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9537|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学习弟子规的心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3-11 19: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学习弟子规的心得
  前段时间说过一次《弟子规》了,最近先是重读《论语》,后来又很偶然的听蔡礼旭老师讲弟子规和幸福人生。现在的事实是弟子规不被重视,推广起来相当困难。心里一直憋着一些话,非要说出来才会好受,所以在这里我有几点学习的心得和大家分享:
      第一,什么是《弟子规》,讲了那些问题。《弟子规》的开篇就给出了解释:“弟子规,圣人训。”就是说这本书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编成的。《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秀(公元1662年至1722年)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内容以《论语》(学而篇)“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中心。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后来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训蒙文》,并改名《弟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
    
  第二,《弟子规》有什么积极意义。蔡老师曾经讲过一个很震撼人心的故事:一个小孩子给他说,自从学了弟子规后知道该孝敬父母了,身边的父母都很高兴,当问到他学习弟子规之前时,小孩子说当时一直想怎么谋害父母,在场的父母都惊呆了。这种谋害曾经真正发生在四川。事情的严重性足见正确教育的迫切性。《三字经》说,人之初,性本善。孩子本来是善的,错就错在我们的教育上。学习弟子规的积极意义远不止这些,真正实现和谐社会,需要每个人从自己做起践行圣人教诲。
  
  第三,《弟子规》贵在落实。同样是蔡老师的讲座上讲到,一次给小孩子讲《弟子规》,他们都说已经背过了,表现的一种傲慢。蔡老师循循善诱,娓娓道来,问他们经典里每一句谁做到了,孩子都低下头。接着讲“道”的来由,走之旁就是实践的意思,正应了《论语》里“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中的“习”。中国读书人的言行不一是很严重的事实,懂得圣人学说的很多,真正落实圣人教诲的少之又少。而且往往真正能祸国殃民的人正是学的知识多的人。秦会读圣贤书不能说少,但言行却不能一致。
  这几天看了佛家的一些网站,都有介绍《弟子规》的内容,我认为这是孔孟之学和大乘佛法的契合点。儒家讲的“仁”与佛家讲的“慈”在这里得到了最好的融会。
  
  最后,仍然用英国历史学家汤恩比的一句话结束:“要解决二十一世纪的问题,唯有孔孟之学和大乘佛法。”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2#
发表于 2006-3-11 22:5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10:06 编辑

欢迎新朋友,请加上原创和篇尾声明.

3#
 楼主| 发表于 2006-3-12 08:1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10:06 编辑

谢谢版主,初来乍到,请多关照。

4#
发表于 2006-3-12 20:5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10:06 编辑

欢迎新朋友!
有几个问题提示一下:
1、按论坛要求重新排版,自然段间空行,标题不要顶格;
2、建议改一下讲课的口气;
3、注意错别字,如“得”用成了“的”。

5#
 楼主| 发表于 2006-3-12 21:4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10:06 编辑

谢谢老师的指点,请老师多多赐教.

6#
发表于 2006-3-14 00:4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10:06 编辑

写得很有心得,有启示和教化意义.
鼓励一下.

7#
发表于 2006-3-22 11:37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8#
 楼主| 发表于 2006-4-3 19: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10:06 编辑

在家发现一本小书,是中国传统蒙学读物,里面有《弟子规》、《名贤集》、《朱子家训》《菜根谈》四部分。都是传统的经典。想《菜根谈》传到日本受到重视,也成就了日本商业的奇迹。而在中国仍不被重视。

9#
发表于 2006-4-4 09:0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10:06 编辑

要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很多人忽略了这个,尤其年轻一代的孩子们.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4-25 15:25 , Processed in 0.049488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