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876|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让读书成为习惯,让书香浸润家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1-11 22: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让读书成为习惯,让书香浸润家庭
  
                                                                 文/ 太和县第五中学 张奇
  
  从前,有一个宰相的妻子非常重视儿子的前途,她每天不辞劳苦地劝告儿子要努力读书,要有礼貌,要讲信用,要忠于国君等。而宰相却是早上离开家去上朝,晚上回来则看书。爱儿心切的夫人终于忍不住说:“你别只顾你的公事和看书,你也该好好地管教管教你的儿子啊!”这宰相眼不离书地说:“我时时刻刻都在教育儿子啊!”   
  
      这个关于宰相教子的故事再次告诉我们:言教再多也不如身教有效。可惜在当今的社会,那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的人们其身不正却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才。感化在效果方面,自古以来都比严酷的打骂效果高不止一百倍,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为响应县教育局提出的“书香家庭•亲子共读”活动的要求,暑假期间,我陪他孩子共读了《苦儿流浪记》《汤姆索亚历险记》、《鲁滨逊漂流记》等文学名著,受益匪浅。
  
  首先,家长通过读书开启孩子的思考力。
  
  记得女儿上小学时,她把老师发的书带回来了,那些花花绿绿的幼儿图书知识还真丰富。书上有印着图形的游戏,还有画着各种图形的小卡片,甚至有图文并茂的小故事。孩子与成人有所不同,他们有着自己的年龄特点,他们的思维往往是对那些直观、形象的图片比较敏感,抽象思维则受年龄的制约正处于逐步成熟阶段。那些形象直观的图片最容易反映孩子的思维,表现出他们初始阶段的想象和创造力的发展。其实,身教重于言教,只有父母呵护同心,爱上读书,积极为孩子营造了一个书香四溢的环境,才能让孩子爱上阅读,从而营造浓厚的书香氛围。
  
  日本有句很流行的谚语:“如果是疼爱孩子,就让他去旅行吧!”这句话一语破的地道出了家长如何给孩子制造思考的“难题”,从而去锻炼孩子的思维和受挫能力。诚然,孩子只有在遭遇挫折的时候,才能充分发挥大脑的思考力,进而拿起思考的利剑去发现自己的缺点和提升自己应对困难的能力。
  
     其次,家长要教会孩子学会读无字的书。
  
      在日常生活中,无字的书无处不在,比如当你带着孩子外出旅游时,走在一座弧形的大桥上时,家长可以向孩子提问:“大桥面虽然是水平的,但下边的跨度是什么形状?”当孩子回答是弧线形时,还可以追问:“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呢?”这种直观而形象的实物是增长孩子知识的最好教具。家长看见小区楼房上的装饰时,可以问孩子小区楼房上的装饰图案都有哪些图形,家长再加以引导就可以训练孩子的思维力和想象力。让孩子认识一些图形,或者玩图形游戏,不仅可以加深孩子对图形的认识,还可以了解“同心”、“相交”、“相切”等图形之间的关系。图形无处不有,就连人的五官也有不同的图形,如眉毛像弧线、脸像椭圆形等等。生活中处处都有“无字的书”,只要你做一个有心人,每个家长都可以让自己的孩子变得更加优秀。
  
      第三,家长要注重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家长可以从几何图形入手,为孩子展开有趣思维,独特想象、大胆创造的思维训练。不同的孩子,或是不同年龄的孩子除了有共同的思维特征外,还存在真思维的差异。家长应顺应时代需求,切合实际地对孩子进行早教还是必不可少的。数字和图形都是孩子思维的体操,让孩子在接受这些思维启蒙的过程也是训练孩子思维发展的过程,特别是关注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尤为重要。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主张,让孩子多读“没有字的书”,就是通过观察、实验和思考,向社会和自然学习知识。由于孩子天性使然,他们对“没有字的书”颇感兴趣,大自然就是一本读不尽的无字天书,让孩子们走出户外,亲近自然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让孩子去看、去摸、去探究、去想象、去判断、最后得到新知。这是多么难能可贵的啊。
  
      第四,家长要教会孩子把书从“薄”读“厚”。
  
  家长教孩子读书时,不仅要帮助孩子学会查阅大量的资料去剖析书中的见解,对各章节的每句每段都作深入探讨、在旁边添加注解、补充参考资料、发表自己的观点等,还要让孩子把作者的思想化为己有了,从中受益,从而感觉书被从“薄”读“厚”了。这种读书法最值得我们学习的是毛泽东,他在读《资治通鉴》等军事著作时,一本书读下来全部被勾画圈点的密密麻麻,真正做到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最高境界。当我们吃透了书中的精髓,掌握了全书的精神实质时,你就会茅塞顿开,有一种把书从“厚”读“薄”的感觉。
  
  文化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东西,要想寻找一个民族文化的根,就要看这个民族是否喜爱读书。我们当代人对读书的理解是认为只有学生时代才要认真读书,其实不然,我们只有做到终身与书为伴,才能把书读的更明白,更精彩,生活也更多彩。所以,读者不能成为写书者的思想代言人和奴隶,甚至把书读“死”了。
  
  第五,家长要教会孩子有选择地读书。
  
  随着网络的发展,人们对读书的范围有了更大的拓展,一些网络上的文学论坛和一些杂志的电子版等都成了人们喜闻乐见的读书方式。但是,也有无数的“毒”书,像文学百花园中滋生的杂草,恣意横生,危害着人们的思想,腐蚀着人们的世界观,甚至毒害了一代又一代祖国的花朵。表现最为突出的是那些充满暴力、色情、凶杀等内容的书籍,比如在我们的中小学校园周围大大小小的书摊上的《坏蛋是怎样炼成的》、《魔剑》等,一些学生就是因为看这些垃圾书籍而思想发生了扭曲,从而影响了学习,祸害了美好前程。那些出书者是为了贪图金钱,以盈利为目的,全然不顾及对人们的思想危害。当出版商、出版社和小书贩们不惜同流合污时,我们不但要好读书,还要读好书,读开卷有益的书。
  
  叔本华认为“读书而不思索,绝不会有心得,即使稍有印象,也是浅薄而不生根,大抵在不久以后又会淡忘丧失。”一个民族要振兴不但要注重读书,更要会读书,会思考。所以读书要主张把书读“活”,不能照本宣科地把书都读“死”,甚至读不出真善美和假恶丑,而不会灵活运用,造成整个民族文化的上空形成一种“假、大、空”的阴霾。
  
  近年来,我们五千年来的传统经典文学作品,有逐渐被各种刺青文学或网络文学等新生事物所替代的趋势,一些大中小学生对古典文学的淡漠视之令人扼腕叹息。从五经四书、唐诗宋词到明清小说,还有五四以来的文学作品都是我们的文化瑰宝,可以说我国是一个文学的泱泱大国,所以读古人的名著更能陶冶我们的情操。古代语言之优美如汩汩清泉,清澈,透明,甘甜。但受经济大潮的冲击,人们似乎对国学经典类书籍渐渐淡忘了,倒是对那些无病呻吟的情感类或生活类的书籍比较青睐。再者,如今一些人是买书并不读书,只是作为一种虚伪的家庭摆设,营造一种书香气很浓的氛围,事实上故作爱书的人并不读书,或者读而不精,甚至永远“书”之高阁。
  
  总之,做家长的要支持孩子,用赏识的眼光对待孩子的一言一行,多用“大拇指”暗示孩子是最棒的,而不是用“食指”对孩子指指点点,尽管孩子有时会出现幼稚的言语、举动,但孩子那颗求知的童心是值得肯定的,希望每一位家长和孩子都能让读书成为习惯,让书香浸润每一个家庭。
                                                                                                                                                    2015.1.11

2#
发表于 2015-1-12 16:3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清风盈袖 于 2015-1-12 16:39 编辑

莎士比亚说过:“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还有人曾经说过:“一个不重视读书的学生,是没有发展的学生;一个不重视读书的家庭,是平庸的家庭;一个不重视读书的学校,是乏味的学校;一个不重视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

足以说明读书的重要和必要性。张版不愧为人师,阐述很有借鉴意义。
3#
 楼主| 发表于 2015-1-13 22:33 | 只看该作者
清风盈袖 发表于 2015-1-12 16:38
莎士比亚说过:“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还有人曾经说过 ...

谢谢版主精华鼓励,最近很忙吗?多多指导。
4#
发表于 2015-1-15 12:39 | 只看该作者
读书开启智慧,读好书丰富人生,构建人的正确人生观价值观。
欣赏了,问好版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5-15 02:27 , Processed in 0.048606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