的新生事物,给人的感觉总是嫩幼的,它不够成熟,不够完善,这是发明的缺点。发明总要反复经历再次的改造修正之后才会逐步完美起来,而在原有基础上的创新,这是从嫩幼走向成熟的创新,不断升级换代的创新,永葆青春活力的创新。拿电视机来说,早期的电视机体积笨重,没有色彩,耗电大,噪声响,图像模糊,它的诞生却使千里眼的神话变为了现实,有划时代的革命意义。可以肯定的说,人类根本不可能在发明电视机的时候,一蹴而就的把它做得像现在这样尽善尽美,它的诞生问世,就像一个小娃娃来到世界,需要漫长的生长,才能变为四肢发达,智力旺盛的大人。如今超薄型悬挂式的彩电,就是从黑白、笨重、模糊的基础上逐步创新、修正、改善而来的。今昔对比,会令人惊讶,短短几十年电视技术有了多么巨大的变化。这是敢于创新、坚持创新所取得的成果。手机也一样,从砖块般的大哥大,到小型化,再到如今的薄型化、多功能,都走过了坚持创新的漫长艰难历程,也都是一个个近因效应的更替过程。

  敢于创新的人,总是能把一些平淡无奇的东西变得焕然一新,让它不再老化,反而焕发出青春的无穷活力。任何一个老产品在创新者看来,都可以像黑白电视机变为彩电那样的去研制、改制,最后获得意外的可喜成就,在顾客眼中制造出一个个令人陶醉的最近或最后的印象,产生巨大的近因效应的影响力。



2#
发表于 2009-4-10 19:53 | 只看该作者
  许版怎么跟社会心理学较上劲了?

  由一个基本概念而拓展成一个认知和管理的理念,是要动一泛脑子的。

  我们合编一本企业管理心理学吧?  呵

[ 本帖最后由 深院梧桐 于 2009-4-10 20:13 编辑 ]
3#
 楼主| 发表于 2009-4-11 20:0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深院梧桐 于 2009-4-10 19:53 发表
  许版怎么跟社会心理学较上劲了?

  由一个基本概念而拓展成一个认知和管理的理念,是要动一泛脑子的。

  我们合编一本企业管理心理学吧?  呵


心理学从人的灵魂和内心深处着眼看问题,解决问题,是一个锋利的武器.,

好啊,继续多写与心理学有关的管理文章.
4#
发表于 2009-4-12 08:27 | 只看该作者
最后的印象往往会被视为过程的总结,大众的目光更多的锁定在你给他们的最后印象。最后,其实是一个未知的永无止境的概念。一个企业的寿命没有终结,“最后”鹿死谁手就无法结论。最后,代表着将来,它公平的向所有的企业招手,谁能够成为顾客眼中最后印象的佼佼者,近因效应恰恰给各家企业的平等竞争提供了理论上的安慰。

  人们平时说的企业要敢于创新,按照近因效应来解释,其实就是给顾客创造一个新的最近印象,这种最近印象“对人的认知有强烈的影响”,将可能改善顾客对自己公司的印象,提高顾客的支持率。如果不懂创新,因循守旧,顾客就很难对你产生关注,顾客心目中对你的公司印象将永远是陈旧的,产生不了近因效应。

    这样的叙述和感悟让文章充满了个性的色彩,生动的诠释和理性的思考水乳交融,确实值得借鉴学习。
5#
发表于 2009-4-12 14:27 | 只看该作者
对近因效应作了深刻的剖析,明白近因效应不仅仅对企业生产有助益,对任何工作都有指导意义。
一走就赢 该用户已被删除
6#
发表于 2009-4-14 10:47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7#
 楼主| 发表于 2009-4-14 11:1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敬一兵 于 2009-4-12 08:27 发表
最后的印象往往会被视为过程的总结,大众的目光更多的锁定在你给他们的最后印象。最后,其实是一个未知的永无止境的概念。一个企业的寿命没有终结,“最后”鹿死谁手就无法结论。最后,代表着将来,它公平的向所有的 ...


善于预测未来算命的人,其实最懂近因效应
8#
 楼主| 发表于 2009-4-14 11:1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跃农 于 2009-4-12 14:27 发表
对近因效应作了深刻的剖析,明白近因效应不仅仅对企业生产有助益,对任何工作都有指导意义。


问好跃农,加油。
9#
 楼主| 发表于 2009-4-14 11:1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一走就赢 于 2009-4-14 10:47 发表
认识近因效应,其实也是科学发展观的一种体现,根据发展变化的了概念来看问题,这就是跟上形势。


别看科学发展观才五个字,内涵真的很深阿。赞同,欣赏一切发展的眼光。
10#
发表于 2009-4-20 18:21 | 只看该作者
人们对任何同一事物的认知,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第一印象将随之被最近、最后的印象而改写。
正在写类似的一篇文章,再次拜读先生的大作,汲取其精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5-15 07:09 , Processed in 0.054608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