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585|回复: 4

[原创] 月淡风清——走近隐士陶渊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10-6 15: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陶渊明的小诗《饮酒》,是他著名的田园组诗中的一首,其中展示出来的禅意诗思给人留下无穷的回味:“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清新淡雅,纤尘未染,如饮清泉如品芳茗。
  诗人“结庐”虽在“人境”,而心中固守一方净土,无车马之喧嚣,于东篱下采菊,观日薄西山,看暮鸟归巢,一切真率而自然,这是一个何等静谧空灵的境界,颇有“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意蕴。读者意念中能听到的鸟儿的啁啾,正是一世尘嚣,此外独闻天籁真音,无人分享,亦自得其乐之境。心如止水,凝心入定,以禅者之心感受陶诗,浮现于我们眼前的仿佛是一位道骨仙风、彻悟禅机的世外高人。他寄兴于空山寂林,到山野田园中去寻求坦然寂静的境界。
  然而陶诗并未达到“无我之境”。王国维《人间词话》以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作为“无我之境”的例句,这其实是一种误解,或者说王氏对“无我之境”的界定不明确。我们可以说陶渊明的这两句诗恬淡超然,但不能说它“无我”。“采”、“见”二字的动作显然都是“我”发出的,“见”字体现出创作者观照的视点。“悠然”则显示出创作者的情怀,事实上,陶诗中很难找到“无我之境”,除“采菊东篱下”这一类句子间接显示“我”的形象外,更有大量作品直接出现“我”的字样:“回飙开我襟”(《和郭之簿》),“我土日已广”(《归园田居》其二),“夕露沾我衣”(《归国田居》其三),“薪者向我言”(同上其四),“疑我与时乖”(《饮酒其三》)……这些或隐或显的“我”都证明诗人强烈的主体意识,所以陶诗即便是纯粹写景如“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仍然具有悠然自得之情,体现出一种虽平淡却豁达的人格气韵,但决非“无我之境”。
  “对境无心”,物与我之间并无生命的交感与情趣的回流,禅家的“无差别境界”不带任何感情色彩,一切只是以自然自身呈露的方式呈露自然,没有赞美,没有憧憬,也没有同情和惆怅,甚至连恬淡的怡然自得之情也没有。深林云日香飘叶落,引不起诗人的任何哀乐之情,淡漠冷清、空灵、寂然,这种“无心”无人的境界,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无我之境”,而陶诗不是。细品陶诗,只觉得平和而冲淡:它给我们一幅色彩清淡的画面。“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大自然中宁静清旷的景物是其素材,极少市井红尘,京华帝都种种鲜艳风物。于此之中,我们隐隐感觉到一份恬淡的心情。淡淡的愉悦,淡淡的惆怅与淡淡的落寞,平淡若虚,然意味悠长飘渺。字字珠玑,却无斧凿之迹如风如水,如月印潭,天然本色,淡然无痕。韵味无穷的陶诗自然景色描写并不具体,意象情状抽象,写风,则不知是轻风,还是狂风;写月,不说是缺月也不说是满月,它并不反映自然景物的客观真实,给读者留下无限遐想的空白,这不是败笔,恰是其出彩之处。正因为诗中的意象摆脱了概念的固定和感知的真实,才赢得了永恒的生命,这是一种单纯而隽永的美。读陶诗不需索隐猜谜,只需用遐想去填补诗意的空间,沉浸到诗的境界去品尝、咀嚼,领悟不食人间烟火的高情远韵,此时,无需包装,俨然你就是诗人,真的。
  所谓“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陶诗是我的真爱,我甚至憧憬桃花源式的生活。若与渊明前辈同饮浊酒,共采秋菊,则吾辈庆幸不已。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后世失志之士以渊照诗作为精神家园者居多,纵有若许消极影响,亦非渊明之过,我们的渊明先生并非自命清高,只顾自己全身远祸,无视万民于水火,他几仕几隐,总想尽平生所学,实现一世抱负,奈何时世浑噩,岂能陷于污浊官场为小人作嫁却不知觉悟不可自拨!身虽未死,壮志难酬,几多愁绪更与何人说!而渊明先生却能以超然物外之态于田园瘦土中恬淡自处,也真够难为他的。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发表于 2003-10-6 15: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3:55 编辑

姐姐可真会写啊
写了这么多
一个下午
厉害哟

发表于 2004-7-11 19: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3:55 编辑

东晋淘渊明的诗歌<饮酒>中设问而自答,道出生活志向的两句"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写菊花的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发表于 2005-11-27 16: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3:55 编辑

对陶有一定了解,还不错,希再全面点!

发表于 2005-12-27 12: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3:56 编辑

结局两段读来感悟深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4-19 01:18 , Processed in 0.087569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