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58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深藏诗词书籍中的蟋蟀之十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1-6-26 17: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高迎春 于 2024-4-8 04:30 编辑

                                   深藏诗词书籍中的蟋蟀之十九          高迎春

        程垓,南宋词人,生卒年无有记载。字正伯,号书舟,眉山人(今属四川)。宋孝宗淳熙年间,曾游临安,宋光宗时尚未仕宦。著有《书舟词》,存词150余首。程垓生前曾写过一首与蟋蟀有关的《卜算子  独自上层楼》:“独自上层楼,楼外青山远。望以斜阳欲尽时,不见西飞雁。独自下层楼,楼下蛩声怨。待到黄昏上月时,依旧柔肠断。”程垓这首词的上片,写上楼的盼望,时间是白天。诗人独自登上层楼,登高望远。极目远望,唯见青山在远方若隐若现。一直望见斜阳西下,也没有盼到鸿雁传书,没有得到远方来的消息。自己所牵挂的人,久久在外面不归,真是令人望眼欲穿。急切的心情,焦急的等待,一切都在意料之中。于是,词的下片,写诗人带着失望,独自走下楼。庭院里寂寞空聊,唯有蟋蟀依然在如泣如诉的鸣叫。以蟋蟀凄怨的叫声,来衬托主人的情怀,来泄露主人的怨气。待到明月高悬,依然愁思满怀,柔肠寸断。乍一看,似乎写一个人上楼下楼,漫不经心。但仔细阅读,了解了词人楼上望人,楼下盼人,心心念念,旅人未归,焦急的渴望等待,令人动容。蟋蟀在词中,起到了转移摹写词人情绪的作用。

        释行海,据他自己写的诗推算,应该生于1224年,卒年没有记载。释行海应是法号,本名没有记载,号雪岑,早年出家,15岁游方,宋度宗咸淳三年(1267年),住在嘉兴先福寺。著有诗歌三千余首,今存《雪岑和尚续集》二卷抄本。释行海生前写过一首《蟋蟀》:“少年不解客中愁,砌下寻来斗过秋。今夜雨窗听不得,声声浑欲白人头。”大意是:懵懂少年,哪儿理解旅客的忧愁;在客栈的台阶下捕捉蟋蟀,然后挖个土坑玩斗蟋蟀的游戏。今夜窗外的雨,打在芭蕉叶上,听起来滴答作响,敲击人心,一声声让人愁白了头发。从释行海的这首诗歌,可以看出民间儿童斗蟋蟀,已经成为普遍的一种游戏。


      郭印,史籍上无有记载,据他自己的诗歌,知其晚年自号亦乐居士,成都人。二十岁时,入太学肄业,宋徽宗政和五年(1115)进士。做过县官、州府管库,学校教官,也入朝为官,官终知州。一生的活动地点主要在蜀地。宋高宗绍兴四年(1134年),回到故乡云溪,年八十尚存世,终老于此。写有《云溪集》,于明代失传。郭印生前也写过一首《蟋蟀》:“秋虫推尔杰,风韵太粗生。衰草年年恨,寒砧夜夜声。轴闲催妇织,衣薄念征夫。谁谓心如石,欹眠不挂情。”大意是:在所有秋虫里,首推蟋蟀最杰出,不管是论鸣叫,还是论争斗好玩,你的风韵都是首屈一指。每当秋草衰老时刻,蟋蟀躲在砧石下夜夜鸣叫。好像在敦促懒妇织布,赶快给征战的丈夫做征衣。谁说我们妇人的心如石头一般硬,哪儿知道我们在睡梦中也牵挂着丈夫呢。郭印还写过一首与蟋蟀有关的诗歌《早起待明诗》:“夜阑呼仆起,四视有无云。天际星灿烂,山石树未分。虫鸣何艰苦,鸡唱不曾闻。欲验东方白,频看掌上纹。”大意是:半夜里呼唤仆人起床,到院子里看看天上有没有云彩。仆人回说天上星光灿烂,地上黑的石头和树木还分不清。蟋蟀不辞辛苦,还在不停鸣叫,却没有听到雄鸡报销晓声音。为了检验是否东方亮没亮,只好举起手掌,瞧瞧是否看得清手掌纹路。这首诗,说明郭印为了早起赶路,急切的心情显露无疑。


        艾性夫,字天谓,抚州人(今属江西)宋代未曾应试科举,以能够作诗,与叔可、宪可并称“抚州三艾”。宋朝灭亡以后,艾性夫云游各地,曾有诗集,署名江浙道提艾性夫作,故此知道他晚年亦曾仕元。他在《留城寄旷翁》诗中写道:“吾年七十入城府,君更老吾仍出山,早岁相期作深隐,至今头白未能闲。”也能证明他老来为官的经历。艾性夫有诗集《剩语》和《孤山晚稿》两卷。在艾性夫的诗稿中,作有《蟋蟀》一首:“不从草际伴啼螀,偏逐西风入我床。心事甚如愁欲诉,秋吟直与夜俱长。一年时节虫声早,半树梧桐月影凉。忆得重胡衰柳下,健儿笼汝斗斜阳。”大意是:蟋蟀你为何不在草丛中,和其他秋虫一块鸣叫,偏偏跑到我的床下。你可知我的愁绪,也想如你这般长夜倾诉,一说说到大天四亮。年年秋天来临,蟋蟀就开始鸣叫,直到院子里梧桐树荫,月影寒凉。曾记得小时候,在柳树下,和玩伴们斗蟋蟀,斗到夕阳斜。艾性夫还写过《漫兴》三首,在其一中写到了蟋蟀:“支离矮屋护松阴,半刻清闲值万金。蟋蟀叫回秋梦薄,一方凉月道人心。”大意是:支离衰败的矮小屋子,多亏有松树的荫护。此时此刻,半刻的清闲价值千金。睡梦中被蟋蟀的叫声吵醒,我的心却如天上的凉月,寒冷失意。


        仇远,宋、元时期诗人,字、仁近、仁父,钱塘人(今浙江杭州),因为居住在余杭溪上之仇山,故而自号山村、山村民,人称山村先生。宋末即以诗名,与当时文学家白珽并称两浙,人称“仇白”,与赵孟頫、戴表元、方凤、黄洪、方回、吾丘衍、鲜于枢、张雨、张翥、莫维贤等文人墨客交往密切,互相赠答。方凤在《仇仁诗序》这样评价仇远:“仇远作诗,近体学唐人,古体效法《文选》。”仇远的诗风,大致与北宋词人周邦彦和南宋诗人姜夔相近。仇远著有《金渊集》六卷,据方回在仇远41岁时说:仇仁早工为诗,晚乃渐以不求工,有稿两千篇有余。如此看来,仇远的诗稿,大多散失了。仇远著有词集《无弦琴谱》,笔记小说《稗史》。另外,仇远的书法,楷书学欧阳询,行、草也善,有《七言诗卷》传世。仇远写有一首《蟋蟀》:“蟋蟀一何多,晓夜鸣不已。居然声相应,各为气所使。零露聊饱蝉,落叶才庇螘。秋风满庭砌,安能久居此。愁声不欲听,我听差可喜。平生胜负心,一笑付童子。”仇远在诗中说:到了秋天,众多蟋蟀彻夜鸣叫,别人感觉蟋蟀叫声哀愁,不愿意听闻。仇远则说我听着可喜。人的一生,看淡了胜负,一笑了之罢了。仇远的《草虫图》,写的也非常精彩:“昨夜南山雷雨霁,蛰室初开百虫起。草夭菜秀蒲柳长,生意森然随气使。阴阳变态足纤巧,分得余妍归画史。野蜂采蜜花房里,官蛙瞠目莎池底。纷纷蚱蜢肆跳梁,款款蜻蜓齐点水。天牛穴桑奚其天,鬼蝶迷花聿如鬼。血国三千亦有蚊,黍马十万宁非蚁。蝎虎那能捋虎须,蜗牛谁堪执牛耳。蜣蜋转丸诚小巧,螳螂搏轮非勇士。鸣蝉嘶热蟋蟀吟,一片繁声愁客子。春风郊野岂不乐,篱落秋风又如此。坡仙旧咏只八物,若见此图心更喜。我摩老眼为题诗,晴日一窗蝇扑纸。”这首诗,写了野蜂、青蛙、蚱蜢、蜻蜓、天牛、蝴蝶、蚊子、蚂蚁、壁虎、蜗牛、蜣螂、螳螂、鸣蝉、蟋蟀和苍蝇。


        史慥之,生卒无有记载,字子顾,有《拙斋集》,已轶。就是这样一个几乎被历史遗忘的人,他写的一首与蟋蟀有关的诗,却保留了下来。请看他写的《秋夜闻蛩壁间韵》:“霜气添秋肃,蛩声入夜清。为谁衣未织,向我语偏明。庭外三更月,床头万里情。凄然如有诉,愁思动人生。”大意是:下了霜的秋天,树叶几乎掉光,平添了几分萧索肃穆。清冷的夜里,蟋蟀的叫声分外凄清。该给谁做的寒衣未做,唯有我明白。窗外庭院里已是三更月,床边手中线,情牵万里。听着蟋蟀叫声如泣如诉,更引起绵绵秋思,感慨人生如是艰辛。


        曹组,北宋词人。生卒年不详。字元宠。颍昌(今河南许昌)人。一说阳翟(今河南禹县)人。曾官睿思殿应制,因占对才敏,深得宋徽宗宠幸,奉诏作《艮岳百咏》诗。约于徽宗末年去世。存词36首。曹组的词以"侧艳"和"滑稽下俚"著称,在北宋末曾传唱一时,浅薄无聊者纷纷仿效。但在南宋初却受到有识者的批评,甚至鄙弃。他写的词与柳永有继承关系,语言生动,构思奇特,手法新颖,贴近百姓。他的儿子曹勋,曾为父亲的诗词编写集子。《直斋书录解题》著录曹组《箕颖集》20卷,可惜已经散失。但是,却有两首和蟋蟀有关的诗,保留了下来。其一《秋夜宿学》:“促织声中破月悬,水生寒气近湖边。城头三鼓夜方半,窗下一灯人未眠。辛苦诗书怜此日,奋飞功业定何年。太平干禄无他径,只有乡书可荐贤。”大意是:在蟋蟀的叫声中,一轮残月挂在当空,夜深了,寒气借着湖边的水气,显得更加清冷了。半夜时分,城头已打三更鼓,可是窗户下孤灯亮着,还有人未眠。辛辛苦苦写着诗篇,为自己的功业努力着。因为考取功名无有捷径,只有读书应试这一条路可走。其二《品令》:“乍寂寞。帘栊静,夜久寒生罗幕。窗儿外、有个梧桐树,早一叶、两叶落。独倚屏山欲寐,月转惊飞乌鹊。促织儿、声响虽不大,敢教贤、睡不著。”在这首词里,曹组说蟋蟀虽然叫声不大,却让自己难以入眠。我想,是因为世事难料,做人做事都十分艰难的缘故吧?








                                           2021年6月26日写于迎春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4-20 03:29 , Processed in 0.050278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