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385|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高考现代文阅读技巧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8-30 13: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高考现代文阅读技巧


    一、掌握命题特点

  1. 现代文大阅读选文的一般特点

  从历年高考来看,故乡情怀、文化寻根、和谐共处、本真情感、人生感悟、颂扬名人等题材是散文阅读命题者所钟爱的。这些题材总体上呈现出贴近生活、关注人文、文质兼美、意蕴丰厚、思辨性强等特点。所选文本的篇幅大部分在10001500字,以一千二三百字为最多。

  语言上,语法典范,有陶冶与引领作用,同时还有一定的文学性和实用性、有时代精神和审美价值,能提升考生的人生境界,促进考生的发展。文本价值取向与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相融,有利于课程文化的建设。

  2. 现代文大阅读设题的特点

  设题遵循了考纲对现代文大阅读的能力要求,新课程卷从分析综合、鉴赏评价、探究三个能力层级进行考查。纵观历年的高考现代文阅读的命题形式,我们能发现在设题和答题上也同样有一些规律可寻:

  尽量使考生能够利用文中语句作为答题的基本材料;

  尽量照顾考生阅读和思考的先后顺序;

  努力体现由语义理解到综合分析的过程;

  努力组成内容由浅入深的系列;

  保持题型的相对稳定、整齐。

  开放与限制结合,体现了探究性阅读的特点。

  这些设题特点,可以说是对近几年来现代文阅读规律的概括,也同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标尺,教师把握了这些特点,可在应试指导过程中引导学生遵循这些规律正确作答,减少盲目性,提高针对性。

  二、用好知识术语

  1.熟悉高考考查的各类文体知识。

  学生要想读懂文章,头脑中必须有关于文章阅读的理论武器。作为老师,必须给学生补充必要的文体知识,使学生掌握这一理论武器。

  比如散文组织材料、布局谋篇的方法:

  注重铺设文脉。文脉主要是就整篇文章而言的,即纵贯作品的脉络(线索)。一篇当中,起纵贯作用的,可能同时有几种因素,像时间推移、人物的串连、情感的逐层加深、视角的变换与连接(空间转移)等等。其中,往往会有某一种印痕更深,凸显得更为明显。

  注重过渡和照应。散文,特别是比较长的散文,涉及的材料多,头绪也多,材料之间又不像小说那样有情节上的联系,所以,除了要铺设纵贯全篇的脉络来增强整体感,在过渡和照应方面也非常讲究。

  注重舒卷自如,浓淡相宜。,也可以说成放(展开)与收(收束)就是驰骋联想和想像,放开思路尽情地写出去。,这是就描写的色彩、力度而言的。是说用墨多,用力大,写得细致繁复。是说文字简约,轻描淡写。

  传记的文体特点是真实性和文学性。其中,真实性是传记的第一特征,因为传记叙写的是历史或现实中存在的活生生的人,有真名实姓、居住地点、活动范围等,写作时不允许任意虚构。但传记不同于一般的枯燥的历史记录,它具有文学性。它是写人的,有人的生命、情感在内;它通过作者的选择、剪辑、组接,倾注了爱憎的情感;它需要用艺术的手法加以表现,以达到传神的目的。

  2.掌握各种写作技法

  仅仅能感悟文章的内容情感还不够,还要能有针对性地使用一系列相关术语进行表达。如从写景角度和方法来看,可以有远近、高低、大小、水陆、动静、点面、直接间接、正面侧面、形声色态味等角度;从修辞方面看,可以有比喻、比拟、对比、反复、排比、夸张、顶真、用典、双关等手法;在表现方法上,可以有铺陈渲染、虚实结合、想象联想等。

  教师要让学生熟悉各种技法,明确其作用,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三、触类旁通,学会迁移

  语文教学的目的决定了语文大阅读的测试命题要取材于课本之外,因此,语文教师的眼光应盯在能力的迁移方面,培养学生阅读文章的能力,应该是我们坚定不移的战略取向。在平日训练中,一些老师丢掉了教材,过于追求课外文章的练习,结果丢掉了根本,违背了阅读能力提高的根本途径,最终失败的教训是十分沉重的。以课本为,这不仅是因为别无选择,而且又是最佳选择。因为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例子,有代表性,这些有代表性的例子,给我们的阅读训练提供了各种典型的规范的语言材料,让学生在接触、体验和分析比较中找到语言现象的特点与规律,进而获得因反复训练而形成能够迁移的阅读能力。有这碗酒垫底,什么样的酒都能对付。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举一反三。课文是,其他文章是。举一以反三为目的,反三以举一为前提条件。我们的应试对策就是尽可能高质量地举好,垫好底,修好起飞的机场。

  

  四、文体训练与分点训练相结合

  现代文大阅读的范围较广,文学类是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实用类包括访谈、调查报告、新闻、传记、社科论文、科学小品等。专题复习不能泛泛做题,要在精细化上下功夫。分析归纳近几年高考对某一文体的考查情况,找出该种文体的设题角度,归纳出各种设题角度的解题规律,真正向学生授之以渔

  例如散文阅读考查中的理解重要词语的含义考点:

  【命题角度】1.体现作者立场、观点,表现文章思想的词语(语境义)

  【名题精选】[]14.“这首诗里,实在交织着无限的怀念和怅惘,这里怅惘的含义是什么?它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08四川卷 )

  【答题思路】第一步,追根溯源抓语境。上文的语境和诗歌本身的意义,表现了作者对故乡什刹海的怀念之情。第二步,关键句子寻线索。上文中有将我带到又温暖又惆怅的幻梦里的句子,可见作者的惆怅是思念什刹海却不得见的遗憾之情。第三步,思路延伸得情感。中学生都读过《故乡的榕树》一类的借故乡的人、事、物表达对故乡思念之情的文章,通过类比联想,本文正是借对故乡什刹海的怀念,表达一种怀旧的乡愁情结。

  可见,该类题目答题步骤为:本义入手,追根溯源。根据词语的本义,从上文中找到相关语境。关键句子寻线索。从相关语境中找出包含该词或其近义词的句子,体验其情感。思路延伸得情感。通过类比联想,借鉴同类文章的写作特点找到答案。

  【命题角度】2.与本文主旨相关的词语

  【名题精选】 []17.怎样理解雨韵的内涵?(08辽宁卷 雨韵 从维熙)

  【答题思路】 明确词语地位。与文章主旨相关的词一般是文章的核心概念,看清它是文章的标题,还是主旨词。分析结构抓思路。理清文章结构,看清作者写了几个层面。抓关键词句,概括要点。从体现几个层面的关键句子入手,抓关键词概括出答案。

  【命题角度】3.表达段中、文中核心概念的词语

  【名题精选】[]16.结合文中对阳关古道的描述,谈谈你对苍凉美的理解。(08全国卷 阳关古道苍凉美 寅公)

  【答题思路】 审清题意明区域。看清答案从段中找,还是从全文找。整体把握,分清层次。给段落或文章分层次,找全词语的内涵层面。锁定关键词。由体现词语层面的关键词概括出答案。

  【命题角度】4.含义特殊、反映深层意义的词语

  【名题精选】[]20.结合湿字在文章中的特定含义,说说为什么沈从文认为值得回忆的哀乐人事常是湿的”?(07北京 湿湿的想念)

  【答题思路】结合文意定层面。结合文意,分清该词语包括几个层面的意思。立足全文,锁定区域。找出体现词语层面意思的各个区域,锁定关键句。归纳概括。从关键句中找出体现词语层面意思的关键词,归纳概括出答案。

  【命题角度】5.需要概括含义要点的词语

  【名题精选】[]18.根据原文,概括土地两层含义的要点,每点不超过8个字。(05湖北 土地 韩少功)

  【答题思路】明确地位,审清题意。分析题干要求,看清需要概括含义的词语是文章的标题,还是段落中心词。分清层面,概括信息。立足全文,分清词语包含的层面意思,总结概括出含义要点。

  【命题角度】6.有特殊指代义的词语(指代义)

  【名题精选】[]19.解释词语并回答问题。(06 北京 书虫当夫人 肖融)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在本文里的特定含义。

  连电视对面的沙发上也常常堆满了书,于是吾家有电而无视久矣。

  【答题思路】理解词语本义。所谓词语本义,即词语在词典中的本来意思。理解其本义,才有可能进一步理解其临时含义。圈定特殊语境。圈定特殊语境,即圈定该词语所在的句子、段落。如此,方可能便捷地理解词语的临时含义产生的环境。联系语境分析。联系特殊语境中所写的内容,如背景、目的等,进而分析其潜台词,恰当解释词语的临时含义。

  【命题角度】7.运用了修辞的词语(修辞义)

  【名题精选】[]15. 怎样理解道旁石”“补天手在文中的含义。(07年全国卷II 海南杂忆 茅盾)

  【答题思路】理解词语的本义,即词语在词典中的本来意思。联系语境析修辞。任何修辞离开了具体语境,便不能发生作用,显出功能。故而,联系题干中要求解释的词语所在的语言环境(有效阅读区间),分析它运用了何种修辞格。 瞻前顾后断深意。在有效阅读区间内,在该词语的前或后皆有对其进行直接阐释的句子、段落。抓住了这些阐释性语句、语段,便找到了打开词语修辞义大门的钥匙。概览全文看表里。若在有效阅读区间内没有对须释义的词语的阐释性语句、语段,可联系全文主旨,分析文章表面上()写什么,实际上()写什么,而后由表及里,联系修辞方法分析该词的修辞义。

  【命题角度】8.文中反复强调的词语

  【名题精选】 []20.第一、三段都出现了荒野无灯,请分别指出它们在文中的具体含义。(07山东卷 灯火的温情 叶延滨)

  【答题思路】锁定有效阅读区间。根据题干提示,找到需要解释的词语在文中对应的位置,从而缩小搜索答案的范围。抓住关键词句分析。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的文本中的相关区间中,一般都有与试题答案相对应的阐述性、表述性词语、句子。抓住它们,便找到了答案的核心内容。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 本帖最后由 阎润文 于 2012-8-30 13:21 编辑 ]
2#
发表于 2012-8-30 17:11 | 只看该作者
建议作者将相关的考题内容呈现出来,这样没有参加高考的人才不会看得莫名其妙的。
3#
发表于 2012-9-14 19:36 | 只看该作者
说的很好,跟我想的一样。
4#
发表于 2012-10-23 11:05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4-25 17:18 , Processed in 0.056376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