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180|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的文凭“大跃进”[原创]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3-10-22 21: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近观中国现代教育史,我发现有一部文凭史是其姊妹,这部文凭史是由中国的人事制度谱写而成的。从很大程度上讲,中国许多地方录用人才的首要标准便是看文凭的高矮,向高学历迈进,便成了人们的理想和目标。特别是近几年来,国家要求公民个人提高学历层次和知识水平,以适应科技时代改革开放的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却成了某些部门(单位)和个人牟取利益的机会,于是乎,在这部文凭史上上演了一场场精彩纷呈的滑稽剧。这,便是我早在1999年就提出的“中国的文凭大跃进”。

  从前,看钱钟书先生写于三十年代的小说《围城》,讲了主人翁方鸿渐靠死去的未婚妻的父亲资助了笔学费,到西方国家逛了几年,也没正儿八经读什么书进几天学堂,见人家都拿了“洋”博士文凭,荣归故里,自己颇过意不去,难见“江东父老”,于是费了一番周折,花钱买了一张假“洋”博士文凭回来,居然特别吃香,国人羡慕不已,但最终还是闹了一大堆的笑话,想想这方鸿渐,颇觉滑稽、虚伪,让人不齿,不禁一笑置之。

  钱先生的小说已面世大半个世纪了,中国亦经过了反“右倾”扩大化、“大炼钢铁”、“三年饥荒”、“文革”诸多灾难,本该想想这些噩梦的基因便是浅薄、无知和愚昧,本该想想“发展是硬道理”,“实事求是”是指导我们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踏踏实实的干,一步一个脚印提高自己。而事实上,我们在提高自身素质的今天,正重蹈着另一种“三年超英五年赶美”式的文凭“大跃进”,它要求我们国家的人民在短时期内迅速提高科学文化知识,这种揠苗助长的行为在各类成人高校尤为剧烈。

  各地各类党校、电大、地方学历大专班、研修班、普通高校的成教、社会力量办学等,像雨后春笋般林立,这些学校有很大一部分没有具备教授高校学生能力的师资队伍,没有象样的相应的教育设施设备,甚至有的借个场地挂个牌便招生,照常具备发“大学”文凭的资格。这些学校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老师圈考试重点,乐得轻松,一方面学生玩够了,考试背几个圈的重点,或干脆带缩印资料进考场抄;一方目的在于盈利,或“培养跨世纪人才”,搞政绩,一方目的在于拿文凭,调职调干调工资调工作,两相情愿,何乐不为?某些省甚至下“死”命令,在xx年内,小学教师必须拿到专科文凭,中学教师必须拿到本科文凭,中学校长必须达到研究生水平,于是乎,在这些中小学教师中,很快掀起了一股文凭“热”。其实质,是安装假眼睛的人终究还是靠拐杖走路。这些没有留过洋的“方鸿渐”先生们,令我不再一笑置之,让我感到一种戏谑后的沉重。

  其实,大街上公然摆着贩卖文凭,毕业论文四处抄袭、请人代笔,已不是什么稀奇古怪。我只是想,文凭为什么会那么招人青睐?这恐怕得进入我们的体制层思考。我只希望能读到一部干净、纯洁、真正的中国文凭史。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2#
发表于 2003-10-22 21:21 | 只看该作者
说出了一种现象,这是一种趋势,只是激进了些。
3#
 楼主| 发表于 2003-10-23 23:55 | 只看该作者
其实不激进
4#
发表于 2003-10-26 16:47 | 只看该作者
为什么文凭要和那么多现实利益挂钩
为什么仅仅一纸文凭就可简单地判断一个人
5#
发表于 2003-10-26 16:5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中国的文凭“大跃进”[原创]

最初由 亚军 发表
  近观中国现代教育史,我发现有一部文凭史是其姊妹,这部文凭史是由中国的人事制度谱写而成的。从很大程度上讲,中国许多地方录用人才的首要标准便是看文凭的高矮,向高学历迈进,便成了人们的理想和目标。特别是...


我所在的小城,到处都是“办证”的广告~~有所需,才有所谋~~有的领导档案里装的不就是假文凭吗?这贼喊捉贼的闹剧,发展下去,当然是屡禁不止了~~
6#
发表于 2003-10-29 15:54 | 只看该作者

问的好

最初由 落蕊 发表
为什么文凭要和那么多现实利益挂钩
为什么仅仅一纸文凭就可简单地判断一个人

问的好。
因为我们目前还没有找到更好的让大家比拿文凭更趋之若骛的办法
不过,我估计文凭总有一天要作废。
7#
发表于 2003-10-29 17:08 | 只看该作者
这是一个发展中的现象~~一个历史发展时期的怪怪~~无奈~~
8#
 楼主| 发表于 2003-10-30 15:02 | 只看该作者
是啊但我们还是要反省!!!
9#
发表于 2003-10-30 15:49 | 只看该作者
特别调查

  成都一家科技公司的总裁——“海归派博士”吴敬东,昨日突然传出不辞而别的消息,而关于他“麻省理工学院博士、教授”头衔的质疑犹如一颗重型炸弹,在蓉城引爆。本报记者昨日兵分几路,对吴敬东的身份展开调查,种种迹象表明,小说《围城》中方鸿渐的现代版已在成都尴尬地上演了多日……??

  事件引爆 强奸女秘书后消失

  10月28日,《四川法制报》刊登了成都某科技公司的一则公告:“本公司员工吴敬东已自动离职,即日起一切行为与本公司无关。特此公告。”这短短30来个字看似毫不起眼,但熟悉吴敬东的人心中明白,这似乎正预示着一张吹胀了的牛皮的破裂。??公司员工说,吴敬东是在上个月底闹出“强奸女秘书”的丑闻后不久消失的。这名“海归博士”面对女秘书家长打上门来的场面,不得不四处躲避,他随后声称10月8日要去北京参加欧美同学会成立90周年大会,至此再没在公司露面,其在公司2年多的任职也自动结束。??

  其人其事 自称取得麻省博士后

  吴敬东何许人也?记者在成都这家公司的网页上,查寻到了吴敬东“豪气干云”的个人介绍:“吴敬东博士,1964年出生在中国吉林省,1982年考入北京航空学院(现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应用专业。于1986年考取北京航空学院计算机与自动化专业的研究生。1988年作为国家选送的公派留学生,到美国著名学府———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博士学位,1997年取得博士后资格。在麻省理工学院创建了自己的实验室,在北京创建海外博士中国创新研发中心。担任美国MIT计算机实验室教授、国际工商联合会科技委员会主任等职。”??

  真假难辨“海归博士”新闻挺多

  记者随后又进入百度网输入“吴敬东”三个字,搜索到了不少关于这位“海归”人士的新闻。2000年8月3日,某报发表《热血博士心凉甘肃》一文,报道吴敬东等参加“百名博士西部行”活动的情况。2002年2月6日,黑龙江某报报道吴敬东在欧美同学会上的活动情况。其后,他还分别出现在黑龙江和青海的媒体上。??

  吴敬东最近的亮相是在2002年12月26日的四川某报,《“海归”携宝探路蓉城》一文报道吴敬东等参加“科技创业、报效祖国--2002海外学人回国创业周”活动的情况。??

  在这些有关吴敬东的新闻报道中,《热血博士心凉甘肃》一文引起了我们的关注。文章说,7月28日,“百名博士西部行”在甘肃举行科技成果演示与项目洽谈会,主办者让吴敬东博士压轴,可轮到吴博士发布成果时,企业家已走得寥寥无几。吴敬东摇头对记者说:“为来西部,我等了好几个月,没回美国。没想到到了西部,竟没人理睬。我是带着20多个项目和资金来的,是带着一股创业激情来的,真没想到会是这样。”这篇文章见报后反响热烈。??

  劣迹斑斑 员工甲:他一件事也没干成

  自叹怀才不遇的“吴博士”在成都找到施展才华的舞台后,又干出了什么大事呢?昨日下午,记者来到抚琴西路,找到了吴敬东任职的科技公司,先听听他手下的员工是怎么说的。??公司几位女员工一听说要了解吴敬东,都露出不屑一顾的表情。一名员工介绍说,吴敬东大约在2001年8月进入公司,当时公司在招聘会上招人,发现吴敬东谈吐不俗,遂推荐给公司董事长。吴敬东当时自称是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曾参加了百名博士西部行活动,回国后一直想投身西部,但苦于没有找到施展才能的舞台。董事长很重人才,当即聘请他出任总经理。当记者问起吴敬东当上总经理后干了些什么事情时?这名员工说,他搞了一个“海外华人创业园”,又搞了几个什么项目,但全都没有进展。这几年来,公司在他身上投入了几百万元,但他没有给公司创造一分钱的收益。我们都很奇怪,像他那样的人才,出去谈项目应该很在行,但目前为止一个都没谈成。??这名员工说,以前他说他是博士,我们都很尊敬他。但现在回想起来,他确实什么事也没有做。唯一给人的印象是他不停地搞招聘和接待,致使公司人才流失严重,这名员工说,一有领导来访,他就叫手下买招牌、鲜花,接待工作搞得格外隆重。?

  谈到吴敬东的为人。这名女员工说,他对我们很严肃,但奇怪的是经常管些小得不能再小的事。比如桌子脏了,花枯萎了,他都要过问,“这些小事哪轮到他总裁来管!我们自然会处理!”这名员工最后“总结”说,论素质,吴敬东确实一般,我们公司好一点员工的素质、能力应该都比他强。??

  员工乙:司机和秘书换得最快

  另外一员工说,吴敬东这人该管的不管,不该管的又要管,弄得下面的人都不晓得怎么开展工作。而且此人非常情绪化,心情不好时动不动就发脾气,而且特别吹毛求疵。公司流行一句话就是:“吴总的司机和秘书换得最快!”9月份,他带了公司一漂亮女秘书出去,随后传出女秘书被他强奸的消息,女秘书的母亲打上门来,讨要说法,吴敬东随后便消失了。而另一名司机则说,吴这个人根本就不像教授,坐车时将脚放在他的靠背上,家里连一本书都没有,倒是打麻将很在行。??

  该公司一位姓王的经理说,他们一直没有看到吴敬东的麻省理工学院的证书,他曾给董事长建议要查看一下对方的证件、来历证明,但不知何故没有采纳。而且工作这么多年,从没听吴敬东说过一句英文,计算机的水平也不晓得到底怎么样。王经理说,此人上班也是经常不来,但言谈举止、形象确实不错,而且据说在成都混得不错,熟人也很多。??

  公司说法 出于善意给他提供一个平台

  当记者采访这家科技公司的董事长明某时,他否认了“引进吴敬东,公司花了几百万”的说法,称公司只是出于善意给吴敬东提供了一个平台,其他情况他则不愿意说。明某还透露,现在团中央和中央电视台都在关注此事,随即挂断了电话。记者走出该公司,又赶到吴敬东曾经任职的成都另一家药业公司。??该公司一员工说,吴敬东确实在该公司担任过副总经理,但2000年10月就离开了。一名女性主任听完记者的介绍,良久没有做声,她只说了一句:“他原来不是北航的嗦?”随后什么也没有说,拒绝了记者的采访。??

  撕开画皮北航、麻省:查无此人、吴没有出国记录

  吴敬东的头衔是真是假?本报昨日向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求证,但几经查询,该校告知记者,确实没有查到有吴敬东这样一名学生。记者随后又向麻省理工学院求证,对方坚称,该校的学生里没有吴敬东此人,更不用说什么吴教授、吴博士了。吴敬东的牛皮未免吹大了。??记者通过有关途径还得知,吴敬东在吉林老家的户口从来没有注销过,因此根本就不可能出国。另外,记者还获悉,吴敬东没有护照办理的记录,也就谈不上出国的事。??

  黑龙江欧美同学会:他曾要求加入同学会遭拒

  昨日下午,记者拨通了黑龙江欧美同学会秘书长唐先生的电话,他告诉记者说:吴敬东曾经要求加入他们同学会,谨慎的他们通过“麻省”查无此人后,决定不予吸纳。??

  唐先生进一步介绍说:去年6月,他们举办了“2002中国海外学人黑龙江?哈尔滨?创业洽谈会”活动。邀请了海外学人和省内正式参会代表近1600人,是通过网上报名的方式进行的。由于是首次举办这样的活动,没有经验,只要是报名的人员,就都邀请来参加了创业洽谈会。吴敬东也是其中之一。会议于2002年6月25日—29日在哈尔滨香格里拉饭店召开。与会期间,吴敬东显得特别活跃。他不仅要求与欧美同学会负责人私下交谈,还希望创业洽谈会能接纳他为顾问。吴敬东自称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正教授,但是,在交谈中,当问及他在美国的通信地址和电话时,他却说没有。在吴敬东要求加入同学会时,同学会的工作人员试着从麻省理工学院调出吴敬东的资料,结果却是查无此人。因此,他们对吴敬东的身份十分怀疑,作出了不予吸纳的决定。??

  唐先生说,今年举办“第二届中国海外学人黑龙江创业洽谈会”活动时,他们吸取了这方面的经验。有800多名海外学人报名,但经过查实资料,审核他们申报的项目,只批准了300余名参加。此举有效防止了吴敬东这样的冒牌“海归”混入创业洽谈会中。??

  得知吴敬东在成都欺骗有关公司,且目前失踪的消息后,唐秘书长说:“我们早看出他有问题,没想到真有公司被骗了,太遗憾了。”??

  前妻:不知道他什么时候出过国

  昨日,记者好不容易拨通吴敬东前妻杨某的电话。对她进行了电话采访。??

  记者:你好,杨女士。我是华西都市报的记者,想向您了解一下有关您前夫吴敬东的情况。??

  杨女士:(沉默5秒)记者:吴敬东以前是否出过国呢?

  杨女士:(敷衍地)出过呀。??

  记者:那请问是哪一年呢???

  杨女士:(坚决地)不知道。??

  记者:您刚才不是说他出过国吗?

  杨女士:(气愤地)我跟他都是过去的事了!你们爱找谁找谁去,不要来骚扰我!(“啪”的一声挂断了电话。)??

  专家连线 引进人才要“睁大眼睛”

  海归派人才为祖国的经济建设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特别是近几年,留学归来的人才越来越多并受到各方的重视。假借“海归”身份行骗之事也偶有所闻,那么这些骗子为什么能得手呢?记者为此采访了研究人力资源的省委党校博士后王学义。??

  王学义指出:政府、企业引进人才,是必然的趋势。过去的实践表明,很多海归、留学人员的能力和综合素质比较高。这样一来,一些政府和企业盲目地“跟风”,对“人才”缺乏明确的认识和界定,对一些自称“海归人员”的人盲目任用,造成“方鸿渐现象”的出现。其中的原因在于:目前留学市场比较混乱,国外一些地方受经济利益的驱使,对留学人员的资格要求不严格。这就得提醒各政府和企业,尤其是在西部大开发的过程中,政府和企业要摒弃“外来的和尚好念经”的心理,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要盲目地引进所谓的人才,如果确实需要引进人才,就必须“睁大眼睛”,对自称是“人才”者,要进行资格审查,进行必要的考试,也应该经过必要的试用期,不轻信别人的介绍,这样能够减少“方鸿渐现象”的出现。??

  同时,王先生还指出“方鸿渐”们的特点:穿着打扮很讲究,爱夸夸其谈、爱在公众场合表现自己。?

  新闻链接?四川出台留学人员认证制度

  “方鸿渐”们的出现,损坏了一些真正的海归、留学人员声誉。那么,怎么从制度上杜绝这一现象的出现呢?记者了解到,省人事厅近日专门出台了全省海外留学人员身份认证制度。??

  该制度规定:从今年9月22日起,在全省范围内对来(在)川海外留学人员实行“海外留学人员身份”认证制度。认证范围、对象:在国(境)外获得学士以上学位的人员;在国内获得中级以上职称或学士以上学位并在海外学习或进修1年以上的人员。申请认证的留学人员,必须提供本人护照;我国驻外使(领)馆教育机构出具的留学回国人员证明;国家教育部出具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国(境)外学历学位证书;出国前的最后学历学位证书等资料。

  华西都市报记者 代建军 赖永强 实习生 李欣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4-20 00:40 , Processed in 0.057310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