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201|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秋风中的绝唱----杜诗漫笔之三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7-28 09: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长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十年之后,杜甫漂泊到了夔州,这年他五十六岁,对于一位一生都充满艰难苦恨的老人来说,他的时间已经不多了。这首诗写于大历二年(767年)秋天,不到三年,杜甫带着无数的遗憾离开了人世。这是杜甫晚年的绝唱,是杜集七言律诗之冠”。
    明人胡应麟更说此诗“当为古今七言律第一,不必为唐人七言律第一 。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而实一意贯穿,一气呵成。骤读之,若首尾未尝有对者,胸腹若无意于对者。细绎之则锱铢钧两,毫发不差,而建棱走坂之势,如百川东注于尾閭之窟。”(《诗薮》)至于是不是古今七律第一,历来见仁见智,有人推崇李商隐的《锦瑟》,但我一直认为这首诗才是古今第一!是律中绝响!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写诗人登高俯仰所见所闻,融合了诗人复杂而深沉的感情。这时诗人独自登上高处,视线从高到低,举目四望,侧耳聆听,围绕夔州的特定环境,诗人选择了凄冷的秋风、空旷的天空、凄厉哀怨的猿声,以及凄清的江水、白茫茫的沙滩、回旋飞翔的鸟群等六个意象,为我们描绘了一副的苍凉悲壮画面。特别是“猿啸哀”和“鸟飞回”两个细节,仿佛是诗人在倾诉着无穷无尽的老病孤独的复杂情感,为全诗定下了哀婉凄凉、深沉凝重的抒情基调。“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集中表现了深秋时节的典型特征。落木茫无边际、萧萧而下,是诗人仰视所望;江水奔腾不息、滚滚而去,是诗人俯视所见,这里有“萧萧”之声,也有“滚滚”之势,让人感到整个画面气象万千,苍凉悲壮,气势雄浑壮观,境界宏阔深远。沉郁悲凉的对句,将诗人“艰难苦恨”的人生境遇书写得淋漓尽致。我一直推崇陶道恕先生的话:“颔联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在写景的同时,便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 “无边”“不尽” ,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透过沉郁悲凉的对句,显示出神入化之笔力,确有“建瓴走坂” 、“百川东注”的磅礴气势。”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将以上两联所蕴含的感情进一步明朗化,从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把诗人的忧国伤时的惆怅表现得富有层次性和立体感。万里言其遥远,百年言其一生。这是的杜甫离开长安已经十二年,不见故乡近三十年,由于生活的艰辛他已经百病缠身,过早的衰老,迟暮之年仍然“漂泊西南天地间”,孑然一身,孤苦无依。他说“人生七十古来稀”,而他自己连六十岁也没活到。“常作客”“独登台”几乎是他一生的写照。秋,农民喜,文人愁,旅人悲。杜甫安能不悲?深秋萧瑟,漂泊憔悴,体弱多病,暮年登高,他当然会悲从中来。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诗人备尝艰难潦倒之苦,国难家愁,已经使诗人白发日多,苦不堪言,本欲借酒遣愁,但由于因病断酒,悲愁就更难以排遣,这又无端地给诗人增添了一层深深的惆怅和无奈的慨叹。这里诗人将潦倒不堪归结于时世艰难,其忧国伤时的情操表现得淋漓尽致。
    有这样一个传说,杜甫漂泊到耒阳时已经饿了许多天,县令得知此事后,立即送来丰富的酒肉。杜甫在一夜痛饮之后,当夜离开人世。这对于现在的人来说,多少有些讽刺意味。我倒宁愿它是真的,杜甫这样死去终究弥补了一种无奈和遗憾。刘克庄说杜甫是“菜肚老人”,有菜吃就不错了,多数时候杜甫都在“饿肚”。艰难苦恨的人生使暮年的杜甫集中了说不清的遗憾,他说诸葛亮是:“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那么他自己也是大志未酬身先老,登高空叹一生哀。此时,不要说“志君尧舜上”的政治抱负无法实现,就是“青春作伴好还乡”的游子梦也不可能变成现实了。杜甫死后,他的骸骨又在他乡漂泊了四十三年,几乎等于他在世时的人生之旅。另一方面,作为伟大诗人的杜甫,在他的有生之年,赏识他的人并不多,远不如李白,甚至不如王维、高适,因为我们在《唐人选唐诗》、《河岳英灵集》中都找不到他的作品,当然杜甫也不可能看见自己的诗集问世,这也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风流总被风吹去,无奈秋兴老杜诗。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 本帖最后由 放浪书生 于 2010-7-28 09:41 编辑 ]
2#
发表于 2010-7-29 11:14 | 只看该作者
漫笔不错,学习欣赏!
3#
发表于 2010-7-29 15:14 | 只看该作者
这样的阅读很扎实,能丰富自己的学养。
如果能脱离了教科书的模式,写出独特的感悟来,才真正把诗读得进,读得出。
4#
发表于 2010-8-4 08:27 | 只看该作者
行文流畅、老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4-26 17:13 , Processed in 0.051096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