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6416|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漫谈司马迁与《史记》之十一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2-4 11: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漫谈司马迁与《史记》之十一
               尚奇的审美情趣

  晚于司马迁近百年的扬雄曾在《法言·君子》中评论说:“文丽用寡,长卿也;多爱不忍,子长也。仲尼多爱,爱义也;子长多爱,爱奇也。”这是最早评论司马迁的审美情趣的。纵观《史记》,的确可以感受到司马迁“爱奇”的审美追求。

  一部《史记》上下纵横三千年,如果事无巨细,一一写来,那该需要多少文字啊,岂只是五十二万字所能了结的。这其中就有一个写什么,怎么写的问题,而写什么、怎么写,就必然涉及对史料的取舍问题,而选择哪些史料来写,自然与史家的审美趣尚息息相关。而太史公的审美趣尚显然不同于一般史家,用扬雄的话说就是“爱奇”二字。所谓“奇”,就是奇特的,非同一般的,换句话说,也就是太史公不喜欢平凡、平庸、平淡,而是特别钟情于奇特不凡的人和事,而且是用传奇手法写出。

  三千年的漫漫历史长河,曾经活跃着多少风云人物,这里既有帝王将相,也有文人士夫,可一部《史记》直接用于写人物的传记满面打满算也不到一百篇(《本纪》与《世家》中不少篇章并非给人物立传,而是对某一王朝、某一世系的叙述),选择哪些人物来写,可说是大费周章,除了秦汉帝王和春秋战国时的诸侯世家不写不足以反映历史面貌之外,太史公按照自己的标准,往往选择那些有着奇言异行的独特人物来写。

  商、周两代跨越一千多年,可写的人物不少,然而除了那些世家大族之外,太史公谁也不写,仅选择商末周初的两位遗民伯夷、叔齐作为七十列传的首篇,原因非他,看重的是他们两位的人格品行。他们本是孤竹君之二子,兄弟互让家庭继承权,于是双双出走。后听说周文王贤德,遂往西歧养老,然而当武王在父丧期间率军伐纣时,两人又拦马进谏,可当武王灭商,天下宗周时,两人又“耻之,义不食周粟,隐於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及饿且死,作歌”。太史公正是因为二人有着非同一般的奇德善行,觉得象这样的隐士,如果淹灭不称,实在令人可悲可叹。基于这一考虑,所以太史公特地为二人立传,并置于七十列传之首。

  春秋作为一个历史阶段长达三百年,可太史公为这一时期的个人单立世家的仅有孔子一人,这自然也是因为在他看来孔子不仅是个圣人,还是个奇人。孔子的先人本是宋人,后迁居鲁国,其父叔梁纥是个武士,身高异常,达一丈多;他母亲颜氏不到年龄就与他父亲结合,故被人们视为“野合”(当指不合礼法),所以孔子在母亲颜氏的问题上很是慎重,在父母死后并不急于合葬;孔子本人个头也很高,达九尺多,被时人称为“长人”;生下来时形状也很怪异,所谓“生而首上圩顶”(头顶四周高中间低),形似山丘,故取名为“丘”。这一切都说明孔子从家世、出生到模样,的确称得上是奇异。更奇的是,孔子刚刚十七岁,就被鲁国的大夫孟厘子视为达人,叮嘱自己的儿子一定要拜孔子为师。更奇的是孔子的见闻、知识、修养,更是天下罕有,诸侯中无论政事、异事如有疑虑往往不远千里前来求教,因此在世时就被不少人称为“圣人”。正是因为孔子有着奇异的家世、长相、学识、见闻、修养,所以太史公才破例给他立世家,表现出对孔子的无限崇拜与敬仰。

  又譬如对汉惠帝与吕后的处理,同样反映出太史公“尚奇”的审美趣尚。汉惠帝是汉高祖刘邦的儿子,在位七年,依例当为他立本纪,可太史公觉得他虽然生性善良,却政绩平平,为人平庸,没有什么可写,所以略而不传。吕后虽未做皇帝,为人又残忍忌刻,可太史公认为“吕后为人刚毅,佐高祖定天下,所诛大臣多吕后力”,评价她“惠帝垂拱,高后女主称制,政不出房户,天下晏然。刑罚罕用,罪人是希。民务稼穑,衣食滋殖”,是个了不起的奇女子,所以破例写了《吕后本纪》。

  武帝一朝的抗匈战争产生了不少名将,如卫青、霍去病、公孙贺、王恢、李息、赵食其、公孙敖、张骞、李广、程不识、苏建、曹襄、路博德、赵破奴、李蔡、张次公等,其中尤以卫青、霍去病战功最为卓著,可太史公仅给李广立传,连卫青、霍去病都只能合传,其他人则只有附传。其所以如此处理,就在于太史公认为李广天生将才,他的善射可谓天下无双,而由于他的“数奇”,却终身未能封侯,最后还被逼自杀。在太史公的心目中,李广人奇事亦奇:他天生猿臂,善射成为他的天性,他射人、射马、射虎、射石,平日也专以射为戏;雁门之战,他被匈奴人俘虏,又受了伤,可他却凭借自己的机智、勇敢以及过人的骑射本领,终于逃出敌手,回归汉军,为此连匈奴人也称之为“飞将军”;可是由于他“数奇”,运气不好,一生中参加了无数次对匈作战,却往往无功而返,甚至因为自己被俘,部队损失严重,依律当斩,最终被贬为庶人。最后一战,又因迷失道路而错过战机,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不受审判,还不得不自杀。他的很多部下都封了侯,堂弟李蔡不仅封了侯,还做了丞相,可他却终身未能封侯,官位也不过九卿。他的遭际与命运的确是奇而又奇,难怪太史公要为他怀抱不平。

  此外,象《剌客列传》中的五位剌客、《游侠列传》中的五位游侠,都称得上是奇男子,他们的行为举止都大异于常人,只是一般人对他们不了解,可太史公却认为他们的行为可能有违于法律,然而他们那种“士为知己者死”、“重然诺、轻生死”的人生信条实在值得称许,所以他要为之立传,宣传他们的为人与事迹。

  有的人虽算不得奇人,但在他们的一生中却做出了一些常人难以想象的奇事,从而使自己的人生也充满了传奇色彩。

  张良本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士,作为韩国人,一心想着要为灭亡的韩国报仇,竟然雇了一位勇士要去剌杀秦始皇,事情虽然没有成功,但也足以见出他的胆勇。他本不熟谙兵略战阵,却巧遇黄石公,老人将一本奇书送给他,告诉他只要熟读此书,就可成为帝王师。果不其然,张良投奔刘邦,深得刘邦信任,成了刘邦的老师,张良为他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最后辅佐刘邦灭暴秦、败项羽,建立西汉王朝。可以说如果没有这次奇遇张良也就成不了奇才。

  又如周亚夫,他是太尉、丞相周勃的儿子,自己也先后做过太尉、丞相,封为条侯,可当他为河内守时,相士许负却说他嘴边有饿纹,最终将饥饿而死,果不其然,后来周亚夫因触怒了汉景帝,不仅被免职,还被投入监狱,因受不了狱吏的折辱,绝食而死。这也算得千古奇事了。

  太史公不仅写奇人奇事,还突破史书的叙述之文、写实之笔,运用小说家的传奇之法,运用合理的虚构、适度的夸张,将历史生活予以夸张、渲染,使之达到传奇化的程度,从而使读者感到惊讶、震撼,由此使史传文章也具备了小说的魅力。

  这一点在项羽身上表现得最为突出。太史公写项羽,有意识地赋予了不少传奇色彩。当项梁尚未起事时,一次项羽看见秦始皇游浙江,一派威风凛凛的样子,他不仅不感到害怕,而且口出狂言,说:“这有什么了不起,以后我可以取代他!”一个小青年竟然说出这样的话,实在令人惊讶。当项梁起事时,项羽不仅杀了会稽太守,当对方反抗时,他竟然凭一己之力就杀死了数十百人,完全把对方镇住了。后来宋义奉怀王之命去救河北的赵国,可宋义因害怕秦军势大,不敢发兵,还危胁项羽,如果敢不听从命令就将斩首,可项羽那把宋义的危胁放在心上,他不仅大义凛然地指责宋义见死不救,还当机立断,杀了宋义,并假称自己是奉了怀王之命斩杀宋义,从而震慑了全军。紧接着他又破釜沉舟,号令三军义无反顾地向秦军发起进攻。当时,那种战斗的惨烈连看的人都浑身颤抖,可项羽就是凭借这股有进无退,奋勇向前的气慨打败了秦军,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这样,他也就自然获得了各路诸侯军的拥戴,成了名副其实的上将军。可以说正是巨鹿之战的出奇制胜成就了这位反秦战争的杰出英雄。

  鸿门会后,项羽与刘邦展开了对天下的争夺,经过五年的楚汉战争,项羽最后兵败乌江。然而尽管项羽失败了,但留给人们的印象,他却是个真正的英雄,即使他战败自杀,也显得豪气冲天。彭城之战,他率领精兵三万人大败刘邦的五十六万,还差点活捉刘邦,刘邦的父亲太公也成了他的战利品。成皋之战,刘邦让善射的楼烦兵出战,可项羽一出马,就吓得楼烦兵逃回营寨之中。垓下之战汉军以十面埋伏和四面楚歌之计大败楚军,当项羽带领八百骑突围到东城时,只剩下二十八骑,可项羽却毫不气馁,而是自信地对手下说我可以三胜追兵,为你们突围、斩将、刈旗,而且他的确做到了。当来到乌江边时,乌江亭长要渡他过江,可他却以没有面目见江东父老为由予以婉拒,他把乌骓宝马送给了乌江亭长,然后下马步战,竟连续击杀追兵数百人,最后料定自己难以脱身,竟然含笑对故人吕马童说:“我听说汉军以千金购买我的人头,封邑万户,那我就成全你吧。”然后从容地自杀而死。这些描写简直就是新派武侠小说的笔法,项羽简直成了千古奇侠!

  《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蔺相如只是一介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士,然而他在虎狼之国的秦廷上却能凭借自己的智慧、忠贞和胆勇力挫强秦,既能完譬归赵,又能迫使秦王为赵王击缶,取得外交上的胜利。他在秦廷上独斗秦王的胆量与豪气,只怕一般的侠士剑客也做不到,真可谓奇而又奇了。

  由上可以看出,太史公的《史记》在审美倾向上确有其独特之处,这就是写奇人,叙奇事,用传奇法,凸显出“爱奇”的审美倾向,使书中所写之人、所叙之事充满奇异、独特之美,给人以独特的审美享受。这也就是为什么后人都喜欢读《史记》的原因之一吧。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 本帖最后由 潇湘渔父 于 2011-12-4 11:13 编辑 ]
2#
发表于 2011-12-5 10:34 | 只看该作者
好文。
分析论述详实,有个人的理解和发现。能这样严谨做学问真了不起。
3#
 楼主| 发表于 2011-12-6 12:0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柯英 于 2011-12-5 10:34 发表
好文。
分析论述详实,有个人的理解和发现。能这样严谨做学问真了不起。


谢谢你的关注、点评与夸奖,顺致问候。
4#
发表于 2011-12-8 10:08 | 只看该作者
这也是学习的过程,欢迎多交流!
5#
 楼主| 发表于 2011-12-8 11:2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柯英 于 2011-12-8 10:08 发表
这也是学习的过程,欢迎多交流!


好啊,愿意与朋友多交流。
6#
发表于 2012-7-10 16:45 | 只看该作者
向真正的学者致敬!
7#
发表于 2012-10-27 19:1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柯英 于 2011-12-5 10:34 发表
好文。
分析论述详实,有个人的理解和发现。能这样严谨做学问真了不起。


真的是好文章!向潇湘学习!向柯版学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4-20 00:49 , Processed in 0.060685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