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397|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陶渊明儒道释思潮的洗礼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4-22 23: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陶渊明生活的数载春秋里,中国思想文化领域,发生了一场翻天覆地的大变动。这一时期,传统的儒、道思想在经历过汉代经学、魏晋玄学的高峰之后,进入了深化的时代。新兴的佛道二教,经过几百年的潜伏酝酿,终于迎来了辉煌的鼎盛,注入华夏民族文化的血脉。身处大江南岸江州浔阳郡柴桑县的陶渊明,也深刻地感受到了这股思潮的冲击。陶渊明从少年到青壮年时期,一直呼吸着释、道、儒等兴衰不已、变幻纷纭的学术空气。然而,自傲的陶渊明,如其为人处世,在学术思想的取舍上,也是高逸独立,从不随波逐流。
  陶渊明是一个具有“复调”色彩的思想家,在他的言论中绝对找不到居核心地位的思想原点。与中国的许多思想家不同,陶渊明是以本我为中心汲取各种人生道理的,他没有所谓的能“看家”的一技之长。中国古代哲学不是唯理的,不搞抽象的玄论,而是以人为中心的人生哲学。故而中国的哲学家、思想家很少是单纯的理论家,他们总是用人生的眼光调合着各种学术色彩。但同时,他们又常常囿于潮流和功利的局限,从而呈现出或儒、或道、或僧的主要光色。陶渊明的卓异之处,在于他能以主动的态度去弄潮而不是逐流,以超越的精神来追求淳真的“本我”而不是功利的“自我”。后世与陶渊明相似的思想家,恐怕要首推宋代的苏轼了。
  尽管儒学曾被庄子骂作束缚人性情的“马笼头”,然而自两汉以来,却一直深植于每一个士人的心头。尽管它饱受魏晋玄学的冲荡,却一直潜流在每一个贵族的家族,这是耐人寻味的。陶渊明的家族固然算不上士族,但也有儒学的传统。陶渊明屡屡自称少年“游好在六经”,这些都是事实。不过在他经过三仕三隐的人生体验之后,他终于感到了“士之不遇”的悲哀,再也不想立奇名、伸雄志、发忠孝、生信义了。在自祭文、自挽歌里,再也找不到六经的字眼,真是人之将死其言也信。盖棺定论,陶渊明不算儒生。
  其实,陶渊明对和尚、道士并未有太多的好感,但也从佛道二教学了些养身、听命之道。据国学大师陈寅恪考证,浔阳陶氏有世奉天师道(后称五斗米道)的宗教信仰传统。天师道与太平道一样,都是相信有神仙存在的,说人可以通过修炼、服丹药而长生不死。东晋以来,经王氏、谢氏、桓氏等世家大族的竭力张扬,养生之谈,求仙之举,嚣声扬尘,风靡于世。陶渊明则置世风与家族传统于不顾,冷冷说道:“贵、贱、贤、愚者,莫不营营以惜生,斯甚惑焉!”
  事实上,陶渊明当年也曾被天花乱坠的宗教说教迷惑过,也曾受世奉的宗教传统束缚过。陶渊明的堂弟陶敬远,笃信道教,自少对神仙之“帝乡”,抱有奇心幻想,时常独隐山间,修炼绝粒避谷之功,过着晨采山药,夕闲素琴的世外生活。当年,陶渊明常与之泛舟水滨,畅饮川涧,看明月澄澈高远,听秋风萧瑟长逝。每抚杯感叹:日往月流,物久人脆,我辈当好自修养。岂料,陶敬远才过而立之年,便魂归蒿里。从此,陶渊明不再相信“绝粒”、“上药”之类的“腾化术”了。“世间有松乔,于今定何间?”常说世上有赤松子、王乔等不死的仙人,今天这些仙人都在哪儿呢?是失望?还是嘲笑?想来由世人评说了。
  庐山超尘脱俗的世外生活,也曾令陶渊明希心向往、驻足徘徊。传说陶渊明曾往东林寺拜访高僧慧远,两人也有过很深刻的交谈。当时,慧远与王公贵族名士广泛交往,使庐山成为讨论人生问题的中心。陶渊明的上司桓玄、友人刘遗民等,都曾入山与之论理。元兴元年七月,慧远共邀刘遗民、雷次宗、谢灵运等一百二十多人,于弥勒佛像前建斋立誓,欲死后共往西天极乐世界。其盛况倾动朝野。陶渊明束装欲往的“稷下”,正是庐山东林寺。将行又止,正是陶渊明独立思考、傲视俗流的结果。
  如果褪去各种思想的色彩,则陶渊明思维的源点,在于对人生终极问题--生死的关注。曲折的经历,冷峻的现实,使陶渊明看到了这一终极的究竟。陶渊明从生命的源点思考了各种思想,但没有被任何一种学说所俘虏,他保持了独立傲然的本我。有学者说陶渊明是新自然观论者,这未免太小看陶渊明的胸襟。真正的思想家是一泓深不可测的潭。五柳先生所谓“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赏忘食物”,生动地道出了这种不拘泥于一方、只求会意自适的超然思想境界。唐人学陶者,王维有其清腴,孟浩然有其闲远,韦应物有其冲和,柳宗元有其峻洁,皆学之而得其性之一端。陶诗如此“渊深朴茂不可到处”,其实是陶渊明思想襟怀的深泓不可及。唯其如此,陶渊明的人格才具有多重色彩的魅力。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2#
 楼主| 发表于 2006-4-22 23:2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3:37 编辑

请斑竹及各位志同道合的朋友提出宝贵意见。

3#
发表于 2006-4-24 15:0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3:37 编辑

拜读楚兄好文章!
问好!!

4#
发表于 2006-4-24 16:0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3:38 编辑

“陶渊明从生命的源点思考了各种思想,但没有被任何一种学说所俘虏,他保持了独立傲然的本我。”
这篇儒道释思潮的洗礼写得很有新意,写出陶渊明的人格具有多重色彩的魅力~
欣赏~

5#
 楼主| 发表于 2006-4-27 09:2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3:38 编辑
最初由 青岩 发表
拜读楚兄好文章!
问好!!

青岩兄过奖了,兄的文章才值得小弟学习。

6#
 楼主| 发表于 2006-4-27 09:2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3:38 编辑
最初由 落梅 发表
“陶渊明从生命的源点思考了各种思想,但没有被任何一种学说所俘虏,他保持了独立傲然的本我。”
这篇儒道释思潮的洗礼写得很有新意,写出陶渊明的人格具有多重色彩的魅力~
欣赏~

谢梅版,我的本意也是想写出些新意来。

7#
发表于 2006-5-31 18:51 | 只看该作者
如果褪去各种思想的色彩,则陶渊明思维的源点,在于对人生终极问题--生死的关注。曲折的经历,冷峻的现实,使陶渊明看到了这一终极的究竟。
好文!我也很喜欢陶渊明的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4-20 07:28 , Processed in 0.051468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