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113|回复: 5

[分享] 《尚书》简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2-15 01: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王汉玉 于 2018-12-15 01:21 编辑

    为什么说《尚书》的文章诘屈聱牙?它在我国散文史上的地位如何?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文字记载历史,又有着丰富浩瀚的典籍宝藏和源远流长的文学传统。《尚书》是我国最早的历史载籍之一,也是我国散文的一个源头。

    《尚书》,一般认为:“尚者,上也。言此上代以来之书,故曰《尚书》。”(孔颖达《尚书正义 尚书序》)相传孔子曾整理过此书。《汉书  艺文志》云:“《书》之所起远矣,至孔子纂焉。上断于尧,下迄于秦,凡百篇,而为之序,言其作意。”然而,这里所说的“百篇”与现传的出入较大。现传《十三经注疏》本《尚书》共有五十八篇正文及孔安国序,凡五十九篇。它是唐代孔颖达等奉唐太宗敕命,以当时流布最广、东晋时梅颐所献的所谓《古文尚书》为基础整理而成。

    《尚书》的文字,唐代韩愈已感到“诘屈聱牙”(《进学解》)。这是什么原因呢?考其原委,大致有如下数端:

    其一,渊源久远,语言古今迥异。《尚书》五十八篇中,有《虞书》五篇,《夏书》四篇,《商书》十七篇,《周书》三十二篇。其中大部分被认为先秦时代的作品,如《盘庚》,依《史记  殷本纪》的说法,当是盘庚以后,小辛时代的作品,至唐韩愈时,也已有两千余年的历史,距今则有三千三百余年了。上古渺邈,所以其语言,不仅异于现代汉语,与一般习见的秦汉时代的古汉语也不同。此外,尚书的文告中,还杂以上古方言,这就更增添了阅读时的困难。

    其二,版本沿革,文字多有误讹。《尚书》自汉代以降,即作为儒家经典而被列于学官。数千年来,传写剞劂,辗转变易,豕亥帝虎之误,篆隶真草之变,多有异同。汉文帝时,广罗天下典籍。伏生口述,晁错以隶书记录献上《尚书》二十八篇,后又得《秦誓》一篇,是为《今文尚书》。后来,鲁共王从孔氏旧宅壁中,得《尚书》等数种书,以先秦篆文书写。就《尚书》而言,比伏生等所献者多十六篇,这就是《古文尚书》。到了东晋时代,原来的今、古文《尚书》俱已不全。而梅颐则献上又一种本子凡五十八篇,即今传世者,或称之为《伪古文尚书》。这些《尚书》,不仅篇数不同,而且文字多有异同。即使同为《伪古文尚书》,亦有多种版本,清代阮元撰《校勘记》,列其异同近数百处,甚至迄今还有句逗难明之处。

    其三,师承不一,注家议论纷纭。就《尚书》本身而言,有今、古文及沿革版本之不同,而每一种本子,又有多种注释。比如汉代,同为《今文尚书》,则有欧阳氏和大、小夏侯氏的不同解说。东汉之际,《古文尚书》兴起,马融、郑玄的注解也不同。魏晋六朝,玄风日上,《尚书》又有河北江左之分。此外,历代对《禹贡》、《洪范》等个别篇目的注解更是汗牛充栋。所以往往同一篇,同一句,甚至同一个字都会歧义丛生,更给这部古老的典籍,涂上了一层迷蒙的色彩。

    因此,后人阅读此书,感到困惑,感到诘屈聱牙,也就不足为奇了。

    尽管如此,《尚书》在我国文学史、散文史上,仍有不可磨灭的地位,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尚书》是我国散文的发端,代表了我国最初阶段散文表达的水平。《文心雕龙  原道》说:“唐虞文章,则焕乎始盛”,说的正是这一点。具体而言,比如《顾命》篇对康王即位时仪式陈列的敷述,颇为详细;《金滕》篇叙周公纸之志,哀婉动人;而《盘庚》的语言感情充沛,说服力强。此外,诸如“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向迩,其犹可扑灭”(《盘庚》上),“若乘舟,汝弗济,臭厥载”(《盘庚》上)等比喻,都形象生动。这些文字,和以前甲骨文上所刻文字相比,不难看出其表达水平方面的进步。

    二、《尚书》载言记事,多为以后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所用。其情实文质,简洁典要的文风,又多为后世师法,对我国散文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如刘知己称赞班固之文,“其尤美者,有典诰之风”(《史通  论赞》),李商隐称韩愈文章是“点窜尧典舜典字”(《韩碑》)。后代文学批评家也往往标榜《尚书》质朴典要的特征,用来革除浮靡的文风。如刘勰说:“矫讹翻浅,还宗经诰。”(《文心雕龙  通变》),北周时苏绰作《大诰》全仿《尚书》的体裁,用以矫正当是华而不实的文风,都是这样的例子。

    三、《尚书》在散文的文体上,对后世也颇有影响。《尚书》之文,凡有六体:一曰典,如《尧典》;二曰谟,如《皐陶谟》;三曰训,如《高宗彤日》、《无逸》;四曰诰,如《盘庚》、《召诰》;五曰誓,如《甘誓》、《秦誓》;六曰命,如《文侯之命》、《顾命》等。这些文体,多被后代模仿。如杨雄《剧秦美新》,《后汉书  李尤传》中具有作“典”的记载。《文章缘起》载“汉蔡邕作艰誓”。而后代许多文体,正是从《尚书》六体中衍生而出。《文心雕龙  宗经》说:“诏策章奏,则《书》发其源。”《昭明文选》中“论”“箴”“铭”“颂”等文体,溯其源,都与《尚书》有关。此外,《尚书  无逸》通篇以“无逸”为发言的纲领,也开启了战国时期诸子论文“据题抒论”的先路。

    总之,不论《尚书》本身,还是就它的内容、形式对后世的影响来说,它在我国文学史、散文发展史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前人称其文“昭昭如日月之代明,离离如参辰之错行”(《尚书大传》引子夏语),从某种意义而言,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尚书.jpg

——THE  END——

发表于 2018-12-15 17:1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国之所以是一个散文大国,就是因为数千年历史文化的积淀而来,而《尚书》只是其中之一。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5 17:18 | 显示全部楼层
高迎春 发表于 2018-12-15 17:11
我国之所以是一个散文大国,就是因为数千年历史文化的积淀而来,而《尚书》只是其中之一。

《尚书》作为中华散文的源头,却往往被人们忽略,所以介绍出来,强调一下!版主如果对其他传统文化经典有兴趣,我可以介绍!
发表于 2018-12-15 17:27 | 显示全部楼层
王汉玉 发表于 2018-12-15 17:18
《尚书》作为中华散文的源头,却往往被人们忽略,所以介绍出来,强调一下!版主如果对其他传统文化经典有 ...

《尚书正义》说郑玄"依《书》纬,以'尚'字是孔子所加。"马王堆帛书易《要》篇,孔子就是称《书》为《尚书》的。"《要》篇中正是孔子称《尚书》,所以《书》纬和郑玄之说不为无本。这是以前我们不知道的。"
《尚书》中的文字,其实是那个年代的文书。
谢谢你的分享!
发表于 2018-12-15 17:45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清华大学2008年7月入藏的一批战国竹简中,出现了失传两千多年的《尚书》真正原貌。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5 23:56 | 显示全部楼层
高迎春 发表于 2018-12-15 17:27
《尚书正义》说郑玄"依《书》纬,以'尚'字是孔子所加。"马王堆帛书易《要》篇,孔子就是称《书》为《尚书 ...

谢谢版主指点!真的长见识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4-16 22:20 , Processed in 0.127362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