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323|回复: 2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在“江天”看与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4-8-7 23: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木祥


  我来江天发文,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对散文的困惑。散文这种文体写多了,感觉到自己已经进了深渊,写出的有些文章,看了连自己都不顺眼,不但看不起文章,而且看不起自己。

  在一个文学网站上,有人说,现在的散文是“上山下乡”的代名词。看了这话,我总觉得这是说我的,让我心里发怵。对一种文体的畏惧,让我得想想今后怎么写“散文”。所以,到了江天,初衷是想改一改散文的写作方式。我觉得,杂文是涵盖在散文范围内的,不会让自己走得太远。

  然而,让我始料不及的是,到了江天不久,屁股还没有坐热,就看到了青枝绿叶的一个发贴:什么叫杂文?怎么越看越不明白啦!

  看了这个贴,觉得自己也是没有把杂文这个东西看明白的。只不过,看不明白也还得写,就乱写一气。之后,我在一篇文章的开头说:现在的小品文,依然有两种常用的写法。一种是传统式的,先拟自己能够驾驭的标题,然后论点论据论证,三段式地进行议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第二种比较时尚,那就是先讲一个故事,故事讲完了,道理也就在里面,画龙点睛地说出主题来就是好文章。

  在这里, 我特别提到了第二种杂文的写作手法,说这种杂文的意义是靠故事来支撑的,需要作者对生活的把握和理解程度,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我还说,第二种写作方法,虽然属于是小杂文,但喜爱的人却也多。这种杂文里写的虽是鸡毛蒜皮的故事,但说出了内心感受,有人便说是心灵鸡汤。

  说句实在话,这类小杂文,我也喜欢,读了取到修身养性、健康心灵的作用。同时我已经注意到,这种文章同样受到人们普遍欢迎,我看到网上的许多约稿信的要求中,对这类文章需求量非常大。

  我的这些话,连观点都谈不上,但总是有了点自己的意见,我不知道说了以后有没有得罪人。好在,在中财论坛上很少有人谈不同的观点,提出尖锐的批评,我也就得以脱逃批判的命运。正如百合心在贴子中所说:弥漫论坛的是恭维,吹捧之风,虽则让大家感到其乐融融,而究其实无助于文风的转变和能力的提高.久而久之,锐气消退,锋芒收敛,则杂文衰亡矣!!!

  我的那个小文,批评的人真的很少,虽说不是一片欢呼,但大多数是肯定的声音。说实话,将心比心,大家都不愿意在网络上得罪人。在刚刚起步的市场经济社会里,文人越来越不值钱,网络上的文人,更被看成是另类。所以,在网络上,你好我好大家好,也好象是司空见惯。当然,大家一团和气,也没有什么坏外,至少有一个看似和谐的氛围,不至于太伤和气。记得二十年前看了蒋子龙的一个感想类文章,文章中说,当时他还没有出道,有人便批他的文章,把他说得一无是处,让他气得吐血。蒋子龙最后说,从此,他不轻易批评一个人的文章。看起来,批得过猛也不利于创作的发展,还很可能会让作者失去自信心。中财是一个多元的平台,文章老到的,初学写作的都挤到了一块,尺寸很难掌握的啊。我才开始学习写作的时候,请教一个文友怎么写文章,他对我说过,文章不是教得出来的,也不是批出来的,是“悟”出来的。

  所以,文学批判是必要的,吹捧一下何尝不可。

  同时,我同意杂文要学习鲁迅,我与青枝一起感叹:唉!可能老了,跟不上形势了,鲁迅啊鲁迅................. 鲁迅啊鲁迅.. 鲁迅是中国杂文的高手,是旗帜,这是不必争论的问题。用鲁迅精神激励我们的杂文写作,这没有什么错。青枝发这番感叹的原因,是在这些年的许多文章里面往往是只见现象不见思想,只见案例不见思考,而现象是来自新闻的,观点是从党政文件里面套来的,有的杂文甚至尽说一些人云亦云的思想空洞的话,大话套话也不少见。读这样的所谓杂文实在叫人大倒胃口。

  但是,我们同样要留心一下明明的贴子:杂文,也不一定只作“匕首”与“投枪”,它题材广阔——针砭时弊,批评世俗,反思历史,解读人生;它贴近生活——辛辣幽默,雅俗共赏,生动鲜活。

  我说话有些折衷了吧:)

  在关于这个话题的讨论的过程中,版主们也转载或撰写了关于杂文的评论,其用心真可谓良苦,让人感动。在这里,我想说一句,中财的版主不好当。作为中财的长期作者,我向所有的版主真诚地敬礼。

  值得提到的,还有太阳神的文章和跟贴,他在杂文的写作上可以说得上的身体力行,我仔细读了他的《再谈杂文的社会关怀》,他说,写杂文其实是要冒险的.越是痛快淋漓的杂文越是要冒险。所以锋芒不露了。太阳的杂文,突出了一个杂,思想性,文化性都很有水准,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只是想说说杂文的锋芒问题。我觉得杂文的锋芒,这有社会环境,人文环境等方面的原因在里面。我们之所以在许多报刊的的版面上,难看到称之为“投枪“与“匕首”的杂文。那么,又有多少报刊杂志来刊登我们的“匕首”与“投枪”。过去出现过余杰,王小波,龙应台等等作家的好杂文,但登在正规刊物上的,都不能过分影响主旋律。所以,这是一个综合的因素,这是文坛的大气候。余杰的《火与冰》,为什么称之为抽屉文学,那就是说,他的东西再好再犀利,只能放在抽屉里。

  我想问,在中财论坛上,会不会轻易给过分偏激的杂文加入精品。

  边看边说,先说到这里。如果有人说,你老木说得好,分析也有些在理,那你拿出两个好杂文来看看!那么,我只好先缴械投降!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2#
发表于 2004-8-7 23:43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向木祥老师问好!
3#
发表于 2004-8-7 23:44 | 只看该作者
我也一个字不漏地看完了.评委先生,容我想想.
4#
发表于 2004-8-8 01:39 | 只看该作者
他对我说过,文章不是教得出来的,也不是批出来的,是“悟”出来的。

深有同感~
5#
发表于 2004-8-8 01:42 | 只看该作者
用宽容的目光对待一切与原则无碍的人怀事,也许是一种更高的期望。

木祥先生用温和而宽容的笔调给我们解读了文字,做人和许多东西。值得我们思考和学习。

精华。
6#
发表于 2004-8-8 08:18 | 只看该作者

写杂文激烈一点好

这就是力量。
7#
发表于 2004-8-8 08:26 | 只看该作者

不错

只是想说说杂文的锋芒问题。我觉得杂文的锋芒,这有社会环境,人文环境等方面的原因在里面。我们之所以在许多报刊的的版面上,难看到称之为“投枪“与“匕首”的杂文。那么,又有多少报刊杂志来刊登我们的“匕首”与“投枪”。过去出现过余杰,王小波,龙应台等等作家的好杂文,但登在正规刊物上的,都不能过分影响主旋律。所以,这是一个综合的因素,这是文坛的大气候。余杰的《火与冰》,为什么称之为抽屉文学,那就是说,他的东西再好再犀利,只能放在抽屉里。
8#
发表于 2004-8-8 08:31 | 只看该作者
读了木老师的这文,应该说是对近来江天出现的杂文讨论比较好的总结。我很赞赏老木的一席谈,确实,许多事情从理论上说一个理,可在现实中又是另一个道。臂如谈到的余杰的《火与冰》,为什么称之为抽屉文学,那就是说,他的东西再好再犀利,只能放在抽屉里。
在中国的环境中,为何焦点访谈一度不焦,南方周末也是历经波折,现在的新闻也是炒的多,这一些,又说明了什么?
当然,作为一个文学爱好者,抑或专业写手,我们更应向原则靠,这一系列的东西,都需要一个过程,总之,杂文难写,中国的杂文更能写。
瞎说了这点,供大家参考。
问好各位朋友,相信大家在中财的这个平台上共同提高。
9#
发表于 2004-8-8 09:06 | 只看该作者
关于杂文的问题,最近中财讨论得比较热。应该说是好现象。至少说明大家对杂文都有很大的期盼。
   但是,现在有一个问题,那就是讨论的核心问题都是围绕着写杂文就该向鲁迅学习这个焦点,对于这点,很多人是赞同的。确实,鲁迅的杂文把“匕首和投枪”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得到了大众的喝彩与认同!这是不争的事实。
   然而,时代在发展,杂文也在发展。自从中国有杂文这个体裁以来,就没有谁关于杂文应该“这么写”,“这才叫杂文”的观点得到过所有人的认同,包括鲁迅,也从未说过杂文就应该象他那样写。如果鲁迅地下有知,他会不会赞同现在我们所讨论的,写杂文都应象他看齐的观点。至少我想,他是不会赞同的,毕竟时代不同了。所以,我们是否可以这样想,“匕首和投枪”是杂文的特色,现在,我们在继承这个物色的基础上,能否将它拓展得更宽,更广,让更多的人认识杂文,喜欢杂文。既然大家都认同文学应该来自生活,服务大众的观点,那么,如果我们生活中出现其它形式的,如阳春白雪、小桥流水、等等杂文时,能否先不要一棍子打死,至少先观望,如果他是人们需要的,自然会被认同,反之,自会消失。只要把握一个“真、善、美”的主题就行!:
10#
发表于 2004-8-8 10:06 | 只看该作者
  初进中财论坛不久,这里的文章我看的不多。楼主的这片文章,让人看过以后有了一种想要静坐思考的冲动。初进这里,感觉中财论坛的文章很有些朴实、亲切、自然的味道,和《读者》的文风很接近。在这里人气最旺的文章,多是些写亲情或是一些用生活中的琐事,最后阐明一个人生真善美哲理的文章。我其实也很喜欢这类文章,因为自己只是一个喜欢信手拈来一些心情文字的小女人。然而,在一个鲜活的论坛里,杂文的形式也是举足轻重的。如果说,散文是感性的,那么杂文则理性见长,会让人沉淀,让人思考。如果能如楼主所说,能多些题材广阔——针砭时弊,批评世俗,反思历史,解读人生;贴近生活——辛辣幽默,雅俗共赏,生动鲜活的杂文,我想这个论坛将会更加吸引人。
11#
发表于 2004-8-8 10:32 | 只看该作者
为楼上各位朋友的议论鼓掌叫好!
12#
发表于 2004-8-8 14:08 | 只看该作者
??读后深有同感。

??跟着想要说的是,杂文既是文学的一个品种,又偏向于理性,那末:

??一、得有作者自己独特的思考与见解;

??二、文字须有文学层面上的掂量与推敲。

??问老友好。
13#
发表于 2004-8-8 14:27 | 只看该作者
先支持
14#
发表于 2004-8-8 15:24 | 只看该作者
  几位版主把江天搞得这么热闹而又有层次,互动性很强,真正令人喜欢。 :))

  木祥先生的文章也独有见地,言辞恳切,切中要害。  :))
15#
发表于 2004-8-8 17:32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吴建中 发表
既然大家都认同文学应该来自生活,服务大众的观点,那么,如果我们生活中出现其它形式的,如阳春白雪、小桥流水、等等杂文时,能否先不要一棍子打死,至少先观望,如果他是人们需要的,自然会被认同,反之,自会消失。只要把握一个“真、善、美”的主题就行!:


你这种观点承自木祥的宽容目光,也很好的发挥了达观的态度。

杂文有多种形式,甚至发展到一定阶段就如恒河之沙,但能经得住时间和读者考验的不多,而那些经得住读者很长的历史时间考验的真是如沙中淘金一样的稀少。而我们怎样追求这种金子一样质地的杂文呢,这值得思考和在实践中摸索的。

在这个论坛中,我很佩服张乃光先生的散文,不是因为他散文最好
而是因为他不断的突破自己,不断的提高,在新的高度从来未尝满足过,就是追求这种金子质地的文字。

你提出来这种“真善美”是种总体背景,在具体写法上还要不停的尝试才能有不断的提高和超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4-24 18:46 , Processed in 0.058832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