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7540|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贴] 天下有道,顺天者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0-11-10 23: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天下有道,顺天者昌


    孟子曰: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我们中国人几千年讲话,天下国家连在一起。换句话说,国家就是天下,天下就是国家,他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孟子这个道理、这个思想,是根据曾子着的《大学》而来的,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个道理。

  孟子曰:「为政不难,不得罪于巨室。巨室之所慕,一国慕之;一国之所慕,天下慕之。故沛然德教,溢乎四海。」孟子说的这个巨室,就是一个社会,也就是现在所说一个大社团,乃至大政党,并不是指地方上有特定势力的大家族。

  古代是宗法社会,先要了解当时的社会制度,一个大家庭里,家人之多,就是一个社团、巨室。尤其孟子时的四大公子,孟尝君、平原君、信陵君、春申君,这几大公子不得了,他们是大政治社团,也等于后世的帮派。下层社团是帮会,上层社团就是一个政党。

  又如孟子在提到杨朱之学时,也常提到墨子(墨翟)。墨子当时讲学是有组织的,他在弟子中选出一个领袖,就叫做巨子。孟子在这里讲的巨室,相当于墨家巨子。因此,在政治上来说,对于像反对党一样的巨室,必须相互协调,不可以乱来的。

  所以孟子当时的这一句话,是说明民主政治的运作,沟通意见是很重要的,并不是向土豪劣绅恶霸低头。

  「巨室之所慕,一国慕之;一国之所慕,天下慕之。故沛然德教,溢乎四海」大众民意所喜欢的东西,那整个国家都应该去追求;一个国家所追求的东西,往往天下各国都向往。因此,如果所有人都崇尚仁义的话,那道德风尚就会骤然兴盛,并迅速普及于整个天下。”

  孟子说这个仁政啊,是仁心即天心,用现在时髦的西方文化的话来讲,民意就代表了上帝的意志。因此孟子这段「不得罪于巨室」的话就是点出仁政对于天下的重要。

  孟子曰:「天下有道,小德役大德,小贤役大贤。天下无道,小役大,弱役强,斯二者,天也。顺天者存,逆天者亡。齐景公曰:‘既不能令,又不受命,是绝物也。’涕出而女于吴。

  一个有道德、有节操、有学问的人,可以把他定位在「贤者」。贤者不一定当政,不一定在职,而是在位。古代的「位」,等于说「三公坐而论道」,是讲思想,或者是最高的决策,并不管执行。讲整体的战略,不讲战术的执行细节。

  假设勉强拿现代的政治体制、社会制度来讲,那些民意代表们,就是在位,但并不是执行法令的在职人员。

  「能者」是有才能的人,就是在职执行决策的人。能者与贤者,这两个观念的内涵实际上是有差别的。

  在历代的帝王政权或者是政治经验中,这个道理实际上的应用,集中在清朝的初期,尤其在康熙时代。贤者学问好道德高,把他送到翰林院去,写书编书,坐在那里吹吹牛啊,一辈子给他编几部大书。就算是年轻一点四十多岁考到翰林的,二十年给他在那里写一部书,就把他「闲」起来了,贤者闲也。

  「贤能」的政治,贤与能两者是不可混为一谈的。当然,一个有道德的人,同时又是能人,在历史上也有,譬如宋朝有名的范仲淹,不但学问道德好,而且出将入相;他不但是个「贤者」,而且是个「能者」,才能又高,道德又高。这一类的人才,在历史上是极为难得的,足以为人榜样的。

  后世达尔文发现了一个社会发展的定律,就是弱肉强食。事实上这种公理,孟子早说过了,在纷乱的时代,一定是弱役强的,强权胜公理。
2#
发表于 2020-11-11 13:40 | 只看该作者
欣赏,提读支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4-20 06:43 , Processed in 0.047512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