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7906|回复: 1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蛀书记(2019年10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0-2-18 20:28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19年10月4日
    艾芜的《南行记》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具特色的流浪汉小说。”作者以自己“南行”的经历为基本素材,描绘“西南边塞风光,浓郁的异域情调,写出了一幕幕人间悲剧。”“那些在生活重压下强烈的救生欲望的朦胧反抗的行为”,“朦胧”而令人心悸。故事里的无奈、残酷、悲愤,今天读来颇为触目惊心。

    风中的雨: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的“漫说旧时光”系列,是比较古旧的文学作品,颇有情调。艾芜的《南行记》是其中的一种。很多年前,读过《南行记》时至今日只记得一篇《山峡中》了。这次重读,最喜欢的依然是这篇《山峡中》。总觉得《南行记》既不是小说,也不是游记,而是一种“文学笔法”下“实实在在”的日记式的东西。虽然从物质的形式上看“很薄”,但其内容却还可算是“厚重”。艾芜是四川作家,作品里不时用到四川方言,颇为喜欢。

    2019年10月7日
    《汪曾祺全集》第12卷是书信卷。所辑汪曾祺书信可以1981年为界:之前较少,有些年份甚至一封也没有;之后较多,从81年的十多封到87年五十封的顶峰。从这些信里,可以清晰地看到另一个汪曾祺,比小说、散文、戏剧、文论里的汪曾祺更市井,更世俗,也更有生活烟火味。或许,这才是真实的汪曾祺。

    风中的雨:《汪曾祺全集》虽然只读了第4至12卷,却算是读完了。因为在《汪曾祺全集》出版之前,就买了人民文学出版社预先推出的《汪曾祺小说全编》,很认真地读了。查对了一下,《汪曾祺小说全编》与《汪曾祺全集》第1至3卷,篇目的顺序都完全相同。从这个意义上讲,虽然并没读过《汪曾祺全集》第1至3卷,但《汪曾祺全集》是从头读到了尾的。书柜里有几部作家全集:《周作人散文全集》15卷、《沈从文全集》1至27卷(缺物质文化部分)、《王小波全集》10卷、《史铁生作品全集》10卷、《萧红全集》5卷、《林徽因全集》4卷、《加谬全集》6 卷。这些全集,有的是选择性地在读。比如周作人,还在读第1卷,却又同时在读《知堂书话》;比如沈从文,就是从散文卷开始读起,才读两卷;比如加谬,只读了一部《局外人》;比如王小波,从第1 卷开始读,才读完第3卷;萧红只读过《生死场》《呼兰河传》的单行本,史铁生只读过《我与地坛》、《务虚笔记》、《我的丁一之旅》《病隙碎笔》的单行本,林徽因更是只读过一篇《窘》,三人的“全集”翻也没翻过。真正从头读到尾的,只有这套《汪曾祺全集》。在读这套《汪曾祺全集》之前,还读过一些汪曾祺的作品选本:人民文学出版社的《汪曾祺小说经典》(2005年版)、山东画报出版社的《说戏》《人间草木》(2006年版)、辽宁人民出版社的《无事此静坐》(2007年版)、天津人民出版社的《人间草木》《人间有戏》《人间滋味》(2014年版)、上海三联书店的《汪曾祺作品》7 卷(2016年版,算是类全集)、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的《梦故乡》(2017年版)。另有商务印书馆的《汪曾祺自选集》(2019年版),已买回,还未读。汪曾祺是我读得最多的作家,没有之一。
    风中的雨:喜欢汪曾祺的文字,他文字的典雅、散淡、书卷,最令我心醉。读他的文特别是新时期的文,觉得每字每句都贴切舒服,如饮醇酿,若痴若醉。读书的享受,在读他的书时体现得最为充分。读书的快乐,在读他任何一篇文章都能体会。他文章的言之有物、少作玄想、引证得当,是我最为倾心处。不喜欢那些将一点一滴引伸为大江大河的写法,不喜欢那些在文章里淋漓尽致地表现自我的作品,喜欢汪曾祺文章的短小实在,喜欢汪曾祺文章里无处不在的真情真景、真情实感。他的文章形象真实,若身临其境;阐释到位,信手拈来皆成文章;引伸克制,往往几句成理,令人深思。看似涓涓细流、潺潺山泉,其实却是江河绵延、湖海深广,越读越有味,愈嚼愈觉其深邃。客观评价,他最好的作品是小说,但我却更喜欢他的散文。读他的散文,多有心得,也草草写就了《汪曾祺散文印象》《汪曾祺笔下的四川》两“文”,还有一篇《汪曾祺散文题材一瞥》没有成文。其中《汪曾祺笔下的四川》一文被《天府文化》的编辑在“中财论坛”发现,推荐发表于《天府文化》2019年第9期,得了1300多的稿费。不但抵了我购买《汪曾祺全集》所花的896元,还略有剩余。这,也算是一种收获吧。

    2019年10月8日
    且志宇的《四川方言与文化》是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推出的“方言与文化丛书”之一种。“以通行成都的‘老湖广话’为主,以川西一带的‘南路话’为辅。”从四川方言与区域文化、音韵词汇、川蜀社会、日常生活、书面文学、口头文学等角度对四川方言进行解读。所涉方言俚语较多,考证颇具学理,掌故令人捧腹。

    风中的雨:看到这书,有两个错误的“想当然”。一是“且”这个姓是第一次遇到,所以“想当然”地以为应读作较为生僻的jū,但查了查,还是读较常见的qiě。二是“想当然”地以为研究方言者,应该是胡须斑白的老者,但看介绍,作者是1983年出生的年轻人,2015年出这书时是四川师范大学文艺学的在读博士。两个“想当然”虽然错了,但并不影响我翻看这本书。由于许多方言都耳熟能详,其音、字、义,以及来源也略知一二,作者的阐述又较为平顺,“以四川特有的表达方式——‘摆龙门阵’的姿态闲闲道来”,少深奥的学术味道,所以翻看得较快,是翻看,不是阅读。虽然翻看得快,收获还是有的,至少收获了两个方言词:四川话里的piāntōngyǔ写作偏涷雨,jiájiá写作圿圿。还收获了隋代的《绵州巴歌》(作者已不知其名,或许从一开始就是民歌,难知作者):“豆子山,打瓦鼓。扬平山,撒白雨。下白雨,取龙女。织得绢,二丈五。一半属罗江,一半属玄武。”“方言与文化丛书”还买了几本回来(《闽南方言与文化》《东北方言与文化》《湖南方言与文化》《北京方言与文化》《天津方言与文化》《上海方言与文化》),是否一一翻看,不得而知。《湖南方言与文化》要翻看,因为湖南方言与四川方言彼此影响,多有相同。《上海方言与文化》也要翻看,因为四川方言“杀家搭子”(一家人在一起打牌)之“搭子”据说是源自上海方言。

    2019年10月15日
    《沙汀选集》第一卷是“中短篇小说”,有一部中篇,24篇短篇。短篇多写民国四川乡镇政治生态,常有读书人穿插其间;中篇写抗战时期一次“闯”过封锁线的经历,也用一位知识分子来串联故事。这些读书人、知识分子虽不称“我”,却明显有作者的影子。小说政治立场鲜明,故事和文字却颇具民国风情、味道。

    风中的雨:沙汀虽然是四川作家中的知名者,但以前也只零星读过一些他的小说。记忆里一直记着的是他那篇著名的《在其香居茶馆里》,一个场景,各色人物陆续出场,其声其势跃然纸上,故事里的矛盾冲突奇峰突兀此彼有致,在四川作家的短篇小说里,应该算得上经典,颇值得一观。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四川人民出版社推出过一套“作家选集”(郭沫若、何其芳、李劼人、周文、陈翔鹤、邵子南、林如稷、罗淑、刘盛亚、丁玲、巴金、叶圣陶、老舍、冰心、阳翰生、沙汀、沈从文、茅盾、靳以等)丛书。从这套丛书看,当时的四川人民出版社颇具“野心”,不但推出了本省著名作家的选集,还意欲将国内的现代作家一网打尽,用精品书籍里的精神食粮以飨全国读者。比之于此时的四川人民出版社,今天的四川出版集团好像不论在气度上,还是在影响力上,似乎都棋输一招。至少,在我的书柜里,除本省图书和四川作家的作品外,几乎很少有四川出版集团出版的作品。手里的这套《沙汀选集》四卷本,从孔夫子旧书网上买回,花了58.2元。虽然远远超过书底的标价,但如果今日要买这样厚重新书,至少是100元以上的事情。孔夫子旧书网的存在,对于我这样的读者来说,真是大好大妙,令人开心动颜,笑之于心而不已。
    风中的雨:所以要觅《沙汀选集》,买来就读,不是突然对沙汀有了兴趣,也不是突然认识到了沙汀作品的重要意义,而是想从其作品中找一些四川方言的书证,为自己写《方言与识字》寻找佐证资料。因为,《方言与识字》的出发点就是在读书时遇到方言词的同音词,进而分析、辩白、接纳,由此弄明白以前只知其音,不知其字的方言词汇。这,也是近段时间比较多地读四川作家作品的原因。巴金“激流三部曲”重新读过;李劼人“大河三部曲”重新读过,还另外读了《天魔舞》《成都是一座古城》;艾芜《南行记》《艾芜小说选》重新读过;《陈翔鹤选集》读过;克非“必由之路”之《春潮集》《山河颂》读过;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重新读过。还有《周文选集》《邵子南选集》《林如稷选集》《罗淑选集》《刘盛亚选集》《沙汀选集》二、三、四卷在书柜里排队等候。读它们,的确收获不少方言词汇,发现不少作家们在用方言书写时的仁智之举。这些仁智之举,有的很在理,有的却显牵强。虽然方言词汇多是以音定字,但所定之字却应该与方言词汇所表达的意思有牵连(至少有一家之言的说法)才对,纯粹以音定字,似乎是颇值得商榷的事情。比如李劼人、沙汀笔下都有“湾酸”一词,而我却觉得写成“弯酸”更恰当,因为谁也不会把“弯弯绕”写成“湾湾绕”。而“弯酸”之“弯”,应该与“弯弯绕”之“弯”有相近似的意义。比如克非把蛤蟆写成“癞格宝”一词,李劼人把蛤蟆写成“癞疙疤”,或许都有道理,但我却更喜欢“癞疙宝”的写法。“癞”“疙”状其外表,“宝”言其功用,而“格”纯取音,“疤”亦是状其外表,不如“癞疙宝”的意蕴丰富。

    2019年10月15日
    《水问》“为简媜的第一本书,以清纯的少女心怀叙说大学校园里外的人生幻化,笔触自然且富创造意蕴。”虽有对命运的疑问与思索,但多是小景小情小心事。笔调温婉但太细微,女人味随处可见但太浓郁,台岛特质贯穿全书颇觉繁复,缺乏我喜欢的散淡、典雅、书卷味道。还有几本简媜的散文,读不读,犹豫中。

    风中的雨:很多人都推荐简媜的散文,说她和朱天心、朱天文是台岛作家中散文写得最好的,于是买了套九州出版社的“简媜散文作品集”,全套9册。觉得《水问》这个书名好,就拿出来读,结果不期然拿到了简媜的第一本书。开初几篇,还觉可以;但读多了,终觉稚嫩。余下的几本,还读不读,犹豫中。

    2019年10月17日
    李实撰写,黄仁寿、刘家和等校注的《蜀语》,由巴蜀书社1990年6月出版。因只囿于阐释一地方言,其冷僻自然可知,当年印1690册,估计也未再版。李实凭一己之力,居吴地多年之忆,编撰故土方言专书,收词广博,引证繁富准确;黄刘之注,亦丰瞻可喜。翻读,如亲聆教诲,虽不知发覆,却收获颇多。

    风中的雨:近年因为写《方言与识字》,对方言书较为关注。见到《蜀语》这个书名,就知其是蜀地方言集成。网上四处搜罗,正版早已售罄。孔夫子旧书网上倒是有卖的,但最低一本售价也是98元,加上快递费25元,要123元。看了很久,终究舍不得,犹豫再三,在淘宝上买了一本24.6元的复印本。收到后翻了翻,并不影响阅读,便读了起来。读着读着,越读越觉这么好的书不拥有一本正版,自己也无法原谅自己。又犹豫再三,在孔夫子旧书网把那本售价98元、快递费25元的买了回来。商家很诚信,寄出后说快递费只花了18元,返给我7元。这本书到手价116元,是它当初出版时售价3.27元的三十多倍。现在,正版放在书柜里,舍不得乱翻,怕翻坏了它。翻读的是复印本,因为有正版在,复印本也就不怎么珍惜,信笔乱划。虽不至于一塌糊涂,却也墨迹斑斑。不过也好,算是读书的一种记录。
    风中的雨:“李实(1597-1674),字如石,别号镜庵,四川遂宁人,晚年占籍长洲。明末清初著名文学家、理学家、语言学家,为长洲著名明遗民。生于明季万历丁酉年(1597)十月十五日寅时,没于清朝康熙甲寅年(1674)十月初九日酉时,终年七十八岁,门人私谥‘贞文先生’。李实早年在家课馆从教,崇祯十六年(1643)中癸未科进士,授长洲(今属苏州)县令,有政声。顺治二年(1645)辞官,居长洲上清江,杜门著书,精研小学、经学及佛老杂学等。其事迹载于《吴郡甫里志》《苏州府志》《遂宁县志》等。子李仙根,清代顺治榜眼;后裔李秉德,清代宫廷画家。李实著述甚丰,今传《蜀语》,为研究四川方言专著,颇有学术价值。《蜀语》是中国现存第一部“断域为书”的方言词汇著作。全书共收录四川方言词语563条,忠实地反映了明代四川方言的基本面貌,是研究明代四川方言的有效材料。”(摘自百度百科)《蜀语》一书,收录颇丰,引证繁恰;但终因时代间隔较远,所录或多以遂宁语为底里,李实居吴地多年所录仅凭记忆等多方面的原因,要全部证之于今天,已不可能。也就是说,《蜀语》里的有些方言是死方言,今天已无人说用;有些方言或仅用于遂宁一地,不能推及整个蜀境;有些方言只是李实的记忆,是否准确亦可商榷。方言词多生僻,虽或有其字,但今天要书写出来特别是要将其录入计算机,却是难事。比如“散物曰掞”之掞(yàn),“和物曰捹”之捹(bèn),“物臭曰膖醜”之膖(pāng),“桃李核曰覈”之覈(hū)等等。尽管如此,读《蜀语》终是长见识的事,至少弄明白了口语方言里的许多字应该怎么写,并且这些字多有深邃、悠远的来源,令人不得不生汉文化、蜀文化博大精深之叹。

    2019年10月20日
    林昭德的《诗词曲词语杂释》,借古诗词曲中俗语方言,证之于雅言通语:“一类是诗词曲中的四川方言例释”,“一类是诗词曲词语杂释”。虽只一百二十多条,却于上千万字古诗词曲中搜罗剔抉,“无论是初建新义,还是补正旧说”,均多有一己之见,不随意附会,亦不信口雌黄,潜心于“小”的风范,值得敬佩。

    风中的雨:此书从孔夫子旧书网上购得,书价5元,快递费6元,虽比出版时的标价1.05元,贵了十多倍,却觉很便宜,很值得。此书出版之时,我正在成都读离职,当时为什么没有发现它呢?或许发现了,但以我当时的学识,还不足以认识其价值。今天看来,它虽是一本地域性颇强的小书,但作者的功夫却下得颇深,引证丰富,叙述简明。少的,一条一页不到;多的,也就两三页的样子。看完,最为佩服的是:在没有电脑检索的时代,能罗列如此多的引证(每条差不多有五六处),真不简单;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深厚的学术素养,没有精益求精的为学态度,不可能整理出有如此深度的著作。当然,它最终是一本小众的书,如果不是写方言与识字,就是现在我也不太可能注意到它,把它来买,认真读来,涌出许多感慨。循着这本书,又在孔夫子旧书网上找到了张相的《诗词曲语词汇释》,买了下来。前天发誓:2019年内再也不买书了。朋友看到说:我看很难。我信誓旦旦地辩解:一定坚持。结果才坚持两三天,就坏了这“金身金言”。以后,少发这样的誓了,免得誓言变戏言!

    2019年10月22日
    王实甫的《西厢记》,从元稹《莺莺传》撷采故事源起,继承董解元《西厢记》的情节调整结构安排,有因袭,更多新意。情节生动诱人,结构严谨精炼,辞句蕴籍婉丽,主旨鲜明慈怜,用男女情爱突破传统禁忌,用人道世俗讥诮冬烘伪道。与《红楼梦》一起被誉为“中国古典文艺中的双璧”,并非空穴。重读亦新鲜!

    风中的雨:手里的王实甫《西厢记》是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年10月初印、2016年6月第26次印刷的“中国古典四大名剧”丛书本。古典戏曲名剧,一说是五:《西厢记》《琵琶记》《牡丹亭》《长生殿》《桃花扇》;一说为四:《西厢记》《牡丹亭》《长生殿》《桃花扇》。人民文学出版社应该认同“四”说,所以推出“中国古典四大名剧”丛书。这套丛书21年间重印了25次,其吸引力之强大和读者之众多,可见一斑。
    风中的雨:这本王实甫《西厢记》“以暖红室所刻《凌蒙初鉴定西厢记》为底本,以弘治间北京岳氏刊刻《新刊大字魁本全相参订奇妙注释西厢记》、王伯良《新校注古本西厢记》、刘龙田刻《重刻元本题评音释西厢记》、《张之深先生正北西厢秘本》等明刊本及《毛西河论定西厢记》等清刊本参校。”这本书有两个值得赞扬处:一是校注者张燕瑾的校注颇有特色。张在校注上用功颇深,读校注,可以长许多见识。既可以了解元代的社会面貌、风俗人情、语词特色,也可以学习一些古典文化里的常识。(虽曰常识,但于我这样的读者来说,却似乎是新知识,至少也是“温故而知新”的东西。)这些校注都读过两遍,一是边读正文边读校注,便于理解正文里不易理解处;一是读完正文后又重头读一次校注,只想将那些常识再巩固一次,记牢在心。二是附录颇可观,解我谗。附录有四:一是元稹的《莺莺传》,二四赵令畤的《商调蝶恋花鼓子词》,三是董解元《西厢记》,四是校注者张燕瑾的《〈西厢记〉的经典意义》。《莺莺传》在《唐宋传奇》里读过,一直梗梗于张生的始乱终弃与弃而希乱。《商调蝶恋花鼓子词》是第一次读,但终因其太简略而难引我注意。最令我欣喜的是董解元的《西厢记》。世人说起《西厢记》,一般想到都是王实甫。王实甫将《西厢记》发展到一个前克古人、后无来者的高度,自然是功不可没。但如果没有董解元的《西厢记》,是否会有王实甫的《西厢记》,真很难说。如果单从故事的曲折性讲,“董西厢”似乎还要比“王西厢”更胜一筹。想读“董西厢”很久了,甚至想买一本“董西厢”回来认真读过,但到处都找到。心欠欠处,却在这书的附录里得到,真有“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得来全不费功夫”的意味。张燕瑾的《〈西厢记〉的经典意义》是对王实甫《西厢记》的进一步解读,令人视野一开,更可领略王实甫《西厢记》的美妙、伟大处。人民文学出版社虽可能有一些不足之处(比如较少开拓性),但它终究是严谨而有积淀、底蕴丰富而令人仰望的出版社,这本《西厢记》就是一证。

    2016年10月26日
    残雪的《最后的情人》,或许是写乔和马丽亚、文森特和丽莎、里达和埃达三对夫妇或恋人,在生命里对“爱”的“寻找”与“问证”,“与其说是坠入不如说是他们推动着自己进入爱情。”故事虽零乱:梦与现实交织,想象与怪诞纠缠;但也有可窥的梗概:相互的寻觅,对过去的回忆。读残雪,是对阅读能力的考验。

    风中的雨:前几年,买过一本残雪的小说《新世纪爱情故事》,一直放在书柜里没看。这次又买了残雪的《最后的情人》《五香街》《边疆》《吕诗芳小姐》《赤脚医生》《情侣手记》回来。一直怀疑自己能不能读懂被誉为“中国文学最具创造性的作家之一”的残雪的作品,犹豫再三,还是翻开《最后的情人》读了起来。之所以读,是想检验一下自己的阅读能力究竟达到了什么水准。之所以读《最后的情人》,是因为觉得既然有这样一个书名,内容应该值得期待。记得杜拉斯有篇小说名《情人》,很著名。残雪将书取名为《最后的情人》,或许会可观之处。读远,检验结果出来了:没怎么读懂,我的阅读水准还停留在“故事”阶段。
    风中的雨:《最后的情人》里的乔和马丽亚、文森特和丽莎是两对夫妇,里达和埃达是一对恋人,这点是读懂了的。但乔之读书及营造与书里故事相关的故事,马丽亚之织毯及织出的那些莫名其妙的图案,文森特之去赌城见到的地下城和遭遇的随时发生的地震,丽莎之长征,里根和埃达生活里的毒蛇,乔与文森特的出走与相遇等等,究竟有什么意义,在小说里暗示的是什么,却不太明白。读时,不明白;现在回忆起来,依然一头雾水。或许可算是唯一收获的,是对《最后的情人》这个书名有一点感觉,虽然可能离残雪的初衷十万八千里,却自以为有道理。不管两对夫妇、一对恋人的经历多么离奇怪诞荒谬,他们“出走”之后却都要“回归”,他们“寻寻觅觅”了大半辈子甚至一生,寻找到的却依然是当初的彼此。他们 “推动着自己进入爱情”,但历尽劫波之后“进入”的还是“眼前人”(取元稹《莺莺传》“还将旧来意,怜取眼前人”意)。这,不得不令我怀疑:残雪走向世界的现代得有些读不懂的先锋实验的书写里,依然有古老却令人执迷不已的传统的中国的灵魂。所谓“最后的情人”,也就是“最初的情人”。虽有迷茫的时候甚至误入歧途,但“最后的”依然是“最初的”。或许吧!

评分

4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20-2-19 10:18 | 只看该作者
字母写字,都是扎扎实实的干货,即便不加版权,在我看来,蛀书记,皆精品。

汪老全集,都读完了啊,佩服。都读完了还能保持这份喜欢,那是真喜欢。
“他文章的言之有物、少作玄想、引证得当,是我最为倾心处。“点赞。

多角度对四川方言进行解读,想来颇多趣味。
买得这多有关方言的书,看来字母是想大看一场了。

简媜的文字,读了多本,风格多样。
她不是只有典雅诗意的,也有风趣幽默的,特别是她成婚生子之后。

残雪的小说,读了一些,有特质,但,没读懂,哈哈。

另,“我正在成都读离职”,没看懂,有笔误?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3#
发表于 2020-2-19 10:52 | 只看该作者
月牙 发表于 2020-2-19 10:18
字母写字,都是扎扎实实的干货,即便不加版权,在我看来,蛀书记,皆精品。

汪老全集,都读完了啊,佩服 ...

月牙遇见字母,好比钟子期碰到伯牙。字母的学问,书话版的根本。根本即初心,不忘初心,不忘学问。
4#
发表于 2020-2-19 11:22 | 只看该作者
鴳雀 发表于 2020-2-19 10:52
月牙遇见字母,好比钟子期碰到伯牙。字母的学问,书话版的根本。根本即初心,不忘初心,不忘学问。


5#
 楼主| 发表于 2020-2-19 19:52 | 只看该作者
月牙 发表于 2020-2-19 10:18
字母写字,都是扎扎实实的干货,即便不加版权,在我看来,蛀书记,皆精品。

汪老全集,都读完了啊,佩服 ...

读离职,是指参加工作后,经过成人高考考试离开工作岗位去学校读书,读书期间享受在职待遇,读书结束回原单位工作。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这是提高职工学历的重要手段。
6#
发表于 2020-2-19 22:15 | 只看该作者
每次字母老师的蛀书记出来都是书话版的大片。
每一篇单拎出来,稍做拓展均可自成一章。
唯有望其项背,引以为师。
7#
发表于 2020-2-20 10:48 | 只看该作者
rsjby 发表于 2020-2-19 19:52
读离职,是指参加工作后,经过成人高考考试离开工作岗位去学校读书,读书期间享受在职待遇,读书结束回原 ...

你这么一解释,就懂了。
“读离职”,让我想到汪老文字里的“跑警报”
都三个字,都动宾短语,都是西南方言,有地域时代特色,不说时代背景难理解。。。。
汪老的读多了,浸润久了,不知不觉就有了汪味。
我们这儿说这种情况,三字不够。

“客观评价,他最好的作品是小说,但我却更喜欢他的散文。”
这句,也是我心之所想。
8#
发表于 2020-2-21 12:04 | 只看该作者
字母老师,皆称道有加。我第一次看您的精彩,确如文坛里的大片,也不枉蛀虫记的旗幡。有幸遇见,深以为师!
9#
发表于 2020-2-22 10:38 | 只看该作者
给字母老师点赞!                  
10#
 楼主| 发表于 2020-2-24 21:55 | 只看该作者
冷晰子 发表于 2020-2-19 22:15
每次字母老师的蛀书记出来都是书话版的大片。
每一篇单拎出来,稍做拓展均可自成一章。
唯有望其项背,引 ...

均是信笔写来很浅显的观感,算是一种记录而已。
11#
 楼主| 发表于 2020-2-24 21:56 | 只看该作者
云之飞扬 发表于 2020-2-21 12:04
字母老师,皆称道有加。我第一次看您的精彩,确如文坛里的大片,也不枉蛀虫记的旗幡。有幸遇见,深以为师! ...

只是一种读书记录。与写日记差不多吧。
12#
发表于 2020-2-24 22:55 | 只看该作者
rsjby 发表于 2020-2-24 21:55
均是信笔写来很浅显的观感,算是一种记录而已。

能读书的时光真的太美好。最近太忙,连书的封皮都没有时间碰。读老师的笔记,自觉惭愧。
13#
发表于 2020-2-26 16:03 | 只看该作者
个人感觉,《水问》是简媜最弱的一本。
可以继续下去。
14#
 楼主| 发表于 2020-3-11 21:02 | 只看该作者
鲜然 发表于 2020-2-26 16:03
个人感觉,《水问》是简媜最弱的一本。
可以继续下去。

那就再读一本试试。但愿比《水问》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4-25 16:31 , Processed in 0.061789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