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791|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老兵,用你的故事温一壶老酒(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10-30 15: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肖娴 于 2017-10-30 15:25 编辑

                         老兵,用你的故事温一壶老酒(二)
                                       
                                    肖娴

    那天,一踏进杨如华老人家的院子,一架茂盛的浓阴,便像一把巨大的绿伞,擎在了我们的头顶。在那些绿得像流水一样的枝枝蔓蔓间,圆溜溜的猕猴桃缀满其间,给这座洒满阳光的院落,无形中增添了一种生活的醇厚与期许。

    听说我们要来采访杨如华老人,老人的儿子便放下手头的工作,早早回到家里陪着老人等待着我们的到来。我们刚走进院子,他就热情地从厨房里端来了一盘红沙瓤西瓜,放在我们面前的一张石头碉成的小圆桌上。我们围着小圆桌在浓阴下面坐了下来,夏日的炎热一下子就被隔在了门外。在时间的的清凉里,老人慢慢地打开了他的话匣子。

     杨如华老人的事迹,和我们采访过的其他老兵的战斗经历是大致相同,唯一不同的是杨如华老人有过两次入伍经历。杨如华老人生于1934年9月14日。1949年阴历9月,当时正是种小麦的时候,国民党38军从徽县经过,只有16岁的杨如华被抓了壮丁,被38军带到了四川的茂县,刚到茂县不久国民党38军,就和解放军的62军开始了一场激战,战斗进行了整整一天,38军被中国人民解放军62军一举迁灭。杨如华自愿加入了以朱德为总司令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被编进了62军、552团,3营7连。
     
    1949年12月,62军在四川的茂县,举行了新兵入伍仪式,杨如华从头到脚换上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装,头上戴上了有着中国人民解放军光荣标志的五角星军帽。随后62军有开拔到了四川的灌县(灌县现为都江堰市),1950年的阴历年刚过,就在灌县全面展开了围剿战役。当时在灌县藏匿着一股胡宗兰部队的残留势力,敌人的活动非常猖狂,经过为时4个月的剿匪活动,西康的土匪势力被62军一举歼灭,西康(西康1959年撤销,并归属四川省管理)取得全面解放。
   
    西康解放的那天天气晴朗,老百姓全都走出家门,自发地站在街道两旁,打着红旗、放着鞭炮、敲着锣鼓,兴高采烈地欢迎解放军进城。有些群众还当街为作战勇猛的解放军战士,献上了洁白的哈达。当时的场面热闹壮观、非常感人。西康解放后杨如华便于同年的10月转业回到了原籍徽县。当时的徽县人武部给杨如华和其他复原的解放军战士,每人发放了300斤小豆、三丈洋布,大家都背着背篼,去当时坐落在北街的黄庙里领回了物资。
   
    1951年的2月份复原回家不到5个月的杨如华,又被当时的唐庄村大队书记乔怀吉动员重新入伍。为了响应祖国的号召,杨如华第二次入伍。新兵集合那天,唐庄村全大队的村民,敲锣打鼓把他送到了当时,被称为旧城里的先农街的天主教堂里,所有的新兵在天主教堂住了一个星期后,便从高桥步行着走了两天一夜,到了天水。在天水的马跑泉被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7军的第九师,并开始驻守天水。在天水驻守了不到两年的时间。1952年抗美援朝的战争,已进行到了第二阶段。根据党中央的号召,第7军动员全军将士,积极参加抗美援朝的战役。杨如华踊跃报名,在报名现场,毫不犹豫地咬破了自己的食指,写下血书,成了新成立的铁道兵独立师8507部队,一名光荣的中国人民志愿军。随后部队离开天水,经石家庄,过丹东从鸭绿江进入了朝鲜。当时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及其指挥的韩国国军,已经把朝鲜的土地变成了一片焦土 ,街上的房子已经被战火烧光,街道里的木头电杆冒着火苗熊熊燃烧着。朝鲜到处都是一片战争的废墟。老百姓民不聊生,全都躲在了山坡上的树林里面,山洞里面。刚去的志愿军战士,居无定所。要自己动手先盖营房,所盖的营房都是茅草房。
     
    在朝鲜战役中杨如华的战友牺牲了不少,杨如华把牺牲战友的钱物,全都如数寄回了战友的家中。杨如华作为班长,化悲痛为力量,每一次冲锋他都要带领全班战士先宣誓,以鼓舞斗志。同时在冲锋之前他也会暗中选好接班人,以防自己在战斗中牺牲后,还有作战勇猛的战士顶替自己的位置,带领全班继续冲锋陷阵。有一次战斗中,杨如华埋伏的坑道,被美军从飞机上扔下的炸弹,炸的塌方了,有两个战士当场牺牲,杨如华被埋在了3米深的土坑里,美军的敌机疯狂地轰炸了半个小时后才飞走,他被战友用手指挖开泥土,抢救出坑道,脱离了生命危险。
   
     1953年7月,中美双方签订了《朝鲜停战协定》,从此抗美援朝胜利结束。1953年8月杨如华所在的第九师,又回到了部队原籍天水。在天水重新成立了一个师,组成了一个铁道兵团。开始在全国各地抢修铁路。最后部队又驻扎在了东北黑龙江的大兴安岭上,在那里看管战犯。经历了一个寒冷的冬天后,1954年6月,杨如华所在的铁道兵团,又从东北开拔到了福建省古田县的兰坪镇,重新投入到了铁路建设中。
   
    兰坪镇的铁路修了将近两年,于56年8月顺利完工。铁路完工后,部队有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整编,杨如华所在的铁道兵团,改编成了伞兵兵团。1956年10月来到宁夏投入到包兰铁路的建设中。1958年3月因部队的一些机构,按照国家政策要精简,部队号召大家回乡生产,杨如华又积极响应部队的号召,复原回到了徽县。,
   
     现在复原后的杨如华,已在这个叫唐庄的地方生活了整整49年,49年岁月流转,生活在变,杨如华老人居住的这个位于城乡结合部的村庄,也在县城经济与文化发展中成了重点开发地带。他的晚年生活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得越发温馨,他除了闲余时间侍弄院子里的花花草草外,还喜欢栽种猕猴桃,我们头顶上的那架浓荫就是他亲自栽种后,儿孙们替他为树搭的架。从那些繁盛的枝蔓看这棵树少说也有七八年了。我合上笔记本,把目光投向头顶上的那些浓荫,那些圆溜溜的果实像眼睛一样和我的目光做着对视,秋天已近不远了,当这些果实熟透的时候,老人站在树下的样子一定是慈祥而又喜悦的。




评分

4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17-10-30 15:38 | 只看该作者
这下抢到了肖大姐的沙发。“老兵”是一个附着了岁月沧桑和特殊境遇的命名。本文的主人公 杨如华老人,从16岁成为一名军人,转战南北,1951年返回家乡,又在1952年参加了抗美援朝,为祖国乃至世界的和平事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文姐以细腻的笔触,复述了这位老兵不平凡的一生,他的行为和品质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通过阅读文本,也深受教育和启迪。在此,也祝愿杨如华这位老兵,体健、长寿!
3#
发表于 2017-10-30 19:55 | 只看该作者
老一辈兵,确实是拿生命为共和国的旗帜上添上了风采,值得钦佩。愿后辈记住他们,愿晚年幸福!
4#
发表于 2017-10-30 21:34 | 只看该作者
祝愿杨如华老人安康,问好肖老师!
5#
发表于 2017-10-31 07:17 | 只看该作者
这样的文字是需要细细品咂的,文字里泛着老酒的醇厚清冽与浓香,非常赞!
问好小娴!欣赏这样的写作风格和写作态度!
6#
发表于 2017-10-31 07:42 | 只看该作者
前来欣赏美文,先找个位置再静心阅读!
7#
发表于 2017-10-31 07:53 | 只看该作者
向这些老兵致敬,没有他们就没有今天的和平安宁。喜欢肖娴这样平实厚重的文字。祝好。
8#
发表于 2017-10-31 11:08 | 只看该作者
娴此文,以平实的文字写难忘的过往,读来更深入人心。有的地方有惊心动魄之感,读来让人动容。欣赏!问好!
9#
发表于 2017-10-31 11:17 | 只看该作者
学习肖老师的作品,问好!
10#
发表于 2017-10-31 21:09 | 只看该作者
  又一个血肉丰满、个性鲜明的老兵——不同之处在于他有两次入伍的经历,且还参加过抗美援朝,后来还转战南北,当过铁道兵与伞兵,令人钦佩!
11#
发表于 2017-11-3 14:44 | 只看该作者
问好!老一辈革命军人,抛头颅洒热血,南征北战。为国家,为人民,立下了汗马功劳。我们应该永远铭记!

肖娴文友的大作挺好!故事详细,赞一个!
12#
发表于 2017-11-3 21:5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房子 于 2017-11-3 21:55 编辑

一次关于老兵的采访,呈现出了一位老人经历的不同时期的战争岁月。文字点面结合,同归一些典型事例的描述,突现出一个老兵不平凡的人生。文字大气,充满深情,让读者感受到戎马一生老人可歌可泣的光辉岁月。
欣赏,问好肖娴!
13#
发表于 2017-11-5 13:18 | 只看该作者
拜读佳作,此文感人,深情厚谊,。读后,有种敬佩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4-27 03:43 , Processed in 0.057422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