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1508|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也谈“去留肝胆两昆仑”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3-3 15: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狱中题壁
           望门投止思张俭,
           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

  这首诗,是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在行将就义前夕所写的一首题壁诗,其诗虽仅四句,但音调激昂,情怀壮。这首诗若单以气势而论,在中国近现代诗歌史上,谭嗣同的这首绝命诗可称第一。但对诗的末句“去留肝胆两昆仑”在理解上却颇有争议。

  观点一:梁启超认为,“去留肝胆两昆仑”中的“两昆仑”一是指康有为,一是指侠客大刀王五。

  观点二:符逸公认为“两昆仑”指谭嗣同自言生也昆仑,死也昆仑。并在《北京诗苑》1996年第四期上撰写文章,对“两昆仑”进行解说。符文说:“根据诗意分析,一‘去’一‘留’是指一生一死,即生也昆仑,死也昆仑。同意此观点的人居多数。支持者赵金九先生于1999年04月02日的《人民日报》(第12版)撰文进行肯定。赵文进一步指出“去”指的是戊戌政变之后准备逃亡日本的康有为和梁启超;“留”指的是在戊戌政变之后,准备慷慨就死的谭嗣同自己。无论是择路而逃,还是慷慨就死,两者维新救国的赤胆忠心,都和巍巍昆仑山一样,永世长在。我个人较为赞同赵金九先生的说法,这样全诗上下的基调能保持一致,无论是从绝句的作法上看,还是从诗的整体意韵上看,都能和前两句的“望门投止”及“忍死须臾”相照应。

  观点三:有人认为“两昆仑”指谭嗣同的两个仆人,古人亦谓仆人为昆仑奴;和此观点接近的是湖南商学院陈书良先生,但两个“昆仑奴”却是谭嗣同与其友唐才常。其在2004年12月31日的《光明日报》上撰文指出:“两昆仑”是由敦煌佛曲《维摩诘经文殊师利问疾品演义》中“骨仑狮子前后引”化来的。谭嗣同将自己与唐才常比为昆仑奴,追随光绪皇帝。并以谭嗣同就义前两个多月在为唐才常饯行的宴席上的口占残句:“三户亡秦缘敌忾,勋成Ν扫两昆仑”为证。

  观点四:有人认为“两昆仑”指大刀王五和拳士胡七,因为其俩人都曾教过谭嗣同学习昆仑派武术。

  以上诸多观点,个人认为除观点四有些牵强外,其它的理解都有可信的地方。观点一,梁启超先生和谭嗣同同为维新变法之战友,对谭的思想和心理比较了解。观点二,符逸公和赵金九两位先生的看法确实能使此诗在结构和意蕴上达成统一,而观点三,陈书良先生有典有据同样让人信服。

  究为何解,恐怕只有谭公一人地下可知了。
                      06-3-3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2#
发表于 2006-3-6 17:20 | 只看该作者
如是探讨很有意义。
3#
 楼主| 发表于 2006-3-6 23:57 | 只看该作者
真希望大家都能来这里,给这个版块注入些新的活力。
4#
发表于 2006-3-10 23:50 | 只看该作者
抱死忠魂留血鉴
激励后者铸新篇
5#
发表于 2006-3-11 08:14 | 只看该作者

^_^

问好并祝贺良木版主!
6#
 楼主| 发表于 2006-3-11 08:15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清风版主一直对良木的支持。
7#
发表于 2006-3-21 18:41 | 只看该作者
从临终前的“有心杀贼,无力回天”上看,谭对光绪还是抱有希望的。我支持第三个观点。
8#
发表于 2006-3-24 11:42 | 只看该作者
很不错的诗,真的很有气势,还带有侠客之风
9#
发表于 2006-11-1 11:09 | 只看该作者
为民族振兴而死,人民永远怀念着.一篇醒世之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4-18 17:53 , Processed in 0.062979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