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476|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贴] 苏轼在贬谪途中,写下豪迈的诗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2-9-1 10: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写在前面:

        元祐八年(1093年),宋哲宗亲政,朝中迎来了新一轮洗牌,新党上台,旧党再遭清算,毫无悬念,苏轼首当其冲,被列入重点打击对象。

绍圣元年(1094年)4月,他先是被责知英州军州事,途中遭到三次更改谪令的状况,六月,再次接到被授建昌军司马,惠州安置的谪令。

      几易其变,苏轼一路舟车劳顿,奔赴惠州贬所,舟行至江西湖口时,偶然得知湖口人李正臣“蓄石九峰”,因喜欢此石的玲珑剔透,就想着用百金买下。

     奈何行程匆忙,只好遗憾作罢,遂写下七律《壶中九华诗》并序以记之,本是一次悲愤的南迁之旅,却被其点缀得神采飞扬,写成了一次美妙的游历,如此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实在是令人敬重。


    清溪电转失云峰,梦里犹惊翠扫空。

    五岭莫愁千嶂外,九华今在一壶中。

    天池水落层层见,玉女窗明处处通。

    念我仇池太孤绝,百金归买碧玲珑。——宋 苏轼《壶中九华诗》

       简译:

      清澈的河流斗转蛇行,舟行迅疾,如闪电一般,两岸高耸的云峰很快就消失不见,这些优美的景色令人叹为观止,梦里都是横空的苍翠山色。

不必为遭到南贬五岭蛮荒之地而忧愁,这盆景中玲珑剔透的九华石囊括了天下奇观,它形如悬挂的仙壶,别有洞天。

       石盆里的九华石层叠多姿,随着水势的下落,曼妙的景致层出不穷,犹如明亮的小窗洞开八面。

想起我珍藏许久的那两颗仇池石,它们在盆景中总觉得太孤单,所以我想用百金来买下这颗奇异的九华石。

       赏析:

       这一年,苏轼六十岁,安稳日子还没过几年,又遭政敌打击报复,从中原一路谪迁蛮荒之地,“兄弟俱窜,家属流离。”,彼时的凄凉孤苦可想而知,但是,从此诗中,我们感受到却是他的旷达从容,好像这不是贬谪之路,而是一趟愉快的旅行。

      “清溪电转失云峰,梦里犹惊翠扫空。”,首联从现实着笔,写旅程中的美丽风景,苏轼此行大多是水路,过汴河、泗水,经扬州,越长江,泊金陵,山水迢迢,从此京都只能在梦中,“电转”谓水道转过之快。

       但是,彼时的他并未沉浸在背井离乡的哀愁之中,而是尽情地享受着一路的美丽风光,甚至,就连在梦中都念念不忘两岸的奇山异水。

      在《六月二十日夜渡海》一诗中,苏轼这样形容自己遭贬后的心情“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就算埋骨蛮荒,也在所不惜,因为这样奇绝的经历并不是人人都会有,任它风吹浪打,我自闲庭信步,苏轼的旷达无人可及。

      颔联承上联山水之意,引出九华石的奇绝美妙,“五岭莫愁千嶂外,九华今在一壶中。”,虽贬蛮荒,远离中原,也不愁云惨淡,因为这盆中九华石的奇观足以慰藉迁客的孤单寂寞冷。

      仕途之坎坷,际遇之堪伤,能说一点不愁吗,可苏轼明白,愁也不能改变现状,他的对手不会轻易放过他,嘴上说着不愁,可“莫愁”二字足以形容出彼时的黯然神伤。

     可是一向乐观的苏轼总能及时调节自己纷繁的心绪,你看,这一颗小小的九华石,已经囊括了中原的山水风光,还有什么可遗憾的呢,此处的“壶”指传说中神仙壶公之壶。

      颈联从正面描写壶中九华石的形象,“天池水落层层见”,首句写九华石层叠多姿,景致各异,“玉女窗明处处通”,次句状奇石具有仙境之美,“玉女窗”是常用的文学典故,和“天池”一道构成一个令人神往的美妙的世界。

      尾联写自己欲买九华石之意,“念我仇池太孤绝,百金归买碧玲珑。”一是因为喜欢,二是想让它和自己心爱的仇池石为伴,“碧玲珑”指九华石。

      苏轼在扬州时曾收集了两颗仇池石,极为喜欢,是他的心爱之物,称之为“稀代之宝”,为其做《双石》诗以记,每每沉浸其中,都生出“一点空明是何处,老人真欲住仇池。”之念。

      山水纵然在心中,可终究是难敌远离故国家园的落寞,“太孤绝”既是为爱石鸣不平,也是抒自己心意,与颔联的“千嶂外”相呼应,看似不经意的带过,却传递出丝丝缕缕的忧伤之情。

       写在后面:

      “五岭莫愁千嶂外,九华今在一壶中。”,一语成谶,这是一趟渐行渐远的贬谪之路,因为他的老朋友章惇就没有给过他重回中原的机会。

      在惠州,苏轼居住在嘉祐寺中,日子过得很是清贫,不仅须发尽白,身体状况也不是很好,但是,他骨子里的高傲不容他有丝毫的悲观和失望,所以就有了“为报先生春睡美,道人轻打五更钟。”之句。

     没想到,这两句诗在朝中重臣章惇听来深感刺耳,他就怂恿哲宗再次将其远谪,于是,62岁的苏轼又被一叶孤舟带到了更为荒凉遥远的海南岛儋州。

     “我本儋耳氏,寄生西蜀州。”无论身在何方,苏轼都能落地生根,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坦然处之,就如这首《壶中九华诗》所传递出来的情感那样,纵然是风雨兼程,也要将其当成一次绝无仅有的愉快旅程……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22-9-2 13:59 | 只看该作者
真是什么性格说什么话,如此快意游江湖也只有东坡吧,活成天下无处不奇观,无处不安放行走的足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4-19 23:30 , Processed in 0.113207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