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567|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解读《好了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4-5-4 21: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人生如戏,我先承认自己不是好演员,因此我不会抢镜头,不愿出风头,不想搞噱头。有一句话叫做“感谢生活”,还有句话叫做“感谢命运”。之所以要感谢生活,是因为生活给了我们表演的舞台;之所以要感谢命运,是因为命运给了我们表演的机会。
  生活给了我们表演的舞台——“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的舞台,命运给了我们表演的机会,那我们如何在这人生的舞台上自编自导呢?《好了歌》可以说就是我们人生的剧本,关键要看我们如何去改编自演了!《红楼梦》第一回里有一首《好了歌》,甄士隐听了疯道士的《好了歌》,便恍然悟道,此歌云: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士隐本是有夙慧的,一闻此言,心中早已悟彻”。……便说一声“‘走吧!’将道人肩上的搭裢枪了过来背上,竟不回家,同着疯道人飘飘而去。当下哄动街坊……”此乃“一念之间,尘凡顿易”。甄士隐为何有这样令人难以置信的举动?他又是如何悟道的呢?这要追朔到家世身境:本是望族的甄士隐,经家业破败后,夫妻俩到乡下田庄里生活。又赶上“水旱不收,贼盗蜂起”,不得安身,只好变卖了田产,投奔到岳父家。其岳父又是个卑鄙贪财的人,把他仅剩的一点银子也“半用半赚”地弄到自己手里。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在甄士隐身上便可窥见一斑:他本是望族,却膝下无子,一不如意也;老来得女,女又被人掠去,二不如意也;后又遭大火焚毁全部家财,三不如意也;典卖田产投错人,寄人篱下,郁郁不得,四不如意也。那时的他“急忿怨痛”、“贫病交攻”,真的到了走投无路之境。一天,他拄着拐杖走到街上,突然见一个“疯狂落拓、麻鞋鹑衣”的跛足道人一边走来一边念叨,士隐听不明白,就问他:“你满口说些什么?——只听见些‘好了’‘好了’。”那跛脚道人笑到:“你若果听见‘好了’两字,还算你明白:可知世上万般,好便是了,了便是好;若不了,便不好;若要好,便是了。”跛足道人的一番话说的玄而又玄,似与佛家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有异曲同工之妙,那些独具慧根与悟性的人自然可以参透玄机。
  人们都知道神仙生活的美好,却依然贪恋世间的功名利禄,即使明明知道到头来只是一场空幻,却总是忘不了内心对世俗的牵挂。这首《好了歌》可算是一种劝世歌,具有很浓的警世意味,这首歌表面上是说世人眷恋世俗的一切,其实是劝人及早忘却世俗的牵挂,以免徒增无谓的困扰和痛苦。这首《好了歌》
  从宗教的观点看,人们活在世上,建功立业,发财致富,贪恋妻妾,顾念儿孙,全都是被情欲蒙蔽尚不“觉悟”的缘故。这首歌就是用通俗浅显的语言来说明这一切都是靠不住的。跛足道人说:“好便是了,了便是好”,又把“好”和“了”的涵义引申一层,说只有和这个世界斩断一切联系,也就是说只有彻底的“了”,才是彻底的“好”。所以他这首歌就叫《好了歌》。 跛足道人的《好了歌》应该算是《红楼梦》的精髓之一,表现了“浮生若梦”的意境。但是,古今中外又有多少人能看破红尘、淡泊人生,彻底断绝功名、利禄和家庭的杂念呢?曹雪芹的悲观心态影射到贾宝玉身上,到最后贾宝玉领悟到“繁华过后一场空”的心境,而遁入空门了。甄士隐悟道后,曾作《好了歌》解注: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在蓬窗上。说甚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昨日黄土陇头埋白骨,今宵红绡帐底卧鸳鸯。金满箱,银满箱,转眼乞丐人皆谤;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择膏梁,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
作嫁衣裳。
    这首《好了歌》解注出现在《红楼梦》第一回中,在全书开头造成一种“忽荣忽枯、忽丽忽朽”(脂砚斋语)的险恶气氛。跛足道人唱《好了歌》是要启发甄士隐“觉悟”;而甄士隐是聪明的读书人,而且有了家破人亡的经历,一听就懂了,接着就为《好了歌》作了这篇解注,进一步引申发挥了《好了歌》的思想。这篇解注比《好了歌》说得更具体、更形象、更冷峭无情。富贵的突然贫贱了,贫贱的又突然富贵了;年轻的突然衰老了,活着的又突然死掉了——人世无常,一切都是虚幻。想教训儿子光宗耀祖,可他偏偏去当强盗;想使女儿当个贵妇,可她偏偏沦为娼妓;想在官阶上越爬越高,可是偏偏成了囚徒——命运多舛难以捉摸,谁也逃脱不了它的摆布。可是世上的人们仍不醒悟,还在你争我夺,像个乱烘烘的戏台,闹个没完。这就是《好了歌》解注的基本思想。它同《好了歌》一样,同属愤世嫉俗的产物。由于它处处作鲜明、形象的对比,忽阴忽晴,骤热骤冷,时笑时骂,有歌有哭,加上通俗流畅,迭宕有致,就使它更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它对于当今社会名利场中的人物,无异于一盆透顶醒心的冷水。
  其实《红楼梦》第一回开宗明义交代了人的最终去处,讲了人生如何完美亦有人的不如意处。这里又使人想起《圣经》中的“富人进天国比骆驼穿针眼还难”的话。试想,若甄士隐大富大贵而没有几般不如意,他是否还会看破红尘?所以此处又讲了根基,“甄士隐本是有宿慧的”!看来人想悟道,必得宿慧和磨难皆备,如司马迁云:“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皆大磨难也。其实司马迁也是阉而有《史记》。由此可见宿慧、磨难缺一则难成极品。
  《红楼梦》之精神并不在第四回,而在第一回,并不在“护官符”,而在《好了歌》。王国维在《红楼梦评论》中认为《红楼梦》之精神就是一种解脱之道。所谓解脱,用我们现在的美学语言讲便是拯救,或曰终极关怀,它的精髓就是自由,就是合目的与合规律之统一。它的对立面有二,一是只合目的不合规律的唯意志论(绝对自由论);二是只合规律不合目的的宿命论(决定论),这二者都是灵魂的不自由。《红楼梦》中的《好了歌》主要是批判前者,批判“妄念”的,这首著名的“主题歌”虽然有“因空见色,自色悟空”的消极超现实的“色空思想”,即排斥一切欲望的寂化倾向,但它对于那些一味沉湎情欲,追逐金钱权力的人来说仍然不失为强大的清醒剂。
  人生苦短,而苦短的人生都被《红楼梦》中跛足道人的《好了歌》揭了底牌,“忘不了”,这“忘不了”,唯独把自家的性灵忘得一干二净。“可知世上万般,好便是了,了便是好。若不了,便不好;若要好,须是了。”巧的是,英国著名诗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威廉·叶芝也有一首异曲同工的名诗《又怎样》:在校时,他的好友都认定,将来他必然成名;而他也以此自许,按部去实行,二十岁以前工作如何辛勤。“成名又怎样?”柏拉图的幽灵吟道。
  “成名又怎样?
   过了几年,他就赚够充足的钱,供自己需求,也赢得真像朋友的朋友。“研究又怎样?”柏拉图的幽灵吟道。
  “研究又怎样?”
  他一切的美梦完全实现: 一座小古屋,妻子,儿女, 长李树和橄榄的几亩田,诗人、名士都围在他身边。“实现又怎样?”柏拉图的幽灵吟道。
  “实现又怎样?”
  “壮志已遂 ”,晚年他回忆,“且按少年时的预想;让愚人去发狂,我从不游移,且美满地完成了一件东西。”但柏拉图的幽灵愈吟愈激越:“美满之后又怎样?”
  “美满之后又怎样?”
  这首诗借用柏拉图的观念,认为自然世界不过是理念的影子,人的建树没有什么了不起。比较一下《好了歌》,可以看出这两者有相当共同的主题,即芸芸众生所为之追求不止的东西,都是毫无意义的。叶芝的诗也分四节。第一节写功名,第二节写名利,第三节写家产子女,第四节写老来的成就感。虽然不完全与《好了歌》的四节严格合拍,但主题基本一致,所寄予的事物也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其主题的文化底蕴。一个是宗教无常思想,一个是柏拉图的虚无哲学。抛开这些不同,仔细吟诵赏析这两首来自完全不同文化的经典诗歌,您会发现人类深层心理上的共同感念、疑惑、思考、生死、功名、财富、家庭、子女等一切人类基本的现象,永远是人类无法回避的思考对象,也是艺术所表达的基本对象。文化的不同,在于其表达方式的差异。(王太平语)行笔至此,我又想起了明代朱载育曾用一首散曲《十不足》为贪婪之徒画像,虽有迷信色彩,确也入木三分:“逐日奔忙只为饥,才得有食又思衣。置下绫罗身上穿,抬头又嫌房屋低。盖下高楼并大厦,床前缺少美娇妻。娇妻美妾都娶下,又虑出门没马骑。将钱买下高头马,马前马后少跟随。家人招下十数个,没钱没势被人欺。一铨铨到知县位,又说官小势位卑。一攀攀到阁老位,每日思想要登基。一日南面坐天下,又想神仙下象棋。洞宾与他把棋下,又问哪是上天梯?上天梯子未做下,阎王发牌鬼来催。若非此人大限到,上到天上还嫌低。”此散曲告诉我们这样一道理:欲不除,似蛾扑火,焚身乃止;贪不了,如猩吃酒,鞭血方休。由此可见,人心不足蛇吞象,不是一句空言。人如果不能控制自己的欲望,就会成为欲望的奴隶,最终丧失自我,被欲望所役。
   大家知道《了凡四训》这本书吧。“了凡”是写这本书的作者。“了凡”两个字的“凡”字,有两种说法。其一是讲到人。如果不是佛菩萨罗汉这些圣人,就是一个平常的〔凡人〕。“了”是明白、也是完结的意思。“了凡”就是明白做个平凡人是不够的,应该要做最上等的人;就是说凡是平常人所动那些不好的念头,要渐渐消除。所以称作“了凡”。你做到了吗?你如何“了”,又如何“凡”呢?现在的人们只想在有生之年美美地过上一段好光景。什么是好光景?诗云:“胸中没有未了事,便是人间好光景。”(袁枚)想要的东西都得了,想办的事情都办好了,没有什么放不下的,多好!这话跟跛脚道人的“若要好,须是了”有一点相似,说的也极是。
  天下事何不可了,遇不了事,即以不了了之,斯真了义。(了了不了了之) 从弹“筝”的长期实践过程中,充分领悟到“争”与“不争”的分际。吾人所“当仁不让”的“争”,乃是艺术造诣和境界的提升,“夫唯不争”与“莫能与之争”乃是“谦谨的心怀”。“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世外法,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这类似《红楼梦》中的《好了歌》超现实的社会观念和人生态度,以及“法即非法,非法即法”的思维方式与行为规范,尤其能得到现实社会的认同。我隐约感触到,出世的佛法,蕴含着过于愤世嫉俗的现实主义。
注:此文先发在“春夜听雨”散文版,还烦大家指点一二: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2#
发表于 2005-12-10 00:4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4 21:59 编辑

两字唱尽人间多少故事!!

3#
 楼主| 发表于 2007-2-8 18:4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4 21:59 编辑

提读一下!

4#
发表于 2007-2-9 11:0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4 22:00 编辑

学习达亮好文笔,祝福新春快乐!

5#
发表于 2007-9-24 10:0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4 22:00 编辑

 人们都知道神仙生活的美好,却依然贪恋世间的功名利禄,即使明明知道到头来只是一场空幻,却总是忘不了内心对世俗的牵挂。这首《好了歌》可算是一种劝世歌,具有很浓的警世意味,这首歌表面上是说世人眷恋世俗的一切,其实是劝人及早忘却世俗的牵挂,以免徒增无谓的困扰和痛苦。这首《好了歌》
÷
 天下事何不可了,遇不了事,即以不了了之,斯真了义。(了了不了了之) 从弹“筝”的长期实践过程中,充分领悟到“争”与“不争”的分际。吾人所“当仁不让”的“争”,乃是艺术造诣和境界的提升,“夫唯不争”与“莫能与之争”乃是“谦谨的心怀”。“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世外法,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这类似《红楼梦》中的《好了歌》超现实的社会观念和人生态度,以及“法即非法,非法即法”的思维方式与行为规范,尤其能得到现实社会的认同。我隐约感触到,出世的佛法,蕴含着过于愤世嫉俗的现实主义。
====
这两段总结不错!

6#
发表于 2009-12-19 16:1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 达亮 的帖子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4 22:00 编辑

自然世界不过是理念的影子,人的建树没有什么了不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4-20 08:00 , Processed in 0.116354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