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902|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范廷伟与宁津蟋蟀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8-24 14: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高迎春 于 2017-8-27 08:01 编辑

       范廷伟与宁津蟋蟀         高迎春

  2012年金秋时节,一篇歌颂宁津蟋蟀文化的佳作《金腔玉韵听秋声》,相继在《宁津报》、《宁津文艺》发表,一时间好评如潮。写这篇文章的人,名字叫做范廷伟。他是山东邹平县码头镇人,工作单位是全国著名的山东魏桥创业集团。他当时为山东省青年作家协会理事,山东省散文协会会员,邹平县作家协会副主席。迄今为止,他已经出版了诗文集《故乡的笛手》;杂文集《蒺藜花开》;散文集《故乡与往事》、《行走的故乡》、《乡村,一份永远的牵挂》,可谓收获颇丰。他曾获得邹平县“十佳学习型个人”荣誉称号,2015年10月,被评为山东省第三批“齐鲁文化之星”。说起范廷伟与宁津蟋蟀,得从我们相识相交谈起。

  从2006年元月开始,我在中财论坛担任散文版版主,余暇时间,负责点评全国各地文友发表的散文,推荐精品文章计酬,间或推介论坛散文版。德州临邑教育局的林丽霞,写得一手好文字,是论坛有名的才女。因为同是德州老乡,我和她得以相识。2008年,我和林丽霞都参加了德州市作家协会第二次代表大会,因而得以相见。后来,我和王志生相约林丽霞,同去拜访过德州学院的著名诗人朱竹教授。进入林丽霞的新浪博客,她有一位好友链接,名字叫做范廷伟,沿着他留下的脚印,我登录范廷伟的博客,发现他的文字以散文为主,而且文字舒展大气,韵意充盈。于是,给他留言,希望到中财论坛发文。就这样,范廷伟成为散文版的常客,几乎每周都有新作发表,为论坛带来一股清新的风。2010年重阳节,我接受范廷伟的邀请,带着我的孙女高晓越,走访了北濒黄河,南依群峦,素有“梁邹之地”称谓的邹平。我曾写过一篇《九九留芳是菊香》,来纪念这次难忘的旅行。

  2012年金秋,宁津中华蟋蟀文化城承办宁津蟋蟀文化节并举行全国第二届斗蟋邀请赛。我邀请范廷伟来宁津参加这次盛会,他欣然答应。趁周末休假,他带着妻女,沿着德滨高速,风尘仆仆来到宁津。我和宣传部的宋立忠,在高速路口相接。在参观完宁津康宁湖景区之后,安排他们一家到宁津宾馆住宿,准备第二天上午,去宁津中华蟋蟀文化城。这个中华蟋蟀文化城,是全国乃至全世界,唯一以蟋蟀文化而打造的旅游景区。它的位置,在宁津县柴胡店镇尤集社区。北靠交通动脉德滨高速公路,西望宁津经济开发区,东邻金丝小枣之乡乐陵,南接东方朔故里陵县。由德州凯德实业有限公司投资近两亿元,历时两年兴建而成,总建筑面积六万多平方米。街道宽达三十米,街路两边,设有红色凉棚,便于虫客挑选蟋蟀;蟋蟀文化城内设蟋蟀文化展览馆,斗蟋比赛馆,蟋蟀交易大厅,蟋蟀文化研究中心,蟋蟀拳研究会,蟋蟀捕捉体验园,宾馆,餐馆,茶馆,大型停车场等等。每年这里都将隆重举办全国蟋蟀邀请赛。花园式社区环境,高规格基础设施,为八方游客,营造出一方宾至如归的风水宝地。

  第二天中午,艳阳高照,按照约定时间出发,我和范廷伟一家,驱车驶向中华蟋蟀文化城。路上我给范廷伟介绍:宁津被誉为“中华蟋蟀第一县”。而宁津柴胡店镇尤集社区,就是优质蟋蟀核心产地。此地土壤,系黄河冲击而成,澄浆胶泥,板结粘韧,燥湿得宜,蟋蟀在此土中筑巢,练就牙齿锋利,脚力异常,故而此地蟋蟀武艺高强。在香港斗蟋大奖赛中,两度夺冠;在北京斗蟋比赛中,争雄称王;宁津蟋蟀南征北战,从此威名远扬。宁津曾在公元1991年, 在中国率先举办“中国宁津蟋蟀文化艺术节”。招揽天下“虫客”,弘扬蟋蟀文化。联合中国邮政,连续三届,发行蟋蟀纪念封。由此,华夏皆知:宁津蟋蟀,堪比“金虫”。中科院昆虫研究所吴继传教授,被世人称为“虫圣”,是他最早为宁津写出了一部厚厚的《中国宁津蟋蟀志》,先后留下墨宝:宁津蟋蟀甲天下;中华蟋蟀第一县。为推介宁津蟋蟀,可谓劳苦功高。

  蟋蟀的出现,远比人类古老,因为从出土的化石测出,地理史学上的泥盆纪,就已经出现了蟋蟀。是蟋蟀的鸣叫,打破了地球的沉闷。算起来,蟋蟀美妙的歌声,已经鸣唱了几亿年了。古代歌谣称:有鬲氏地,蟋鸣九州。说明宁津蟋蟀,自古就已经名扬天下。2011年,宁津以弘扬蟋蟀文化,展现民俗底蕴为主题,在全国率先建立蟋蟀文化博物馆。展厅综合运用声光电现代高新科技手段,突出收藏,展示,研究三大功能。场馆设计宏伟新颖,创造了新的吉尼斯世界纪录,因而被授予世界最大蟋蟀主题展示馆——中华蟋蟀文化第一馆。宁津县武术达人张俊汉,在多年习练武术的基础上,独创宁津蟋蟀拳。2010年,在北京举办的第八届北京国际武术邀请赛上,张俊汉表演的宁津蟋蟀拳,荣获男子f组象形拳金奖。同年11月份,在西安市举行的中国民间武术家联合会二届一次委员会上,张俊汉以蟋蟀拳掌门人身份,入选中国武术家委员会委员。听罢我的介绍,范廷伟连连点头,敬佩宁津具有深厚的蟋蟀文化底蕴。

  说话间,汽车来到尤集社区,但见蟋蟀城内人山人海,红色凉棚下卖蟋蟀的摊点,摆成长龙阵,来之全国各地购买蟋蟀的客商,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挑选自己钟爱的蟋蟀。范廷伟第一次看到宁津蟋蟀市场繁荣景象,感觉大大出乎他的预料。蟋蟀城蟋蟀文博馆附近,早就搭起了大型舞台,尤集中学的学生们,正在台下集合,准备表演蟋蟀拳。舞台两旁,彩旗飘飘,大红气球随风摇曳。一丈多高的喷泉,银光撒珠。巨型花岗石岩体上,鲜红的字体写的是:中华蟋蟀文化城。我告诉范廷伟,刻在石墙的一行大字,是中国虫圣吴继传的墨宝。文博馆大门上方电子屏幕上,正在播放斗蟋比赛画面,蟋蟀奋勇厮杀,引得观者阵阵掌声。进入蟋蟀文博馆,中国民协蟋蟀委员会秘书长唐荔接待了我们,听说范廷伟是我特意邀请来的邹平作协副主席,唐荔客气地说欢迎,欢迎。寒暄过后,唐荔亲自带领我们去参观文博馆里陈列的展品。

  蟋蟀文博馆内,著名蟋蟀画家王晓燕的《将军得胜图》,悬挂在显著位置,所画蟋蟀惟妙惟肖、实属珍品;一首《蟋蟀之歌》词曲,是中国民协蟋蟀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唐荔女士特为中华蟋蟀文化城所创作;《宁津蟋蟀赋》,是我的作品,经网络与报刊传播,声名在外。经宁津书法家康桂岭写成14米书法长卷,其墨宝摆放在中华蟋蟀文化城玻璃柜内。一幅翰墨淋漓的书法作品,写的是《国虫故乡》,为宁津书画家崔吉泉创作。一幅《蟋蟀百虫图》,为仉凤皋亲传弟子,宁津张长俊的剪纸作品,蟋蟀或打斗或争鸣或嬉戏,实属珍品。一幅《儿童斗蟋图》,为宁津烙画新秀毕红霞创作,她的作品曾被德州博物馆收藏。长篇纪实文学《蟋蟀觅踪》,为作家杨柱山撰写,书中全面介绍了宁津蟋蟀之历史渊源。 宁津“百年黄河澄浆紫泥蟋蟀罐”,为张华新精心研制而成。罐体之上,或雕刻书法,或金龙飞舞,或巧绘花鸟,罐型端庄大方,人见人爱,被载入山东省“百种特色旅游商品”名录。凡此等等,宁津蟋蟀文化底蕴之深厚,由此可见一斑。

  唐荔告诉范廷伟,宁津蟋蟀被誉为蟋蟀王国王冠上的宝石,足见它在全国虫友心目中的地位。宁津县土壤为古老的黄河冲击形成,其中含有大量的钙和铁锰离子和无机盐,土壤中的酸碱度呈现中性或微碱性,是蟋蟀生长最适宜的酸碱度。而且,土壤中的钙和锰可以促进蟋蟀生长发育,可以促进骨骼和牙齿骨密度。在这样的土壤中打洞,没有坚硬的牙齿和腿的蹬力,就不能很好的繁育后代。是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让宁津蟋蟀练就过硬的体制和顽强的战斗性。所以,宁津蟋蟀才屡屡在全国斗蟋大赛中夺标为王,称霸中华。唐荔秘书长的一番介绍,让大家大长见识。此刻,舞台上的演出已经开了。尤集中学的学生们,首先表演了宁津蟋蟀拳一路。接着张俊汉表演了宁津蟋蟀拳二路。由于北京国际武术比赛有时间限制,因此张俊汉把宁津蟋蟀拳分成了一路和二路。舞台上节目精彩纷呈,让大家感觉目不暇接。

  范廷伟感慨,来到中华蟋蟀文化城,真是大开眼界。因为宁津蟋蟀全国独一无二,因此带动了地方经济发展,因此带动了宁津蟋蟀馆产业,因此独创出宁津蟋蟀拳。特别是宁津蟋蟀拳的问世,是对宁津蟋蟀文化的有力补充和发扬,使得宁津地域文化更加灿烂和辉煌。短短一日时间,范廷伟因此与宁津蟋蟀结缘。回到邹平以后不久,范廷伟就写出了洋洋洒洒的佳作:《金腔玉韵听秋声》,为宁津蟋蟀文化,增添了浓重的一笔。通篇散文,文笔酣畅淋漓,舒张有度,可谓星斗撑肠,云烟盈纸,珠玑溢彩,令人过目难忘。2016年,孙立华主编《宁津蟋蟀天下鸣》这部书的时候,将范廷伟的散文《金腔玉韵听秋声》,珍重收入书稿第四辑“随笔杂感”之中。使得这篇文章在宁津,得以永久保留。


               2017年8月24日写于迎春堂

宁津蟋蟀文化城:




2#
 楼主| 发表于 2017-8-24 14:06 | 只看该作者
斗蟋比赛现场:

3#
 楼主| 发表于 2017-8-24 14:10 | 只看该作者
宁津蟋蟀市场:

4#
发表于 2017-8-24 22:01 | 只看该作者
蟋蟀文化还这么厚重,真的长了见识,学习高版好文。
5#
 楼主| 发表于 2017-8-27 07:54 | 只看该作者
江岸晴天 发表于 2017-8-24 22:01
蟋蟀文化还这么厚重,真的长了见识,学习高版好文。

谢谢阅读支持,问好!
6#
发表于 2017-9-4 21:03 | 只看该作者
小蟋蟀,大文化。有机会去宁津看看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5-10 15:58 , Processed in 0.050890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