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254|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诠说西山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6-7 22: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左边为白语)                      (括号内为汉译意)

  直富想活活想咪,        (蜜蜂想花花想蜜,)

  脑利想我我想脑,        (你也想我我想你,)

  想偏按闪呢?           (想到哪一天?)

  啊咿哟。                  (啊咿哟。)

  亥老保想金造塞,        (猛虎想恋九重山,)

  啊咿哟,                 ( 啊咿哟,)

  吉吾保想稿很须,        (金鱼依恋大海水,)

  细利烟想欠完好,        (燕子依恋青瓦房,)

  我想闪妞梯。              (我想小妹妹。)

  啊咿哟!                 (啊咿哟!)

  ——这就是“西山调”。

  “西山调”是留存在横断山中部的清水朗山山区的原始的白族民歌。因为没有白族文字,所以它只是靠这里的山民们用口传心记的方式一代代地传承下来。它所流传的地区为横断山区中的洱源的西山,云龙、永平、漾濞、兰坪等县的部份山区。因为解放后第一次民族文化调查就来到洱源县的西山乡,所以将它命名为“西山调”。其实名之为“西山调”还因为这种最原始最古老的白族民歌,流传在洱源县西山乡的最多,也最具代表性。

   倘若没有电影《五朵金花》,没有音乐大师雷振邦慧眼识宝,“西山调”恐怕至今还鲜为人知,当《五朵金花》的歌曲唱红大江南北之后,大师才亮出了底牌说:他是在众多的白族民歌中选取了洱源的“西山调”有的也只是稍加修改就用上了。后来西山调中的《蜜蜂想花花想蜜》唱到了央台,西山调才走出了山旮旯。

  在众多的民族民歌宝库中,西山调具有数量多、韵律广、并以独特的“韵对”的对歌方式而与众不同。

  据不完统计这“西山调”约有上万首,用西山人的话说:西山调是天上的仙女撒在山上的,比撒下的荞子还多,满山遍野都是,唱也唱不完。到过西山进行文化调查的学者专家们也无不感叹说:西山是一个山歌的故乡,是一个诗歌的海洋。

   白族话的西山调叫:“蜀孬枯”。有人直译为:“西山曲”,因为白族话的“枯”就是“弯曲”之义,我认为不妥。

  民间流传的山歌,它包括词和曲,如果称之为“西山曲”就会出现歧义,产生专指“音韵”的误会。汉族对山歌叫:“唱调子”,那调子就包含了词和曲,我们不会认为“唱调子”只是哼音而无词的唱吧。所以“西山调”指的就是西山这地方唱的山歌调子,是这里流传的民歌。

  有的人认为民歌和山歌也有区别,也就是说,民歌也包含了山歌和民间的一些其它的歌谣,山歌只能是在野外唱的。但有的地方,有的民族,山歌也就是民歌,民歌也就是山歌,西山就是如此。因为他们就只用这么一种方式表达着自己的生产劳动、生活,自己的喜怒哀乐,自己的一切。也就因为如此它的数量才出奇的多。要了解“西山调”我们就得先从它的“韵”说起。

  我们说的西山调的“韵”,西山的白族话叫做“枯谐”,有的学者称之为“曲性”我认为不全对,但如果叫“调性”也不够贴切,因为这里的“枯谐”指的是其歌词押音韵的分类。当然在演唱时,其曲调会随着词的发音和口呼而产生变化,这是曲依词而行的基本规律性。但就歌词而言,西山调不论是六七一五调式,或二七一五加三七一五的调式(如上例),以一三五七押韵,二四六不句就不管了。他们对歌词的韵律的讲究是十分认真的。

比如:

 (左边为白语)         ( 括号内为汉语意)

  恼袅勺岛尿富咪?          (你要砂糖?要蜂蜜?)

  恼袅勺岛芝孬蛮,        ( 你要砂糖街上买,)

  恼袅富咪喊夺期。        ( 你要蜂蜜家中取。)

  啊咿哟。                   ( 啊咿哟。)

  澡溃登很完套洛,        ( 石头箩里瓦砾片,)

  芍劳往恼把富咪,        ( 燕麦炒面和蜂蜜,)

  勺岛富咪上绞绞,        ( 砂糖蜂蜜和一起,)

  干咪紧干咪,             ( 甜蜜加甜蜜,)

  啊咿哟。                   ( 啊咿哟。)

  因为没有文字,因为是用口传心记的方式传承的,它们的韵就经吐字的发音为韵,比如“花上花”韵就以“花”的音为韵,“机乐堆”韵就以“堆”的音为韵,如此一共有三十六个韵:(用汉字注白音)

  “花上花”、“机乐堆”、“事咬恩”、“嘎塞塞”、“塞利塞”、“宣勒勒”“勺利勺”、“欠茵茵”、“菊乎乎”“直喽喽”、“堵利堵”、“细夭夭”、“也利也”“嘎蜀蜀”;“细嘎偏”、“闪妞梯”、“活利恩”、“老利老”“叙利利”、“刀冷刀”“九利九”、“古利古”、“直服服”、“五利五”、“搁袅袅”、“狠毒毒”、“格利格”、“四老井”、“以事以”、“敌敌打”、“嘎利嘎”、“快以则”、“塞毒毒”、“卓利卓”、“漆利漆”、“细之亦”。

 (左边为白语 )           ( 括号内为汉语意)

  机机乐堆机乐堆,        ( 机机乐堆机乐椎,)

  机乐堆孬枯几飞,        (机乐堆山歌好唱,)

  几偏格满居,             ( 通宵也不累。)

  啊咿哟。                   ( 啊咿哟。)

  格袅满字匿格者,        (鸡叫捏住鸡吞头,)

  满袅板学表窗威,        ( 天亮堵严门窗壁,)

  亮处笨孬免好格,        ( 修座暗房对山歌,)

  几偏按闪妮?             ( 日夜来奉陪!)

  啊咿哟。                   (啊咿哟。)


  ——这就是机“乐堆”韵中的一首,也往往是对歌时起头的一首。

  其中“花上花”、“机乐堆”、“活利恩”、“事咬恩”为母韵(枯嫫),其余均为子韵(枯芝)。这里的子母韵(枯芝、枯嫫)之分并非是由母韵生出子韵,而是由韵内所占有的山歌的数量的多少而定的,数量最多的为母韵,少的为子韵。据统计,光“机乐堆”一韵就有两千多首;而子韵中最少怕也有几十上百首。如此算来,三十六个韵加起来难道没有上万首吗?

  除了有子韵母韵之分还有“枯博”、“枯嫫”之分,这种说法的含义与子母韵的说法不同,有的学者认为是“韵雌”、“韵雄”之分,我认为还不够准确,当然并非是“阴平”、“阳平”之分,但应该是“阴阳”之分,也就是说,前十四个韵属阴,后二十二个韵属阳。应该是“枯博”显阳刚之气,“枯嫫”显阴柔之风,这也许与我国古代的阴阳学有关。

  从乐府诗到诗经,到格律诗,词、歌、赋,都特别注重韵律,从汉族和各少数民族的民歌来看,也注意每一首的韵,但到现在,还这么注重韵律的民歌,白族原始民歌“西山调”是绝无仅有的。

  不仅其韵律广,与其它民族民歌不同的是,其它民歌在对歌时讲究的是“意对”,也就是首先注意对答要同义或近义,比如甲方唱的是春暖花开,乙方也要对上桃红柳绿或春光明媚之类,而在对唱途中最好是相同的韵,如果不能同韵,允许有韵的变化。但西山调在对歌时特别讲究的是“韵对”,比如说甲从“花上花”韵起的头,乙也必须要从“花上花”韵中找出同意的歌对上,如果同意的唱完了可以唱同韵异义的歌,直到在本韵中所记的都唱完了为止,在对唱时,哪一方在本韵中先无调可唱就算唱败了,可以商量另起一韵。

  对唱时不讲究韵的乱唱,他们称这为“呆萨吗”汉语意为“打乱草”,打乱草是不能在正式对歌的场合唱的。有时他们也会每韵只唱一两首的一路联唱,那叫“虽保当”,也就是“顺坡滑”,这顺坡滑也只是一种游戏而已,不能算真本事。所以学习唱西山调就必须先认识各首调子的韵属,否则就上不了战场。这种只以韵对的对歌方式,恐怕全世界也仅只有西山调。

  而且唱西山调还有很多讲究,比如除子结婚、聚会等场合,是不能在家里唱,不在长辈面前唱,不是同辈人不对歌,当然长辈可以教晚辈,教的时候只记不唱。而且对歌时很少是直面对方,女方要有点羞羞答答,遮遮掩掩的样子。有时在野外或山林中对唱一两天的歌,也难见其庐山真面(这也太调谓口了!)。

  本来,由于交通的闭塞,外来文化对它没有带来冲击,使它能在山民中得到珍藏,过去,在西山男女老少都会唱很多西山调,至少也会几百首,但有一段时间,对它产生不正确的认识,特别是文革期间对其不公正的评价,使之一度受贬斥,尤其是当今的现代文明对它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年轻人们并不了解其珍贵的价值,不明白它应该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不懂得“原始的才是民族的,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道理,他们很轻易地放弃了它,对它不屑一顾,使它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冷遇。

  ——也许只有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才有救!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2#
发表于 2006-6-8 10:48 | 只看该作者
欢迎新朋友,帮你排版好了,其间有一段乱码,请修正,谢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4-20 14:46 , Processed in 0.053076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