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589|回复: 3

[原创] “逼”出作文新境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0-10 21: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逼”出作文新境界



   一、作文教学的一种困境

   长期的作文教学,大概有一种现象会长期困扰我们,那就是学生作文素材的陈旧。
   
    由于中学生处于阅读范围有限,生活阅历有限,思考能力有限的特殊人生阶段,自然不可避免的存在这样的写作缺陷,但是这其实是可以克服的,而且又是必须要克服的。然而,由于学生自身不愿意跳出惯性思维,教师的引导又不够得法,要改变这样一种局面竟有着较大难度。

   文章素材是文章的骨骼,如果骨骼陈旧粗糙,即使再精彩再深刻的思想和情感也难以承载。文章素材陈旧,给读者的印象就会枯燥乏味,味同嚼蜡,想要赢得别人的好评谈何容易!为文贵在出新,这出新,自然包含素材之新。新颖的素材会产生新鲜感,新颖的素材会给读者更为深刻的印象,新颖的素材在承载同样主题和情感的时候,更容易为读者所接受。

   然而,我们所遇到的情形,却常常是这样的——

   无论写什么文体的文章,大多数学生都习惯于使用相同的素材:写记叙文,就写“自传体”,从呱呱坠地写起,读幼儿园,读小学,读中学;写人物,就写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老师、同学;写故事,就写与“同桌的你”的误会和和解,写赶车让座,写师生斗气;写议论文,那更是“素材万用”,中国人,从屈原、司马迁、杜甫、苏东坡、曹雪芹,到雷锋、张海迪,个个给“累”得够呛;外国人呢,爱迪生、爱因斯坦等人更是可以担当任何主题的“证明”的重任。想想,这样的文章还能够让我们产生好感吗?

   其实,生活是无限广阔的,人的眼睛,生来就是看世界的,为什么老是只集中于一点?文学是常新的,文学是要反应广阔的生活的,为什么总是局限于静止的“小我”的角落,而不愿放眼风云激荡的大世界?文学即是人生,人生绝不是作者一个人的世界,而是包括自己在内的整个世界。有诗云:

   陈词滥调令人厌,王氏裹脚更显脏。
   跳出井底看广宇,移开小我做文章。
   所思所感固有限,所描所绘应生光。
   若求笔下新境界,极目天地自苍茫。

   二、解决问题的一些具体办法

   (一)“逼”学生明白:自己除了一双眼睛之外,还有别的感官。

   学生学文章,不自觉的总是以眼睛所见的内容来支撑,即只会写视觉所感知的东西,却极少写视觉之外的感知内容。殊不知,我们不仅看以用眼睛看,我们还可以用鼻子闻,用耳朵听,用舌头尝,用身体触。这些角度所感知的信息同样极其丰富而生动,当我们在大量的文字中只能看到视觉信息的情况下,别的角度的信息不是更让你耳目一新而喜出望外吗?

   我的做法是这样的:

   1、提供给学生用各种感觉器官感知世界的经典范本,让学生从文字上获得初步印象;

   2、给学生规定一个特定的情景,逼学生去想象环境中的各种信息,比如漆黑的深夜,躺在床上听窗外的喧嚣,又比如让学生想象深夜走在泥泞的乡下土路上;

   3、给定一个场景,严格规定,不允许用视觉描写,只能用视觉之外的各种感知来进行描写,写一段不少于200字的片段。比如:《闭目躺在深秋的树林里》。

   (二)“逼”学生“弃旧图新”。

   这个主要是正对学生对陈旧的故事性素材过于依赖的实施的办法。前面我已经说过,学生一些文章,总喜欢年少作传,把自己那点并不丰富的人生翻来覆去的展示。我们姑且不说这样的素材是否具有深刻性,仅仅从丰富性来看,就显得捉襟见肘,自然就很难学出让人欣赏击节的文章来了。

   我是这样做的:

   1、在某些作文训练中,明确规定,绝不允许写第一人称作文。逼学生跳出自我,转移立场,改变看世界多角度和心理,去写“我”之外的别人。

   2、在某些作文训练中,明确规定,不能使用某些素材,比如“家庭素材”、“赶车素材”、“同桌素材”等。逼学生跳出定势思维,寻找别样材料,感知“井”外的大世界。

   3、引导学生,放眼更广阔的的世界,把笔触伸向更为精彩的时空。校园围墙外的小街——鸡毛店、烧烤摊、民工、轰鸣而过的大汽车、在垃圾桶旁边玩耍的幼儿。校门口几年前的荒草乱坟和今天的地铁和直道。城市里每天发生的喜剧和悲剧,么天涌现出来的好人和歹人。这个国家正在发生着的以及这个世界正在发生着的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事件……

   4、让学生在笔记本上用最简略的文字将过去自己最喜欢使用的陈旧素材罗列出来,作为暂时的“反面教材”,警醒自己要“避开”它们,“疏远”它们,“忘记”它们。再引导学生,将现在获得的新素材拿去和过去的陈旧素材就行比较,从而感知两者的优劣,进而强化学生进行素材创新的兴趣和信心。

   (三)“逼”教师更新作文教学思想

   重新培养学生对作文的感觉,让“快乐”因子渗透进写作的过程。

   作文教学应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入手,让学生在一种自由欢乐的游戏氛围里体验到创造的喜悦,让生命之花在一种轻松愉快的状态下自由地绽放。“快乐作文”,才是写作教与学的一条最理想、最有效的途径。虽然前面我说了很多个“必须”,很多个“不允许”,其实这些要求都可以在快乐的氛围里完成的。

   1、让快乐重新回到作文课堂

        论嗅觉,人不如犬;论视觉,人不如鹰;论敏捷,人不如猿;论力量,人不如熊……但人之所以能成为万物之灵,关键在于人能创造。创造不仅是人的本质特征,也是人的第一才能。

       传统的教法,陈旧的写法,反映的是乏味的生活,流露的是单调的情感,感叹的是庸俗的人生。作文课上学生的无奈与尴尬,老师批改作文时的沮丧神情,以及我们在作文教学上所花费的大量时间与极其微弱效果的强烈反差,足以令我们感慨万千! 我们应切实打破“坐端正,不讲话”、严肃认真、不苟言笑的作文课堂,对传统的固有的课堂教学模式提出挑战,努力摆脱无形的束缚,去开创一番新的天地。

      假若我们能够把写作看作一种游戏、一种快乐,因生活而作文,因作文而快乐,让作文成为一种生活的享受,我们的写作会显得更有灵性。因为一个人只有在快乐的情绪中才更加富于创造性。作文的快乐之后,将会转化为积极而持久的作文动力,每一个真情故事都自然流露出人与人之间的那种最纯最真的情感。作者泪光盈盈,读者泪流满面——我想这未免不是快乐的真谛,因为让更多的人感受到快乐的同时,还体会了人间的真情。

     在作文教学中,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既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以此来培养其作文兴趣,又让学生感受到创新的快乐,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在作文实践中,我们应该切实解放学生的手脚,让他们拿起话题作文的新武器,运用创造性思维去构织优美的篇章。那么,就让我们把“快乐”重新请回到作文的课堂。

    2、让创新成为一种作文时尚

     创新加上快乐,等于一种升华;创新加上快乐,就会营造一种时尚。快乐中去创新,就会出现奇迹。有了快乐的心情,自然就会有创新的激情;有了创新的激情,自然也会有成功的快乐。创新的写作,是快乐的写作。这样写出的作品必然情趣盎然,笔调灵秀,深刻透辟,文采飞扬,字里行间洋溢着青春气息,既有“新莺出谷”的清新,又有“小荷才露”的灵秀。正可谓“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作文的创新,不是虚张声势,不是哗众取宠,不是刻意造作,更不是奇谈怪论,而是创新思维开出的鲜艳夺目、光彩照人的花朵。没有创新,作品便没有个性;没有创新,作品便没有生命;没有创新,我们也就没有了成功的快乐。

   


   

[ 本帖最后由 秦时明月 于 2013-10-10 22:03 编辑 ]
发表于 2013-10-11 15:22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对学生作文现象行文,内容翔实,文笔流畅,很有个人有见地,,值得借鉴。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2 21:3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清风盈袖 于 2013-10-11 15:22 发表
针对学生作文现象行文,内容翔实,文笔流畅,很有个人有见地,,值得借鉴。
谢谢清风老师的鼓励问好!
发表于 2013-10-22 11:34 | 显示全部楼层
写作无定法,学无定法。文章观点鲜明,具有可操作性和实践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4-16 22:43 , Processed in 0.051858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