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723|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寻找《灵魂的地址》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3-12-11 15: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寻找《灵魂的地址》
                    ——陈洪金的散文读后


  多年来,写作成了陈洪金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作为一个执迷于文学的写作者,已经把写作作为一种生活的姿态,个人生存的方式。对于写作的愿望来说,陈洪金所希望的,是梦想着把自己以文学的样式摆在人们面前,最后把他忘却。同时,陈洪金试图让知道他的人和不知道他的人看到的不只是他个人本身、他脱口而出的话语,他想用文字的方式让人们知道一种灵魂的闪现,一种风景与客观保持着的距离,同时产生了的美感。

  同时,我觉得这种情绪也可能是陈洪金写作《灵魂的地址》的初衷,他几年来一贯的愿望,一种思绪,想通过一些文章的叙述展现在人们的面前。只不过,开始的时候,他也曾担心自己的愿望能否达到,他知道,要把一种思想展示在一本书里是多么的不容易。难于想象的是,到了现在,他的《灵魂地址》由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以后,他却发现自己产生了一种深深的孤独感挥之不去,一种乡亲,一种故土情结与日俱增。所以,到了这个时候,事实让他认定一个道理,在面对《灵魂的地址》的时候,真正要对自己家乡的抵达,一种梦想的实现,路途实在是太遥远了。

  这是什么原因呢?我想,可能是《灵魂的地址》地完成,本身就是对作者灵魂的一次纯静的洗礼,从而使他站在另外的一个层面,看到了一个更为广阔的世界,一个植根于村庄之上的天堂。我知道,陈洪金在《灵魂的地址》的写作中,无数次写到童年,写到故乡,写到亲人... ...对往事的回忆,对亲人和故乡的卷念,心灵不能不产生最为强烈的震撼,那些早己隐藏到了某个角落里的情感、那些疼痛,又一一在他的心里过滤,在他的心里酝酿,产生了快意的同时,不能不产生疼痛。

  我之所以要这样说,是因为由于我与陈洪金工作的空间最为毗邻,我有机会看到他怎么样把这本书完成,我并且可能从另一个角度看到了他对这本书的全部态度和认识过程。所以,我今天才有机会面对着《灵魂的地址》发言,大胆地说陈洪金多年的写作都与故乡和亲情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从小到大生他养他的村庄,让他知道诗歌应该从哪里开始。所以,我知道的陈洪金,他从思考着写作《灵魂的地址》的时候,就想以诗歌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故土,他觉得自己的乡村所有的事物都饱含着浓浓的诗意。因为那个土生土长的故乡,让他对那里的一切事物都感觉到了挥之不去的诗意。时至今日,陈洪金都还固执地认为,只有诗性的语言,才能反映他心灵的全部,故乡灵魂的全部。

  当然,这里面也可能有陈洪金对文学、对散文认识有存在着偏颇。但我们也不能排斥陈洪金的这种散文样式的新颖独特。所以,在全国流行着所谓的新散文文本的时候,陈洪金也就理所当然地引起了文坛的注意。因为他的散文写作,不再是传统文本的再现,不是单纯的叙事,简单的抒情... ...传统的散文结构模式,在他的散文里很难找到解释的框架。在他的散文里,我们首先看到的是一种流动的意向。经幡、绳索、蝴蝶、磨房等等,在他的散文里散发出的不再是具体的物象,而是一种没有规定的场景,那些来自他的身体内部、灵魂深处的记忆和感受,都随着他生活多年的村庄里的事物飘渺起来,具体起来。所以,飘渺和具体,是成了我理解他的散文的主要依据。我说陈洪金所写的事物是具体的,因为他文章中所写到的事物我们都可以看得见,摸得着。但我又觉得他所叙述的事物又是飘渺的,是因为,我看到他用无数语言的构建与重组,让具有实际意义的场景发生了比现实更广阔的空间,无数的联想会由此及彼,天马行空... ...是这样,我们才在他的文章发现了新的闪光点,发现了一种能区别于其他的我们期待的样式。

  不可否认,陈洪金的散文出现,成了一个比较奇特的现象,同时也是他不算长的创作生崖的最好的开端。这对他的《灵魂的地址》的出版垫定了良好的基础。我同时知道,这种现象的出现,得于他多年对诗歌的感悟。开始走上文学之路的时候,陈洪金自己一直觉得文学出路在诗歌里。多年来,诗歌是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份。他从读高中的时候就写诗歌,上了大学就更是不务正业的以诗歌为“中心”。大学毕业,到一个山村学校教书,基本上是每天写诗,他说,写诗象吃饭睡觉一样,是他每天都要进行的必修课。前不久,我还看过他在乡下写诗的笔记本,本上密密麻麻的诗歌是他每一天的足迹。只不过事与愿违,连他也说不清,外界的朋友却是从他的散文开始认识他。所以,他曾多次说到,对此现象,他至今依然是耿耿于怀。他写了那么多的诗歌,发表了的没有多少,只是他写作量的十分之一都没有。而他的散文,基本上是每写必发,去年才几个月的时间,一本《灵魂的地址》就已经结成了集子。所以,这个具有诗歌情结的诗人,发出了被诗歌淹没了的感叹。同时,让我对诗歌更怀一层畏惧。但同时,我们也可以感悟出了一个道理,正是由于散文里有了诗歌的韵味和灵魂,他的散文才被称道“新”而有味。

  对一种新颖的散文形式我们期望已久,所以,我们才高兴地为陈洪金的《灵魂的地址》鼓掌。我与陈洪金多数时间坐在一间办公室里工作,我真心地为他的成果高兴。当然,我们在一起,谈论得最多的当然也是文学。所以,在《灵感的地址》出版的时候,我以第一时间告诉大家,陈洪金现在却又想改一改他现在的散文写作手法,具体地说,就是想在他过去注重抒情的散文的写作手法上增加叙事的成份。他可能已经知道,散文总是离不开事和情两个要素的。把散文比喻成一棵树,“事”就是散文的根,“情”就是枝和叶。根和枝叶都茂盛,花才会开得鲜艳。所以,不管陈洪金的散文怎么变,我们都有着热情地期待。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2#
发表于 2003-12-11 17:37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幽幽飞 发表
网络有许多关于陈洪金先生的文字。

拜读~受益。:)

同感,我看过他发表在散文里的文章,喜欢!
3#
发表于 2003-12-11 18:51 | 只看该作者
陈洪金先生的文章,让我们读来感到一种亲切感和陌生感……
4#
发表于 2003-12-11 19:30 | 只看该作者
一个值得学习和尊敬的人!
5#
发表于 2003-12-11 20:39 | 只看该作者
木祥原来和陈先生是同事啊,怪不得了解颇深呢呵呵。
6#
 楼主| 发表于 2003-12-11 21:03 | 只看该作者

向楼上的朋友问好

最初由 旗王 发表
木祥原来和陈先生是同事啊,怪不得了解颇深呢呵呵。


感谢大家对我的评论的关注.
希望大家都关注陈洪金的文章
7#
发表于 2003-12-11 21:37 | 只看该作者
  呵呵 很全面  也很到位 :))

 “得于他多年对诗歌的感悟” 少了一个字  是不是?

  悄悄话满了  请及时删除 :))
8#
发表于 2003-12-12 01:06 | 只看该作者
我们惊喜的看到,一个根植于故土的散文作家的诞生,一种新的散文形式的闪光,愿陈先生在文学的路上走得更远!
9#
发表于 2003-12-15 01:50 | 只看该作者
木祥:

从此多了一个交流的平台,望多联系。

洪金今天下午在我这授课,获益匪浅。

江波  

12  15  晨
10#
发表于 2003-12-15 13:48 | 只看该作者
文如其人,文写心声,读之很受教益,向两位大家学习!
11#
发表于 2003-12-15 21:58 | 只看该作者
寻找《灵魂的地址》,学习这样的寻找
12#
发表于 2003-12-16 09:33 | 只看该作者
我也去《寻找》看看:)
13#
发表于 2003-12-16 10:53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木祥的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4-24 09:54 , Processed in 0.055406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