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312|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第一次当官,头一回受瘪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1-11-5 11: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然野 于 2021-11-5 12:25 编辑

 


  踌躇满志出西川,进京赶考苏子瞻,锦绣文章磅礴论,自此大宋出苏仙。


  嘉佑(1057年)苏子瞻(东坡居士是先生在黄州时才自起的名号)迎来了人生的第二大幸事——金榜题名。先生较前(1054年)就已经洞房花烛迎娶了发妻王弗,可谓是春风得意仕途顺利。参加考试的《刑赏忠厚论》立意精绝,令考官欧阳修阅罢惊叹:“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


  先生后来又参加了朝廷极为严苛的策论殿试,成绩更是斐然令人刮目。宋史《苏轼列传》中明确记载:“器识之闳伟,议论之卓荦,文章之雄隽,政事之精明,四者皆能以特立之志为之主,而以迈往之气辅之。仁宗初读轼、辙制策,退而喜曰:“朕今日为子孙得两宰相矣。”


  先生头顶这样的光环到陕西凤翔府上任,正式的官名是“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朝廷里挂衔在地方政府工作,妥妥的年轻下放锻炼干部。


  凤翔古称雍城,是华夏古九州之一,史上有“凤凰鸣于岐,翔于雍”的美誉。先生本想踏春风来宝地一展才华,谁料遇到了一位为人刚直不苟言笑的上司陈希亮(字公弼)。此公生的身材矮小清矍消瘦,但说话声音洪亮斩钉截铁,尤其是一双眼睛炯炯有神有一股令人生畏的不怒自威之气。陈公弼也是刚从其他地方调来任凤翔知府。他从政以来口碑颇好,自身清廉忠于职守,惩贪官治污吏,捕盗贼修桥梁,灾荒之年开仓赈民,每每离任都受到当地百姓洒泪相送。


  先生到任以后查访民情体恤民意。了解到当地负有按时沿渭河、黄河放排外输木材的职责,经过黄河险滩“砥柱”(中流砥柱一词源于此)时往往会船毁人亡。这个不懂水势的“按时”就是人为政令的弊端,先生及时修订衙规,让船工们自己依照水势视情放排。仅此,事故的发生就减少了一半以上。


  判官是辅佐知府大人的幕僚,日常大凡小事事务繁杂先生都办的井井有条。同僚们佩服先生的办事效率,有的也是有意识巴结这位从京城来的官员,觉得称呼职务难免生分,于是“苏贤良”的称谓派上了用场。毕竟好话谁都听着顺耳,先生嘴上谦让客气心里难免也是美滋滋的。


  这件事很快就传到了知府陈希亮耳朵里。小小年纪称什么“苏贤良”,这些都是为百姓该办的事儿,拍马屁的尤其可恨!领导动怒的结果是,几个幕僚的屁股被打了板子以儆效尤。打了同僚的屁股如同打在先生脸上,好你个顶头上司,连个人情都不讲,况且咱们还是四川眉山的老乡呢?


  先生的自尊心受到了极大伤害。哎,虽说心里不满但仔细想想,人家官大、资格老、岁数比自己的父亲还大不老少呢,这烦心事儿也就忍下去了。随着时间推移先生的烦心与不满又来了,每次上报的文件陈希亮都是又删又改。按说公文格式和用语先生肯定是手到拿来小菜一碟,领导删改也就罢了,可气的是法眼审查严格有的还得重新写。


  我乃当朝文学翘楚连皇帝都欣赏我的文章,怎么就过不了你这关呢?这回先生真得生气了。逢年过节拜访领导那是人之常情,可先生连这一点都放弃了可见关系之僵。但没有领导签发的文件不能上报,先生也只是敢怒不敢言。别人也在相劝,领导就这样别往心里去,府中节庆但凡有宴会场合,只要知府大人在场同僚们都是话语稀少酒不尽兴,当然,先生与同僚喝酒也不叫领导。要知道凤翔古来是产好酒的地方,“柳林酒”就是现代“西凤酒”的前身,先生曾赋诗赞美其“花开酒美曷不醉,来看南山冷翠微”。


  说实在的,关系僵归僵,先生对上司陈希亮的确有些怵头了。“谒入不得去,兀坐如枯株。岂惟主忘客,今我亦忘吾。同僚不解事,愠色见髯须。虽无性命忧,且复忍须臾。”《客位假寐(因谒凤翔府守陈公弼)》一个“谒”字摆明了上下级关系,请示领导工作人家视而不见你的存在,这谱儿摆的绝够大。座了好长时间的冷板凳,自己都差点忘了自己的存在。偷瞄一眼脸色阴沉的领导,虽无性命之忧但滋味难受,还是老实在廊外等着吧,这样的头儿真难伺候呀。


  陈希亮在自己的后园修建了一座台子,为的是登高远眺终南山风景。出人意料的是他请先生为这座台子作一首赋,先生何等文采,从缘何建台,到建台的经过,以及历史上各种知名台子的兴衰侃侃而谈。但是其中的句子不乏暗含讥讽之意,好好新建的台子为何说它今后的破败,为何说它难以持久……


  本来先生想着这首赋肯定不符合上司的意思,谁料陈希亮看后大加赞赏,命工匠一字不改的刻于碑上,于是历史上才有了这篇《凌虚台记》。在陈希亮眼里,他一直把这位小老乡看成自己的晚辈,试想,“三苏”在当朝该是何等的知名,只能说这位上司与众不同,“刁难与磨砺”是另一种用心良苦的爱才。这件事令先生先是错愕渐渐的转为自责,至此先生与陈希亮的关系渐渐融合融洽,在这位前辈面前尊敬有加。


  先生有幸在此认识了陈希亮的公子陈季常,成为先生一生中不可多得的挚友,这是后话。先生的这位第一个上司后官至九卿,《宋史》称其“为政严而不残,不愧为清官良吏”。若干年后陈公逝世,很少为人写墓志铭的先生破例为其作《陈公弼传》其中写到“轼官于凤翔,实从公二年。方是时,年少气盛,愚不更事,屡与公争议,至形于颜色,已而悔之。”这是先生发自肺腑的忏悔。


  来到凤翔做判官,陈公惜才“常刁难”,初次上班受憋屈,将遇良才一小段。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21-11-7 19:17 | 只看该作者
将遇良才

两个趣味相投的人:victory:
3#
发表于 2021-11-16 14:00 | 只看该作者
苏轼才高八斗,但初入仕途,为官之道,就稍逊一筹,或者苏轼一直都秉持自己的率性与灼见,于官场中常见格格不入,屡遭贬谪。上司陈希亮对他的苛刻以及对他碑文的认可,苏轼有所顿悟,才得以转为对上司的尊重,也才有上司之子在他落难后的支助。
4#
发表于 2021-11-20 09:23 | 只看该作者
==========:victory:
5#
 楼主| 发表于 2021-11-20 12:38 | 只看该作者

   诚谢先生阅评,致意!
6#
发表于 2021-11-21 10:50 | 只看该作者
然野 发表于 2021-11-20 12:38
诚谢先生阅评,致意!

============感受心思……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4-26 01:43 , Processed in 0.049894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