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71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挠羊赛:英雄浪漫主义的民间演绎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4-10-7 18: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挠羊赛:英雄浪漫主义的民间演绎

   
   
  题引:“挠羊赛”是摔跤在忻州的另一钟说法。羊就是财富的象征,那是因为忻州历史上是胡汉相交之地,当地人多以放牧为生,人们在劳动的空余时间常常摔跤自娱,并以羊作为赌注,获胜者可将羊挠走。久而久之,逐渐发展为把羊作为奖品奖给优胜者,故名“挠羊赛”。以“挠羊赛”为古老源头的忻州摔跤事业越来越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自10月1日起,为期半月的“第二届忻州摔跤节”在忻州举办,来自香港、北京、山东、辽宁、内蒙、新疆等地的24路跤坛诸侯会聚忻州,进行友好的较技。有人说,风浪迭起,形势陡转,胜负难料,悬念丛生,这便是摔跤这一体育运动无穷魅力之所在。摔跤手们摔得如火如荼,跤迷们看得如醉如痴。而就在这千百次的循环中,老百姓找着他们的乐子,并在这欢乐的陶醉中,一天天延续着这一亘古未变的生活图景。
      
   
  [1]立了秋,挂锄钩,唱戏挠羊放牲口               

   
  在忻、定、原一带,摔交是一项极为普及的群众活动,也是广大农民业余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劳动之余,明月之夜,夏日饭罢,冬日闲暇,毋须专门组织,也不需要专门的场地,或地头,或街头,或打谷场,或河边沙滩,人们常常兴之所至,便摆开战场摔将起来。正如当地农谚所说,立了秋,挂锄钩,唱戏挠羊放牲口。这种独特的民间风格的形成,可是有些年头了。据史料记载,摔交起源于公元1142年,那时忻州的程效婴在岳飞所在的军中服役,岳飞遇害后,他被遣送回乡。为了增强乡亲们抵御外敌的能力,他将岳飞军中练兵的跤术传授给乡亲,从此忻定原一带就有了摔跤这一民间竞技,流传至今已有八百年的历史。按照当地的传统,人们把摔跤比赛叫做“挠羊赛”。  
   
  摔跤同拳击一样,为二人对阵。对阵双方可以用双手、双臂抓抱对方身体的各个部位。也可以用脚踢扑对方的脚,用脚腿勾绞对方的腿,但绝不能击打对方,更不能触及对方的面部和阴部。如果有一方除双脚外身体的其它部位触地,则判对方取胜,所以这既是力量和体魄的搏击,也是智慧和技巧的比赛,更是生命活力的张扬。透过那你来我往、扣人心弦的场面,我们仿佛看到了镇守雁门关的杨家将不畏强敌,精忠报国的风貌。
   
  也不知始于何时,这种群众自发式的摔跤活动开始以比赛的形式出现在古庙会上,而且是庙会的“压轴戏”。形成了一道忻州独有的民间风情景观。忻定原一带,凡是大一点的村庄都有各自的古庙会。每逢过会,总要请剧团来“咳咳哟哟”唱几天,而只要唱戏,总少不了要举行摔跤比赛,谁要在比赛中获胜,谁就可以得到一只大绵羊的奖赏。如果要举行挠羊赛,举办庙会的村庄就要在夜戏开始后,将两面纸糊的颜色不同的跤旗,插到戏台两侧明柱上,旗上写着“英雄跌对,跌伤无罪”。“插起招兵旗,自有吃粮人”,跤旗一插,跤手们和热心于此项活动者便开始相互联络,招兵买马,此旗常被摔跤高手拔去,组成对阵双方,或是以河为界,或是以铁路、公路为界,将跤手们分为两大阵营。之后,跤手们便喝茶聊天,养精蓄锐,单等演出结束,比赛开始。
   
  [2]强中更有强中手,一山更比一山高

   
  演出结束了。对摔跤兴趣不大的观众打着呵欠回家去了。而跤手和跤迷们这才来了精神,也用不着谁吩咐,跤迷们就在戏场中央自动围成一个直径十米左右的圆圈,望眼欲穿地等待着跤手们的登场。但真正有实力的挠羊跤手这时并不登场,最先亮相的往往是一些十五六岁的半大小子,这叫做“打露水”,因为挠羊赛的规矩,摔倒六个才算取得最后胜利。所以摔倒一个、两个完全不必担心,这样也就给了小跤手们经风雨见世面的机会。于是你摔倒我一个,我马上派一个强一点的上场,摔着摔着,对手便越来越强,水平也越来越高。比赛也就越来越激烈了。
   
  随着对手的逐步变强,赛事渐入佳境,你施你的特技,我用我的绝招。你以力量见长,我以力量取胜,有时摔得干净利落,有时要大战上几十个回合才能分出胜负。如果有谁已摔倒四个或五个,真正的高手就该出场了。
   
  挠羊赛上门道很多。跤乡人,人人皆知“狮子滚绣球,好手在后头”。越是摔到后头,越是强家行手。对抗双方都有足智多谋的“军师”,知己知彼,调兵遣将,很讲究“出人”的战略。特别是对方连胜四将之后,要排出出类拔萃者去破阵。第六个出战的叫“破羊”,也叫“保羊”。担当此重任的人,要机智勇敢。针对对方的“招法”出奇制胜,摔倒五人后而自己被摔倒,屡见不鲜。这是最扣人心弦的时候。一个高手已摔倒了四个、五个,势如破竹,胜利在望,不想半路上杀出个程咬金来,使胜利在望者功败垂成,但是破羊者的命运同样难以预料,强中更有强中手,一山更比一山高,破羊者同样可能在摔到四个或五个之后,遇到更加强劲的对手,从而前功尽弃,饮恨跤场。
   
  同众多竞技项目毫无二致,挠羊赛场上最后的胜利者,当然是实力最强的对手。或是接连摔倒六个,或是对方已经“全军覆没”,再无跤手可派,这时,庙会主持者便将早已准备还的大绵羊牵过来,交到获胜者手里。倘若比赛早早就见了分晓,跤手和跤迷们刚刚被煽起的兴致难以平息下来,还要重新开始,挠“二羊”,甚至“挠三羊”,反正一直要摔到鸡叫天亮,使跤手和跤迷们把“跤瘾”过足,也给庙会画上一个精彩圆满的句号。这样,一直到第六个人被摔倒,裁判举起单手高呼“挠了!”这场比赛结束。在挠羊赛中获胜的跤手人称“挠羊汉”,在欢呼声中,挠羊汉,人们心中的英雄,众人给他披红挂绿,让他骑上高头大马,绕场走上几遭,在众人的陪同下,吃一顿丰盛的酒宴,护送回家。
   
  一旦有人成了“挠羊汉”,其大名很快会在十里八乡传扬开来。特别是姑娘们那撩人心弦的眼光,会是这些挠羊汉激动上一年半载。

   
  [3]“子子孙孙,代代相传”的摔跤世家   
 
   
  跤乡人个个喜爱摔跤,不仅爱而且有着特殊的感情。土生土长的娃娃,几乎在刚学会走路的时候就开始学习摔跤,十来岁的孩子碰到一起,玩耍中总是以摔跤为主要内容,以比个胜负为乐事。因摔跤而扯破衣裤无论何等严重,做父母的都不责怪。姑嫂妯娌日久不见、携儿带女欢聚一堂时,也常常让孩子们摔跤跌对以示强弱,嬉笑自娱。旧社会的大姑娘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而跤乡的闺女遇有“挠羊赛”,便破了这千年礼禁,姑娘伴媳妇仨一群、伍一伙,争着抢着往人群里钻,甚至跑上十里八里去外村看“挠羊”。做孕妇的兴趣更浓,照样往跤场上跑,不仅自己看红火热闹,也让腹中之子接受摔跤的胎教。就是姑娘们选婿择偶,也将“挠羊汉”列为一美。
   
  群众的喜爱,自然培养了为数众多的跤坛健儿,并出现了为数不少的摔跤世家。“南崔北赵”就是忻州人民耳熟能详的两个摔跤世家。“南崔北赵”是指南高村的崔富海一家和北胡村的赵双厚一族。崔富海出生于忻府区奇村镇南高村,父亲崔银忙就是一位闻名乡里的挠羊汉。耳濡目染,言传身教,崔老先生的四个儿子除长子早逝外,其余三个一个个爱跤如命,都是摔跤的好手。老二崔贵海也是一名驰骋跤场的挠羊汉。从老三崔富海开始,这一摔跤世家更是英才辈出,辉煌不断。崔富海,继1959年夺得第一届全运会金牌后,1960年又夺得全国锦标赛冠军。老四崔明海,也曾夺得一次全国冠军。长孙崔树和,先后八次夺得全国冠军。小孙子崔补和,改学国际式摔跤,夺得一次全国冠军,还两次出国参加世界青年摔跤锦标赛。北胡村的赵铁猫、赵双厚和赵双明是远近闻名的挠羊汉,仅赵双厚一人就挠羊200余次,其弟兄赵福玉、赵俊生、赵成生、赵五旺、赵庆生、赵利生等,被称为“挠羊专业户”。赵福玉在1976年至1985年的九年中,参加全运会和全国锦标赛,获得两次冠军、七次亚军,赵俊生在全国比赛中。也多次进入前三名。赵福玉和赵五旺被批准为国家运动健将。
   
  在忻州,像崔家赵家这样的摔跤世家还有很多,虽然,他们不一定像崔家赵家那样夺得那么多金牌,但却同这两家一样,子子孙孙,代代相传,使摔跤这棵大树,根繁叶茂,常盛不衰。

   
  [4]摔跤之乡,生长跤坛冠军的沃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成为党和政府的一项重要方略。摔跤也堂而皇之地被列为正式体育竞技项目。这就为挠羊汉们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用武之地和与全国跤手较量、争霸神州的天赐良机。1956年,忻县的崔富海和肖东海第一次代表山西省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中国式摔跤比赛。虽未夺冠,却开了“挠羊汉”亮相全国赛场的先河。1959年,在第一届全国运动会上,崔富海代表忻州一举夺得中国式摔跤中量级金牌,参加解放军代表团的忻州籍跤手高书文也夺得最轻量级冠军,登上了全国竞技体育的最高领奖台,结束了忻州体育全国比赛无金牌的历史。贫穷、闭塞、小小的忻州,一下子夺得三四枚全运会金牌,不仅在山西各地市中绝无仅有,就是在全国,如此辉煌的成绩也属罕见。这既缘于跤手们的英勇拼搏,更说明忻州群众性摔跤活动的广泛和普及。因而,在1960年召开的全国文教群英会上,当时的忻定县被命名为全国“摔跤之乡”,忻州的摔跤也因此享誉全国。
   
  人们不会忘记忻州摔跤史上可喜可贺的几件大事,1975年,周恩来总理宴请获得全运会冠军摔跤手代表高书文参加了人民大会堂国庆招待会。1977年,忻州第一座像模像样的体育设施跤乡体育馆建成。并于同年第一次承办了全国性体育赛事全国中国式摔跤比赛,之后,还承办过全国农民运动会中国式摔跤比赛。
   
  “摔跤之乡”的美誉,进一步激发了跤乡人民参与摔跤运动的热情,跤乡运动员不畏强手,敢打敢拼,虚心学习兄弟省市的摔跤方法,博采众长,为我所用,形成了以“抱腿”为主,“勾、踢、别”等各种摔法相结合的技术特点。在国际、国内的重大比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跤坛英雄辈出,从1956年到2002年,跤乡选手先后有800人次参加了120次全国性的中国式、国际式摔跤和柔道比赛,有500人次进入前六名,其中获冠军131人次、亚军110人次,有45人次以国家队队员和教练身份先后访问了日本、法国、韩国、美国、土耳其、泰国等15个国家和地区,有54人获得运动健将称号。在第一届全运会至第九届全运会上,跤乡选手共获得奖牌53枚,其中金牌23枚、银牌15枚、铜牌16枚,成为我国跤坛上一支强劲的“晋军王牌”。2004年,在第十二届雅典残奥会上,又有两名运动员分别获得一枚金牌和一枚银牌。摔跤运动在跤乡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景象。
  
  在国家体育总局和省体育局的大力支持下,2003年9月23日至10月16日,忻州市委、市政府成功地举办了首届中国·忻州摔跤节,共组织了七项摔跤赛事,有来自全国22个省市代表队的1300余名运动员参加了比赛,全国各地的400余名记者参与了摔跤节的宣传报道,有近10万人观看了比赛。摔跤节的成功举办,得到了国家体育总局和各参赛代表队的一致好评,使摔跤这一传统的体育项目重新焕发了生机,并为特色体育的发展谱写了新的篇章。

   
  后记:当人类在进行赖以生存的劳动的同时,发现了自己的力量和智慧,他们展示自己生命的价值,宣泄自己生命的激情,于是有了摔跤这一运动形式。“挠羊赛”,这一植根于黄土地上的民间竞技活动,正沐浴着生活的春风,一天天地延续着、演变着。岁月的洪流席卷了光阴,唯一没变的是男女老少对摔跤的钟爱和痴情。也许一种深刻的喜爱不需要理由,重要的是,它们曾经使枯闷的日子变得火热鲜艳,当激情被唤醒的时候,生活也因了这种被唤醒而纵跃飞扬起来。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4-23 15:48 , Processed in 0.074452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