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157|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永胜“啷叮当”的“边屯音乐”情结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0-22 19: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永胜“啷叮当”的“边屯音乐”情结
夏毅新
永胜文化是典型的“边屯文化”。作为“边屯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永胜民间音乐,是各民族在长期的相互学习、借鉴、融合的过程中形成的,呈现出鲜明的“边屯文化”特质。这些音乐(如花灯,洞经)是屯边活动的产物应该属于“边屯音乐”。缘于对边屯文化的喜爱,特别是永胜民间音乐的深厚感情,我从2009年以来一直致力于永胜民间音乐的学习,用新民歌的形式创作了很多反映“边屯文化”的歌曲,称为“啷叮当”。“啷叮当”风格的作品是我从永胜民间音乐中汲取养分进行歌曲创作这种价值取向的体现。
“啷叮当”的由来和“啷叮当”组合
“啷叮当 ”,正如有记者在文章中说的是‘澜沧卫’方言土语,‘随口唱唱’,它实际上是一种心情……”  为什么会想到这样一个古怪的名字上呢?还得从20097月说起。一天,我对乐友李茂荣说:“张金云老师整的永胜音乐有意思,我们也来整一点家乡本土音乐?”在一起玩音乐多年的他很赞同我的观点。几天后他写的歌词《三川坝哟,三川人》摆在了我的面前。其中有些词句如“一片青来嚜哎,一片黄来,青黄一片嚜三川坝嘞……是谁从羊皮口袋里取出种子撒下这九湾十八官嘞……”深深震撼了我,创作冲动弥漫我心海。有想法就会有激情,一首吸收了永胜经典民歌《迪里坡》音乐元素又有现代气息的旋律产生了。很多地方,很多场合我们尽情地演唱着它。一天,有人说“这个音乐有点唱得怪呢”。我没多想就说:“它就是家乡人说的‘啷叮当’”。我想,这就是我们以后要走的歌路。歌词应透着泥土气,有历史感,充满人文情怀,旋律要有永胜民间音乐韵味,通俗易唱又不乏时代特征。乐友们都很赞同这种创作思路,也赞同把我们这样一类音乐叫做啷叮当。《九湾十八官》(李梦游作词)很快产生。在丽江师专教书的胡继惠老师,看到我的作品寄来了歌词《三川坝子四月天》、《赶马哥与洗衣妹》,同时也寄来了邀和我一起写永胜新民歌的设想。
20106月我和梁官中学的三位老师加入丽江边屯文化研究会。创作永胜本土音乐的想法变得越来越明晰。已经在校园歌曲创作中有了一些作品的我们决定从刚兴起的“边屯文化”领域中寻找到词曲创作的新突破。《我家住在程海边》、《边屯汉子我的祖先》、《他留姑娘》、《婚庆三部曲》等一系列具有浓郁边屯文化色彩的作品接踵产生了。
新的作品需要新的演唱方式来诠释。只有我们自己才能淋漓尽致地表达我们的音乐,“啷叮当”组合呼之欲出。到底什么是“啷叮当”? 我凭直觉想到的名字遭到了很多质疑。也许是望文生义,有人说“啷叮当”不就是:“清给锒铛、锒里锒铛、吊二锒铛……”,“你们文化人咋个起这样一个名字……”压力向我们袭来。对于别人的质疑我们听还是不听?该听谁的,我们面临着选择……很长一段时间我总在思索别人的质疑,慢慢的终于有了答案:“我们洗衣、做饭、走路,高兴时唱着哼着的,听得清听不清的那个不就是‘啷叮当’吗。‘啷叮当’其实是一种心情,是我们无意识状态下的一种情绪释放。”几经摇摆,我和我的乐友们越来越理性地认识到——我们对音乐的心情不就像每个哼着“啷叮当”人的心情吗?只有“啷叮当”才能准确表达音乐给我们带来的那种自由与愉悦。还是坚持把我们的音乐叫做“啷叮当”,并作为我们演唱组合的名称。我为我们的坚持而高兴。现在,歌曲《心中的啷叮当 完整地对“啷叮当”作出了概括:“有一种声响叫做啷叮当,有一种心情叫做啷叮当,心里怎么想着嘴就怎么唱,唱出来就是啷呀啷叮当……”我理解的啷叮当是要放下很多世俗观念才可做到的境界。
后来,有人说“啷叮当”是一种古老的音乐记谱方法,那它可就更神奇了。不管怎样,这个几乎要被淡忘的家乡土语给我们几个整得越来越耳熟了。我们的心情就像那快乐的“啷叮当”。 “啷叮当”它就是我们对音乐艺术的最高追求。
“啷叮当”组合歌曲简析
《三川坝哟三川人》、《九湾那个十八官》、《三川坝子四月天》、《赶马哥与洗衣妹》、《我家住在程海边》、《他留姑娘》、《边屯汉子我的祖先》、《迎亲拜堂喜洋洋》、《永胜敬酒歌》、《闹洞房》、《我家三川坝》、《细娃儿的秋天》、《竖高楼》、《清水古镇》、《他留情歌》、《他留山,梦中的伊甸园》、《梦里和伊过家家》、《澜沧卫城》。是“啷叮当”组合创作的一些作品。集中表现了我们的创作理念和生活态度。在作曲实践中我努力学习,大胆实践,积累了一些适合表现啷叮当风格的创作方法。李松祥,李茂荣积极地创作,在歌词上也取得了一些突破。下面是部分“啷叮当”风格作品分析:


《三川坝哟三川人》(李茂荣、李松祥作词)是啷叮当组合早期的作品,也是我们表演得最给力,最受观众欢迎的作品之一。歌词具有浓郁的地方口语色彩,“嚜嚜噻 ”可谓是三川人由衷敬佩的赞词。另外,“男娃”、“ 满山跑、“女娃”、“锅边转些把些点把点”……俗语更能表现“啷叮当”,“心里怎么想嘴就怎么唱”的演唱特点。歌词“撒下九湾十八官”“追寻古道马帮的蹄印”“羊皮口袋”透着历史感和边屯气息。复杂的A+B+C+D+A四段体结构形式,表现丰富内容。A段引用永胜老民歌《迪里坡》的音乐素材高亢抒情,刻画了“一片青”,“一片黄”,的三川坝田园美景。B段旋律抒情以叙事为主,追忆三川先辈“撒下九湾十八官”,“盘出麦浪稻香”的艰辛。C段采用说白的形式,使歌曲进入转折。大量方言词的出现如“嚜嚜噻”些把些、“点把点”富有喜剧效果。 D段切分音的运用增强节奏感,直抒胸臆把歌曲推向了高潮。结尾的A段再现了“一片青”,“一片黄”的三川坝田园美景,让人回味无穷。
《边屯汉子我的祖先》(胡继惠作词)是一首史诗性颂歌,形象地讴歌了云南先民屯垦实边,寓兵于民、开发云岭大地,与各民族和谐融合、促进边疆社会经济发展的英雄壮举,揭示了云南边屯文化的丰富内涵,歌颂了先民自强不息的拓荒精神及和谐信念。是一首走出永胜放眼云南的作品。A+B曲式结构,五声羽调式。歌曲浑厚、大气、豪迈,意境优美,旋律舒畅,易于演唱流传。
《我家住在程海边》(李松祥、李茂荣作词):在美丽富饶的云南永胜,有一颗神奇的高原明珠——程海。这里历史悠久,凤羽毛家湾是毛泽东祖先的客籍地。佛教圣地白云山香火相传三百年,金兰刀杆演绎着上刀山下火海的神话,天然螺旋藻和土著鱼走向世界造福人类。这里的人民勤劳朴实,热情好客,上山种庄稼,下海捕鱼虾,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和美好的生活。“天蓝蓝,水蓝蓝,我家住在程海边凤栖毛家湾,佛居白云山,最爽不过三可口,金兰刀杆代代传。天蓝蓝,水蓝蓝,我家住在程海边。浪里猪槽船,岸上锣锅饭,海水煮鱼不放油,甘蔗美酒似神仙。天蓝蓝,水蓝蓝,我家住在程海边。海风轻轻吹,沙滩软绵绵,妹子撒网哥拉纤,山歌一喊心儿甜。” 歌词源于生活,朴实无华。曲调取材于当地民间音乐《甘蔗叶子青,甘蔗叶子黄》,A+B+C曲式结构,A段是引子直接引入民歌带入远古的情景之中,B段以女声高亢之声唱出“天蓝蓝,水蓝蓝,我家住在程海边”将家乡之美从记忆中拉近变得清晰明朗,给人身临其境之感。C段男声稳健的节奏中粗犷的声音唱出家乡古老而神奇的人文景观。属于五声羽调式,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可唱性强。
《她留姑娘》(李松祥作词)她留山古时是由川入滇的必经之地,茶马古道上的重要驿站,她留城堡曾经热闹繁华。她留人是一个神秘的族群,现在还保留着独特的母系向父系过渡阶段的双系对偶的试婚制度。姑娘长大住进青春棚(女儿棚),成年小伙需逛青春棚,过七关才算长大。歌词用优美的笔触向我们描绘了她留少女在青春棚里等待心上人来约会的美好情景,极富生活气息。“我的耳朵热了是阿哥讲,我的脸颊烫了是阿哥想我了,我的眼皮跳了是阿哥要来了,我的心儿醉了是阿哥不走了。”
歌曲音调取材她留民歌《哎嗨哟》和《四合一》属于五声宫调式曲风明朗。A+B+ A曲式结构,A 段稍显含蓄,重在对她留姑娘的内心刻画,B段的她留姑娘外在热情 ,大胆质朴。质朴而流畅的旋律整表现了她留人自由开放的婚恋观

过去运送货物交通离不开马,走的是茶马古道。一路赶马唱调子排解劳顿。形形色色的曲调就这样产生了。《赶马哥与洗衣妹》(胡继惠作词)曲调来自滇西北民歌《高高山上一支花》(又名高高山上支懒碓),结合现代人的审美情趣创作而成,属于五声羽调式曲调,高亢自由抒情。采用男女声对唱的形式,再现了边地特有的谈情说爱“对调子”的情景。
“隔山喊你山答应,隔水喊你水回声……手捧凉水来喂你,(妹)哥的良心见得天”
汲取了民歌中的等经典唱词再经创新而成,营造出具有画面感和故事情节的美丽“乡村爱情剧”。它代表了胡继惠老师“永胜新民歌”的成功。
从农历十月到次年正月,是三川操办婚嫁喜事的最好时段。一般要四天时间,即小忙、大忙、正客、回亲。大忙这天下午,男方要差人到女方家中送礼,女方要给男方回礼。女方要在嫁妆上贴上喜字,缠上红纸,其中明子、火柴、茶叶、红糖、酒、米、麻子油、铜盆、镜子、碗、米、盘子、盅子必不可少;男方家中要备好绿松针、明子火把、大公鸡、刚炭、火盆,留待第二天迎亲时用。晚上,女方家要待新姑娘,将瓜子、铁核桃、喜糖和亲戚给的钱装进箱子锁好,第二天才能开取。正客这天,是最为热闹、喜气的一天。主人这天将更多的事交给了来帮忙的人,自己的主要任务是迎送客人,有时还要去敬酒,说说感谢的话“各位亲戚朋友,今天大家难得挨在一起,大家一定要喝杯酒” 吃过晚饭,一切收拾停当,村里的男女老少开始了下一个活动。“望新姑娘克了,望新姑娘克了。”妇人带着小女孩边走边喊。“闹喜克了,闹喜克了。”二老倌领着娃蛋蛋来到新房(洞房)。婚庆三部曲歌词创意来自这样的民俗风情。由《迎亲拜堂喜洋洋》、《永胜敬酒歌》、《闹洞房》(李松祥作词)三首歌组成。这三首充满喜庆气氛的歌曲第一首采用了徵调式,和面两首都用了宫调式。曲调来源于云南花灯音乐元素结合现代流行音乐节奏而成。是最具有啷叮当风格的作品。就是一幅传统永胜百姓生活的民俗风情画卷。
《三川坝子四月天》胡继惠作词)三川坝夏季高温多雨最适宜种植水稻,是永胜的水稻主产区。写出了农村农历四月作田,栽秧,对调子的劳动场面。歌词概括力强,富有生活味和美感,在引用传统《栽秧调》歌词的基础上有了创新与发展。A+B的曲式A部分直接引用了滇西北民歌《栽秧调》高亢、自由婉转的音调,由男声唱独唱。B部分有节奏的男声领唱齐唱。
《细娃儿的秋天》(李茂荣、李松祥作词)歌词创意来自旧时三川坝秋收季节顽皮的儿童追着变阵的大雁呐喊的记忆。童谣风格,是一首适合儿童歌唱的曲子:“犁头,犁头,尖,尖;簸箕,簸箕,圆,圆……一片片稻子黄呀黄灿灿,一群群麻雀嚜歇过这坝田又飞向那片天……”五声羽调式旋律清新自然,朗朗上口。在课堂上教学生很是喜欢。
“啷叮当”组合演出活动和构想
“啷叮当”组合是集词、曲、创作和演唱为一体的歌唱组合。演唱——创作——再演唱——再创作演唱的模式发展,作品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词曲作品,我们也不传统意义上的歌者。我们的作品写出来很快就被演唱,不会被束之高阁。我们按需求创作,对边屯文化理解的程度决定着作品的深度。多方面的演唱活动使我们的作品可以接近观众和生活。我们通过多种多样的途径学习:在演唱经典民歌(《迪里坡》、《对门山上砍干柴》、《一根竹子一道节》、《高高山上支懒碓》等)中汲取营养,培养对民间音乐的情感;有时我们会站在旷野,走在田埂,对着大山呼喊,高唱;亲朋好友家有需要就去捧场助兴; 学校的文娱活动一定会有我们的高歌;县里面各种活动全都参加,一个都不能少;边屯博物馆开馆活动上留下了我们的风采;“唱响丽江”宣传边屯文化也去了;农村农技知识培训也有“啷叮当”组合的足迹;几次到他留山演唱采风……不断的实践活动磨练每一个人,积蓄着“啷叮当”组合的力量。
“啷叮当”组合就是一个品牌,“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是每一个成员的共识。为了提高演出质量找老师统一动作,练习形体;为了更好的宣传效果,四处筹集资金录制歌曲。已经制成音响的的作品有《边屯汉子我的祖先》、《我家住在程海边》、《迎亲拜堂喜洋洋》、《闹洞房》《她留姑娘》,这些作品满足了不同层次听众的需求。我们的作品出现在了音乐核心刊物《民族音乐》上;我们的作品参加了云南省第二届本土音乐大赛;我们的作品被永胜县选送到丽江市参加“五个一文化精品工程评选活动”。这些都是对我们的鼓励和肯定。渐渐的有人爱上了“啷叮当”,粗犷的男声中加入了漂亮女声,我们的队伍不断壮大。 “勇气有时比才华更重要”有人这样给我们以鼓励。意见分歧时我们会争得面红耳赤,受到鼓励时也会手舞足蹈。让更多的人喜欢我们的音乐和表现方式,无论从词曲,演唱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现在的我们更清楚我们缺少什么,还要改进什么,要坚持什么。
“啷叮当”组合形象而生动的音乐活动,扩展着边屯文化的视角。面向群众,面向生活,面向市场。爱歌如命的“啷叮当组合”时刻准备着。
“啷叮当”组合的“边屯文化”教学实践

三川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具有浓厚的边屯文化特色,“啷叮当”组合成员主要来自梁官中学老师,我们因音乐而聚合。“啷叮当”组合在成长过程中得到了学校的大力支持。从某种意义上讲是梁官中学这块土壤创造并锻造了“啷叮当”组合。“啷叮当”组合在对永胜边屯文化的思考中,自觉地将创作与教育教学联系在一起,在语文、音乐和历史课上渗透永胜历史文化,让更多的学生认识家乡、热爱家乡,在学习中传承永胜精神。20111012,梁官中学“边屯之声”艺术团终于成立了。“啷叮当”组合在艺术团教学中结合学生特点制定教学计划;自己编写教材(内容:自创歌曲、民间音乐);学校大型活动登台展示与表演。学校计划下一年“五四”搞一个边屯艺术节。“啷叮当”组合就是边屯文化的积极传播者。
“啷叮当”组合的每一个成员因爱音乐而爱边屯音乐,因爱边屯音乐而写歌,歌唱。“啷叮当”组合将与“边屯音乐”结下不解的情缘。
2#
发表于 2012-10-23 11:01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4-27 09:49 , Processed in 0.051544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