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243|回复: 3

[原创] 童年岁月:儿时玩具(之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5-15 04: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高迎春 于 2018-5-15 04:43 编辑

                                         童年岁月:儿时玩具(之四)       高迎春

        我小的时候,村里根本没有跷跷板。生产队有一辆老式木轮大车,就停放在我家门前小场院上。放学以后,我们一群孩子,就在这老式木轮车上玩压跷跷板游戏。所谓跷跷板,就是利用杠杆原理,在中间有一个支点,一般是一头坐一个人,用自身的重力和脚的登力,让跷跷板起降。重力和登力,导致跷跷板匀速起降,两个人互相配合,才会玩的开心。年龄比较小的孩子(五岁以下),玩跷跷板会有危险,因此需要大人在一旁监护。两个人玩跷跷板,不玩的时候,要沟通好,不然就会发生意外事故。我们在木轮车上玩跷跷板,因为两头压力不同,需要多人配合,才能把车辕一头压起来,然后有人将车辕一头按下去,这样就和玩跷跷板一样有意思了。如果让生产队长看到,远远地就会喝令,不许我们再玩,深怕我们会出危险。生产队的木轮车,因为牲口拉起来太吃力,被闲置在一旁。为了防止我们再玩跷跷板,车身和木轮身首异处,从此断了我们的玩的欲望。

        小皮球,是我小时候爱玩的玩具。价格不贵,几乎每家都有。那个时候的皮球,就是单纯的胶皮白。几个人一起玩,谁拍的数目最大,谁就是胜利者。为了增加难度,玩的时候,可以单腿跨越式,也可以双腿跨越式,还可以转圈拍。这样拍起来,可就吃力多了,不一会就会满满头大汗。二年级的语文课本里,有一篇课文:皮球掉进树洞里。说的是几个孩子在大树旁边拍皮球,一不小心,皮球掉进树洞里。有一个孩子用手掏,没有摸到皮球;有一个孩子用树枝夹,也没夹到皮球;有一个孩子用钩子钩,也没钩到皮球。有一个孩子,想了一个办法,从小河里打来水,灌进树洞里。不一会,皮球自己浮上来了。课文虽然简短,却让人开动脑筋,学会用智慧解决问题。利用了皮球的浮力,很快就拿到了皮球。有一首童谣,就是玩拍皮球唱的:小皮球,圆又圆,拍一拍,跳一跳。拍的轻,跳的低,拍的重,跳得高。你拍拍,我拍拍,大家玩的真愉快。后来,我们玩的皮球,出现了彩色带图案的,价格虽然贵了不少,却也令人赏心悦目。

        跳绳,是古老的汉族民俗娱乐活动,也是我儿时的玩具和游戏。中国古代很早就有了跳绳游戏,唐代将跳绳叫做“透索”,宋代将跳绳叫做“跳索”,明代将跳绳叫做 “跳百索”、“跳马索”,清代将跳绳叫做“绳飞”,清末民初,才开始叫做“跳绳”。我小时候下地砍草的时候,身边没有绳子,折一个长柳条,也能玩跳绳游戏。秋天在高粱地边,批下高粱叶,能够编成绳索,虽然不如真绳挑起来麻利,能够救急玩跳绳游戏,能将就着玩,大家一样心满意足。跳绳最初是双脚跳,熟悉以后,可以单脚跳,单脚轮换跳,双手翻花跳。如果绳子足够长,可以两人摇动绳索,多人参与齐跳,轮流跳,还可以二人摇绳同跳,可谓花样繁多。有诗云:“白光如轮舞绳索,一童舞索一童唱,一童跳入光轮中。”由此可见,跳绳也可以伴随童谣,就更加有了趣味。在学校里,跳绳跑步比赛,也是体育课一项受大家欢迎的运动。

        小时候,流行过一阵洋火枪。村里人把火柴叫做“洋火”,或许与最初火柴都是进口有关。要知道,古代民间百姓,要靠保留火种,来点火做饭。后来有了火镰,取火就容易一些了。只从有了火柴,取火就更方便了。男孩子最爱玩枪了,最初有一把木头枪,就连走路都会趾高气扬。在那个贫穷的年代,若想让父母给买仿真枪,比登天还难。不知发明自行车链条手枪人是谁,可是一传十,十传百,链条手枪犹如沙尘暴,风靡了那个年代。废弃的自行车链条、橡皮筋和粗钢丝,成了大家千方百计寻觅的“宝贝”。洋火枪的骨架,由硬钢丝拧成,再将六七节自行车串在一起,放在链条枪的前部,用橡皮筋固定,枪栓也由钢丝做成,正好可以穿越前面的链条孔。这样将火柴塞入链条孔,扣动扳机,火柴头在猛烈撞击下,会发出“叭”的一声脆响。那感觉,犹如开了真枪一样爽快。因为这一项活动太浪费火柴,流行过一阵就渐渐“退烧”了。

        在村里,简单的拔河比赛,两个人就可以较劲。一种是双脚对双脚,双手拉双手,谁被拉的上身倾斜了,谁就失败了。一种是对面交叉步站步,单手相拉,谁被拉倒,谁就失败了。小学课文里,有一篇老汉拔萝卜的故事。他种下的萝卜,浇水施肥,越长越大,比水桶还要粗。等到收获的那一天,却怎么也拔不下来,他喊来老婆婆,喊来小姑娘,喊来小黄狗,喊来小花猫,大家齐心合力,才把萝卜拔了下来。这个故事中,就有拔河的团结协作精神。我和小伙伴玩单手拔河游戏,往往能获胜。因为我的腿长,拉不动的时候,就采取晃动的战术,只要对方的脚移动,就算输了。真正的拔河,需要很结实的绳子,中间扎一根红绳,与地面横杠一齐。两队人马,抓牢绳子,蓄势待发。等到一声口令,便下蹲发力,直到把对方的人拉过来,就算胜利了。在学校,我参加过多次拔河比赛,无论输赢,大家都很快乐。

        小时候的玩具,最好玩的感觉是不倒翁,拨动它的身体,虽然摇摇晃晃,还是能够还原到站立的样子。老师教给我们,用鸡蛋做不倒翁。把鸡蛋的小头,用钉子捅破,将其中的蛋黄蛋清倒出来。将一个大螺母,用蜡固定在鸡蛋的大头。用红纸做一顶小尖帽,遮盖住鸡蛋破损处,再在鸡蛋上画上一个笑脸。这样,一个滑稽可笑的不倒翁就做成了。清代的文学家赵翼,曾在《陔除丛考》中,记载了不倒翁:“儿童嬉戏有不倒翁,糊纸做醉汉状,虚其中而实其底,虽按捺旋转不倒地。”简单的描述,可谓传神。据说,不倒翁由唐代的“劝酒胡”演变而来。所谓劝酒胡,是用木头刻画的小人,上头细下边粗,喝酒的时候,放在盘子里,置于酒席中间,由威望高者捻转,等它停下来时,手指向谁,谁就要把酒喝干。民间艺人,将劝酒胡略加改进,就成了大家都爱玩的不倒翁。现在的儿童,依然喜欢不倒翁。不过,样子却变作了“光头强”的形象,可见玩具也是与时俱进呢。

                                2018年5月15日写于迎春堂

不倒翁:







 楼主| 发表于 2018-5-15 04:4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5-15 04:41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5-15 04:42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4-16 15:11 , Processed in 0.052526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