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550|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隐藏的声音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3-11-27 09: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隐藏的声音

  中外历史上,都有一种特殊的人群——隐士。国外的隐士中多为苦行者,悍卫宗教与布道传教是其主要活动。中国的隐士则复杂一些,其主要的事迹都体现在了文化创作与思想传播上,即使僧道,亦少有真正以宗教教义为生活宗旨的人。中国的隐者可分为两类,一类人真隐,连名字生平事迹都不为人见,似《桃花源记》中的那些山民,但更多的还是如陶渊明般,当政治理想与个人思想不为主流承认,才以某种手段隐活于世,以非主流的形式为人思见,有点做秀的感觉。这后一类人,也是被我们关注和研究的人群,他们名为隐士,但也身在尘世中,行俗人之事,做奇人之行,言语怪诞,才学惊人。

  提起隐士,大多数人会想起竹林七贤,坦率讲,这些人隐藏的程度都实在有限,他们特立独行的成份多,经常跑到台前,其实不是隐士,而是时代先锋。后期很多人以隐士居,行为都效仿他们。先锋的东西总要被保守的东西打击,所以,这一类人是注定不会安安静静的成为“真隐”的,他们在本质上也不想安静。比如后来明朝时的李贽,还有比他早一点的何心隐,在这些人身上积极出世的思想不少,大胆冒进的念头也多,他们在行动上的盲目与果敢,是一种原始的冲动性格所致,很难说有更多的理性意义。所以这一部分人为后人推祟,更多的在于个性的光彩,其具体的艺术创作成就与之相比,难免逊色。

  还有一部分隐士,则与他们完全不同。这类人出身于贵族,有良好的文化修养和贵族气质,他们的消隐与出世思想的影响没有太大的关系,他们更多时只是因为安逸生活的消失而苦闷和烦恼。每当中国历史上发生更沓变换的时候,总会有这样的一部分人出现,填补中国文化的缝隙。所以每当乱世,必有人杰,也必有良作面世。如元朝时的书法大家赵孟  ,大画家倪云林,明末时的八大山人、石涛、张岱,这一部分人是真正的出世者,但这种出世的选择不是主动的、积极的,而是被动的无奈的。在这种情绪下,他们的文化创作反而更加纯粹,惟美,精致和高洁。同为隐者,草根阶层出身的竹林七贤、何心隐、李贽,更多的是以个人行为震铄古今,但是在八大山人等流亡贵族身上,我们却为其艺术上的精致与化境而折服。比如八大山人著《写生册》,首诗如此而写:“和盘托出大西瓜,眼里无端已着沙,寄语士人体浪笑,拨开荒草事如麻。”八大以画闻名于世,但诗想象奇诡,用字诡谲,意义深远,同样令人折服。明末的流亡贵族中,如八大一样者有不少,还有写过《夜航船》的张岱,少时为长史少爷,生活极尽奢华,后破败,写成《石匮书》,痛陈前朝兴废,更对文章真义做出如此评论:“食龙肉谓不如食猪肉之真味也,貌鬼神谓不若貌狗马之形近也,”这份见识,就不是那些只以特立独行为标榜的七贤似的隐士们所能及的了。

  其实不论以何种形式出现,隐士都是一群失去了话语权的人。在封建社会里,话语权永远掌握在帝王与权贵者手中,但凡有权力者才有话语权。文人多思,多智,多情,多愁,因而性格鲜明,难被融合,常常是满腹话语,却不被允许说出,所以他们要用曲折的方式来表达隐藏的声音,这是一种无奈的选择。隐士身份的被默认也是这种话语权消失的标志,而一旦这种声音被公开,触犯了权贵者敏感的神经,则必然要遭横祸。明朝时的隐士何心隐,创聚和堂讲学遭忌,逃亡避祸二十余年,最后仍难逃首辅张居正的追杀。由此可见,隐士的出现,既体现着十步之内必有芳草,污泥之中亦有青莲的事实,也反映着一个时代的失语现象,任何时代,如果还有人以隐士自居,也是很悲哀而无奈的事。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2#
发表于 2003-12-1 14:46 | 只看该作者
隐藏的声音里,有着许多动听的声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4-19 21:04 , Processed in 0.054202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