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488|回复: 1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河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2-6-27 10: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顽主 于 2022-6-29 06:59 编辑

   

      活了大半辈子,我最听不得本地的方言,把树上的知了叫做“脊瘤狗子”,把土坷垃叫做“泥官蛋子”,叫错还在其次,关键是字字发音不准,与普通话相去甚远。我在二十岁时候,有过短暂的外出求学,当我坐着长途汽车在一路的颠簸中,离家越来越近时,我没有任何不愉快的感觉,忽然听到有人用本地的方言调侃,我整个人一下子就不好了。一个从未离开故乡的人,是没有故乡的。我应该是一个没有故乡的人,我生于斯,长于斯,也将终老于斯,我从未把这片土地当做魂牵梦绕的地方,相反,我与这片土地和这片土地上的人,存在着精神上的隔膜,别人津津乐道的事,我听着索然寡味,别人认为顺理成章的事,我觉得莫名其妙。
                                                          
  比如“下湖”,上中学时,班里好多同学来自农村,他们讲起农家事,冬天的夜里抱着狗子睡觉,蛇绕着磨盘蜕皮,拿着一根竹竿去村边的池塘钓鱼,他们嘴里蹦出最多的词语是下湖。下湖是他们辛劳的父辈日常工作,什么是下湖,人怎么下到湖里,当我提出这个问题,他们哂笑,看我就像看一个傻瓜。下湖就是下湖嘛,他们这样回答。直到很多年以后,我翻阅地方史志,才知道下湖的来历,原来,这里在整个明清两代,以及民国初年,都是黄泛区,地势低洼,水灾频繁,农田低洼,水洼水塘星罗棋布,一代代的老实巴交的农人,就把下田干活,叫做下湖了,农民们不会去考究这个词语的来历,他们口口相传,代代相传,扛起锄头去责任田,就说“我去下湖”了。至于为什么是下湖,没人去深究。
                                                                            
  我是小镇上的人,镇上的老户,都喜欢说去“河底”,河底与下湖一样,也是让我费解的词语。怎么去河底呢?那人岂不成了鱼虾?不被淹死,也喂了王八。但是,没人解答我心中的疑惑。河底是靠近运河的狭长地带,有一年,母亲带着我去她的一个朋友家,那个朋友是厂医,住在运河大堤下,我们是夜晚去的,沿着包河的河堤走了一段夜路,垂柳的枝叶是团团暗影,我们在影子里穿行,垂柳的枝条似聊斋里女鬼的发丝。周厂医的家有一个院子,大人们在屋里聊天讲话,我就站在院子里,看着正南方向,运河堤坝像一堵黑色的墙,有威严的压迫感。再往上就是蓝幽幽的夜幕和一轮因为失血而苍白的月亮。那一刻,我似乎明白了河底的意思。
                                                                                   
  以前,住在河底的人,多是船户,男人们跑船,栉风沐雨,十天半月回不了家,女人和公婆在家度日,那些船户人家平日里不见男人。跑船有两种,一种是集体的,国营的轮船公司,由拖船拖带着十几个驳船,俗称水上一条龙;一种是自己跑单帮,私人的船很小,几十吨,还有不少是水泥船,船尾安装一个小单缸柴油机。船漏了,就用水泥抹一抹,风干了继续用,实在老化了,就废弃了,随便搁浅在河滩上,破旧的水泥船在夏日的阳光下暴晒,小孩子们跳上去玩,赤脚踩着发烫的船甲板,蹦蹦跳跳,当他们发现没什么可寻觅,就又跳下来,爬到堤顶。木材公司在河边,拖船拖曳来的原木,有些被吊车抓上了岸,更多的还杂乱无章地浸泡在河水里,调皮的孩子抱着原木踩水,自学游泳。每年夏天,运河里都要淹死几个孩子,大家对此习以为常。
                                                                          
  煤炭公司也在河底,本地人叫煤建公司,至于为什么叫做煤建,没人知道。计划经济的时代,家家要买蜂窝煤,或者买煤球。我结婚后的头几年,还年年买蜂窝煤,一次买一千斤,够用三个月,我骑车去煤建公司,到会计那里交钱,开好票,仓库边上找一个拖煤人,他会准时准点送到家,有一年冬天,我找的拖煤人是个老大爷,我骑车刚到家,他拉着大车也就赶到我家里,我想不明白,他单靠一双铁脚板,拉着一千斤的煤炭,居然不比我慢多少。到了我的小院里,他二话不说,就动手卸煤。我要帮帮他,他说,万万使不得,你是读书人,不能干粗活。
                                                                                                    
  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随着县城的发展,相对停滞的河底已经呈现破败景象,成为交通不便,污水横流的脏乱差地区,木材公司,煤建公司都倒闭了,灯泡厂也奄奄一息。大桥下,有私人老板租借一块狭小的院落造大钢船,钢架林立,火花四射,一个女工,头戴安全帽,手提大几十斤重的钢板,爬上脚手架,戴上面罩,开始焊接。她下来以后,我与她聊天,得知她月收入有五千元,但是这份工作又脏又累,还有危险。我自叹不如一个女人。
                                                     
  那些年,我常常一个人去河底,骑车走过那些湫隘卑污的陋巷,我是一个不快乐的人,看到周遭的颓废,心里更加添堵,低矮的房屋,户户关门上锁,门窗歪歪斜斜,仿佛这里不曾有人居住,也不曾有过欢声笑语。我走到河堤上,忽然看见堤下,又一个院里伸出一棵高高的泡桐树,满树繁花,像一个个浅紫、粉红的吊铃在春风里微微荡漾,那种清新脱俗的美一下子就打动了我,我驻足良久,想把画面刻在脑子里。我不明白,房主为什么要种泡桐,毕竟泡桐木质疏松,难堪大用。
                                           
  河底片区改造之前,在一个寒冷的冬日,我一个人又去了河底,挡不住的严寒,刺透了我羽绒服,刺疼我的骨头,整个河底一片死寂,好像火星表面,木材公司要拆迁,煤建公司要拆迁,连码头上生锈的吊机也要拆掉。未来这里就是一片苦心营造的风光带,是市民休闲娱乐的场所。
                                                  
  见到此情此景,我写了一首小诗:
  “这冬天的码头/整日萧瑟
  驳船吐出了腹中的细沙/让河水托起/庞大的壳
  风凝固了时间/小山样的沙丘,黑色的煤炭/披着白雪
  河底的村镇/一片片/破布似的灰瓦房
  这冷寂的正月初二/阴沉欲雪的天/连血也要冻结”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22-6-27 11:27 | 只看该作者
欢迎老师发文。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地方方言,即使有些方言我们自己都觉得费解,但它确实存在着。无论我们走到哪里故乡都是难忘的。文章从离家方言写起,娓娓道来。文章朴实笔触之处无不体现出对故乡的热爱之情。文章叙析到位,有生活气息。感谢支持,问好。
3#
发表于 2022-6-28 17:06 | 只看该作者
顽主的散文写得也不错嘛,很有时代和地域色彩。

点评

我是小闹闹,上不得台面  发表于 2022-6-29 06:59
4#
发表于 2022-6-30 10:58 | 只看该作者
我们这边管下地干活也叫“下湖”,知了没蜕壳前叫“姐溜猴子”,蜕壳以后叫“姐溜”。字不一定对,发的音是这个音。

点评

是的,字不一定对  发表于 2022-7-9 06:27
5#
发表于 2022-7-1 09:57 | 只看该作者
颇有些沈从文的文风呢,对生活的基础性写作到位熨帖,有沉重感。

点评

沉重了  发表于 2022-7-9 06:28
6#
发表于 2022-7-1 10:54 | 只看该作者
进中财,意外见到顽主,时间瞬间凝固。读你的文章,仿佛叙旧聊天,亲切得很。文字也简洁有力,读了长知识。问好顽主先生。

点评

好久不见,问好!  发表于 2022-7-9 06:26
7#
发表于 2022-7-4 11:24 | 只看该作者
文章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质朴,生动,欣赏,问好!

点评

谢谢  发表于 2022-7-9 06:27
8#
发表于 2022-7-4 15:56 | 只看该作者
一个从未离开故乡的人,是没有故乡的。
这个句子很令人玩味。
9#
发表于 2022-7-5 10:50 | 只看该作者
一个从未离开故乡的人,是没有故乡的。很深刻的句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4-20 09:35 , Processed in 0.053619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