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452|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筷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9-1-27 12: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iaike110 于 2019-1-28 14:15 编辑


                                                                                                                                  筷子

      中国传统文化数不胜数,比如有筷子、旗袍、风筝、年画、茶等传统文化。而我唯独对筷子文化情有独钟。筷子从古代一直流传到现在,它不仅具有实用功能,而且在流传中还逐渐产生了审美功能,它的文化价值一直存在。

      筷子起源于中国,通常以竹、木、骨、瓷、象牙、金属、塑料等材料制作。它是中华饮食文化的标志之一。中国目前最早的筷子是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出土的铜筷子。在秦汉时期《韩非子,喻老》言:“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纣王为商朝末期的国君,可见3000多年前的中国就已经出现象牙筷子。在先秦时期《礼记曲礼上》提及“羹之有菜者用挾”  《急就篇》说:“箸,一名挾,所以夹食也”,《礼记》 郑玄注“鋏,犹箸也”。关于筷子的传说也不少,一说姜子牙受神鸟启示发明丝竹筷,一说妲己为讨纣王欢心而发明用玉簪筷,还有大禹治水时为节约时间以树枝捞取热食而发明筷子的传说。古人十分讲究忌讳,

      因“箸”与“住”字谐音,“住”有停止之意,乃不吉利之语,所以就反其意而称之为“筷”。这就是筷子名字的由来。

      筷子不仅其制作流程要经过漂白、风干、磨光、印花等30多道复杂的工序,它里面还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中国人对筷子运用自如,但外国人却只能“望筷兴叹”,极难掌握用筷的本领。许多落户于异域的老华侨,为了让子女留住中华民族的根,除了中秋吃月、端午吃粽子外,还要求合家都要懂得使用筷子,但他们更习惯用刀叉。

      刀叉的出现比筷子要晚得多。据游修龄教授的研究,刀叉的最初起源和欧洲古代游牧民族的生活习惯有关,他们马上生活随身带刀,往往将肉烧熟,割下来就吃。后来走向定居生活后,欧洲人与畜牧业为主,面包之类是副食,直接用手拿。主食是牛羊肉,用刀切割肉,送进口里。到了城市定居后,刀叉进入家庭厨房,才不必随身带。所以不难看出今天作为西方主要餐具的刀和筷子身份很是不同,它功能多样,即可用来宰杀、解剖、切割牛羊的肉,到了烧熟可食时,又兼作餐具。这是刀叉在西方的使用历史。

      而在东方,刀叉使用的历史却久远得多。考古发现证实,在距今4000多年以前我们的先人就开始使用餐叉了。西北齐家文化遗址中发现了一-些骨制餐叉,是三齿状的。这种餐叉,跟我们现在用的西餐餐叉形状是非常接近的。而且这种餐叉出土时,它和勺子和骨刀同在,表明当时餐叉、勺、刀是三件配套的。也很有趣,跟现在西餐的餐具的配伍是一样的。这种餐叉到了商周以后还在使用。在商代的一一些遗址、墓葬中也有出土,尤其是在洛阳的战国墓地里头有很多餐叉,和铜器放在一起。

      筷子和刀叉虽说都是餐具,但它们的传统文化意义却大不相同。筷子的文化内涵是两双筷子意味成双成对,八双筷子祝福大吉大发,十双寓意团团圆圆、十全十美。并且它们的摆放方式也不同,表达的意义自然也不一样。刀叉的摆放方式传达出“用餐中”或者“用餐结束”的信号,服务员根据这种信号来判断客人的用餐情况,从而决定是否收拾餐具并准备接下来的服务。

      筷子和刀叉都是种文化,只不过是各国对文化的认识不同而产生了文化的差异,各种文化代表的意义也就不同。国家的每一-种文化都是它的一种标志,而筷子则表达了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每一种文化都是我们智慧的体现。而筷子不仅仅是一种就餐工具,还是一种独特的文化形式,它是我们中华文化的一-种重要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之“根”等待着我们去理解,中国的其他传统文化就像筷子一样时常在我们身边,等着我们去感悟它们。

   
      指导老师:罗欣      
      学生:向利婷
      班级:高一年级七班
2#
发表于 2019-1-28 21:14 | 只看该作者
高一学生,能将中国的筷子文化挖掘的如此之深,可谓出手不凡。为您点赞!
3#
 楼主| 发表于 2019-1-29 09:55 | 只看该作者
高迎春 发表于 2019-1-28 21:14
高一学生,能将中国的筷子文化挖掘的如此之深,可谓出手不凡。为您点赞!

谢谢点赞!让她先阅览了有关筷子文化的资料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4-26 11:35 , Processed in 0.051423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