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211|回复: 1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百年慷慨何需多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1-3-17 09: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何足道哉 于 2021-3-19 09:57 编辑

  百年慷慨何需多

  1、
  
  喜欢宋词。除了宋词多了长短句,多了上下阕之外,还因为宋词里有红巾翠袖,有秋风白发英雄垂泪;有杨柳岸,晓风残月;还有披衣起,但凄凉感旧,慷慨生哀。我觉得,相比于唐诗,宋词里面所蕴含的慷慨苍凉,家国情怀,更加强烈,更加具有感染力。
  
  或许,这与宋词的格律有关。打破了唐诗那种五言、七言;绝句、律诗雕琢与呆板,语言更加灵活奔放,情感更加沉郁或者激越。就像走出藩篱,那些花朵就带着野性与鲜艳,呈现出各自的风姿。或者妩媚,或者惊艳,或者委婉,或者怒发冲冠。宋代那些诗人们或者挑灯看剑,或者回首向来萧瑟处,或者独自守着窗儿寻寻觅觅,或者,忠愤气填膺,有泪如倾......用一支狼毫,填写呕心沥血词。
  
  或者,这与宋代诗人们的境遇有关。特别是南宋的诗人们,身逢乱世,颠沛流离,眼看着家没了,眼看着朝廷风雨飘摇苟延残喘,感受着“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的境遇,怎能不去“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怎能不去“恨东风,不借世间英物”呢?
  
  宋词里面的慷慨声,忠愤气,冲冠发,英雄泪,皆因山河破碎,身世浮沉是也。
  
  压抑了,就要奋起;心痛了,就会爆发。
  
  2、
  
  在我看来,宋词所蕴含的深重忧思,是最接近于《诗经》的。厚重,却不缺乏豪放;哀伤,却不缺乏苍凉。而宋代那些填词作赋的诗人中间,辛弃疾诗词里面所呈现出来的风骨,是最靠近《离骚》的。多慷慨,多悲怆。
  
  宋词的影响,不但直接产生了元曲,让元代的散曲成为继唐诗宋词之后,又一文学创作高峰。也让后来的诗词创作,少了一些低吟浅唱,风花雪月;多了一些铁马秋风,泣血哀声。像元代张养浩的“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像张可久的“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还有清代的张惠言,和他五章春词《水调歌头•百年复几许》。
  
  3、
  
  诗词创作,不在于数量多少,一首诗,一阕词,或者一句经典,能够名动古今,让人铭记难忘,足矣。
  
  像那“阳关三叠”,唱彻大唐,余韵后世,至今绕梁袅袅;像那一首“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让许多断肠的游子,至今在那斜阳古道上,徘徊,再徘徊;像那简简单单的一句“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就让这世上,有情人,无情的人们,泪流满面,至今无语凝噎。
  
  说起古诗词,谁不随口就能吟出“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出门在外,遥望故乡,谁的内心深处,不会响起那一声声的古韵,那一声声“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两情相望,或是两情相守,你的心里,想起的是“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还是“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还是想起了“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呢?
  
  一首诗词,让人记住一个时代;一句诗词,也可以让人难以忘却一生一世一个人。这或许就是诗词的魅力,也是我们喜欢的原因。
  
  4、
  
  在我们的认知中,因为小说的崛起,因为曹雪芹、罗贯中、吴敬梓、蒲松龄的横空出世,遮蔽了其他文学样式的光芒。所以,清代进行诗词创作的人不多,著名者更少。没有李杜,没有苏辛。或许也没有白居易,李清照。但这并不能掩盖“百年复几许,慷慨一何多”的光芒四射。因为一阙《水调歌头》,因为一句“百年复几许,慷慨一何多”。我们知道了张惠言,知道了他的五章咏春之作。
  
  描写春天的诗词很多,然而,把一阙春词写得如此慷慨激昂的,不多;关于劝勉的文字也不少见,但是,将一首《水调歌头》写得如此壮怀激烈,苍凉沉郁,也不多见。张惠言以一组《水调歌头》扛起清代豪迈词风的大纛,让几乎沉寂的清代诗词,重现光辉。一组《水调歌头》描写春景、劝勉他人的诗词,写出了一个全新的境界与高度,开创出一种劝勉与写景相融合的新境界。因此,谭献说:“胸襟学问,酝酿喷薄而出;赋手文心,开倚声家未有之境。”
  
  一组《水调歌头》共分五章娓娓道来,既独立,又勾连;既写春,又劝勉;既温润,又苍凉。我尤其喜欢其中的第二章:百年复几许,慷慨一何多。子当为我击筑,我为子高歌。招手海边鸥鸟,看我胸中云梦,蒂芥近如何。楚越等闲耳,肝胆有风波。
  
  生平事,天付与,且婆娑。几人尘外相视,一笑醉颜酡。看到浮云过了,又恐堂前岁月,一掷去如梭。劝子且秉烛,为驻好春过。
  
  5、
  
  掩卷沉思,心头总是会出现那开篇之句:“百年复几许,慷慨一何多。”这样突然而来的首句,如惊涛突起,如雷电闪击,让人猝不及防而心神一荡矣。这是沉思,是觉醒,是振聋发聩之警策。让人奋起,不敢有丝毫懈怠与沉湎。这里写时光匆匆,也写人生短促。既是开篇之语,也是结句“劝子且秉烛,为驻好春过”的呼应之句。既然人生短暂,那里有闲情逸致去蹉跎岁月呢?那么,且秉烛,珍惜当下,过好每一天罢。
  
  “子当为我击筑,我为子高歌。”此句暗用荆柯,高渐离之典故,不仅有慷慨语,杀伐声,亦是满襟英雄泪。“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诗人将历史上最为悲壮的一幕拿来,写入春景劝勉的词章里面,不显突兀却又那么妥贴,又那么让人心动,让人忍不住凛然而心生畏惧焉。一个击筑,一个高歌,既是相互激励,也是你与我,心有戚戚焉。劝勉之意,沛然而出也。用诀别的经典来抒写一个劝勉的温情,却成就了另一个经典。这就是功力,是诗人的胆识。或者,张惠言的骨子里是神往那种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决绝,神往那种舍我其谁的境界。当然,他也希望所劝勉的人,至少担得起高渐离的击筑高歌。否则,张惠言怎会将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写进一首春词,一阙劝勉的《水调歌头》里面呢?
  
  “招手海边鸥鸟,看我胸中云梦,蒂芥近如何。楚越等闲耳,肝胆有风波。”激越过后,却又那么蕴藉,那么柔和、温润。如同一场拍天海浪过后,余波盈盈,风轻而鸥鸟闲耳。我们从那么慷慨悲凉的击筑高歌中出来,走进诗人为我们创设的另一个天地中。没有那么热血,没有那么挣扎,一切都云淡风轻了。一切都是等闲,无论楚越,无论风波。
  
  最喜欢“几人尘外相视,一笑醉颜酡。”像是一朵出墙的红杏,像是万顷碧波里的一朵莲花,那么柔美,那么超凡脱俗。既写情态,又写心态;既在红尘外,又染世间烟火;既豪迈,又洒脱。无论任何事情,既然是天付与,那么就一切看开,一切看淡,在一笑一醉中,心无挂碍,且秉烛吧。
  
  6、
  
  一首词,让人过目不忘且沉醉其中,自然有其独特之处。
  
  《水调歌头•百年复几许》不仅仅有慷慨音,还有妩媚语。如此,这首词就如同一棵婆娑的树,枝条坚硬且柔韧。而花朵却是风姿绰约,妩媚而多情。这样的铁骨柔情,这样的苍凉且柔美,怎不让人心驰神往,念念难忘呢?
  
  诗不在多,一首足已;百年慷慨,一句足矣。
  
  

评分

3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21-3-17 09:56 | 只看该作者
这么早,感谢支持。先敬茶!
3#
发表于 2021-3-17 09:56 | 只看该作者
读老师的文章,长知识。欣赏佳作。问好老师!
4#
发表于 2021-3-17 10:51 | 只看该作者
有人愿意活在宋朝,估计就是和社会提倡和流行的文化相关。能引领时代风骚的艺术形式的一种高峰,也是值得后人崇尚的一个重要原因。黄钟大吕小桥流水,激扬和温和,都可以找到自己的欢喜所在。
5#
 楼主| 发表于 2021-3-17 17:51 | 只看该作者
刘彦林 发表于 2021-3-17 09:56
这么早,感谢支持。先敬茶!

祝贺彦林上版书话。

点评

昨天发布的计酬作品中才发现,您也请辞版主了,的确遗憾啊。祝好。  发表于 2021-3-19 08:57
6#
 楼主| 发表于 2021-3-17 17:51 | 只看该作者
寂静安然 发表于 2021-3-17 09:56
读老师的文章,长知识。欣赏佳作。问好老师!

谢谢安然来读,问好。
7#
 楼主| 发表于 2021-3-17 17:52 | 只看该作者
万里山水 发表于 2021-3-17 10:51
有人愿意活在宋朝,估计就是和社会提倡和流行的文化相关。能引领时代风骚的艺术形式的一种高峰,也是值得后 ...

问好万里山水,久违了。
8#
发表于 2021-3-18 09:56 | 只看该作者
从这篇作品,可以感受到您对宋词非常的喜爱,也从阅读宋词中汲取到了诸多的感动;从多个角度,联系具体的词句,畅谈理解和感悟,抒发心灵悸动后的情愫;深入文本,深入内心,很有知识性,也很有感染力。拜读,祝春安!
9#
发表于 2021-3-18 10:3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枕石问天 于 2021-3-18 10:53 编辑

捉虫,上下阕。糖尸宋瓷的铁粉。
10#
 楼主| 发表于 2021-3-19 09:48 | 只看该作者
何足道哉 发表于 2021-3-17 17:51
祝贺彦林上版书话。

嗯,也该换换新面孔了
11#
 楼主| 发表于 2021-3-19 09:48 | 只看该作者
刘彦林 发表于 2021-3-18 09:56
从这篇作品,可以感受到您对宋词非常的喜爱,也从阅读宋词中汲取到了诸多的感动;从多个角度,联系具体的词 ...

谢谢彦林版精彩点评,问好。
12#
 楼主| 发表于 2021-3-19 09:49 | 只看该作者
枕石问天 发表于 2021-3-18 10:37
捉虫,上下阕。糖尸宋瓷的铁粉。

谢谢指正,问好枕石问天。
13#
发表于 2021-3-19 16:57 | 只看该作者
诗不在多,一首足已;百年慷慨,一句足矣。

突然之间,不敢说话了
14#
 楼主| 发表于 2021-3-24 08:42 | 只看该作者
鲜然 发表于 2021-3-19 16:57
诗不在多,一首足已;百年慷慨,一句足矣。

突然之间,不敢说话了

问好鲜然,谢谢来读。
15#
发表于 2021-3-31 16:03 | 只看该作者
因为你的文章,我把百年复几许轻松背下来了。感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4-27 01:02 , Processed in 0.053462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