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921|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论语》是这样被歪嘴和尚念歪的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8-25 14: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有一位作者记述了他在七十年代批林批孔正热潮时的一段往事,颇有意趣,现摘录如下,……
  每个星期天下午两点,居委会的群众学习会雷打不动。家庭妇女多不识字,每次开会,主任先让我母亲念报纸,这天例外,区里派人作报告,此人20多岁,戴一副眼镜,相貌还算斯文,主任介绍说:“陈同志原是区委大批判组的成员,前年市里推荐工农兵大学生,送他到北京上学,今天,他利用寒假为我们作报告,大家欢迎。”主讲者不看讲稿,开口滔滔不绝:“孔老二在鲁国当官,年俸六万担小米,过着剥削阶级的腐朽生活,孔老二说他‘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这是典型的奴隶主生活方式,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劳动人民却吃不上饭。后来他丢了官,为了重新过上奴隶主贵族的生活,他提出了‘克己复礼’反动纲领……”一句一个孔老二,一口气讲了两个多钟头。接着是群众发言,一位大婶放下手里的针线发言:“孔老二就是坏,勾结反党集团搞克己复礼,妄图复辟资本主义,把我们拉回旧社会,我们坚决不答应。”又有几位大婶发言,每人说不上三言五语,多是鹦鹉学舌。
  我起身请教:“‘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怎么批?”他扶了扶眼镜说:“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孔老二的朋友千里迢迢投奔他,一定是他复辟奴隶制的帮凶,众多党羽从四面八方而来,他的反革命组织不就扩大了吗?他能不高兴吗?”我又问他:“‘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怎么批?”他说:“孔老二复辟奴隶制的意志非常坚强,你从这句话里看不出他的反革命骨气吗?”
  ……
  不知大家看到这段记述有何感想。
  在封建社会,《论语》都被断章取义,根据历朝历代的政治需要任意删取,已失去了《论语》本身的文字意义。《论语》实际上成了官方教学的制度文本。正如黎鸣先生所说,汉代以后儒学已不成其真正的儒学,而是成了伪学。汉儒加上了“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的谶纬迷信;宋、明儒加上了把“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奉为“天理”的邪说。这一“迷”一“邪”终于使孔夫子的儒学彻底变成了惟一为极权专制服务,一味用来愚民的中国最大的伪学。两千多年来,凡由这种伪学训导出来的人们,都只能有成为伪人和伪君子的命运,这构成了历史上的文人几乎没有不是伪人和伪君子的可悲结局。文人们和伪君子们之间几乎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差异,只有色彩的浓淡之分。到了最后,中国传统文人和伪人、伪君子也几乎打上了等号。历史上关于文人的判断,其实和伪人、伪君子的界定基本上是一致的。文人即伪人,即伪君子,所以有“文人无行”,“文人相轻”,“文人无用”,“文人卑鄙”,“文人好面子”,“文人勾心斗角,互相拆台”,“文人穷酸”,“文人吃里扒外”,“文人好当面奉承,背后捣鬼”,“文人讲礼而不讲理”,“文人满口仁义道德,满腹男盗女娼”,“秀才(文人)造反,卅年不成”,等等,更有“八娼九儒十丐”,儒家文人的人格只在娼妓和乞丐之间,即亦娼亦丐。总之,凡是接受了儒学训导的文人,其结果大致如此。再有,过去的伪君子文人,“肩不能挑,手不能提。五谷不分,四体不勤”,今天的伪君子文人,是科学盲,技术盲,逻辑盲,理论盲。除了风花雪月,无聊扯淡,造谣生事,说谎行骗,没有任何有价值的特长。过去有一副对子,是专门用来讽刺这种伪君子文人的,即上联:“墙头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下联:“山中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横批:“无聊文人”。当前,在网上、在报纸上大骂科学、大骂民主,以及盲目地推崇传统、鼓噪“国学”、“儒教”的人们,多数是这种人。
  因此,提倡国学也就是提倡这种伪学,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就是对“人学”的研究。也就是对人本性与素养的研究。
  就以“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来说,孔子只是说一个人应该负起传种接代的责任。因为中国属于农耕社会,以前又经过无数次的战乱,人口极度的稀少,当时春秋战国的诸侯为了各自的利益,互相杀戮,争夺地盘,本就使地广人稀的华夏大地上更是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了。当然,当初诸侯也都出台了增加人口所采取的特殊抚养奖励措施,最典型的莫过于越王勾践了。孔子说这句话是在特定的历史社会环境针对特定的社会状况说的,但孔子说的这句话,却被后来的统治阶级所利用,成为贵族阶级嫖娼纳妾的口实。当然,他所谓的“仁义”、“仁政”统治阶级也就因各自的需要有了不同的解释。
  就拿孟子的遭遇为例,孟子在中国历史上似乎和孔子得到同样的待遇,其实也不然。在崔述《孟子事实录》中说孟子作为儒学八派之一的代表人物在当初也是“人视之与诸子等耳”。
  这就说明,当初他只不过是春秋战国的一个学术流派,并没有比诸子学说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孟子著的《孟子》一书在宋代以前都归入“子部”类,其书不但未能“入经”,其人也没进孔庙。即使司马迁的《史记》,将孔子只是写入“世家”,孟子只是列入列传一类。从东汉到宋代千余年间,孟子一直未能厕身孔庙。从宋朝的仁宗皇帝开始,在学术和文化上不满的学者纷纷批判旧注旧疏,提出新说,甚至不惜篡改经典的字句和排列次序,以适应自己的观点。王应麟指出“自汉儒至庆历间,谈经者宁训故而不凿。自庆历后,诸儒发明经旨,非前人所及”(《国学纪间》卷八经说)
  孟子在明初的命运真有些叫人啼笑皆非。洪武五所(容肇祖根据全祖望《鲒埼亭集》和李之藻《泮官礼乐疏》考证说当为洪武三年),明太祖朱元璋顺手拿起案头上的一本《孟子》翻阅,当他读到《孟子?离娄下》孟子告齐宣王说“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为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时,朱元璋觉得好像是孟子正指着自己的鼻尖在训斥,顿时龙颜突变,掷书于地,愤愤地说:“此非臣子所宜言。”过了好长时间,余怒未消的朱元璋又拿起《孟子》,跳入眼帘的又是“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孟子?万章下》)。这宛如火上浇油,朱元璋更是怒不可遏,立即颁布诏书,命令朝廷祭孔时撤去孟子配享的牌位。朱元璋深知,如此作为一定会朝野哗然,劝谏之人络绎不绝,于是在诏书中特别声明不准大臣因此事上书进谏,否则“罪不赦,并命金吾(皇帝身边的卫兵)射之”。虽然朱元璋变幻莫测,动辄当廷杖杀大臣,致使满朝文武终日噤若寒蝉,但对朱元璋撤孟子牌位,许多大臣却置禁令而不顾,将生死置之度外,冒死谏争。邢部尚书钱唐就抗疏进谏,说:“臣于孟轲死,死有余荣。”面对举国上下一片反对之声的,次年,朱元璋不得不改言,称孟子继承孔子之道,并恢复孟子在祭孔时的配享。
  但是孟子的思想和言论,对朱元璋来说如剑在心,如鲠在喉,时时感到对他的皇权和专制构成重大威胁(《明史》卷50《礼志四》)。洪武二十七年(1394),朱元璋又召来大学士刘三吾,指着《孟子》一书怒气冲冲地说,“孟子一书中,词气之间抑扬太过者八十五条”,命刘三吾征集天下耆儒根据朱元璋的意思大肆删削。经删削后的《孟子》尚存一百七十余条。朱元璋再次颁发诏书,规定被删除的八十五条课试不以其命题,科举不与取士;并令删节过的《孟子》称《孟子节文》,付梓刊行,颁之中外,使天下读书人知其所本(《孟子节文》附《孟子节文题辞》)。
  只是因为孟子的一些思想和言论与朱元璋极端政治专制不相协调,终致其人被罢去配享(虽然为时不长),其书被删节。孟子在身后一千五百多年遭致如此厄运,实在是中国文化发展过程中不可忘却的伤痛。
  清代著名学者章学诚曾指出“六经皆史”及“六经皆先至之政典也”,充分说明各个时期的经学,都与所处时代的社会政治历史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从孔子的历代封号也可看到一点眉目的。
  汉平帝元始元年(前38),曾封孔子为褒成宣尼公;唐开元二十七年(729),追谥孔子为文宣王;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1012)封孔子为至圣先师;在明代,太祖朱元璋不但贬孟子,而且曾下诏天下停祀孔子。后又将孔子由先圣贬为“先师”的配享地位;元代又封其为“大成至圣文宣王”;清代有几个皇帝曾数次亲临孔庙拜祭,在民国初军阀还在上演着尊孔的闹剧呢?
  我以为,批判孔子最凶的莫过于近代了。随着封建解体,礼乐也开始“崩坏”,于是孔子就成了吃人礼教的帮凶,软刀子杀人的刽子手。尤其,五四时期的前卫之士,革命者的矛头直接指向孔子。
  鲁迅先生在《狂人日记》中说除了看到吃人外,看到的还是吃人,孔乙己的悲惨命运,祥林嫂的不幸遭遇,《儒林外史》中一个个儒生的嘴脸,似乎“这将人变成鬼”的罪魁祸首就是孔夫子。
  其实不然,鲁迅先生早就说过,孔夫子是被当作敲门砖的,门一打开,这砖也就没用了。
  孔子这么多年究竟给谁背着黑锅,是谁利用了他,这就不言自名了。但是,正为吴小如先生所说,又有一些人在歪批《论语》,将《论语》作另外的曲解,这我以为也是可怕的。吴小如先生曾举一例说:――
  传统相声段子有《歪批〈三国〉》,今乃听到有歪批《论语》者。如有人释“宰予昼寝”为白日做爱,又如有人释“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的“女 ”应作“汝”解。我以为这还不算“歪批”的典型。这里要谈的是《论语?里仁》中的一章:“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在谈“歪批 ”以前,先介绍一下正确的解释。这章书本不难懂,意指为人子者对父母应时刻关心。父母的年龄大了,做子女的既高兴又担心。何晏《集解》引孔安国说:“见其寿考则喜,见其衰老则惧。”歪批邪讲是这样的:“父母的年纪必须时时留心:如果他们老了,当然值得高兴,因为他们会很快死掉,则子女将减少经济担和赡养义务,岂不是一件大喜事!但也有父母老而不死的,即使健康也缺劳动力,何况十之七八的老人都是体弱多病,成为子女的累赘和包袱,岂不可怕了么?”最初我以为这样讲法乃是说反话,后来才知道这是郑重其事的正面”讲法。呜呼!这可算得上最典型的“歪批《论语》”了。(摘自吴小如文)
  另外,还有人一个网上叫玫瑰水手如下解释《论语》中的话,现抄录如下,奇文共赏。——
  三十而立:三十岁的男人不能坐下,只能,也必须站着,因为没时间坐,好像一个战士,随时准备冲锋,去打拼自己天下、去开创自己的天地、去建立自己的家庭,必须站直了、站稳了;
  四十而不惑:四十岁的男人到达颠峰,有自己的事业,自己的优势,应当不受迷惑,不受干扰,或有困扰,也应能够自拔。如果一个男人四十岁还困惑、摇摆、不知所终,这辈子算是没什么出息了;
  五十而知天命:五十岁的男人安稳,该认命了,是积极的认命,顺应命运,干好分内的事,不做无谓的抗争,只在自己的舞台里,扮演自己的角色,五十岁了若还不认命,与年轻人争位子、与老婆争口角、与孩子争美食、就不识时务了,若认为风流犹存,好写艳词或争风吃醋,就有点老不正经了;
  六十而耳顺:六十岁的男人退休了,在单位没有发言权了,在家里说话也没人听了,就剩下耳顺了,所以,大凡退休的人口袋里,总装着小收音机。其实多听听也好,明辨是非的能力总比年轻人强;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七十岁的男人是真正的老人,可以随心所欲地干想干的事:儿女绕膝、温饱不愁、出门旅游、晒晒太阳、会会老友、喝点小酒……所欲实在有限,出格的事如;杀人放火、拦路抢劫、老杏出墙,没那个体力和精力,不会逾矩;
  还有人用现代的解法:——
  不学礼,无以立。(不学会给领导送礼,你就永远立不起来,正所谓不跑不送、原地不动,又跑又送,提拔重用)
  己所不欲,匆施于人。(领导的欲望如果你不能满足的话,千万不可让别人满足他,否则你就会被别人踩死)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你要想出政绩,就要把下属的工作成绩理所当然地归于自己,你不会干的,让下属们干)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总是在群众中吹嘘自己的优点、贬低别人的缺点,你就要失去拥护,有了民主测评时少很多票的远虑)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比你强的你要想办法搞下他来让他和你一般齐,比你差的你要认真思考踩在他身上让他抬不起头来)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三个当官的,必然有我将来可以攀附的,选择一个比较有前途的跟从,不行的不于嘲理)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习乎 ?(我每天都要想这么几件事,给领导表示忠诚的话说了没有?对下属的威吓兑现了没有?自己传出来的谣言起到作用了没有)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在领导面前要恭敬、给领导办事要尽心、对领导家人要忠诚)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和大家一团和气嘻嘻哈哈不会得罪人,对上下左右都面带笑容谦和有礼,大家都是你的友党)
  ……
  《论语》就事这样被“歪嘴和尚”往歪里念着。
                     2006年6月草
xxx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2#
发表于 2006-8-27 18:1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9:59 编辑

作者的论述很有意思,这个需要悉心收集,对孔子多有了解后才能集合而成。
不失为一篇了解、学习、借鉴的文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4-20 11:09 , Processed in 0.051531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