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580|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枪炮与玫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4-2-29 08: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        误读N年
  很幸运,八十年代末的文学争鸣时代,我赶了末班车。当时我还是个工科学校的学生,对未来没有希望,对人生没有憧憬,只有青春期特有的苦闷和无聊。功课是能敷衍则敷衍,教室是能不去就不去。回忆那个在足球场围棋盘和录象厅里挥霍光阴的大学时代,我唯一宽慰的是我曾读过一些小说和诗歌。在工作后的某一年我又趁年终休假的两个月狠补了文学课。这些奠定我对文学的基本理解。
  在大学时,我读了当时一些名声很响的国内名家的小说和少量的外国古典名著。依照我当时的鉴赏力,我觉得中国的小说真不错,有很多新鲜的写法,奇特的故事和文学观念。与当时我读的外国古典名著《红与黑》《红字》《堂吉诃德》等相比,中国小说一点也不逊色。这观点从现在看,大概也不错。但我的比较标准有问题,相隔若干世纪的作品有没有可比性,值得商榷。
  三四年后,我的文学热情再次被远离亲人的寂寞唤醒,我买了大量的小说和诗歌以及文艺理论书籍。我发现我对文学的理解和以前不同了:原来这是个现代主义文学的时代。我所喜欢的国内名家的小说和诗歌都被打上现代主义的烙印。知青文学,乡土文学,先锋文学,新写实原来都是在现代主义的山坡上挥舞的一面面红旗。象征,意象,隐喻,荒诞原来都是在现代主义的启蒙下进行的文学实验。我追溯现代主义的起源:它的发祥地在西方。我用猎狗般的鼻子追踪现代主义文学大师的足迹,看见一个个闪耀星光的名字排列我的面前:左拉,波德莱尔,哈代,艾略特,川端康成,卡夫卡,伍尔芙,乔伊斯,福克纳,马尔克斯,略萨……。尤其后六位影响了我的文学观,给我以巨大的冲击。原来文学是这样的,并不见得说一个完整的故事,并不见得按照我们习惯的写法来写,它们没有照顾我们的阅读习惯,却给我们带来全新的阅读体验。回望我喜欢的四大名著,《儒林外史》《聊斋志异》等竟是那么的古板拘束。曾给我带来新奇感受的知青小说和先锋小说竟是那么的皮相,那么幼稚地搀杂偷学的一星半点的技巧。《穆斯林的葬礼》是那么的亢长琐碎,《白鹿原》也不再震撼我的心灵,《平凡的世界》的叙述是多么呆板没有新意,贾平凹王蒙陈村陈染我曾经是多么热爱,现在已经在我心里蒙灰,戴望舒和徐志摩象个弃妇被我扔到记忆的角落。
  我的阅读方向是西方,最近的也是日本,他们的文学是多么纯正,多么符合现代人的欣赏口味啊。文学理论也是我研读的重要内容,我获得前所未有的充实。我感觉以前读书简直是“猴吃麻花------满拧”,根本分不清优劣。
  新千年的钟声敲响,我,一个有文学企图但先天不足又无同好交往的大龄青年,决定即便成不了作家,起码可以以文学品味傲人。和网络中的朋友交流,我发现我下的工夫没有白费,他们的阅读视野是那么的狭窄,对文学的理解又是那么的狭隘。
  我将目光瞄准前沿,因为我确信我把握了文学鉴赏的正确思路-----理论先行,阅读跟进。我象个熟练的剑客,撕开最尖端文学的面纱,我呆住了:生活的负重和交流的缺失让我又一次误了一班车。当我翻看《2001中国文论选》的时候,我发现我读不懂这些文章。后现代,解构,边缘化,反对释意……每个词我都认识,每个词的意思我都不明白。我翻出我收藏的文艺理论著作,发现以前我曾有意无意放弃阅读一些篇章,篇篇都在阐述这些新概念。按照文章中列举的作品我尽力查找,能买到就买,买不到的在网上看,再结合理论来理解,渐渐有了一些思路。在我自以为了解了文学真谛的年月,我错误的以为我所欣赏的作品都属现代主义范畴,有些理论著作也错误地将之纳入其中来解读。更令我惊讶的是,我尝试写的那些小说竟然也有后现代主义的痕迹。这意味着我接受了后现代主义的影响,却浑然不觉。
  以前我曾接触过贴着后现代主义标签的诗歌,觉得晦涩难懂,没有特别在意,因为有些现代主义的诗歌也很难懂,我将它们视为同类了。当时我对诗歌的兴趣已经消退,也就没有深究。
卡夫卡的小说我很早就读过,非常喜欢尊为偶像。当时我是以现代主义的眼光来看他的小说的,书上介绍他是现代主义的鼻祖,他的小说也的确是纯粹的现代主义味道。我读的时候觉得他的小说是很好的小说,但总有读不懂的地方,我以为是中西方的差异,是我和巨人的差距。但现在,我从后现代主义的理论看,他的作品是后现代的,虽然我们奉博尔赫斯,卡尔维诺等为后现代的开山祖师,但卡夫卡的作品更具前瞻性的意识,那个二十世纪初可悲羞怯懦弱的小职员已经在一百年前开始领跑,我被深深地震撼了。
  循着这样的思路,我将过去误读的作品做了回顾,将文学做重新解读,对文学的理解更加深刻了。
  回顾过去,我的文学史是对文学误读的历史,是一个文学青年痛苦迷茫的野史。可怕的是误读的不仅仅是我一个人,还包括很多专门研究文学的人,有的甚至是学界精英文坛巨子!

  二.        现代之后
  现在很少有人坚持传统的现实主义写作,即便是通俗的言情小说或武侠小说,分析这些作品,我们可以很明确地看到现代主义的迹象。即便是倡导宏大叙事的主旋律小说,写作的手法也不再传统,虽然作者可能并没有清醒地意识到。文学的氛围变了,写者和读者的口味变了,苦大仇深为政治代言的文章普遍被大家抛弃,大家对文学的理解变的更个人化更人性化。近二十年的文学大潮已经将大家潜移默化地改变。余华,池莉,阿来,莫言,苏童等活跃当今文坛的一线作家的作品,无不受现代主义的影响,先锋文学,新写实文学是近二十年中国文学的阶段性成就,应该不容质疑。再看相对通俗的报刊杂志以及网络文学,到处都是现代主义作品的身影。象征,黑色幽默,戏仿,荒诞等现代主义文学手法被大家熟练使用。大家不再象以前那样对一些晦涩的文学表示反感,读者表现出开放的接受和尝试理解的态度。阅读现代主义经典作品,研究现代主义的理论是很多写手提高自身写作能力的法宝。然而大家对后现代主义的接受和理解普遍存在障碍,或者因为不懂而干脆嗤之以鼻予以唾弃,认为是故弄玄虚。
  何为后现代呢?我不想引用书本上的解释,那样大家看着觉得费解,我自己也感觉费力。我只想就我的理解作一番说明,虽然可能不准确,但亲切自然好理解。后现代是五十年前的事情,当时西方资本主义高度发达,引发思想上的变革。在文学上表现为反对释意,反对主体的唯一,主张边缘化,主张对文本的解构等。后现代主义的说法至今没有统一的定论,以上几点是主要的,大家比较一致的地方,也是把握后现代思想的关键。值得注意的是,后现代主义文学理论对文学的理解和现代主义不同,但大部分学者都认为后现代是现代的一部分,是现代主义的发展。后现代主义对现代主义的发展,不是将之提升,而是将之消解,所谓解构。为什么要这样呢?因为后现代主义认为,以往的作品其实都是在营造一个谎言,以为作品无论反映表现现实还是挖掘表层深入内部,无论荒诞象征还是象意识流那样考察人物内心,其实都有一个预先设立的模式,一个空洞的概念。象征现代社会的毁灭也好,反映人在物质社会的扭曲异化也好,反映底层人边缘人的委琐生活和哀痛也好,都是预先设立的命题,并不能经得住推敲。文学对人,对社会的任何假想的意义都是虚假的,不真实的,作品的意义在作品本身。文学描写的是文学的虚幻世界,是和现实世界毫不相干的世界。在原始人的艺术中,壁画和陶器上的花纹都是真实的,却没有现实上的意义。也就是说,对于文学而言,主体不是唯一的(现实世界),而是有两个世界(现实的和虚幻的),文学要讲述的是后者,而不是前者。艺术也是如此。
  以此来书写文学,必定呈现边缘化的特征,通俗地说,就是让作品说话,反对强加给它以任何意义。意义是历史沉积下来的,带着权利话语的镣铐(政治的强加,大众的意愿,权威专家名人的论断)。
  在此基础上,解构就是当然的事情,因为之前的文学作品结构都是精心策划的,是虚假的。无论是故做冷冰冰的叙述,还是如万花筒般的结构迷宫。这些都给我们启迪和思考,虽然我还不完全赞同(因为文学的终极目的没有了),但也一时找不到它不对的地方。总之,后现代已经更新了我们对文学的观念,从余华,莫言,阿来和王朔的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到端倪,从个人化写作身体写作中,也可以看到后现代的影响。刘索拉的最新小说《女贞汤》是纯粹的后现代主义小说,它堪称中国后现代小说的高峰。而此前我喜爱过她的《你别无选择》竟然也是后现代风格浓郁的作品,小说中的教室黑板上方悬挂的“功能圈”象征什么,你永远也弄不懂。这就是后现代的味道。
  “现代”之后是“后现代”吗?每个热爱写作热爱文学的人都应思考,这样的思考不是没有意义,而是非常必要。因为中国虽然目前还没“现代”,更没到“后现代”,但迟早要走到那块新麦田,况且我们已经制造出一批新崛起的中产阶级,他们具备后现代的口味,也是中国首批的“后现代者”。理论界有一种说法:中国没有后现代。这是不客观的,也忽略了人的物质和精神不同步的历史事实。物质没有“后现代”,不代表精神不可以“后现代”。家里没有轿车就不会开车不会坐车不会想车了吗?


  三.          小径交叉
  要了解后现代就不能不了解博尔赫斯,他被奉为后现代主义文学开山祖师。博氏的小说非常玄奥难懂,和卡夫卡类似。他的小说常常将历史重写,摆脱时间和逻辑的束缚,常常是不按规则出牌,典型的是《交叉小径的花园》。他的部分小说甚至不象小说,没有主人公,要说有,那就是时间和空间。
  卡尔维诺的小说好懂些,每句话每段文字都能看懂,但看完后却糊涂了。作品到底说什么,不清楚,这就是后现代小说的特色。边缘化,意义的消解就是它的特点,想看懂必须理解后现代的含义。
  持后现代主义的立场看过去的小说,我惊讶地发现,不但如《堂吉诃德》《变形记》等我们曾误读,连《红楼梦》也可能误读。《红楼梦》大家一致认为是古典文学集大成之作,是中国古典小说最高的山峰。但该书中的后现代的意味,一直没人提到过。当然我现在提出我的看法,并不是要大家赞同。我对《红楼梦》没多少研究,具体解释起来很费劲,不想多说,只是聊备一格。《红楼梦》的开篇将故事说得荒诞不经,以往认为是逃避迫害或是一种技巧,依我看,就有后现代的成分;后四十回大家一般认为是因故丢失,高鄂续写,在我看来,是作者故意不写。这个命题实在太大,本文不作讨论,只是希望大家能以全新的眼光来看待过去的作品。对小说的理解已经发生深刻的变化,我们不能漠视这种存在。
  后现代的诗歌也很难懂,阿特伍德是位伟大的女作家和诗人,她的诗歌是后现代主义诗歌的圭臬,想了解的可以去找来看看。文学的变革总是从诗歌开始,然后影响到戏剧或小说等。不同的是,后现代主义文学因诗歌而起,影响却不大,只是在小说园地里繁茂起来;现代主义却两厢并举,共同达到了繁荣。


  四.          出逃与出路
  后现代主义千好万好,是不是就完美无暇了呢?我想不是。后现代主义很大程度上动摇了现代主义的文学艺术观,但它也有致命伤。它反对释意和彻底解构,有时候会导致作品的无意义。一部作品毫无意义,纯粹是游戏让人不能接受。作为高度智慧的人类,用文字来耍大刀,拿文学开涮,不是件美好的事情。人类的本领之一是将事物转化为美好,让人生看起来不那么枯燥乏味。文学作为心灵的安慰剂,即使意义边缘化,也应让人悟到点东西,感觉到审美乐趣才好。满足人类的趣味是文学的责任,我想这点到什么时候都不会错。幸运的是已经有很多作家探索到新的宝藏。加西亚.马尔克斯大家都比较熟悉,以前都将他归为现代主义大师之列,现在的观点是,他的作品是后现代的,也是有趣的。《百年孤独》是他的代表作,读来大家必定有体会,无论语言技巧想象力还是社会意义和哲理,都很深刻富有美感。其实他的其他作品也很棒,他本人甚至认为《百年孤独》并不是他最优秀的作品。我曾觅到他的一本薄薄的小说《族长的没落》(听说他有本小说叫《魔宫》,不知道是不是同一本书),也是扛鼎之作,非常耐读,可惜后来搬家遗失了,去各书店查找,结果无功而返。
  面对当前中国文学的混乱无序,以及无人喝彩的尴尬场面,每个文学爱好者都会思考。很多写手或从西方取经,或从古典文学中探源,这都是很好的事情。吐故纳新,继往开来,我们的路途遥远而漫长,如何接受新的理论和吸收过往经典作品的养分,是摆在每个文学爱好者面前的课题。如果有出路的话,出路在何方?如果能够出逃,又要出逃到哪里呢?
  后现代主义理论是一朵带刺的玫瑰,还是必定会杀入文学阵营的枪炮,我看不清楚也说不明白。我所能做的是:不拒斥它,了解它,使用它,驾驭它,剩下的就交给时间老人吧。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2#
 楼主| 发表于 2004-2-29 08:13 | 只看该作者
也不知道该算随笔还是文论,还是杂文,填坛子吧,顺便和大家探讨探讨:))
3#
发表于 2004-2-29 20:23 | 只看该作者
收藏,慢慢欣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4-20 07:36 , Processed in 0.061956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