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763|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挟风裹雨登青城[原创]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3-10-9 21: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挟风裹雨登青城
   
      成都6月,晴少阴多。游览青城山这天清早,老天的脸色似乎比往日更阴沉。导游说,今天可能有大雨。但游兴正浓的游人根本不在乎天气的变化。在大家一再坚持下,汽车犹豫着向西南驶去——成都西南50多公里有灌县,灌县西南15公里处是青城山。

      真如导游所说,行车不到一半,雨就落下来了。先是淅淅沥沥,东飘西洒,如丝似麻,说停还下……看山看水别有有一种朦胧的意趣。可是待到青城山脚,却仿佛是天河倒扣,大雨滂沱。

      坐在车中,大家傻傻地看着浸满水的灰白色天空,撕棉扯絮的下,读着车窗上雨水快速编写的符号和图形,听着一阵紧似一阵的风声,无奈复无语。几个很爱讲话的旅友,也不再提登山的事。而我不知为什么竟突然昂奋起来。是对雨中美景的向往?是对大自然挑战的回应?抑或是不到黄河不死心的心性使然?也许兼而之。猛然升腾起顶风冒雨攀登青城山的冲动。所以,在好多人盼晴无望,要求导游打道成都时,我提出冒雨登山的想法,并鼓动一些和我一样心思以及无可无不可的旅伴,一同跳下临时“避难所”。

      老天真的不客气,我们一下车,搅天风雨就来了个下马威。沿着山势卷来的疾风,一下子把伞面反卷上去。仿佛要把我们手中的折叠伞掠去,害的我们不得不用双手死死抓住伞把;冰凉的雨水,瓢泼似的劈头盖脑砸下,比淋浴还迅猛,还彻底,只刹那间全身尽透。衣服紧紧箍在躯体上,线条极为分明地突现出来。裤子,被风恣意地蹂躏着,忽而如风扯旗,呼啦啦颤动,忽而又麻花般的扭结起来,每前进一步都很滞重。虽然在6月盛暑牙齿仍得得乱敲。但我们毫无后退之心。

      眯眼看天,银亮亮的灰白,使人想到天上也会有海,有洋,正敞开口子肆无忌惮地倾泻。半空中,雨条衬着伟岸的山影,疯狂的摇摆着腰枝。雨点重重的,不蝴蝶翩翩,忽起忽飞。天地间蒙蒙胧胧,一片混沌!雷声不大,闪电却多,不时地把灰白的天幕撕开数道不规则的裂缝,显现大自然的威猛和生动。

      在疾风骤雨中,我们的情绪更加亢奋起来。大踏步奔向青溟溟、雾沼沼的主峰。路并不难走,但很滑;鞋子是早被泥水灌满了的,发出咕唧咕唧很滑稽的声音。而不定向的山风,更加迅疾,山上的古树,飒飒作响,粗大的枝条,如巨臂左右挥动。
     “路隘林深苔滑”——我忽然想起毛泽东行军所作如梦令中的句子,便平添一股豪气。眼前的风雨就成为壮丽的陪衬了。

      我们互相鼓励着,说笑着拾级而上。大约行走近两个小时,雨小了起来,随意地淅沥着,如春柳的嫩条漫不经心拂过面颊,好象给不畏劳苦的登山人以亲切的抚慰。接着,峰回路转,豁然开朗。一座庄重恢弘的庙观突现眼前。我们已来到“天师洞”。

      别具特色的“天师洞”在青城山腰混元顶下峭壁间,祭祀着天师塑像。沿壁有廊可通。相传东汉天师张道陵曾在此讲道,因以命名。
      而天师庙始建于隋,但现存殿宇却是清末重建之物。主殿为三皇殿——供奉伏羲、神农、轩辕石刻造像各一尊,斑斑剥剥,图说年代的久远。观内石木碑刻甚多,甚至还留存着唐玄宗的诏书碑。可以令人感到岁月的幽深和沉厚。

      庙中游人不多,但香火却旺。缕缕香烟,在庭院中弥漫。厅堂中传出道士们虔诚悦耳的诵经声,给我的心灵增添一种恬静。就很有情致地观赏起来。

      观前,有古银杏一株,高数十米。传说是张天师亲手栽植。如今仍枝叶扶疏,绿意浓浓。该是这里经年留守最虔诚的香客啦;观东不远有危严三岛石,传为天师降魔时所劈——后人书 “降魔”于石上,二字如斗。酣畅遒劲;岛旁,泉水环绕,清澈凛冽。如不是风雨天气,真想掬水畅饮且洗缨濯足……真是避暑的绝妙场所呀,我暗想。

      这时,天已正午。离峰巅还不到一半路程。我们不敢过分流连,稍进饮食后,我招呼大家继续攀登。但没想到,队伍发生“路线”分歧,8个人中有6个打退堂鼓,一个人踟躇;坚定不移的只有我老哥一个。于是,我大肆进行“宣传鼓动”搅动三寸不烂如簧之舌,喷吐飞花溅玉之宝唾,极尽劝讲之能事,甚至急不择言地讲起王安石游褒禅山时的感悟,什么“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而常在于险远”等等诱惑之语,可惜收效葚微。仅仅使那位犹豫的邓先生下了决心而已。但这已经让我很满足。心,踏实多了。我不知道如果他也退缩,我会不会独身孤胆上山巅。

      亮晌之后,雨又大起来。路上前前后后不见人影。只有我们两个履扣苍苔,在“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反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的崎岖小径上攀缘跋涉。当然,也只有我们才可体味到哪怕“山路原无雨”,也会“空翠湿人衣”的感觉。古木参天峰峦叠嶂的青城山哪,我们在你的怀抱里,更亲切地感到你的幽美。“青城天下幽”,名不虚传,特别是雨中的青城山!幽静、幽深、幽远……
   
      随着山势渐渐陡峻,路面也变得狭窄。待到我们来到临近青峰山顶峰的长长山脊上,山坡虽缓,路面却显得更窄了,也许还不到1米5,象鱼的脊背一般。 往左看,脚下是万丈深谷,古衫稀疏,壁立千仞,漫漫雨雾缠绕山腰;往右瞧,危石累叠,狼牙锯齿。古木森森之下,必然也是深沟大涧。往前瞻。逶迤展转不知几里许。连连个护拦、绳索也无。
      在这段路的前边,我们不约而同的停下脚步。

      山高风自大。何况本是风雨天气。我们小心地将伞收起,任雨水横抽竖打。我心里打起鼓来:险!太险了!倘一时不慎或被风刮倒,滑了下去,不等落到谷底,就会被山石树木刮得零零碎碎。于是,心便有些紧缩,冷汗跟着津津冒出; 就这么回去吗?还真不甘心。我用眼光瞥瞥邓先生,希望他给我一些鼓励。可读出来的同样是丝丝胆怯,只见他嘴唇紧闭,严肃紧张的神色,在国字脸上流淌。我们都不说话。我明白,只要我摆摆手,他会不置一词地跟我踏上归途。那样,得到的是安适,而留下的必然是遗憾。

      我顿时产生一种使命感,觉得主意还该我拿。我觉得自己还有余勇可沽,再仔细分析最坏的可能:如果行走在路间,即使真的万一跌倒,也不会直接滑下去,只要冷静,只要互相帮衬,不会有什么大问题。我朝他点点头抢先上路了。
      谁知一迈上“鱼脊梁”,山左山右那么一瞥,心里又忐忑起来。心跳气短腿发软,一门心思就想爬。明知这么长的一段——据说有四五里之遥,是不能那么做的,还是想爬。我很鄙视自己的怯懦,吐了一口唾沫,心想“发昏当不了死”,箭在弦上何必,不发也得发!男子汉的心气又上来了。终于不再左顾右盼勇敢前行。这段路并不难走,也不累,很快就登上青城之巅。我看到,在高台之阳,有大殿巍然。危檐拦蜀雨,斗角斩疾风,威镇群峰,君临万物。这就是有名的上清宫了。

      此宫比天师洞又不同。相当庄严壮观。无愧为道教名山的象征。据刻石记载,此宫创于晋,后废;五代人王衍又重建——可惜明末毁之于火。现在所存,是清同治年间的建筑。殿内祀李老君跨青牛塑像。像高10多米,金光闪烁。是我所见太上老君塑像中最高大最有气势的一个。我想起鲁迅笔下老子出关的描写,不禁哑然失笑。中国人与自然争斗的本领永远不若塑造神的功夫。

      山门外西侧石壁,有黄云鹄题“天下第五名山”、“青城第一峰”刻石。观东不远处有跑马坪、旗杆石,传为明末义军领袖张献忠的遗物。庙后拾级而上数百米,即达海拔约1600米的顶峰。那里有亭曰“呼应”。据说可以看日出之壮美,可惜今天阴雨。我只看到云海茫茫,雨雾翻涌。虽然不能看到岷江滚滚,也不能把川西万顷平原尽收眼底,却领略到晴日所难看到的虚涵气象,这似乎更接近道教包含的真谛。

      因为时间紧,返回时我们俩携手同奔。先前让我们恐惧的“鱼脊梁”在不知不觉中穿过。跑到车上仅仅一个小时。车上的旅友们象欢迎英雄似的欢迎我们回来。夸奖着,询问着,很羡慕的样子。或许他们之中有人后悔没有雨中登山吧,特别是那些半途而归的人。

      青城山三大人文景观中还有一个“建福宫”,据说也是绝佳处,小溪澄澈如练,草木苍翠葱茏。因为在另外的路线上,未及游览;使得此次登临终有些美中不足。待有机会,定当重点拜访。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2#
发表于 2003-10-9 22:08 | 只看该作者
和你一起登山~~~
3#
 楼主| 发表于 2003-10-10 21:43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小老鼠 发表
和你一起登山~~~


可爱的小老鼠,很愿意和你去攀登啊.呵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4-25 20:34 , Processed in 0.070325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