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957|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渊明兄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8-17 17: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3:12 编辑

                                     渊明兄

                                     武志强


    那个叫陶渊明的老头有一天写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也许当年他还不老,跟我们一样处于人生的中年。当然,在这里揣测他的年龄是没多大意思的。只说他采了菊花,见了南山,寻常的景物怎么由他写来就流传百代呢?大约他是开此风的始祖。与自然接近,归属田园,这是中国传统文人中的失意者不二的选择,就连现代的许多受追捧的散文也走这一路,因为大自然最能慰抚那颗受伤的心。植物世界不会伤害人。
    我把渊明兄看作一个农民诗人,写田园生活,描写田园景物,读着他的诗作,想那千古人事,看柳看桃,看村落里的炊烟,听鸡鸣狗吠,就像是回到自家的村庄,俨然就是主人,熟门熟路。
    到田间看豆苗,过路旁的青草丛,月亮升起来,扛着锄头回家的农民,这不就是我的父亲的形象吗?只是我的父亲不会写诗,日常话都少,一天的农活干下来,就懒得理我们了。但渊明兄不一样,他不是纯粹的农民,他还是有点闲情逸致的,把玩诗文,傍晚回家的路上都不忘看一看夜露湿了他的衣服没有,心思里还有点可惜,其实能湿成个啥,哪个农人的衣服没被雨淋过?淋了也就淋了,照样还穿在身上。这就是渊明兄的矫情了,如果让我的父亲看见,肯定要说:“哪像个种田人?”
    渊明兄就是渊明兄,不是我父亲,让我们这些爱文化的人追随,像他一样留意太阳落山,看空中飞鸟归还,觉得这也是人生的一种美妙。不免叹息父亲,有这样的景致为什么不每天去欣赏呢?大约是他习惯了,也劳累了,为一家的柴米油盐发愁,进而没有了欣赏的心情。
    我父亲是地地道道的农民,没有读过什么书,我当年想看书,疯了似的找书,把家里翻了个底朝天,也没找见一本书。正在彷徨的时候,渊明兄来串门聊天了,他说他那儿有书,想看就去。
    我一听乐了,后来去他家,虽然家里也穷,但有书读啊,也就不觉得肚子饿了。因为我老是读书,有次我的母亲生气了,揪着我的耳朵,让我下地干活。母亲振振有词:“不种庄稼,你吃啥呀?”
    细想,母亲说的对,读书饿肚子,不是个常事,还是下地干活要紧。我扛着锄头,母亲在我身后说:“陶渊明还不是在外面混不下去,才回的村里?”那个时候的渊明兄是有点落魄,整日里念文诌字的,确是在外面没混起来。
    但现在人家是大诗人呀,那个时候的大诗人都穷,这点我理解。不过我还是爱读渊明兄的诗,读着读着,心气就开朗起来,觉得自己就是一片田野,有一肚子的气象。
    我父亲下地是为吃饭,为把我们养大,其实他也觉得田园好,只是他不像渊明兄那样能写出来,让人读。就这一点,我的父亲不如渊明兄。
    有一天,邻里出殡回来,渊明兄写道:“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这是句大实话,从此一切世情也就能看开了。

                                                       武志强

2009-8-17








2#
发表于 2009-8-20 13:1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3:12 编辑

写法新颖别致,文章真挚朴实。东篱南山永远与陶潜相关,田园也永远是令人亲切的主题。
问好作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4-26 17:38 , Processed in 0.053782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