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258|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贴] 多棱镜下的《山村女教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3-30 08: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多棱镜下的《山村女教师》


——观原创歌剧《山村女教师》有感

由国家大剧院和中央歌剧院联合制作的大型原创歌剧《山村女教师》(以下简称《山剧》)于2009年12月22至28日在国家大剧院歌剧院连演8场,作为国家大剧院两年来创演的新剧目之一,《山剧》有着不小的影响力,与之前的歌剧《西施》相比,获得的正面评价和赞许之声也更多一些。我个人作为观赏者和参演者,对该剧的排演有着一定的感受,现将一些粗浅的认识陈述如下,供大家参考评判。

镜一:成绩斐然
我国原创歌剧的发展尽管步履艰难,但成绩还是显著的,公道说,《山剧》作为国家大剧院2009年年末推出的歌剧“大餐”,给人们带来的艺术与精神上的双重冲击力是颇有分量的。以歌剧思维的角度看,《山剧》是一部真正的正歌剧,它风格别致、特色突出,在艺术上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取得了成绩斐然的原创效果。

这部歌剧讲述了年轻女教师杨彩虹在远离城市的山村,经历了青春理想与爱情价值的艰难抉择,最后为山村的孩子及父老乡亲们付出了宝贵的生命,但却赢得了人生尊严和生命价值的故事。,剧本作者刘恒将整部戏写得很质朴,无论是结构框架还是戏剧情节的铺垫发展都做得较为顺畅,对杨彩虹、周洛平等主要人物的刻画亦显得充实可信,他以戏剧化的处理,将各个人物间的感情纠葛与思想变化进行了精炼的梳理,使整部戏在自然的基础上得到了情节上的展示和精神上的升华。

歌剧的音乐是值得一提的,作曲家郝维亚的创作为整部歌剧的成功奠定了基础。《山剧》努力借鉴了西洋歌剧的写作手法,然音乐中却含有很多民族化的因素,可喜的是,作曲家在写作时并没有直接引用某个地方的民歌或民歌化的变体,而是将自己多年来积累的民族音乐因素融入其中,直接原创出带有民族特色的旋律。郝维亚在创作这部歌剧时非常注重音乐的旋律化和风格的清新化,开场的序曲意境突出,竖琴独奏的阵阵分解和弦加之断断续续的钢片琴音调,勾勒出群山峻岭中孤独的山间小村及村间小学的面貌,多媒体的画面层层叠之,在袅绕的云雾中时隐时现,音乐的意境把人们的思绪带到了偏远而又美丽的小小山村中。

歌剧中的咏叹调是较有可听性的,例如第一幕中杨彩虹的咏叹调“五年前你说你爱我”、“你的妈妈帮我缝了白色婚纱”,第二幕中周洛平的咏叹调“我看见洁白无边的雪”等,都有着出色的旋律性,而从曲调的张力和抒情的分量上看又完全是歌剧化的处理。此外,歌剧中的几段重唱写得也很细腻,能将不同人物的性格及思想融合在一起表现出来,例如第三幕中杨彩虹、周洛平、李文光、孟秋霞的四重唱“我为彩虹骄傲”、杨彩虹和孟秋霞的二重唱“我想问为什么”等,都是很有感染力的例子(看得出作曲家在此借鉴了威尔第歌剧创作中的重唱写作方法)。

“山剧”声乐部分中还有几个特点,那就是混声合唱、童声合唱及童声独唱的大量运用。应该说,作曲家在这部歌剧中充分发挥了不同类型合唱的优势,为整部作品添加了戏剧性的效果。尤其是尾声中的“招魂大合唱”,无调性手法的运用非常成功,音乐在瞬间抓住了人心,达到了空旷、回味、紧张、肃穆的意境。

《山剧》音乐的交响化有着一定的特色,除了序曲意境突出外,中间部分的处理亦很有味道,例如山洪来临时的交响合唱,气势、紧张度和动力感都很强,手法也很实用简练,看得出受到了瓦格纳的歌剧《漂泊的荷兰人》的影响。

导演陈薪伊很擅长场面化的处理及人物细微情感的体现,这部戏的舞台调度丰满而富有立体化,为剧情的揭示创造了不少新鲜的亮点。而高广健的舞美设计则坚持了写实主义风格,转台上设计的山间村落很有巧妙感,丰江舟的多媒体设计亦有着大胆的构思,二者结合而构成的雷电交加场面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镜二:缺憾难免
《山剧》作为大型歌剧新作,成绩斐然但却缺憾难免,笔者观摩并参演了此剧,对其创作上存在的问题深有体会,在此总结几点。

一.剧本创作不够歌剧化,某些人物的塑造缺乏说服力

剧作家刘恒是话剧和电影剧本写作的高手,然而面对第一次接触的歌剧,创作上还是暴露出生疏的迹象。首先,他的剧本过于平铺直叙,缺乏跨越性、立体化的调度和人物间直接的矛盾冲突,未能给音乐提供更多的戏剧动力。男主角李文光的塑造并不成功,此人作为背叛爱情、自私自利的代表,本该与在平凡的工作中显示出不平凡的伟大精神的杨彩虹之间有着更多的感情冲击和思想交锋,然而他们却只在第一幕开始时有过一次正常的恋爱分手式的接触。依我来看,此后李文光在第二幕和第三幕中的出现都是没有必要的,尽管作者希望这个人物在舞台上充分展现自己的思想,且通过他将时下里人们向往美好、向往舒适的心情作为一种正常心态摆在桌面上,然而事与愿违,这个人物的屡次出现,不但没有达到作者预期的要求和目的,反而成了混淆角色关系、削弱矛盾冲突的累赘,如果在第一幕他与杨彩虹的首次相遇中就尽展其“思想锋芒”,并形成强烈的情感反差和思想隔阂后,便在众人的痛斥及自己歇斯底里般高喊的“诅咒你,我的故乡”中永远消失的话,那将会收到更加简明和有力的效果。

再有,歌剧结尾的处理十分令人不解,洪水中杨彩虹为救学生而失去了生命,人们悲痛欲绝而又对其深深怀念,在那段精彩的“招魂大合唱”后,杨彩虹忽然“僵尸复活”,她穿着婚纱在人群中穿梭,这儿看看那儿摸摸,最后还被独自一人关在幕外,全剧就这样结束了。我想,剧作者的目的是想制造出一种魂魄登场,继而展示出杨彩虹灵魂超脱后却依然心系山村、心系学生的精神境界,但这种境界有太多的写意手法和高明的技术可以表现和解决,完全用不着如此“笨拙”的手法。事实是,成为魂魄登场的杨彩虹像一个精神病般地来回溜达,搞笑般地被关在幕外,而观众得到的感受:一是质疑她到底死还是没死,二是质疑是否因为管大幕的工作人员现场失误而将她关在了幕外。

作为原创歌剧,歌词的重要性极为突出,它不仅是主人公内心思想的直接表白,更是作曲家音乐创作上的内涵依据。《山剧》在这方面有很多成功之处,但也有令人不爽的地方,例如开幕时合唱唱出的“你们钻过来钻过去,你们是一群蚂蚁吗,你们是一群蜜蜂吗”,这些词既不动听又不幽默,随口的白话却用歌唱来表现,效果十分不佳。还有一些词彼此间不合逻辑,东一句西一句,给人以不连贯之感。

二.音乐上紧凑感不够,结构偏松配器偏重

《山剧》的音乐创作够得上整体交响性的大歌剧模式,全面来看也称得上是戏剧化的音乐,然太多的抒情色彩致使音乐在结构上有偏松的拖坠感(如第一幕的某些音乐段落),还有一些对话式的重唱写得过长过散(如第二幕中杨彩虹与周洛平的二重唱)。全剧除第三幕“洪水交响合唱”外,基本上没有大段且能够撞击人们心灵的戏剧性高潮,主人公之间也缺乏直接展示个性的、鲜明的音乐形象。

另外一点是中国原创歌剧的通病,即配器太重而导致声器乐效果失调。《山剧》在配器上有着很多精彩之处,在此不再赘言,然有些地方仍暴露出“器压声”的问题,特别是一些咏叹调和过渡性唱段,乐队与之相衬的部分总有过强之感,我在乐队中参加排练时,指挥吕嘉不止在一处将乐队的力度降了一至两个幅度,就这样还有些地方不尽如人意。我们的作曲家今后若能够掌握以最简洁的乐队写作手法获得最佳的歌剧演奏效果,那原创歌剧的音乐就会显得更加成熟。在《山剧》排练的日子里我多次与作曲家郝维亚交谈,他诚恳地向我表示在第一轮演出后将花大力气对歌剧进行修改,而我则认为这是必然也是必要的,因为任何一部精品都是需要百炼才能成钢的。

镜三:演绎为先

《山剧》作为原创正歌剧,演出阵容的强大尤为可观,除中央歌剧院合唱团与交响乐团加盟外,主要演员阵容也达到了国内一流。各主要角色的AB角为:杨彩虹(迪里拜尔、周晓琳),李文光(丁毅、陈勇),周洛平(袁晨野、孙砾),林喜凤(王蕾、王晓鸽)其余角色:周五山(关致京),孟秋霞(阮余群)。

迪里拜尔是个出色的歌唱家和富有经验的演员,她的演唱很有功力,音色飘而亮,花腔效果清脆,音乐上也很成熟。周晓琳的形象与角色很贴近,声音也很圆润干净,她的表演和演唱均有一定的优势,只是比起迪里拜尔,其演唱技巧和经验都略有欠缺,还有一个最大问题就是咬字不清。

丁毅和陈勇的演唱都有出彩之处,但丁毅的声音太“撑”,陈勇的声音太“薄”,作为男高音,他们都缺乏金属般的光亮点。袁晨野和孙砾像是不同类型的男中音,前者亮泽,后者浓重,但都有着一定的表现力,二人的表演各有所长,均有可圈可点之处。王蕾是老演员,林喜凤这个角色对她来讲很合适,因此唱演都有着不错的发挥,王晓鸽明显缺乏经验,除声音本质略有特色外,其他方面均有差距。关致京是个不错的男低音,他音色独特、演技出众,日后很有前途。阮余群是当下具有先进歌唱方法的女高音,她的声音清澈透亮,有一种特殊的魅力,且音乐感好,表演亦很投入,只是颤音的控制略有不当。

中央歌剧院合唱团声音好、气势壮,唱演均能做到位,不愧为国家级歌剧合唱团的水准,《山剧》尾声那一大段无调性合唱,基本是在无伴奏的情况下演唱的,若想唱好它绝不是件轻易的事,而中央歌剧院合唱团却用实践向人们证实了它的不凡实力。

中央歌剧院交响乐团是一支有经验、有能力的乐团,《山剧》的演出再一次体现出了这支乐团的传统优势,演奏中乐团的声音始终能够融合在歌剧整体音乐的氛围与层次中,做到与歌唱有机地“相托”于“相衬”。有人评论说乐团在演奏中有压唱现象,其实并不然,作为观摩者和参演者,我深感乐团在吕嘉的控制下达到了最佳效果,如果确有压唱,配器上的问题也更重于演奏上的问题。

《山剧》中的童声合唱由北京171中学童声合唱团担任,学生们的演唱和表演都很好,而担任童声独唱的小同学牛湘茗,歌唱得真挚,声音也很感人,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镜四:艰苦为本

《山剧》的创演时间很短,国家大剧院抓住如此现实的题材,是希望通过歌剧的形式来表现一种平凡而又伟大的精神,继而达到深入人心的教育目的。

《山剧》的全面开排是在2009年的12月上旬,尽管在此之前主要演员已单独进行了数月的“专业作业”,然实际的“主机运转”却离首演仅半月有余,于是乎“艰苦”二字便成为每一位参演者工作中的代名词。在排演的过程中,有许多鲜为人知的事例颇为动人,在此仅举几例:

一.灵感大妈“折腾人”

陈薪伊是近年来歌剧舞台上很活跃的导演,她有着丰富的舞台经验,也有着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陈导有一个特点,导戏时常根据灵感而变动,即使是在开演前,她也会突发灵感指导演员变换位置和站法,主要演员及合唱队员经常被她的“突然袭击”搞得不知所措,因此人们戏称陈导是灵感大妈“折腾人”,然而,她最终改完的效果却非常好,舞台站位的丰满充实、人物情感的准确拿捏,都为整部歌剧的成功增添了浓重的色彩。

二.病中奋战的指挥家



《山剧》选择了中国优秀的青年指挥家吕嘉执棒,吕嘉是一位繁忙的国际指挥,身兼西班牙特内里费交响乐团、意大利维罗纳露天歌剧院和澳门乐团音乐总监之职。那段时间里他忙得不可开交,当时正值澳门回国祖国十周年,胡主席亲临澳门时,他要指挥澳门乐团演出纪念音乐会。尽管如此,吕嘉对《山剧》的排练却极为重视,他认真且“较真”,有时不免因时间紧迫而急躁,但排练的效率却非常高,可以说,他以自己丰富的歌剧指挥技艺和经验,为《山剧》的排演成功奠定了基础。在此期间,繁忙的吕嘉“满天飞”,天气的变迁加之体力的透支,使这位壮汉般的指挥家身患感冒,所幸患的不是“甲流”,故仍坚持到最后8场演出的结束。

三.合唱团随孩子们晚间奋战

《山剧》中有很多儿童戏,故找了许多学生演员,这些孩子们白天要上课,只有晚上才能加班排练。为此,无奈的导演只好下令,合唱团上午合乐,下午休息,晚上再和孩子们一起排戏,这样一来,困难与不便接踵而来,家中晚上有事的要克服,路远下午回不了家的也要克服,大家每天陪着孩子们从晚上六点半排到九点半,尽管苦不堪言,但却赢得了歌剧演出的成功,由此也算得上是一种“苦尽甘来”吧。

四.交响乐团“等米做饭”

《山剧》的排练周期很短,进入乐团排练时,竟然多次出现了“等米做饭”的情形。由于作曲家郝维亚“被逼无奈”,配器后的总谱经常颠倒而无序,致使乐团排着二幕等一幕,排着尾声等三幕,有时不得不停工等候,好在郝维亚是一位“快手”,前追后堵,最终并未耽误总体的排练,然“等米做饭”还是为我们的作曲家们提出了警示,今后应该合理安排创作时间,正确对待配器问题,否则诺大的乐团“停工待料”总不是件爽快的事。

多棱镜下的《山剧》千姿百态,成功与缺憾兼而有之,愿创作者们在成功的基础上大胆改进,使这部作品真正成为我国原创歌剧中的一道亮丽彩虹。

2#
 楼主| 发表于 2010-3-30 08:46 | 只看该作者
中国原创歌剧的通病,即配器太重而导致声器乐效果失调。文章率性的笔触值得肯定。
3#
发表于 2010-3-30 11:00 | 只看该作者
很有借鉴意义的文章。欣赏。
4#
 楼主| 发表于 2010-3-30 11:39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提读欣赏!
5#
发表于 2010-3-30 12:01 | 只看该作者
真不错,悉读和收藏! :victory:
6#
发表于 2010-3-30 14:31 | 只看该作者
来欣赏学习一下。
7#
 楼主| 发表于 2010-3-31 08:22 | 只看该作者
问好楼上各位朋友!
8#
发表于 2010-3-31 08:48 | 只看该作者
再来欣赏!
9#
发表于 2010-3-31 10:02 | 只看该作者
读后惊讶于刘恒居然也会去搞歌剧,不是受张导的影响吧!
10#
 楼主| 发表于 2010-3-31 15:3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何也 于 2010-3-31 10:02 发表
读后惊讶于刘恒居然也会去搞歌剧,不是受张导的影响吧!
谁知道呢,呵呵~~
11#
发表于 2010-3-31 22:41 | 只看该作者
拜读学习一兵先生关于歌剧的率性质朴文章,谈的面面俱到,有理有据。问好朋友!
12#
 楼主| 发表于 2010-4-1 07:5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于文华 于 2010-3-31 22:41 发表
拜读学习一兵先生关于歌剧的率性质朴文章,谈的面面俱到,有理有据。问好朋友!
是转帖,呵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4-25 20:20 , Processed in 0.234546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