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249|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贴] 宝玉最后出家,曹雪芹早有伏笔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9-7-23 04: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曹雪芹的红楼梦,流传下来的只有前八十回。现行百二十回本的后四十回,乃高鹗续作。而高鹗则给贾宝玉安排了一个先中举,后出家当和尚的结局。
长期以来,大家对高鹗的后四十回,都是一面倒的差评,认为是“狗尾续貂”。因为高鹗在很多情节和人物结局上,完全违背了曹雪芹的原意。

那么,高鹗给贾宝玉安排的这个“中举出家”的结局,是不是曹雪芹的原意呢?有人认为不是,也有人认为是。洒家属于后一类人:宝玉最后“中举出家”,确实是曹公的创作原意。原因如下:
第一条,前八十回里,曾多次写到宝黛之间互探心事,甚至以死明誓。有一次,当黛玉说到自己要“死”的时候,宝玉立即说“你死了,我作和尚去!”
这句话,从字面上看或可说是小儿女一时口急不择言,但从文本前后的内在联系看,则是作者有意点染,伏笔千里,暗示宝玉最终出家了。

第二条,甲戌本第九回“恋风流情友入家塾,起嫌疑顽童闹学堂”里,家塾开学之日,恰巧贾政在家会客。听说宝玉要上学的事,遂问仆人李贵,宝玉在学上念了些什么书?
李贵忙回道:“哥儿已经念到第三本《诗经》,什么“呦呦鹿鸣,荷叶浮萍”,小的不敢撒谎。”
李贵所说的“呦呦鹿鸣”一句,取自《诗经·小雅·鹿鸣》。原句为“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古人以此句为“中举”之兆,后一句“荷叶浮萍”表面上看是李贵顺口溜出来的,但作者却有寓意存此:即“荷叶浮萍”,乃是逃禅(出家)之兆。
清代有一个人,叫“二知道人”,在他的《红楼梦说梦》末条云:金陵孙云本明府,名岩,亦喜说《梦》,殊能得雪芹言外之意。吾友陈子为述其语云:“李贵有‘呦呦鹿鸣,荷叶浮萍’之说,闻者皆笑其杜撰之俚。不知‘呦呦鹿鸣’者乡闱报捷也,‘荷叶浮萍’者闱后潜逃也。宝玉之末路已兆于此矣。”

伏谶言于游戏之中,雪芹之惨淡经营,非明眼人不及此。李贵看似无意之言,实为作者有意打下的伏笔,即“伏谶言于游戏之中”。
第三条,第二十二回“听曲文宝玉悟禅机,制灯谜贾政悲谶语”中有两处文字,暗喻宝玉的命运结局。
一是当宝钗念出《点绛唇》中的《寄生草》时,“宝玉听了,喜的拍膝画圈,称赏不已”。曲云:
漫揾英雄泪,相离处士家。
谢慈悲剃度在莲台下。
没缘法转眼分离乍。
赤条条来去无牵挂。
那里讨烟蓑雨笠卷单行?
一任俺芒鞋破钵随缘化!
曹雪芹明显是此以曲来写宝玉未来的命运情景。

二是宝钗之谜语:
朝罢谁携两袖烟? 琴边衾里总无缘。
晓筹不用鸡人报,五夜无烦侍女添。
焦首朝朝还暮暮,煎心日日复年年。
光阴荏苒须当惜,风雨阴晴任变迁。
接着小说中写道:“贾政看完,心内自忖道:‘此物还倒有限。只是小小之人作此词句,更觉不祥,皆非永远福寿之辈。’”
显然,贾政已知道谜底为“更香”。“琴边衾里总无缘”一句,也是暗示宝玉出家离宝钗而去也。





2#
发表于 2019-7-26 17:40 | 只看该作者
嗯,应该如此的,各个都有包袱伏笔。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4-20 12:22 , Processed in 0.053945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