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9523|回复: 4

[分享] 孟子的“贵贱”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8-13 00: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远牵 于 2018-8-13 00:35 编辑

作者:宋志坚

        荀子与孟子,看似水火不容,其实未必,不仅因为他们都奉孔子为宗师,有共同的思想资源,他们之间还有许多相通之处。例如,他们对于“贵”与“贱”的看法,就如出一辙。

        读《荀子·尧问》,可知“士”可分为两类,即“仰禄之士”与“正身之士”。“仰”者,仰仗也;“禄”者,利禄也。所谓“仰禄之士”,就是仰仗上司之鼻息图谋升官发财获取功名利禄之“士”;“正”者,正派、正直、正气、正大光明之谓也。所谓“正身之士”,就是正派正直之“士”,正大光明之“士”,一身正气之“士”。这种“正身之士”,不屑走歪门邪道发迹,不屑依赖权势者飞黄腾达,“舍贵而为贱,舍富而为贫,舍佚而为劳”。所以,仅从表面上看,“仰禄之士”往往容易得势,“正身之士”总是壮志难酬。然而,“仰禄之士犹可骄也“,他们只是没有分量的秕糠;“正身之士不可骄也”,真正于国于民有益,能使“天下之纪不息,文章不废”而值得珍惜的,乃是“正身之士”。在《荀子·尧问》中,对于两种“士”的“贵”与“贱”之相当精辟的分析,是周公对他的儿子伯禽说的,当然这也是荀子自己的观点。

       孟子也有“贵贱”论的,见诸《孟子·告子下》:“欲贵者,人之同心也。人人有贵于己者,弗思耳。人之所贵者,非良贵也。赵孟之所贵,赵孟能贱之。”孟子认为,“欲贵”乃是人之本性,但对于这个“贵”字,却有两种不同的态度,一种看重已之所“贵”,一种看重“人之所贵”,前者,大致相当于“正身之士”之所“贵”,后者,则相当于“仰禄之士”之所“贵”。

        那么,什么是“正身之士”之所“贵”呢?

        孟子在上述引文之后,还有一句:“《诗》云:‘既醉以酒,既饱以德。’言饱乎仁义也,所以不愿人之膏粱之味也;令闻广誉施于身,所以不愿人之文绣也。”在孟子看来,“正身之士”之所“贵”,就是其本身的仁义道德,无论是“人之膏梁之味”,还是“人之文绣”,大凡“人之所贵者”,都是身外之物。纵贯《孟子》一书可知,这种仁义道德,包括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胸怀,包括设身处地,推己及人的品格,包括“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操守,以及“狷者有所不为”的洁身自好。这是人(尤其是“士”人)最应珍惜之“贵”,只要你自己看重,什么人都夺不走;这是人皆可具备之“贵”,不论职位高低,能力大小都不例外,无须别人的恩赐。孟子“人人有贵于己者”这句话,与他说的“人皆可以为尧舜”正相一致。
与这种“贵”相对的,便是“仰禄之士”之所“贵”了。“仰禄之士”之所“贵”,便是其仰仗“别人”的鼻息所得之“贵”,也就是“别人”所赐之“贵”,在 “别人”的眼里,这种人其实是很卑贱的——既然“别人”一句话,可以让你青云直上;那么,哪一天“别人”不对你高兴了,也只消一句话,就可以让你一落千丈。一落千丈之际,你既感到冤屈;青云直上之时,你觉得心安吗?

       还是孟子说得好啊,“人之所贵者,非良贵也。赵孟之所贵,赵孟能贱之”。

发表于 2018-8-13 21:53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这里了解贵与贱,意义有了新的认识。
发表于 2018-8-18 15:34 | 显示全部楼层
   孟子也有“贵贱”论的,见诸《孟子·告子下》:“欲贵者,人之同心也。人人有贵于己者,弗思耳。人之所贵者,非良贵也。赵孟之所贵,赵孟能贱之。”孟子认为,“欲贵”乃是人之本性,但对于这个“贵”字,却有两种不同的态度,一种看重已之所“贵”,一种看重“人之所贵”,前者,大致相当于“正身之士”之所“贵”,后者,则相当于“仰禄之士”之所“贵”。
发表于 2018-8-18 15:34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章观点鲜明,条理清晰。
发表于 2019-10-31 21:24 | 显示全部楼层
孟子的民为贵的思想值得称道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4-18 11:34 , Processed in 0.051520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