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278|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深藏诗词书籍中的蟋蟀之二十四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1-8-25 10: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高迎春 于 2024-4-8 04:35 编辑

                                       深藏诗词书籍中的蟋蟀之二十四             高迎春

        中国人喜爱蟋蟀,最初是为了欣赏它的鸣叫声,而不是观看其格斗。在《开元天宝遗事》中,就记载了唐朝人们捉蟋蟀,听其声音的情况:“每至秋时,宫中妃妾辈皆以小金笼捉贮蟋蟀,闭于笼中,置于枕函畔,夜听其声。庶民之家皆效之也。”从记载可以看出,唐朝时上至宫廷,下至民间百姓,都喜欢在秋天里捕捉蟋蟀,聆听其美妙的叫声,来作为娱乐和消遣。人类是大自然中最有灵性的成员,总是喜欢饲养一些昆虫,鸟类,禽类,来陪伴自己,从中寻找乐趣。秋天,欣赏蟋蟀鸣叫,倾听天籁之音,正可以给人们带来精神抚慰。当然,人们不仅仅是饲养蟋蟀,还喜欢饲养蝈蝈,金玲子,纺织娘,油葫芦。我小的时候,就饲养过蝈蝈,叫声比蟋蟀大多了。适合白天听其鸣叫,晚上听起来就有点吵人。金玲子的叫声,清细雅致,可惜不够响亮。纺织娘叫声,酷似织布机声,可惜产地范围太小,只有江浙一带才有,寿命也太短。油葫芦叫声类似蟋蟀,但外形却粗头粗脑,不如蟋蟀长相优雅。唯有蟋蟀,叫声适度,变化多端,寿命相对较长。因此,人们在秋天饲养鸣虫,大多选择以蟋蟀为主。在蟋蟀中,有的叫声酷似摇铃,因此特别名贵。现在,有了电子蟋蟀摆件,打开开关就能聆听蟋蟀叫声,人们一年四季,都可以听到蟋蟀叫声了。

       宋代的 程俱,生于1078年,卒于1144年,字致道,号北山,衢州开化人(今属于浙江)。程俱生于官宦世家,科名鼎盛。伯祖父程宿是北宋端拱元年(988年)状元,祖父程迪是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榜眼,父亲程天民是宋熙宁六年(1073年)进士。母亲是尚书左氶邓润甫的女儿。程俱九岁丧父,随母亲居住外祖父家,自小饱读诗书,博览经史。宋哲宗绍圣四年(1097年),以外祖父邓润甫恩荫入仕,暄和三年赐上舍出身,历任吴江主薄,太常少卿,秀州知府,中书舍人侍讲,提举江州太平观等职。建中靖国元年(988年),因上疏触怒当朝被罢官。宋徽宗政和元年(1111年),重新起用为泗州临淮县令,现在这个故址已经沉入洪泽湖中。晚年累官至朝议大夫,赐封安开国伯,食邑900户。绍兴九年辞官归乡,卒年67岁。程俱的诗,多为五言古诗,风格清劲古雅,著有《北山小集》。程俱生前写有《夜闻壁间蛩鸣有感》二首,其一:“露草亦已冷,寒蛩独无依。入我壁间鸣,出处定有时。谁言秋气高,感此动物微。我欲以意续,一叹三嗟咨。耿耿夜将旦,残星月边稀。”大意是:草上的露水,已经凝霜,寒冷的蟋蟀,显得孤苦无依。无奈只好登堂入室,在墙壁间居住鸣叫,出入自有规律。是谁感叹秋气高了,小小蟋蟀就会衰微,我却被它的生存欲望感动,屈指感叹。令人烦躁不安的长夜即将迎来黎明,天上一轮残月,晨星稀疏。其二:“寒日苦易短,燕鸿暮何之。念尔舍沙漠,为此万里飞。衔芦不厌高,系书端寄谁。寒声夜相呼,客子涕已垂。声断肠亦断,归期各何时。”大意是:苦寒阴冷的日子,短暂难熬,往日的燕雀和鸿雁,早已不知去向。想必它们为了舍弃此地,已经飞往万里之外了吧。都说鸿雁可以传书,即便将带有文字的芦管系在腿上,又能邮寄给谁呢?蟋蟀在寒夜鸣叫,遥相呼应,客居客栈的游子听了,不觉双泪横流。蟋蟀声断,游子肠断,可归期又在何时呢。

        宋代的释智圆,生于976年,卒于1022年,字无外,自号中庸子,俗姓徐,钱塘人(今浙江杭州),宋代初期天台宗山外派,地位重要的诗文僧人。由于他多年隐居西湖孤山,终老于此,人们因此称呼他为“孤山法师”。释圆智虽然是佛教徒,但却爱好儒学,擅长诗文。唐朝 中叶至宋初,儒释道三家学说,互相渗透,释圆智致力于儒释相通的学问,颇有成就。释圆智生前,写过四首涉及蟋蟀的诗。其一《寄若讷上人》:“江滨方话别,倏忽十年余。感旧空阙梦,闲眠懒寄书。砌凉鸣蟋蟀,潭冷照蟾蜍。北望苍波阔,无由访故所。”大意是:在江滨我们刚刚话别,倏忽间已经过去十多年。常常在梦里思念故友,有空睡眠却已懒得写信。在台阶阴凉处,有蟋蟀在鸣叫,清凉的月光,照着冷水潭水里的蟾蜍。北望波澜壮阔的江水,想拜访故友,却再也找不出缘由。其二《秋晚客舍故山友僧》:”隐几不成寝,何人慰寂寥。空阶鸣蟋蟀,寒雨滴芭蕉。静语窗灯暗,归心海寺遥。唯应释慧远,莲社为相招。”大意是:隐居的日子里,难以入眠,又有谁来慰藉自己的寂寞和空聊啊。空空的台阶下,有蟋蟀在鸣叫,秋天里的寒雨,敲打着院里的芭蕉树。静悄悄无人说话,窗口里的油灯,昏黄暗淡。孤身在此,空有归心却路途遥远。唯有东晋的释慧远,或许能与自己在莲社相知吧?其三《病起二首》:“湖天淡荡雁参差,行乐搘筇绕所居。古壁苔荒鸣蟋蟀,水轩风冷谢芙蕖。看云默诵空王偈,拂榻闲开孔圣书。闭户无人慰寥索,草堂深夜照蟾蜍。”诗中写到:古老的墙壁藓苔荒败,蟋蟀在墙根下鸣叫。水边轩亭被秋风吹佛,池塘里的荷花已经谢了。其四《闻蛩》:“沉沉向秋暮,切切声相续。夜静草堂深,闲床照孤烛。”大意是:阴云沉沉,秋天已老,寒冷中蟋蟀的叫声,断断续续。草堂幽深,暗夜静谧,月光透过窗口,映照着孤单的蜡烛。

        宋代的张方平,生于1007年,卒于1091年,字道安,号乐全居士,应天府南京人(今河南商丘)。景佑元年,张方平考中茂才异等科,任昆山县知县。之后,又考中贤良方正科,迁为睦州通判。从此仕途畅通,历任知谏院,知制诰,知开封府,翰林学士,御史中氶,先后到滁州、江宁、杭州、益州等地任长官。官至参知政事(副宰相)。宋哲宗元祐六年卒。苏轼听后,哀痛不已。朝廷在他死后,赠司空职位,谥号文定。著有《乐全集》四十卷。张方平生前有三首诗,涉及到了蟋蟀。其一《闻蛩》:“惨澹霜风月色寒,愁人无寐坐閒轩。别听一部凄凉曲,几种秋虫咽草根。”大意是:听到蟋蟀叫声之后,离秋风如霜,月色凝寒的日子就不远了。远离故乡的游子,因乡愁而无眠,来到轩亭作息。蟋蟀的叫声,犹如凄凉的哀乐,它们和其他秋虫,在草根形成和鸣。其二《萤》:“土润正溽暑,幽庭熠耀飞。陈荄未全脱,生气一何微。风急光不灭,月明景共稀。蟏蛸与蟋蟀,时节伴依依。”诗中提到,长脚蜘蛛和蟋蟀,总会在秋天相依相伴。其三《蝉》:“红树依依古驿西,一声长是报秋时。新晴忽见横飞过,落晚最伤孤啸时。隐激英雄增感愤,潜催节物至萧衰。草根蟋蟀霜前雁,共与愁人染鬂丝。”诗歌最后一句提到:草根之下的蟋蟀,和霜降以后的大雁,它们的叫声令游子的鬓角,增添了新的白发。

        宋代的张炎,生于1248年,卒于1320年,字叔夏,号玉田,晚年自号乐笑翁,祖籍陕西凤翔。张炎出生于官宦世家,六世祖张俊,是宋朝著名将领。父亲张枢,是“西湖吟社”重要成员,通晓音律。张炎前半生居住在临安,生活安逸,宋代灭亡以后家道中落,晚年贫穷漂泊。著有词论专著《词源》和《山中白云词》,存词302首。张炎生前写了首与蟋蟀相关的词,就是这首《清平乐》:“候蛩凄断,人语西风岸,月落沙坪似练,望尽芦花无雁。暗教愁损兰成,可怜夜夜关情。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这首词的上片写秋意,蟋蟀的哀鸣,西风的萧索,秋月的清冷,秋江的清凉,无雁的芦花,妙绘出一幅寒意秋晓图。词的下片写人情,道出游子无限的秋愁,梧桐叶上,记录了无数秋凉悲声。整首词言情深远,用词精炼,含蓄优雅,意境淡远,情感真切感人。词的大意是:蟋蟀哀鸣欲断魂,秋风萧瑟秋江岸,人与秋虫共鸣。冷月落沙洲,澄江如彩绢,千里芦花望断,不见归雁行踪。默默愁煞庾信,可怜夜夜脉脉含离情。只有那一叶梧桐悠悠下,不知寄托了多少秋凉悲声!

        北宋的刘敞,生于1019年,卒于1068年,字原父,一作原甫,临江新喻荻斜(今属江西樟树)。庆历六年与弟刘攽同科进士,以大理评事通判蔡州,后官至集贤院学士。与梅尧臣、欧阳修交往较多。为人耿直,立朝敢言,为政有绩,出使有功。刘敞学识渊博,欧阳修说他“自六经百氏古今传记,下至天文、地理、卜医、数术、浮图、老庄之说,无所不通;其为文章尤敏赡”,与弟刘攽合称为北宋二刘,著有《公是集》。刘敞生前写了许多与蟋蟀相关的诗词,其一《蟋蟀》:“七月鸣在野,八月鸣在宇。九月登我堂,十月入床下。滔滔岁方晏,促促声亦苦。悲秋不悲己,终夜如独语。时俗有新声,谁能一听汝。”诗的前半首,借用了诗经诗意,下半首写蟋蟀促织,在夜里独言独语。一旦有了新的诗歌,还有谁愿意听蟋蟀叫声呢?其二《六月二十六日西阁昼寝》:“驰骛圣不足,治安愚有馀。愿言从物役,即事实燕居。清切掖垣峻,深沈云阁虚。食有万钱膳,架多四部书。低头悟素餐,游日惭古初。非吏复非隐,人言定何如。平生山林尚,自与功名疏。何为出不反,视此岁月徂。秋风陨高林,蟋蟀鸣阶除。行矣浮扁舟,季鹰不欺余。诗在最后,写到秋风吹落叶,蟋蟀在台阶处鸣叫。其三《月夜二首其一》:“月出浮云尽,风生中夜清。星辰竞摇动,河汉湛虚明。老树稀疏影,惊禽断续声。秋怀先已乱,蟋蟀更宵征。”这首诗歌,也是在最后提到了蟋蟀。其四《怀归操二章其一》:“蟋蟀在堂岁云除,今我不乐郁以纡。岂不怀归畏简书。”这首诗非常简短,第一句说明秋在晚期,因为寒冷蟋蟀已经转移到了室内。其五《七月二日》:“西风过庭树,天气飒然秋。山雨才成润,高云淡不流。平分感一叶,远兴忆扁舟。蟋蟀何须急,羁人始欲留。”大意是:西风吹拂庭院里的树木,天气已然是秋季。高天上的流云稀薄,故而山雨下的稀稀落落,刚刚能够滋润表皮的土层。人都说一叶知秋,在感觉秋意的时候,不由记起秋江里的一叶扁舟。蟋蟀你不用叫声急切,羁旅在外的人,知道如何在客栈驻留。其六《孤垒二首其二》:“落日含古意,高台多远心。鱼龙潜冻水,蟋蟀有哀音。江汉南浮远,关山北望深。张衡四愁意,历历起登临。”诗的第二句提到,水面有了薄冰的时候,蟋蟀的叫声也开始衰微哀鸣。其七《秋蛩》:“促即复促即,秋蛩一何力。不见机杼巧,但闻日夜织。霜陨木落天下寒,嗟我妇子衣裳单。大钧万物各有在,尔独憔悴使人欢。一鸣复一飞,秋堂燕将归。四时自兴叹,天道不得违。忆昔春风和且柔,畏人来入人间游。鹰隼横厉自兹始,索寞分散还可愁。”诗中说,促织提醒织女织布,蟋蟀何来这种能力。只因为秋风寒冷,到了该换寒衣的季节了,因此促使织女日夜操劳,紧赶慢赶的织布,抢先做出棉衣。


                                                2021年8月25日写于迎春堂











2#
发表于 2021-9-16 10:28 | 只看该作者
欣赏一下。真不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4-20 07:51 , Processed in 0.071743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